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89节
作者:ALAMM      更新:2025-09-16 10:22      字数:5455
  在那边早睡早起了这么久,叶宁现在已经不怎么会睡懒觉了,只不过冬天的被窝实在太温暖舒适了,她就是睡醒了,也得在被窝玩着手机多待一会儿。
  最后还是听到楼下马玉书采买物资回来的动静后,才开始起床洗漱。
  看到茶几上的榴莲后,叶宁一把抱住马玉书亲了一口:“爱你老妈!”
  马玉书被女儿抱着晃了晃,既受用又觉得烦恼,忙不迭摆手道:“快吃吧,这冬天的榴莲可太贵了,五十几块钱一斤呢。”
  只从银行卡里的余额见底后,马玉书时隔两年多,又一次有了手头拮据的感觉。
  叶宁开榴莲的时候还不忘跟马玉书说笑道:“没事,等两天我抽空再去卖根金条,说起来我也挺长时间没去黄金回收店了,老板指不定怎么想我呢。”
  马玉书笑道:“那是当然,同样的金子,我们愿意低价卖,对于金店的老板来说,你怕是比财神爷还要讨喜两分。”
  叶宁老家讲究上午给先人烧纸,趁着还有点时间,马玉书张罗把买来的苹果饼干和糖果一样装了一盘子后,一家人就往祖坟去了。
  叶家的祖先都在后山长眠,叶卫明行动不便,平常没事也不会上来,这次特意带了柴刀,准备把老人坟茔旁边的灌木和杂草好好清理一遍。
  往前几辈的祖坟是没有修缮的,只有叶卫明知道地方,好在都不远,放完鞭炮烧完纸就行了。
  叶宁爷爷奶奶的合葬墓是叶卫明花了大价钱修建的,几年时间过去了,墓碑上的字还是鲜亮得紧。
  马玉书摆上供品,点燃香烛纸钱,对着墓碑絮絮叨叨地念叨了起来。
  叶宁祭祖的时候实在很难像长辈那样和故去的人聊天,只能一个劲儿地往火堆里扔纸钱,马玉书看着袅袅升起的青烟,笑道:“这青烟飘得又长又直,证明你爷爷奶奶心里高兴呢。”
  叶卫明清理着旁边长过来的刺梨树枝,还不忘搭话道:“老人有钱收,能不高兴吗。”
  祭祖回到家里吃过午饭后,叶卫明就去村里的活动室了,叶宁和马玉书也开始处理带回来的肉和骨头。
  虽然现在镇上也有代加工香肠的,但是马玉书觉得机器做的味道总归不够香,还是更愿意自己亲力亲为。
  不过这还是叶家第一次弄这么多腊肉和香肠,怎么看都是一场硬仗。
  排骨腊肉和猪脚比较好处理,把盐放锅里,加上辣椒、花椒、五香粉炒制后抹在肉上就行了。
  腌制好的肉和排骨和肉块挂在屋檐下风干两天后,就能开始熏制了。
  最麻烦的还是香肠,得先把肉切成小条,然后腌制,灌装。
  今年的肠衣多,马玉书一口气备了八十斤的香肠,母女俩一直忙活到傍晚,才算是把所有的腊肉和香肠全部弄好。
  现在村里也有做广式甜肠的,不过叶家三口都不爱甜口,餐桌上是从来都不会出现糖醋口的菜,倒是省了一道折腾。
  好不容易回到了现代,马玉书早上买了不少菜,中午时间匆忙只能随便吃点,到了晚上,她直接做了四个硬菜。
  叶卫明久不上牌桌厮杀,傍晚回来的时候也是喜笑颜开,马玉书和叶宁一看他那个样子,就知道今天战况不错。
  叶卫明喜滋滋从兜里掏出钱来给妻子和女儿分红:“村里那些年轻人,在外面打了一年工,过年回来也是牛气得很,我们一堆人炸金花呢,我今天打得稳,赢了一千多块钱。”
  马玉书接过钱随手就揣进了兜里,转而指着餐桌中间的椒盐排骨道:“赢了就行,赶紧洗手吃肉吧,这排骨是我特意留的,那跑山猪的肉好吃,这排骨的味道指定也不差。”
  听马玉书说到山上的散养猪,叶卫明也想起来一件事,扭头问叶宁:“闺女,你山上那些猪准备怎么处理,都是大肥猪了,就是一天只喂一次食,也需要不少粮食呢。”
  说起这个叶宁就觉得头疼:“我也没想好,就先试着卖吧,李屠夫那边不是订了五头吗,加上昨天杀的,也就只剩七十来头了。”
  叶卫明摇了摇头:“要我说卖生猪还是有些吃亏的,按照我的想法,我们还是卖腊肉和香肠更划算,那边又不缺柏树,把猪杀了做成腊货,卖价高不说,放上几个月都不成问题。”
  “小尤不是常往深市跑吗,那边有钱人多,回头把腊肉腊肠一车运过去,怎么都有得赚!”
