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作者:初点点      更新:2025-09-16 10:51      字数:3647
  
  若皇帝驾崩,天亮肯定会发丧。不管是太后还是萧怀沣,都不会隐瞒皇帝驾崩的消息,来徒惹嫌疑。
  只要天亮没有国丧之讯,骆宁就可以放下一半的心。
  她毫无困意。
  “把我的针线笸箩拿过来。”她同秋兰说。
  秋兰应是。
  骆宁继续绣那双护膝,秋兰陪在旁边说话;正院的人都没睡,陆陆续续进进出出的,或端茶递水,或安慰骆宁几句。
  第二天是侧妃们请安的日子。
  骆宁脸色不太好,早起时用了点脂粉,免得被她们瞧出端倪。
  “王妃,我想回趟建宁侯府。好些日子没回去了,最近频繁梦到我母亲,很是想念她。”王珺说着,声音微哽。
  作为王府侧妃,她可以回娘家的,只要王爷、王妃同意。
  “你有孝心,这是好事。”骆宁道,“是今日回,还是明日再回?”
  王珺抬出了孝道,好大一顶帽子。
  不过骆宁不介意。
  她就怕王家跳得不够高、背锅不够彻底。
  “今日吧。一事不敢多劳烦王妃挂心,早去早回。”王珺道。
  “桃叶,你去同陶伯说,叫外院备好侧妃的马车和礼。”骆宁吩咐下去。
  桃叶应声而去。
  王珺也道谢:“王妃,我便先回去准备了。”
  “去吧。”
  王珺行礼告退。
  崔正澜看向骆宁,这才诧异问她:“王妃今日怎么盛装?”
  骆宁看自己。
  她穿件了藕荷色上襦、白绫幅裙,虽然绣工精细,可颜色素雅,远远谈不上“盛装”。
  “哪里不妥?”
  崔正澜:“王妃上了重妆。”
  骆宁:“没有,只是遮一遮脸色。昨夜没怎么睡好。”
  崔正澜:“……”
  随便用些脂粉,因她天生的好容貌,风采咄咄,像是用力装扮出来的。
  “王妃,怎么让王侧妃回去?”崔正澜换了话题。
  “无妨,最近没什么大事。你若是嫌闷,也可出去透透气。”骆宁说。
  崔正澜想了想:“想去买些布料。”
  买布料,就是去布匹行遮掩之下的黑市买兵器。
  “你自己当心,别叫人抓了把柄。王爷要是责怪,我不好替你说情。”骆宁道。
  崔正澜:“只要不被王爷抓了就行。”
  她也出去了。
  一上午,骆宁照常理事,丝毫不走神,甚至把下午要办的事都打理妥当了。
  两位嬷嬷觉得她比以往更沉得住气,短短时间历练了出来。
  快到午膳时辰,骆宁就歇了支撑的力道,打了几个哈欠。
  “……最可怕的事应该还没有发生。”她道,“快些上了午膳,我吃些去睡。”
  孔妈妈应是,转身去传饭。
  骆宁睡到了半下午,醒来时夕照西垂,时辰不早了。
  没人叫醒她,任由她自然醒,便知无事发生。
  午歇了一个半时辰,骆宁晚上不困,落在东次间临窗大炕上绣护膝,心腹众人陪着她说话。
  “宫里没有消息,王爷也没递信出来。”尹嬷嬷告诉骆宁,“王侧妃申时初就回来了。”
  又对骆宁说,“王妃,您是不是想让王侧妃回去传信?她今日要归宁,肯定是昨晚听到了一点风吹草动。”
  几个人都看向骆宁。
  骆宁看着手里的绣活,低垂眼睫:“是人是鬼都瞧瞧。”
  蔺昭则说:“崔侧妃还没回来。”
  骆宁微讶:“还没回?”
  “崔侧妃性子野得很,也不知她做什么去了。”尹嬷嬷道。
  “她应该无碍,就怕她玩疯了。好在王爷不在家,咱们睁只眼闭只眼。”蔺昭说。
  骆宁:“……”
  你还想替她遮掩?你自己的三个时辰扎马步,还记在王爷账上。
  骆宁待要放下绣活,外头小丫鬟在帘外通禀:“崔侧妃来了。”
  众人松了口气。
  可算回来了。
  崔正澜阔步进来,低声跟骆宁说:“王妃,有件事要单独回禀您。”
  骆宁就让心腹都退下去。
  “……王爷给辰王传信,正巧辰王府的人在街上遇到了我,便请我递话:宫中无大事,陛下昨夜突然晕厥,申国公的人围住了掖庭北门。
  王爷连夜说服了我大伯,从京畿营调了人马悄然进城,两下围困解了。皇帝傍晚时候醒了。”崔正澜说。
  骆宁眼皮狠狠跳了跳。
  “申国公好大胆子!”
