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作者:初点点      更新:2025-09-16 10:49      字数:3641
  
  “此次突厥使臣入朝,皇帝要处处小心。隆福殿可能走水,要提早预备好救火之物。”太后说。
  皇帝听了,忍不住笑道:“母后太谨慎了。”
  又说,“突厥被七弟打得无还手之力,不敢行刺。”
  太后想起了骆宁的话。
  骆宁对太后说,腊月二十日可能会有火灾,隆福殿多加小心。一旦此事预测准了,还请太后记她一功。
  隆福殿是大日子才用的宴请宫殿,比如说新年正旦、冬至,亦或者使臣入朝。
  太后听了骆宁的话,有点费解。
  她以为,最近肯定不会动用隆福殿。
  没过几日,就听说突厥使臣入朝了。
  “你说,阿宁猜得准吗?”太后问魏公公。
  魏公公便说:“隆福殿一旦走水,会伤及陛下,宁可信其有。”
  太后心里狐疑,也觉得骆宁不像是信口雌黄的人,便吩咐下去。
  她还亲自叮嘱皇帝。
  皇帝对母亲敬畏有加,哪怕觉得母亲琐碎得烦人,也没出口反驳,而是点点头:“朕加派侍卫。”
  这晚,隆福殿很热闹。然而,舞姬里有人行刺,目标不是皇帝,而是突厥使臣,突厥的二皇子。
  皇帝提前加了一倍的侍卫,事发很突然,却又因有了防备,那舞姬被当场射杀。
  领舞的舞姬,倏然自焚,又把火把扔向酒壶与其他赴宴的大臣,殿内又是一场混乱。
  好在,早已预备了救火之物——一般情况下,这些救火的水桶,是放在外面,而不是殿内。
  混乱结束,皇帝去了太后的长寿宫,心有余悸。
  “……这些舞姬,是贵妃训练了多时的,朕对她一向不设防。要是没有防备,突厥使臣死了,恐怕和谈又得破灭。”皇帝说。
  没人想要打仗。
  雍王萧怀沣十三岁在边疆,七年时间打得突厥退守山脉,无还手之力。突厥承诺要进贡纳岁,换取二十年的休养生息。
  但如果使臣死在了盛京,恐怕会激起突厥的仇恨之心,不消两年边疆再起祸乱。
  而二皇子,他是很亲盛京的,一直主张和平。他也有希望继位,成为新的可汗。
  幸好他没死。
  而万一隆福殿烧起来,可能也会死不少人。
  太后心头也颤抖:“冯氏贼心不死!”
  贵妃出身冯氏,与前朝瓜葛很深,太后一直不太喜欢她。
  无奈皇帝中意。
  儿子会逆反,越是不同意,他越是要宠爱贵妃,太后索性从来不提。
  贵妃盛宠多年,竟是如此胆大包天,皇帝已经赐了她毒酒。
  “母后,您替儿子解决了一个大麻烦。”皇帝很感慨,站起身给太后行礼,“母后大恩,儿子永不忘。”
  太后请他坐下。
  笑着对他说,“不是哀家的功劳,是阿宁。”
  “阿宁?”
  “三年前替哀家挡那一刀的,骆将军的女儿,现在是镇南侯府嫡小姐。”太后说。
  皇帝想了起来。
  他继位才五年,只封赏过三位侯爷,镇南侯算一个。
  不过镇南侯根基太浅、军功太低,皇帝用不上他,慢慢冷落了,一时间竟想不起他是何许人。
  “她有这本事?”皇帝诧异。
  “阿宁是会一些术数的。”太后道。
  “朕要赏她。”
  太后想了想:“圣旨给她指一门婚姻,如何?”
  “母后可有人选?”
  “你七弟呢?”
  皇帝心头微讶。
  七弟从小文韬武略,在一众兄弟里最出彩。哪怕是亲兄弟,皇帝也很忌惮他。
  念书时,皇帝要背三天的文章,七弟扫一眼就倒背如流;习武,七弟天赋过人,扎两个时辰马步腿都不颤,皇帝却坚持不了半个时辰。
  先皇在世时,对小儿子的疼爱,简直入骨。
  朝臣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先皇生病,太后怕朝臣分派,又怕两个儿子离心,力主小儿子去边疆驻守。
  临走时,先皇封了他为雍王。
  整整七年。
  这七年,雍王只回京述职三次,直到突厥被他打得兵死马散。太后也觉得朝政安稳了,才叫了他回来。
  他性格冷酷,太后与皇帝都跟他不算亲厚。
  而他,是否心生怨怼?