  叶宁一听叶卫明这话,立刻就在心里盘算了起来,腊肉属于加工后的农产品,味道好的腊肉,价格就是卖出生肉的三五倍都是供不应求的。
  要是能再做出自己的品牌,那价格还能更高。
  对于叶宁来说,养猪场的母猪都陆陆续续地揣上崽子了,明年这猪还是要接着养的,从长远来看,她确实需要一个固定的销售渠道。
  叶宁单手指着下巴道:“这个办法倒是可以试一试,不行回头让李屠夫再宰上十来头猪,我们先做一批腊肉香肠试试水,十头猪也就一千来斤肉,就是卖不掉,也能放到厂食堂慢慢消耗。”
  马玉书听着父女俩越说越来劲儿了,忙不迭开口道:“一千多斤腊肉香肠就我们两个人可不行,要做的话,我只负责配调料,剩下的你还得从村里找人来帮忙。”
  叶宁一脸无奈地摊手道:“妈,你看你这话说的,我就你这么一个妈,我也不打算把你累死的好吗。”
  “回头我请翠莲嫂子来帮忙,眼下茶园那边也没别的事,春花姐也能来帮忙。”
  马玉书满意地点头道:“这还差不多,这两人干活都挺利索的,有她们帮忙这事儿就能做。”
  第239章 “这调料闻着就香,别……
  过年是村里一年里难得热闹的时候, 马玉书也不拘着叶卫明,随他出去打牌玩乐。
  今年冬天冷,叶宁比去年还要懒, 大部分时间都在房间里待着,只在同龄的隔房堂妹找过来的时候出门去县里看了一场电影, 吃了一顿火锅。
  每年村里都有新话题,今年的几个村子里话题的主人公是叶宁那个不成气的舅舅。
  他之前找马玉书借钱还网贷,马玉书没借,姐弟两大吵一架, 最后以马玉书拉黑两口子, 并退出家族群结尾。
  马玉书和妹妹这次都没出钱, 叶宁的表哥自己也有老婆要孩子养,实在是有心无力,最后催债的电话打到了村里,一下子就爆了雷。
  村里的人可不会顾忌着你的面子给你遮掩,上午接到的电话,下午满村人就都知道叶宁的舅舅在网上借了钱还不上,要成老赖了。
  叶宁看着,马玉书听到村里人议论的时候,表情还是有些不对劲, 当时也和叶卫明劝过她, 真想帮的话,他们也不是不能帮,不说别的,随便拿几件金饰给对方,差不多就能把这个账给平了。
  然而马玉书心里还计较着之前弟弟和弟媳妇的恶语相向,说什么都舍不得给。
  好在马玉书拧巴归拧巴, 干活的时候还是很有成算的,之前弄好的腊肉和香肠晾了两天后,她就招呼着叶宁在屋旁搭了个熏肉的棚子。
  旧木板和石棉瓦搭成的棚子,三面和顶上都罩着塑料膜,保证烟雾不会往外飘。
  叶宁家的后山有好几颗上了年份的柚子树,因为是老品种,皮厚肉小不说,味道也是六七分酸,以前家家户户缺水果的时候,村里人还会摘来吃,现在就只能让果子掉在地上烂掉了。
  马玉书听人说熏腊肉的时候放点橘子皮、柚子皮或者甘蔗皮后香味会更浓郁,不嫌辛苦的把山上的柚子全都摘了下来,拨开后只留了外皮。
  这次叶家熏制的腊肉和香肠数量不少,马玉书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把所有的腊肉和香肠熏好。
  叶宁看着房梁上挂着的一排排腊肉和香肠,忍不住感叹道:“估计除了我们之外,也没人会在大年初一熏腊肉了。”
  叶卫明也在一旁出声道;“之前村里的老人说,新年的第一天要是干活,这一年都得辛劳,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马玉书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道:“管他的,现在我就已经够操劳了,再辛劳又能辛劳到哪里去。”
  叶卫明看着房梁上挂着的腊肉和香肠,肚子里的馋虫都被勾出来了:“我看着腊肉和香肠都黄澄澄的,闻着也香,今天是来不及,明天中午煮点来尝个味?”
