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作者:初点点      更新:2025-09-16 10:51      字数:3649
  
  夫妻俩吃饱,坐下闲话。
  他问骆宁,“……没什么想告诉我的?”
  “什么?”
  “不是在官道上遇到了什么人?”
  骆宁:“……”
  她竟是慢了片刻才听出他的阴阳怪气。
  她起身坐到了他怀里,用力咬在他唇上。
  萧怀沣丝毫不在乎疼,立马回吻了她。
  骆宁又避开:“吃饱了,不能再折腾了,我会胃疼。”
  “你先来惹我。”
  “是你故意说话气我。”骆宁道。
  又抵住他的唇,“不许狡辩。”
  萧怀沣:“……”
  “是跟裴应说了几句话。没打算瞒你。”骆宁道。
  她就把裴应告诉她的,都说给了萧怀沣听。
  萧怀沣:“三哥那边应该有消息,只是这几日忙,他没顾上告诉我。肯定做了防备。”
  “不如明早派秋华或者蔺姐姐骑马进城,去问问三哥。”骆宁说,“别真被蒋王府钻了空子。”
  “派蔺昭去吧。”
  夫妻俩又闲话几句,骆宁依偎在他怀里。
  萧怀沣很喜欢和她说朝政。换做普通夫妻,这些话就是家务事,是日常夫妻会聊的。
  他只怕骆宁不爱听。
  而骆宁很明显感兴趣,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偶尔点评两句,都能说到点子上。
  天赋好!
  萧怀沣似捕雀的人,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生怕她被惊飞了,故而高兴也不敢表露出来。
  很晚歇下。
  翌日骆宁早早起床,去前头吩咐蔺昭下山,又把她的叮嘱告诉蔺昭。
  “叫辰王留心蒋王府在南边的探子。有什么事,立马来告诉王爷。我们在这里也是玩,不怕打扰。”骆宁说。
  蔺昭正了神色,颔首:“我这便去了。”
  半下午,辰王与崔正卿都来了温泉山庄。
  他们在此处也有院子。
  兄弟俩像是来玩的,尤其是崔正卿,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袭朱红色长袍,外面是雪色风氅,醒目又华贵,任谁经过他时,都要停下来打量他好几眼。
  他不怕人看。打扮奢华,生得更是英俊,骑马过街是一道景,普通百姓都知道他。
  “……蒋王的封地前天就传回来消息,大约十天前,蒋王派人前往江南去了。”辰王说。
  萧怀沣面无表情:“才死了一个儿子,就如此不安分?怎么,全部死光了才甘心吗?”
  辰王摇摇头,说萧怀沣刻薄。
  又说,“蒋王叔早该争。现在太晚了,哪怕皇帝再小,这场仗他也名不正言不顺。”
  “三哥,江南之事,就麻烦你费心了。”萧怀沣道。
  辰王颔首:“你不用分心。”
  顿了下,又问他,“突厥王庭出了大事?”
  “能控制得住。”萧怀沣说。
  他把这件事仔细说给辰王和崔正卿听,让自己人做到心中有数,谁也不会茫然。
  崔正卿听罢,很乐观说:“皆是小事。既如此,咱们散了吧。”
  萧怀沣瞥一眼他:“我还有事要说。”
  崔正卿:“……”
  看不得他快乐。
  骆宁笑着说:“我去前头找秋华和蔺姐姐,先走了。”
  萧怀沣颔首。
  她起身,崔正卿有些羡慕,恨不能也跟着走。
  他们三人聊了许久。
  主要是聊如何对付申国公,因为申国公往北疆伸手,触了萧怀沣的逆鳞。
  辰王几乎掌握了郑家全部的机密,包括一些可以致命的。只是,在绝对强权面前,这些手段毫无意义。
  收拾郑氏,需得从长计议。
  “……先派胡七山去北疆。若他成功,便是破了一个口子,对付申国公就可以顺着这个口子使劲;若他失败,我损失一名猛将。”萧怀沣道。
  崔正卿:“……”
  别人脑袋别在裤腰上争功劳。
  和胡七山相比,崔正卿过得很轻松了,实在不该抱怨。
  辰王和崔正卿在温泉山庄住了两日就回去了,萧怀沣却带着骆宁住了五日。
  他还带着骆宁、秋华和蔺昭,以及数名侍卫去打猎。
  骆宁纵马本事提高了不少,秋华连连夸她:“王妃,崔侧妃要是瞧见您进步这么大,就不会再嫌您了。”
  骆宁:“……”
  没带崔正澜出来是正确的决定,下次连秋华也不带了。
  骆宁一边纵马一边射击,连打了两只野兔、一只山鸡,骑术长进了。
  “王妃说练骑马,就练得很好。”萧怀沣说。
  他本想说,如果想习武,也是可以的,王妃有学习天赋。
  他还没开口,蔺昭就接了话:“王爷,这算我的一个功劳吗?我说动王妃练骑马的。”
  萧怀沣冷冷瞥一眼她:“功过相抵,你不用扎马步了。”
  还想要讨赏?
