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作者:不迁贰      更新:2025-09-18 09:40      字数:3295
  费大厨这就为难了,他起身回话:“奶奶,这活禽一多,喂养、清理怕是……臭气冲天。我们那毕竟是做饭的……”
  黛玉点点头,早有筹谋:“我已经划出马厩边上的空置小屋作为临时禽舍,你们喂养马厩时一并照顾。那里虽然紧挨着大厨房,但是也隔着二门院墙,加之马厩便在正院边上,我已交代裴总领安排家丁轮班早晚清理,秽气应该是进不了厨房。”
  “至于猎物……”黛玉语气顿了顿,眉心轻拧,“辛苦费大厨一定要严加把关,不能让任何有尸变之兆的畜牲混进贾府,也不能贪图口腹之欲,私下烹食。”
  黛玉说话虽是轻柔,却有理有据,无论田地耕作,还是家畜繁育,都安排得丝丝入扣,显然是早做功课。
  虽是身在深闺,却不让大院里摸爬滚打的家奴们一言以蔽之。曾经手中诗书不断,从日日翻动的兵书,变成各式农书与世情文章,才换得现在目光沉静,声色如常,偏就叫人心服口。
  府中账册如此,农事工务亦然。
  黛玉向来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即便她无法事事亲历亲为,但至少要做到,听得懂,问得明,看得破。
  冬日府中的农事蓄养安排妥当,各管事回各处办差。
  而参与议事的还有卜旌带入府的街坊们,他们则在一旁与贾府按定工契手印。
  最后能进府,并且没有尸变的人不多。
  除了安阳医馆的卜旌兄妹和医童女眷,还有木工坊的父子,儿子在官家当差的孤寡婆子,以杀鱼卖鱼为生的新婚夫妇,带着幼子的节妇,在街上以卜卦为生的老汉。
  说实话,这些人在府中能提供的助益实在有限。
  但亲眼见活尸如何吃人,又见亲友尸变、六识尽失,他们需要贾府的庇护。
  黛玉清楚这不是寻常的开设粥棚,一次接济便各安天命的善举。
  这些人既然入了府,在京中灾祸未平之前,他们极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在贾府吃住,同生共死。
  甚至往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人寻求庇护,到时候帮?还是不帮?
  不帮?黛玉于心不忍。
  帮?贾府本就困难,开销用度皆来自黛玉的家私。
  黛玉不可能长期养着这些人在府里。
  于是便有了如今这般,让他们以工还赈。
  在街坊眼中,贾府为杀人不偿命的薛家庇护,为虎作伥并不是什么良善门户,竟然不需他们卖身入府,而是议定工契。
  他们也乐意。
  有技艺者按手艺分工,额外还能有工钱。
  像是安阳医馆的可以种植草药,为府中煎药治病,木工父子修筑工事,鱼贩夫妇负责打理大观园鱼塘。
  至于没有手艺的,则在田亩中做工,便是那些妇孺老弱,也能分得一份看守院门的差事,换府中吃住。
  在这末世中,存活已是天大的恩赐,但不代表人们愿意只靠怜悯活下去。
  第41章 重理旧业4
  黛玉救助医馆众人那次才意识到只有护院守门是不够的。
  次日清晨,裴石便带着护院出府瞧看荣府正门情况。
  所幸府门表面虽有灼烧之痕,整体框架并未有大损。只是府门上掌印遍布,触目惊心,很是不雅。
  当晚被裴石和倪二砍断的手臂,粗略算下来光是挤在门缝的活尸就有至少十几具。
  若非当时裴石与莫云果断关门,众人及时退守,只怕荣府早已被尸群占领,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黛玉决定修筑哨岗,确保能对府外情况一目了然。
  为此还留在议事堂的,便是专做木工的匠人父子。
  “荣府除了与宁府相邻的一面,其他三面府墙都需要修筑哨岗。府邸广大,需要修筑的哨岗过多,只怕府中竹料恐不足。”
  房姓父子面面相觑,他们虽说是木工,但毕竟素来做的是家具、雕梁画栋,搭建防御工事还属头一回。
  “二奶奶,若是要我们搭建一个高台,自不为难,雕梁画栋的也需要搭建高台。但要估算高台几座,间隔几何,是何高度……实在不是我们受益人所擅长的。”
  “也是为难你们了啊……”黛玉微微颔首,沉吟思量。
  这时,房家小师傅忽然灵光一动,插嘴道:“若能寻高处测量四方所及之地,再依目测推算哨*岗间距,便能略得个章程。”
  黛玉闻言,当即问道:“你们所筑的高台,可高过府墙?”
