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作者:初点点      更新:2025-09-16 10:50      字数:3665
  
  骆宁:?
  刚刚还说她“过犹不及”,责怪她对太后不设防;又夸她挺好……
  他在方才那个瞬间,想了什么,对她的言行突然就满意了?
  男人的心思真难猜。
  还是同为女人的太后心思更好猜一点。
  第159章 骆宁真正的依靠
  骆宁在雍王府逗留片刻。
  萧怀沣难得开恩,允许骆宁和长缨大将军玩一会儿。
  骆宁和狗在一起,非常自在。曾经做鬼的漫长岁月里,只有这条狗能瞧见她、陪伴她。
  她与狗玩的时候,萧怀沣立在屋檐下,目光静静落在他们身上。他没说什么,却也没走。
  他看了好一会儿。
  骆宁回眸,瞧见他脸上毫无情绪,也不知他那一刻想些什么。
  “……王爷,天色不早,我先回了。”骆宁主动说。
  萧怀沣颔首:“去吧。”
  余卓去世的风波,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平息,骆宁也给自己禁足了半个月,哪里都不去。
  镇南侯府这段日子发生了一点事:宋姨娘生了个女儿。
  她发动时,骆宁就去祖母的小祠堂,默默诵经。
  孩子平安落地,骆宁倏然滚落了眼泪。
  “这是高兴,还是伤心?”祖母问她。
  骆宁:“是高兴,祖母。”
  前世宋姨娘的孩子掉了,她被送去庄子上没多久就病死了;而今生,孩子出生了。
  这个新生命,给了骆宁一种奇异的安慰:“原来我的重生,不单单是毁灭宿敌,我也保护了新生。”
  小小生命,似在一场大火后断壁残垣间挣扎而出的嫩芽,实实在在告诉骆宁,她成功开辟了新的路。
  过了两日,骆宁叫孔妈妈从她的首饰匣子里寻出一副金的长命锁、两只小金镯子,送去给宋姨娘。
  宋姨娘精神很好。
  二夫人也在。
  宋姨娘正在跟二夫人说,她想要亲自哺育孩子,不用乳娘。
  “家里也不容易,能省则省。”宋姨娘笑道,“她一个小丫头,不用太破费了。”
  二夫人笑着拍了拍她的手:“我问过侯爷和老夫人。”
  子嗣是大事,二夫人做不了这个主。
  她们俩瞧见了骆宁,二夫人站起身迎了骆宁两步。
  骆宁走过来,送上她的“洗三礼”,管事妈妈把孩子抱过来给她瞧瞧。
  小小的婴儿,出生才三天,还是皱巴巴的。
  太小了,骆宁不敢抱,生怕弄疼了她。
  “……明日洗三,侯爷说家里摆两桌酒就行。”二夫人告诉骆宁。
  她也是来传这个话的。
  家里庶出的孩子,唯一有资格大摆宴席,是他们成亲的时候。其他一切减免。
  洗三、满月、及笄这等很重要的日子,也不会操办。门阀大族都是这个规矩。
  “理应如此。”一旁的宋姨娘接话。
  二夫人又道:“侯爷赐了名,八小姐叫骆宴,小名叫秋秋。”
  骆宁笑笑。
  宋姨娘却很喜欢:“好听。”
  送完礼、传完话,骆宁和二夫人从宋姨娘的院子出来。
  二夫人说:“这个宋姨娘,挺安分的。”
  没有因为刚添了婴孩就作妖,要这要那。
  二夫人不是侯府主母,她只是代替侯夫人持家。宋姨娘又是镇南侯的妾,要是她趁机提很多要求,二夫人就要花心思应付一番。
  还好,宋姨娘什么都不求。
  “她很少作孽,一直都很懂礼。”骆宁说。
  二夫人去老夫人跟前,说了宋姨娘的要求:“……她想自己哺育孩子。按说,小姐不应该养在姨娘跟前。可侯爷晚来得女,偏疼一些也使得。”
  言外之意,镇南侯的嫡出子女都大了,不怕妾室和她的孩子们作妖。这个时候,没必要太过于防范,可以适当宽容几分。
  老夫人:“派人问问侯爷。再给她两个年轻媳妇子使唤,免得她太累了。孩子小,很磨人。”
  这是同意了。
  二夫人派人去告诉镇南侯,说了宋姨娘的请求,又说老夫人答应了,镇南侯自然不反对。
  宋姨娘抱着孩子,满心欢喜。她现在眼里心里,都只有她女儿了。
  她身边的心腹婆子说:“可惜是个姑娘。要是个少爷,往后姨娘就有依傍了。”
  “姑娘才好。侯夫人的诰命,可不是丈夫、儿子替她挣的,是她女儿。”宋姨娘说。
  婆子被她吓一跳:“姨娘小声些。”
  宋姨娘抱着孩子:“我也不要什么诰命,有个孩子陪着我就好了。”
  哪怕镇南侯一时三刻死了,宋姨娘也可永远留在骆家,百年后灵牌摆在骆家的祖祠。
  她有了骆家的子嗣,有了真正的归属。
  而她细查骆家的少爷、小姐们,发现女儿都贴心,儿子没几个成器的。不是平庸,就是太调皮。
  骆家的祖坟可能更兴旺女儿。宋姨娘抱着孩子,脸贴上她的小脸,母女俩一起甜甜睡了。
  日子一天天往前,宋姨娘母女俩关起院门过小日子,逐渐没人谈论她们了。
  骆宁愣是给自己禁足了半个月,才再次进宫去看望太后。
  太后告诉骆宁,骁骑将军的死,朝廷上已经落定,的确是余卓勾结土匪,被土匪反杀。
  “阿宁,往后做事要考虑自己的安全,还有声誉。”太后说。
  骆宁应是。
  果然,还是同为女人的太后更理解骆宁。
  雍王总说她手段软。
  不软怎么行?