  就她上次“偷窥”中带着怀疑的态度,萧怀沣没有把她撵走,算得上格外宽容了。
  骆宁忍笑。
  因她骑术提高、射击精准,这次打猎比前几次有趣多了。虽然风冷了些。
  第394章 王堂尧送的礼物
  萧怀沣的生辰一过,到了腊月。
  诸事都在收尾,准备过年。
  年关在即,骆宁也很忙。她要对一下今年的账目,以及封地的税收账簿等。
  这是极大的差事,王府八名账房现在都要来帮忙,可能得七八日才理清楚。
  忙此事之前,骆宁与秋华、秋兰聊些琐事,分派一些送礼的任务给她们。
  主要是骆宁的娘家和娘家那边的亲戚。
  事情说完,秋华亲自去倒了一杯茶给骆宁。
  秋华对骆宁说:“大小姐,咱们进京两年了。前年这个时候回来的。”
  骆宁:“才两年呢……”
  怎么像是过了七八年?
  两年前刚刚重生的那种心悸,如今还记得。
  “去年就觉得,怎么一年这样漫长;今年一瞧,比去年还要漫长。好多事。”秋兰也说。
  骆宁笑了笑。
  “明年要是风调雨顺,说不定就是很安静的一年,时如逝水。等明年这时候咱们再回头瞧瞧,到底是怎样光景。”秋华说。
  又问骆宁,“明年这个时候,咱们会收拾箱笼走吗?”
  骆宁不知道。
  命运指向何方,谁又能预测?
  “秋华,你是不是有些想家了?”骆宁摸了摸她头发。
  可怜秋华,前世死在了盛京城,到死都无法落叶归根。
  每天提到韶阳,秋华比骆宁更急切。
  “有些。”秋华说。
  “若我们真不能回去了,把你两位哥哥全家都调上来做事吧,也许他们愿意到京城谋生。
  你爹娘年纪大了,可能不愿意离了故土。只能每隔两年准你一次假,让你回去探望他们。”骆宁说。
  秋华愣了愣。
  她压低声音,“王妃,你决定不走了?”
  “我要是能拿定主意,就不用为此事心烦了。”骆宁说。
  秋华:“您慢慢想,我不是催促您。您说得对,盛京城是比韶阳小地方好,见识多。要是哥哥们上来当差,他们肯定高兴。”
  骆宁又摸了下她头发。
  秋兰转移了话题。
  雍王府年底、正旦也要下礼,秋兰提议把这件事交给她,由她负责,尹嬷嬷监督。
  “你不畏惧这件大差事,我自然放心托付给你。过年的人情来往最锻炼人。你操持了这一次,往后什么场面都不怯了。”骆宁笑道。
  她身边的一等丫鬟,不是端茶递水的,而是辅助她打理内宅。
  过年、婚丧嫁娶这几件事,都属于大事。
  办过这些大事,人的心气就磨砺出来了,往后做什么都不会畏手畏脚。
  骆宁本不想交给秋兰的,怕她无法承受,压力过大,只打算带着她在身边,让她耳濡目染,明年再慢慢交给她。
  可秋兰主动提了,骆宁就很顺手让权。
  秋兰是新手,犯错了又能如何?王府内院,骆宁说了算,她不需要跟任何人交代。
  骆宁容许身边的丫鬟犯错,给她们机会成长。
  “尹嬷嬷会帮你的,我同她说。”骆宁又道。
  秋兰:“王妃,婢子一定会十二分谨慎,绝不给您丢人。”
  骆宁颔首。
  态度是对的。有如此姿态,才可以把事情办好。
  她们仨说完这件事,孔妈妈进来了。
  “王妃,今年熬多少腊八粥?”孔妈妈请示,“大厨房那边问呢,咱们府上要不要散腊八粥。”
  腊八节的时候,很多门第会相互送腊八粥。
  礼轻,但情谊很重,不是交情极好的门第是不会送的。
  宫里也会赏赐腊八粥。谁家没有收到,年都过不好。
  “我得问问大舅母,才知道往年惯例。”骆宁说。
  雍王府的册子上,没有这个记录,因为王爷也是第二次在盛京城里过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