  房老师傅拱手道:“贾府外墙约一丈高,我能保高台不低于荣禧堂后楼。”
  黛玉唇角含笑,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后楼可是两层高呢,房老师傅莫要夸海口。”
  小师傅以为是质疑他们父子的本事,急得耳根微红,忙道:“奶奶放心,只要竹料结实,我们定可筑得起!”
  黛玉微一思索,便吩咐紫鹃去叫人来。不多时,平四带人跟着进了堂。
  黛玉打量着平四含胸驼背的瘦弱身板,不由莞尔一笑。
  平四瞧奶奶欲言又止,小心翼翼地问道:“奶奶,可是有事吩咐?”
  丈量这种事可不就是要善于算数的人做嘛。
  “你们账房平日闲事颇多,倒也该派上些大用处了。……平四,你……畏高吗?”
  平四没想那么多,只道:“小人……倒也不算怕……”
  可他没想,黛玉直接叫他爬上了后楼楼顶。
  黛玉站在荣禧堂外的仪门处,仰头看着平四战战兢兢地半跪在后楼屋顶上,一边挥着手,一边对着远处的跟班扯着嗓子喊话。
  风大声浮,平四的声音被吹得七零八落,喊一句顶多飘半句过来。
  黛玉跟雪雁低声耳语了几句,便见雪雁抬起手做喇叭,冲着后楼大喊:“平四!能看见我们不!”
  平四跟小账房说好了,只顾着按照约定方向,只确认瞧不见小账房的位置了,怎样都能交差。
  可突然有人喊他,而且他还听出了是奶奶的丫鬟雪雁的声音,忙左顾右盼半天,就是瞧不见人影,急得连耳根子都红了。
  雪雁看得直摇头,回头恹恹向黛玉抱怨:“才这点距离就瞧不到人了,看来目力也就这么远了。”
  黛玉失笑,摆摆手:“行了,别逗他了,他虽是家生子,但慌神摔下来便不好了。”
  雪雁喊人下楼,可不过一会,便见平四兴冲冲地挥手大叫:“二奶奶!能看到啦!”
  雪雁“啧”一声,便要把人喊下来。
  黛玉转身吩咐一旁的房小师傅道:“便就拟这个距离吧,麻烦小师傅丈量清楚了。我这便叫账房们算算,三面府墙得设多少高台哨所,你们也一起核一核所需竹料,好叫管事们早做准备。”
  房小师傅忙应下,心中却有些担忧,试探着道:“奶奶,若要修这么多高台,只怕得耗费不少人力啊……”
  “这你们不用操心。你们父子只管督工,建得结实耐用便是。至于调度人手,我自有安排。莫云嬷嬷若有调度不过来之处,你们便来找紫鹃或是旃姑娘,她们自会回禀与我。”
  黛玉微微一笑,朝房氏父子颔首,他们这才放下心来,应下差事。
  黛玉拍了拍裙摆,心里已在盘算接下来事宜,想着兰哥儿还等着她批改文章。
  甫一进后楼,便见卜旃在二楼书房前急得团团转。
  两人隔空一对眼,卜旃便像见了救星一般小跑着下楼来。
  卜旃下得飞快,眼看着就要撞到人。幸亏紫鹃机警,一步抢到黛玉前头,护住了自家姑娘。
  黛玉微微偏头,笑着问:“这么慌张,做什么?”
  卜旃气喘吁吁地道:“环三爷把我哥打了,逃了。”
  连紫鹃都有些担心,可黛玉听了,只挑挑眉,闲闲转身朝房里走去。
  她边走边问:“怎么不是小红来通报?”
  脚步微顿,回头又问:“卜大夫伤得重不重?”
  卜旃撇撇嘴:“不过摔了一跤磕了头,早便醒了。”
  她一直跟进了书房,只见贾兰正埋首案上写着文章,卜旃不敢多言,只得悄悄跟在黛玉身后。
  黛玉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天工开物》,闲闲坐到主位上翻阅,神色自若。紫鹃大约是去斟茶了,屋里一时静悄悄的。
  卜旃忍不住凑近,小声嘀咕道:“奶奶就一点也不着急?”
  黛玉头也不抬,慢条斯理地翻过一页书,道:“他想跑便跑,还能飞出荣府去不成?”
  虽说黛玉声音柔柔的,听着叫人安心,但卜旃好奇又不解,索性托着腮小声道:“就不怕他在府里胡来?”
  黛玉终于抬眼,唇边笑意淡淡:“他必是要在府中生事的。心里要是有悔意,便不会跑了。既然在府里,早晚会被我们找出来,我又何必自寻烦恼呢?叫府里人多加小心便是了。”
  莫说上次府中收获了好几具活尸分别绑在各处府门甚至府内仪门充当门卫,除了有人值守的正门角门,所有大门都被巨石堵住,他一个人怎么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