  杀伐果断是男人的特权,骆宁根本没资格。稍微行事太猛,就可能招惹杀身之祸,以及非议。
  “多谢母后维护。”骆宁说。
  太后:“阿宁,哀家以前想着,往后是怀沣庇护你。如今看来,你且做得了怀沣的贤内助。”
  “我一定会用心替王爷打理好内院。”骆宁道。
  太后颔首。
  两人说了好一会儿话,骆宁才从寿成宫离开。
  她回到镇南侯府时,门房上的小厮告诉她:“嘉鸿大长公主府给您送了礼。”
  骆宁:“在哪?”
  “送到文绮院去了,秋兰姐姐收着。”小厮平安说。
  骆宁慢步回到文绮院,果然瞧见了礼物。
  “……都是韶阳的东西。有荔枝、桂圆干,还有绸缎、瓷器、首饰,以及几样小玩意儿。对了,还有两本古琴谱。”秋兰说。
  骆宁去看那些绸缎。
  这种织造的工艺,好像是韶阳特有的,纹路比较精密、素淡,在京里不怎么流行。
  “是冯夫人送咱们的吗?”骆宁问,“有书信没有?”
  “没说冯夫人送的。”秋兰道,“送礼的婆子说,韶阳来的,公主分一些给您。”
  骆宁:“……”
  第160章 裴应有口难言
  嘉鸿大长公主府送的“特产”,堆在骆宁主卧临窗大炕上。
  她没让秋兰立马收起来。
  “这种镯子,以前在韶阳的时候经常戴。”骆宁拿起一只银镯,对秋兰说。
  银镯上点了细长纹路,又上了蓝色的漆,很鲜亮美丽,似蓝孔雀一般,骆宁初次见就很喜欢。
  不仅有镯子,还有其他首饰。
  她头发厚密,时常觉得头颈沉重,故而不喜耳坠、头饰,怕增加负重。
  韶阳有种布织的头巾,也是特有的孔雀蓝颜色,女孩儿也可用,骆宁偶尔出门就用它。
  如今,这些她在韶阳喜欢过的东西,都放在她炕几上。
  ——是用心搜罗的。
  不单单是当地特色,还是骆宁中意的。
  “大小姐,要戴上吗?”秋兰拿出那只镯子。
  “大长公主送了这些,我得登门道谢。”骆宁说,“明日去公主府,就戴这些。”
  这些东西,都不太值钱,只是当地比较常见、京里又稀罕的。
  骆宁没有分给文绮院其他人。
  “……大小姐,公主还生气吗?”孔妈妈问,“上次二少爷念书的事,不是得罪了她?”
  “不管她是否生气,她送了这些东西,我就必须登门道谢。”骆宁说。
  何嬷嬷过来帮衬骆宁梳头。
  头上戴了两朵绒花,蓝绒布制成的,简朴但有趣;银质耳坠子,也坠了蓝绒花流苏;另外是银镯,点了蓝漆花纹。
  瞧着都很普通的东西,装扮起来却类似点翠,衬托得骆宁高雅清淡,气质脱俗。
  骆宁收拾妥当,带着丫鬟秋兰,去了嘉鸿大长公主府。
  没有提前下拜帖。
  秋兰给门房上使了银子,叫进去通禀一声。
  很快,内院丫鬟迎出来:“公主一直等您。”
  骆宁随着丫鬟进了公主府。
  公主正院的明堂,竟有客。
  还是骆宁认识的。
  “今日来了两拨客人,好事成双。”公主笑道。
  骆宁行了礼。
  坐着的,是建宁侯王夫人、王家三小姐,以及王堂尧;陪坐着的,则是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