  “他受了皇命。皇帝之前发过手谕给他,叫他有事护住大皇子。防的,是咱们王爷。”崔正澜说。
  骆宁愕然。
  她震惊得半晌没说话。
  局势复杂到了如此地步,皇帝竟还要防备亲弟弟,想让申国公辅佐大皇子登基。
  大皇子那么小。
  若江山易主,皇帝连埋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有人为他供奉香火了。
  不管是做生前还是死后的筹划,都不该如此狭隘,这时候还只盯着他弟弟。
  立储困境才解决啊。
  好了伤疤忘了疼,骆宁觉得太后和萧怀沣肯定失望至极。
  “……三哥一向宽和大度,这次也很生气。”崔正澜又说,“陛下真有个万一,掖庭会血流成河。他还没有老,就昏聩成了这样。”
  骆宁无言。
  半晌,她才理出几分头绪,“昨晚肯定极其凶险。还好,崔将军这次愿意相信王爷。”
  前几日那顿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让崔将军愿意在紧急时刻做出选择。
  萧怀沣从宫里的传召里,察觉到了不对劲,所以他换上骑马装,去找崔将军,连夜出城调兵。
  到底是在边陲戍守了七年的人,对“战事”非常敏锐。
  第351章 想吃又怕烫
  萧怀沣进宫后,数日不归。
  皇帝重病的消息,这次没有半点隐瞒,市井街头都听闻了。
  人心惶惶。
  正院的孔妈妈偶尔会亲自去采办新鲜菜蔬。她从菜市回来,格外紧张,把外头的流言蜚语都说给骆宁听。
  “菜都涨价了。”孔妈妈说。
  还说,“城外每日都有小贩挑了菜篮子进城卖菜,这几日少了大半,很多人不敢进来了。”
  又说,“米价在涨。万一圣上驾崩,谁继位还难说,可能会过兵。”
  她絮絮叨叨,焦虑不安,“咱们府里粮食够吗?”
  骆宁觉得肯定够。
  萧怀沣在边陲七年,他比谁都重视“粮草”,王府的粮仓里不至于空虚。
  不过谨慎起见,还是叫秋兰把账簿翻出来查看。
  果然,有两个粮仓,王府的粮食够上下几百口人、几百府兵吃一年半。
  “尹嬷嬷,您明日和陶伯一起,亲眼去看看粮仓,与账簿上对一对,以防万一;地窖里的菜蔬、咸肉等,也要备齐。”骆宁说。
  有备无患。
  骆宁知道用不上,她做鬼的时候没见过京城动乱。萧怀沣做了摄政王后,把时局控制得很好。
  可她必须这样做。
  内院听到风声都担忧,更何况能接触到更多消息的外院。他们一样惶惶不安。
  一旦心里害怕,就会出乱子。
  骆宁去告诉他们“别怕”,只是无用功。
  她是王妃,王爷不在家时,她就是主心骨,要用实际的行为安抚众人:哪怕真有事,王府也安全。
  会有庇护之所、会有口粮。
  有吃有住,心里就踏实了大半,外头再怎么风雨交加都可保命。
  这才是真正防患于未然。
  翌日,尹嬷嬷带着秋华和蔺昭,与外院陶伯、其他几名管事一起,把王府的粮仓、地窖全部检查一遍。
  缺少的都添补齐全。
  骆宁又叫秋兰去趟澄砚窦家,找窦太太。
  “……叫她替我留心市井消息。”骆宁说,“尤其是关于王爷的。”
  秋兰应是。
  雍王府内有条不紊,骆宁又担心镇南侯府,特意回了趟家。
  镇南侯府也有些慌。
  祖母坐镇,没出大乱子。
  “一朝变了天,不知多少人倒霉,又有多少门第兴旺。传闻申国公带人进了内廷守卫,此事可真?”祖母问骆宁。
  镇南侯府都很想找骆宁打听消息,又不敢贸然登门,怕给骆宁招惹麻烦。
  “不是真的。王爷人在内廷,内廷有禁军,不是申国公统领。”骆宁说。
  祖母轻轻舒了口气。
  “王爷怎样?”
  “他进宫已经五日了。只辰王传过一次消息,再无音讯。”骆宁说。
  祖母脸色骤变。
  骆宁:“这是好事,意味着万事都在掌控之下。否则,王爷一定会传信回家,叫我当心的。”
  祖母神色稍缓。
  而后又觉心安:骆宁与王爷,是彼此信任的。
  做了半年夫妻,就有如此默契,可见两个人感情很好。祖母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