  看着自己忙活了几天的劳动成果,马玉书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行啊,今年做得多,咱们都放开了吃,我单独留了一些,老叶你明天上午给姑婆和大爸家送过去。”
  叶家人在现代休养生息的时候,牛草湾三大队今年的年过得也是少有的热闹。
  去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除夕当天,大家桌子上能有两三道荤菜就算是很好的了。
  今年叶宁又是服装厂又是养殖场的,村里有一大半的年轻人都在替她做事,不管是服装厂还是养殖场,每个月都有稳定的工资带回家。
  不说村里的其他人家,就连去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春花姐家里,今年的年夜饭也是鸡鸭鱼肉全都摆上了,两个小姑娘一整天嘴角都没下去过。
  过年时村里的小孩会家家户户去串门,不为别的,就图能得点花生瓜子和糖果吃。
  往年家里买不起零嘴,春花都是压着不让家里的两个孩子出门,毕竟这都是你来我往的事情,总不能你只让孩子要别人家的,自己却不舍得给吧。
  往年过年这几天春花母女三人是最少在村里露面的,今年她在替叶宁打理茶园,虽然没干满一年,但是前几天顾骁发年终奖的时候,也是足额地给她发了五十块钱的。
  加上这几个月的工资,春花手里已经攒了三四百块钱了,她琢磨着开年后去订购点水泥和瓦片,把家里好好修缮一下,不图有多气派,就图下雨屋里不漏水。
  虽然花大钱的地方很多,但是今年她也没有小气,不但炒了一锅家里的花生,还特意去公社称了两斤散糖,然后让两个女儿守在门口给村里的小伙伴发。
  春花家都这样了,就更别说周大海和周巧珍家里了,两人今年都挣了不少钱,过年的时候出手更是大方,一家人吃的喝的穿的,都是他们花了大价钱添置的。
  看在钱和东西的份上,江阿婆甚至都没在过年这个关口催婚,一家人算是过了个安稳年。
  叶家人正月初四回来的,彼时村里的年轻人陆陆续续都返城了,叶家人的消失没有引起村里其他人的注意。
  过来的时候,除了提前准备的调料和白酒之外,马玉书还坚持带了一半的腊肉香肠和排骨,其中有一部分是预备送人的。
  叶卫明嫌麻烦不想带这么多,觉得抽了真空后放冰柜里正好。
  对此马玉书却有不同的看法:“别人就不说了,小顾和小尤那边肯定是要送一点表示一下的,剩下的山上放一些,镇上放一些,慢慢吃吧。”
  在这些事情上,不做饭的叶宁是没有发言权的,只用埋头当她的搬运工。
  年还没过完,叶宁却是不得闲的,当天去顾家送腊肉香肠的时候,她就顺便把自己的打算和顾骁说了。
  这几天顾骁也认真想过山上那些猪的销路问题,原本他还想着开了年之后后多去联络几个屠夫,现在听叶宁这么一说,他又觉得卖腊货确实是个很好的法子:“婶子的手艺好,做出来的腊肉和香肠比我们自己做的可香多了,别说运到深市去卖了,就是放在市里和镇上,估摸着都有不少买账的。”
  叶宁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那你明天去找一下李屠夫,看他那边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先杀十头猪来试水,反正有空的水泥房,回头挑一间搭上架子,就能当熏制房用了。”
