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作者:晓棠      更新:2025-09-18 09:05      字数:3324
  小世子一愣,旋即张惶愧疚地错开目光。先生向来洁身自好,家中亦无女眷,一定是他想多了。向瑾啊向瑾,你这是着了什么魔怔?自己心里不干净就算了,见别人亦往那歪处琢磨,贼喊捉贼,成何体统?孩子暗自把自己骂个狗血喷头。
  刘霄伸手向后揉着不堪重负的老腰,亦在心底埋怨着另一个不着调的东西。镇日里将出征在即生死未卜挂在嘴上……这一走,怕是归期不定……刘霄缓缓收回手,腰间沉积的酸痛不及心头泛起的苦涩。战场上刀剑无眼,哪怕那傻子全身而退,他也未必能等到凯旋那一日。
  师徒二人不约而同陷入忧思,书房一时无声。
  刘府来传讯的小厮敲门,打断了一室静默。原来是内务府送帖子,府中无有主人,太后寿诞非比寻常事,便直接汇同府中人一起送了过来。
  “先生亦需赴宴?”向瑾开门,替刘霄接下。
  刘霄打开鎏金的封面,扫了两眼,,不咸不淡地,“受宠若惊。”
  向瑾亦知,事出反常必有妖,加上近来边疆动荡的传闻,风雨欲来,怎不令人忧心忡忡。在家国社稷面前,个人得失微不足道,因而小世子踟蹰再三,日前也曾鼓起勇气,向陛下请战。
  意料之中的,被婉拒了。
  陛下素来寡言,但依旧勉为其难地宽慰他,来日自有独当一面之时,不必促急。皇帝显然并不善于扯谎,向瑾也终究不再年少懵懂,他兀自品味出成景泽珍他护他背后的无奈与失望,连带着理解了荣国公府大丧那年,他当时并未看明白而如今记忆犹新的目光中,几多心寒。向家世代英勇,不乏少年英雄,而偏偏只剩他这么个半吊子,在即将年满十八之际,仍然停留于纸上谈兵,一事无成,百无一用。秋猎上急中生智成功解围积攒起的一点点自负,消磨殆尽。一股使不上劲无用无力的失控感,铺天盖地地袭来。崔嫣离开之前,递了封言简意赅的密函给他,这一去生死未卜,总要交代一句。在得知嫂嫂带着侄女赶往前线,且与华氏同行后……向瑾心中不甘与惶恐交织,千愁百转,抓心挠肝。
  “先生,”向瑾颓然坐下,“西北一战,是否在所难免?”
  刘霄放下手中帖子,闻言默了默,军机内情,他也不甚知晓。但战争无外乎此消彼长,“大晟势弱,则番邦群起,当初若无先国公力压北凌,怕是早已国之不复。乌蒙之患已久,此番当是有备而来。”何况,西北虽是飞鹰军驻守之地,亦为庆王发家之处,滞留在那里的庶子庶女不少,比起六亲不认的成景泽,庆王家族一脉自然与康王更加同气连枝。眼瞅着新帝平北疆,收江南,龙椅日趋稳固,若再不孤注一掷放手一搏,恐怕无有翻身之日。
  乌蒙……向瑾与之亦有私仇,八岁那年,差点儿命丧其手。
  世子悻悻然,“听说前日早朝陛下发了火,朝中无有武将请战前往。”
  刘霄淡声,“谢太傅及一众阁老确有顾虑,此时派人前往统战,将飞鹰军置于何地?”向珏身陨之后,飞鹰军一直由老将军吕忠代掌主帅之责,此人与老国公同辈征战,年龄大资历深,勤勤恳恳无功无过……多年倚重不疑,如今稍有异动便易将,怕是会失了军心。
  向瑾,“陛下难道不知?”
  刘霄,“陛下心知肚明。”
  小世子笃定,“是以,陛下此举不过障眼,实则意欲亲征。”
  放眼朝堂,一百个人恨不能八百个心眼子,下江南收服世家充盈国库需得皇帝亲赴,边疆战乱亦无一夫当关之将可用……
  刘霄轻叹,“陛下,或是未雨绸缪。”
  向瑾委屈,“此时,向家人作为桥梁,再合适不过。”
  刘霄微诧,“世子有意?”
  小世子丧气地摇了摇头,果然,在陛下、先生,乃至众人眼中,他皆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向瑾自嘲,“学生有自知之明。”
  觑到世子眼中失落,刘霄了然,“陛下未允?”