  毕竟,从小就锦衣玉食的人,去苦寒之地磨砺七年,承受了多少痛苦,太后与皇帝都不得而知。
  皇帝对幼弟,是有些愧疚的;太后亦然。
  所以,皇帝总以为,太后一定会替七弟选个名门闺秀,不管是人品还是容貌、家世,都要一等一。
  盛京八大门阀望族,崔氏为首,有数不清的千金供挑选。
  “母后,骆小姐能否配得上七弟?”皇帝试探着问。
  太后便道:“人品与容貌,都是绝佳,只是家世稍差。无妨,如今也是堂堂正正的侯府千金,哪怕根基浅了些。”
  皇帝想了下,自然很满意。
  母亲此举,仍是打压七弟,叫皇帝安心。
  谁不想得母亲偏爱?
  而皇帝放心,七弟也会更安全——这估计是母亲的考虑,怕七弟功高震主。
  雍王回京半年,行事乖张,御史台成天参奏他。
  按说皇帝应该发作一两回,申斥雍王收敛的,但他没这么做。
  他越是纵容,太后越是心惊。
  雍王的妻族,一定要选个门第中等。
  骆宁实在温婉美丽,又端方得体,太后很满意。
  “朕问过了七弟,再圣旨赐婚。”皇帝说,“母后,您也先同七弟说一声,万一他抗旨,朕不知如何是好。”
  第10章 婚约,骆宁自己谈
  隆福殿之事,很快传开。
  连镇南侯府也在议论。
  骆宁的预言,太后与皇帝却没有对外说。
  树大招风。
  “刺杀”失败,也会给骆宁惹仇。
  太后下旨,召骆宁进宫。
  骆宁的母亲白氏很想跟着一块儿去。等她更衣,到文绮院找骆宁的时候,骆宁已经出门了。
  白氏沉默了好一会儿,对着孔妈妈等人苦笑了下,轻轻摇头,对骆宁极其失望,回去了。
  “……这是一百两的金叶子,陛下赏赐。”太后指了一个红漆匣子,对骆宁说。
  骆宁恭敬行礼:“民女谢过太后娘娘、谢陛下。”
  太后叫她起身。
  两人说着话,太后便说她这次预测很准。
  “娘娘,民女只是学得皮毛。偷窥天机,会减福寿,往后不敢轻下妄言。”骆宁说。
  太后听了,满意点点头。
  没有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敬畏天地,是个好孩子。
  生得又美。
  盛京城里,不少名门望族,有了个七分姿容的千金,就敢叫嚷“颜色倾城”。
  而真正美人儿,不施脂粉、衣着朴素,一颦一笑也动人。
  骆宁配得上自己儿子。
  “阿宁,哀家有句话,想同你说。”太后屏退左右,低声与骆宁交心。
  骆宁心头一颤。
  便听到太后说,“哀家请皇帝下旨,将你指给雍王。”
  顿了顿,太后在想怎么夸奖雍王才适合。
  雍王值得称赞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骆宁听闻此言,便要下跪:“太后娘娘……”
  “不必行礼。”太后笑着搀扶她,“你若有什么顾虑,只管告诉哀家。”
  “民女得如此造化,实乃天神眷顾、太后娘娘与陛下降隆恩,岂有顾虑?”骆宁说着,眼眶已经红了。
  她如此大反应,太后倒是一愣。
  骆宁垂下一行清泪,“从此,民女得庇护,能睡个踏实觉了。”
  太后瞬间懂了这话。
  她脸色沉了沉:“镇南侯府轻待了你?”
  “没有,太后娘娘。只是民女南下养病三年,家里无人探望;回家时又遭恶奴刁难。
  民女小意,心中坠坠,日夜难成眠。得此姻缘,便是一步登天,从此有了您的照拂,还畏惧什么?”骆宁道。
  哪怕听惯了吹捧,骆宁的话,还是叫太后心头熨帖。
  可能是她落泪的模样,楚楚可怜,引得太后怜惜;又因为话说得诚恳,叫人信服。
  不过,雍王那里……
  “王爷他,愿意娶我吗?”骆宁眨眨眼,水汪汪的眸子看向太后。
  太后笑道:“他理应不敢抗旨。”
  骆宁沉吟了下,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倾身问太后:“娘娘,民女能否去见见王爷?也许,民女能说服王爷。”
  太后再次一笑:“他也没说不愿意。”
  “民女还是想见见他。”骆宁说。
  太后喊了魏公公,叫魏公公送骆宁去趟雍王府。
  对骆宁的“说服”,她不太抱希望。
  太后还在想,如何劝儿子。
  这门婚姻,对雍王目前烈火烹油的处境是有好处的。他不需要姻亲太有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