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作者:杏仁蛋挞      更新:2025-09-17 10:03      字数:3306
  在他拿的剧本里,这是他的身份必需经历的事,是他的结局。
  旧王朝最后一根脊骨,要端端正正随着时代一起落幕。
  秋天已经很冷了,郁临被风吹的低咳,面对这些只是为了保护他拼上性命的人,他掩唇轻咳一声,轻声道:“诸位不必为我忧心,风雨太大,诸位早些回家。”
  他将风雨说的轻描淡写,仿佛此去不是踏上不归路,而是归家一样平静。
  人群看着他,突然有人啼泣起来。
  一名平民问他:“那您跟着他们,要去哪里呢?这次走了,可还回来吗?我们若让他们将您带走,那是要忘了从前您听我们说话,为我们撑腰,让我们吃饱饭吗?”
  “那么多次,您救了我们,让我们过上太平的日子,如今让您蒙冤赴死,我们视而不见,让我们怎么做得到呢?”
  秋日的洛京,雨水滂沱密集,不知不觉,郁府门前层层叠叠围了更多人过来。
  禁军手里的刀柄握的冷硬发麻,这种规模的民间暴动,不是他能够处理的。
  他身旁,跟随前来监察的宦官白着脸,被几名凶神恶煞的百姓围着,惊慌失措大喊:“你们!你们要造反吗!”
  “那又——”如何。
  一名大汉一声爆喝,眼见他们仍然要带人走,手里拿着棍子,正想要抡他,遥远处,皇城上方,一支响箭突兀爆在空中,惊出一串火花。
  城楼之上,有人惊慌失措大喊:“卫王——卫王打过来了——”
  大雍末年,养精蓄锐的卫执戟毫无征兆打到洛京,卫王兵临城下,似乎预示着大雍王朝彻底分崩离析的前兆。
  自数年前各地叛乱起,各方势力便蠢蠢欲动,除了几个直属州县,其他地方对朝廷已经不若从前听话。
  之所以还能维持表面平静,不过是郁临在其中斡旋。
  卫执戟是其中的第一反骨仔,势力庞大,但从前他一直偏安一隅,捣鼓他所谓的民生工程,不怎么找事。
  没成想,说翻脸就翻脸,还颇为胆大,吞了通州还不够,孤军深入,一路绕道而行,打到大雍老窝来了。
  这对他来说其实不是最好的棋。
  洛京四周州县并连,许多地方还不属于他,即使吃下洛京,他也不一定长久守住,白白耗费兵力。
  赵朗随军北上,本是遵循郁临临行前对他们的委托——数月后蛮族过冬,物资贫瘠之地,他们不敢去找卫执戟,很可能来咬中原。
  蛮族凶猛,视大雍百姓如猪狗,郁临让卫执戟在曹县截住他们。
  曹县刚好在他们版图之外,却又隐隐相连,护住曹县,对他们没有坏处,这样的人,赵朗都有些佩服了。
  只是架不住有人不听话,走着走着,听闻洛京出事,硬是要绕道过来。
  “郁先生说他此行必定无事,我们贸然过来,似乎有些莽撞了。”洛京城外,赵朗驱马过来,望一眼层叠密林,委婉提醒。
  若是相邻州县有人带兵来救驾勤王,哪怕他们兵粮充足,装备精良,可能也要吃一些闷亏。
  “他说他没事,我便不来么?”卫执戟语调冷冽,一身战甲,冷冷看眼前巍峨的城。
  他在这里长大,洛京的每一寸砖瓦,他都了如指掌,他放不下这座城,更放不下城里的人。
  卫执戟手握缰绳,冷着脸往前,只道:“速战速决。”
  他眉眼轻抬,带着一种赵朗熟悉到热血沸腾的轻蔑狂妄:“当初三万残兵对十万蛮兵都不怕,你怕皇帝?”