  小世子抿着唇瓣默认。
  “……”刘霄意欲替陛下解释两句,又顾忌着言多有失。犹疑间隙,向瑾告辞先行离开。望着小世子落寞的背影渐行渐远,刘霄心底隐隐不安,却又抓不到头绪。
  向瑾一路垂首回房,编了个头疼脑热的借口糊弄福安,免了晚膳,亦未去雪庐讨嫌。他独坐灯烛之下,摊开自己双手瞧着,恍惚中,仿似见到如有实质一般的流沙从指缝中滑落,无论他如何攥紧,皆留不住。这种什么也握不住的感触,他曾经无比熟稔,只过了几年安生日子而已,他便天真地以为往事已矣,余生可期……
  十有八九,陛下会亲征。
  西北不同他处,乌蒙狠戾善战,十六部见风使舵,内忧外患,错综复杂。看似边疆祸乱,内里大抵会是康王一派铤而走险,鱼死网破。
  嫂嫂巾帼豪杰,他自愧不如,但眼睁睁看着寡嫂侄女赴险,他却如缩头乌龟一般留守京都……
  即便既往灰飞烟灭,陛下大抵还是会欣赏如崔嫣一般的女杰。横空出现的华氏犹如为之量身打造,高贵的出身,飒爽的性格,不凡的身手……此次并肩作战,就算眼下清清白白无暇他顾,迟早……
  向瑾心里明镜一般,他不该也没有资格没有道理去不分轻重,不识大体,小肚鸡肠,怨天尤人,钻进死胡同里。如此不磊落,不坦荡,不堂堂正正……他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但他控制不了,他恨死了那种无能为力越在乎越抓不住的窝囊感受。
  太后寿宴,之前繁琐筹备,皇帝当甩手掌柜,冷眼旁观。寿宴当日,不得不出席。除了无一无六贴身护卫,禁军严阵以待之外,杜院判亦随侍在侧。非常之时,刘氏会使出什么下作手段防不胜防,况且陛下有蛊毒在身未解,不得掉以轻心。不仅是他,向瑾、林远、刘壤等亦得了叮嘱,务必万事小心,慎之又慎。
  一日下来,有惊无险,并无人近得陛下身前。眼见众人酒足饭饱,即将曲终人散,不了了之。兀地,福安跌跌撞撞从后院横冲直撞过来,“陛下!救命啊!”
  皇帝愤然恍悟,刘氏的目标不在他身上。
  宿命天定与事在人为,只在一念之间。
  今日一早,无二特意被指派过来,专事保护世子,确保万无一失。暗卫兢兢业业,几乎寸步不离,只在那瑞亲王府的郡主寻过来时,不得不略微落后两步,以示避嫌。
  向瑾吃过一回亏,本该警醒些……而他也的确足够警醒,方才在第一时间便察觉到小姐的羞愤与绝望。此刻要他性命,百害而无一利,刘氏没有那么蠢……推一个女子出来,无非那龌龊下流伎俩。
  电光火石之间,向瑾把心一横,不闪不避未躲未逃,径直往那散开的药粉当空撞了上去。
  第69章
  热闹了一整日的寿宴接近尾声,太后难得好兴致,美酒佳肴应有尽有,阿谀奉承来者不拒。但终究年岁渐长,精力不比盛年,至黄昏时分,略感疲累。在与宗亲贵妇叙话至再无新鲜话头之后,刘氏缓缓起身,宴上众人也随之站了起来。
  “恭送太后”之声,此起彼伏。
  这就……结束了?
  严阵以待者,狐疑满腹;有心人等着瞧热闹,亦意兴阑珊。只有那些蒙昧无知的酒囊饭袋,酒足饭饱,意犹未尽。
  前堂前赴后继,振振有词,祝寿送别余音绕梁,完全掩盖住暗处这一隅的刀光剑影。
  向瑾满腹心事,心不在焉,也的确未料到今日被算计的中心会是他,更始料未及,如出一辙的谋算换了个芯子,卷土重来。刘氏果真执迷不悔,就认准了一只羊薅毛。
  再傻之人,也不该在短时之内,面对同一个心怀叵测之人,再次着了道。
  再贪慕荣华富贵的女子,也没有必要牺牲至此,堵上自己一生的名节贞操,除非她被逼无路可走。
  狭路相逢的一瞬间,向瑾与郡主皆从对方眼眸中读到殊途同归的决绝。
  孤注一掷,铤而走险。
  多年之后,无二回顾自己的暗卫生涯中最惊险的桥段,印象极为深刻的居然不是风云诡谲的战场硝烟,亦非险象环生的暗杀场面……而是太后寿宴散场前,人来人往的后花园中这一幕猝不及防的狭路暗算。
  无二甚至也有些摸不着头脑,自己当时那一刹究竟是如何急中生智,在那样间不容发的关头,能够来得及一手拎一个,将中毒的二人带离现场,分别关入相邻的房间之中。还不忘给了福安一脚,踹他火速报讯去。
  陛下一行赶到之际,无二几乎是横在两道房门之间,堪堪按了葫芦起了瓢,还要分神对付虎视眈眈跟过来的不轨之徒。暗中窥探之辈明摆着是要待世子着了道,便敲锣打鼓逼其就范,压根不去管女子名节与死活。
  无一带人迅速封锁了院落,仓促之中未捉到暗桩,以至于风言风语在外散播开来,亦无暇管束。
  无二与无六一人顶着一扇哐哐作响的房门,内里被药性摧磨之人的嘶吼拍打之声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