  顾骁闻言当即就开口道:“用不着等明天,我现在就骑摩托车过去说一声,先把时间给定下来,免得让别人跑我们前面去了。”
  叶宁也忙道:“那我去和翠莲嫂子和春花姐说一声,让她们回头过来帮忙。”
  其实真要麻烦的只有李翠莲,春花本来就是叶宁的员工,茶园现在没事,让她做点别的也是合理的。
  叶宁已经想好了,回头就给李翠莲开一块钱一天的工钱。
  这份工钱不是特别多,但一下子杀十头猪,肯定会剩下不少的猪下水,这些内脏回头都可以让李翠莲他们带回家,虽然猪下水不值钱,但也到底是口荤腥,村里人还是挺看重的。
  事实也和叶宁想的一样,春花那边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李翠莲一听帮着干活有工钱,还有猪下水,也没多犹豫。
  不知道李屠夫那边时间排不排得开,叶宁只能让她们等顾骁的通知。
  顾骁找到李屠夫后把事情一说,对方也是半点都没推辞。
  当然不可能推辞了,李屠夫帮别人杀猪,一头猪能有一块钱的工钱就算好的了,叶宁这边给的可是两块钱一头的高价。
  十头猪虽然不少,但是李屠夫带着两个徒弟,忙活上一天怎么都能弄好了,到手的可是整整二十块钱,他是师傅能拿十块,两个徒弟一人能拿五块,这可是实打实地高工资。
  知道顾骁这边已经和李屠夫谈好了,叶宁当天就回山上准备了起来。
  制作腊肉香肠的调料和白酒马玉书已经买好了,因为要的数量大,干货店的老板还给了她优惠,比之前卖的还要便宜。
  另外就是叶宁又回现代买了一口大铁锅,准备明天在养殖场那边多挖一口土灶,两口大锅一起烧水,能让李屠夫他们那边两边开工。
  第二天一早,叶家人早早地就起床把东西往半山腰拉了,都不等停稳车,就能听见屋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
  叶宁下车一看,发现是周大海带着人在空屋子里搭架子。
  都不用叶宁开口问,周大海就率先解释道:“屋里要点火,我寻思着竹架子不耐熏,就带着人砍了些木材回来,支架用的都是湿木头,别说熏了,就是火烧也是能扛上好一会儿的。”
  这边熏腊肉是不可能奢侈到用柚子皮了,毕竟现在有人专门收柚子皮回去做果脯,好在山上松树多,回头砍点松树枝和柏树枝一起熏制,怎么着都能给这些腊肉香肠熏出一些松柏香来。
  顾骁早上去接了李屠夫他们,这次他有经验了,上来的时候不但顺便把李翠莲她们给带上了,还把家里的桶和盆子全都洗干净带了上来,预备着回头盛猪血用。
  李屠夫杀了大半辈子的猪,从车上下来后,很快就把工具弄好了,几个男人一起上,可怜的肥猪猪很快就躺在了装着滚水的大锅前。
  之后大家就各自忙活开了,这得干一天的活,叶宁中午肯定是要包饭的,所以得早早地把饭给蒸上,至于下饭的菜,马玉书不想麻烦,准备把等会儿杀完猪,大锅腾出来后,直接卤上一大锅肥肠和猪头肉。
  卤汤是家里之前做了冻在冰柜里的,叶宁回去带过来就行,回头往老汤里面加点盐和香料就行了,味道又好又省事,再方便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