  赵朗一听,又觉得颇有道理,顿时不纠结了,拍马而上。
  当年镇南侯府的小侯爷带着卫家的兵重新打了回来。
  他没贸然攻城,却一连三天,让人站在城门处,一桩一件,念当年落霞谷一案里,皇帝如何勾结蛮族,诛杀卫家军数十万条人命的真相。
  字字句句,证据确凿,满城可闻。
  一墙之隔,万众哗然。
  消息传到皇宫里,皇帝吓得腿软,他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命人死守城门,绝不能允许卫执戟进来。
  然而王朝末路,民心四散。
  朝中虽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临阵倒戈,其中不乏有忠义之士,对旧王朝尚有情感,视卫执戟为乱臣贼子。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陪皇帝一起赴死,总有人愿意奔更光明的前程。
  卫执戟目的明确,他与皇帝隔着血海深仇,灭族之仇,非报不可。
  三日后,卫执戟突破城门,他深知自己不能久留,并未干扰洛京百姓,只从皇宫里带走一个身形狼狈的囚犯。
  而洛京深黑的牢狱里,悄无声息少了一名身姿挺拔的官员。
  卫执戟拿了人,悄无声息离开洛京,大军急速北上赶往曹县。
  至于他俘虏的两名囚犯,一名被他扔去餐风饮雪,一名被他精细地养在帐中。
  天牢湿冷,郁临在里面呆了几天,有些受凉,这几天一直轻咳。
  那时他本打算下狱之后,寻个由头假死脱身,不料最后关节被卫执戟在外浑水摸鱼一番,进行的极其顺利。
  如今世界线完成,从此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再无束缚。
  行军帐中温度偏低,宽阔高大的帐篷里点着火盆,郁临轻咳着,窝椅子里,小腿被卫执戟捂在怀里暖。
  卫执戟嫌热,衣襟随意散开,斜斜倚靠在虎皮上。
  他背靠着椅子,手掌握郁临雪白的脚踝,轻轻抬眸,脸颊往郁临小腿上轻着贴:“如何,还冷么?”
  把人从天牢抱出来的时候,郁临整个人都是冰的,他心疼坏了,话都说不出口,这些天一直拿体温暖着。
  郁临看着本书,翻页中途垂眼看他,以及被他揣在怀里没拿出过的脚,顿一下,摇头:“不冷。”
  卫执戟点头,静静看他,在摇曳的灯苗里沉默片刻,忽然笑问:“我闹出这些动静,破坏你的计划了吗?”
  他问的突然,若无其事一般。
  郁临拿着书的手指轻顿,垂眼看他,睫毛在昏黄灯苗中落下一点影子。
  这么多世界,有时候他甚至怀疑这人和自己一样,是一个不断循环的任务者,他对一些任务条件觉察敏锐的过分。
  从头至尾,他没有问郁临一句,为何这样做,为何“郁临”必须“死”在大雍里。
  他只是默不作声出手帮忙。
  他做的这样周到,然而无论哪个世界,这人又对郁临的试探十分茫然,全无印象,宛如一个真正的剧本npc。
  郁临伸手,冷白细长的手指搭卫执戟脸颊旁,卫执戟顿一下,锋利眉眼上挑,俯身过来,在他手心轻蹭。
  郁临曲指挠一下他的下巴,在卫执戟舒服地轻眯起来的眼睛里,眉眼低垂,轻声道:“没有,刚刚好。”
  心上人的音调轻缓柔和,随着烛光不停摇曳摆动。
  怀里的雪白的脚踝轻动一下,奖励般踩在自己蜜色胸膛上。
  卫执戟低头看着,心里忐忑散去,喉结轻滚,又忍不住蠢蠢欲动起来。
  第78章 冠绝天下的乱世文臣(九)
  卫执戟带兵前往曹县,在郁临预判下,轻而易举挡住蛮兵,没让异族铁蹄南下,踏碎中原。
  然而久围中原不至,恰逢大雍分崩离析,天下大乱,彻底激发出蛮族血性,一时间,各地纷纷受到侵袭。
  对于这段历史记载,后世史书只有寥寥数笔,记载极其模糊。
  史书从长乐十五年秋开始记载这段事,从文臣出门,在滂沱大雨中慨然赴死,以平圣怒开始。
  时值卫执戟叛乱,喧嚣之中,禁军不敌民众之声,暂且将这人押解至天牢,然而不久,这人就因病痛在狱中死去。
  万民啼哭,自此,维持大雍朝最后一分体面的文臣被折。
  御史老泪纵横,前来围堵营救的民众抵不过禁军刀兵,亲眼目睹他离奇死亡,随后洛京大乱,百姓啼哭,学子摔笔,文官痛骂,武将默然,民心彻底离散。
  但也有人说,幸好这人死在长乐十五年秋,不必见高台坠落,大厦将倾。
  因为在两月后,冬日将至,蛮族联合羌族,绕道南下,直指洛京,虽中途被恰巧路过的卫执戟所阻,然而异族铁蹄之下,王朝气数已尽,再无力维持。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先是各路诸侯纷纷在边境与异族作战,将在大雍周边徘徊数十年的蛮羌两族彻底打散,后又竞相逐鹿中原之主。
  也是这是这时候,蠢蠢欲动的天下诸侯才发现,那个早些年偏安一隅,捣鼓一些稀奇古怪工程,攻打蛮族之时还曾与他们称兄道弟的卫执戟,他就是个骗子!
  他与蛮族打的有来有回,与羌族打得有来有回,众人虽觉得他如何厉害,却不知他究竟多厉害。
  结果逐鹿中原之时,他依旧与各路联军同样打得有来有回,这问题就大了。
  这小子浓眉大眼,一早便嚣张称王,原来他真有资本。
  他仿佛合该是纵横天下的天命之子,凡所过之处,无人是其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