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作者:不迁贰      更新:2025-09-18 09:41      字数:3328
  正院总算有了点卯训话的样子,安安静静的叫黛玉心中舒服了不少。她才叫护院们松手,见众人零零散散立于正院,莫云确认无一拉下,才终于开口道:“府中总管定的卯时在正院点卯,我瞧这些个规矩的婆子一直在此地等着,想来府中总管话是传到了的。我便想听听,诸位是何原因这般怠慢。”
  话音甫落,果有一名壮汉喊出来,鼻中冷哼:“这卯时还下着大雪呢!况且你这不也没在卯时出来吗,难道叫我们在这雪里冻着?”他回头左右看了看,便有好几人随声附和“就是!”,他才得意地继续道,“我们是来做工的,无缘无故叫我们在雪里站半个时辰,怕是要折腾我们吧!那我还想问府里这么对我们又是什么原因呢!”
  立刻便有早受了他们气的府中婆子喝道:“胡说!卯时前我们便到隔壁府里等主家训话,我们怎么不见天上下雪!分明是你们胡说八道!”
  黛玉冷冷看着,没说什么,只问:“还有别的吗?”
  “府里说收人来做工,怎么这也管、那也管?规矩倒比咱以前做劳役时还多。不过口粮、窝棚,又不是多少银子,难不成姑娘您是天王老子?”
  “就是!我们是签的工契,又不是卖身契。我们把活做好就好,还陪你们装什么老爷太太的,还要我们听训话,搞这一大圈护卫吓唬我们,光会折腾人。”
  “打伤我们可是要赔钱的!”
  人群里传来一阵闷笑。
  又有人喊:“我们各取所需,别那么跋扈,小心义*军到时候清算,叫抄家砍头。”
  赵安面色一沉便要拔刀,被黛玉眼神轻轻一挡。
  赵安脸色实在难看,护院们心中也憋屈,只想干脆打他们一顿算了。
  她静静地看了那人一眼,竟露出一丝极轻的笑意,声音亦不高:“你叫谁抄我家,砍我头?”
  左丘梅在一旁道:“早儿在城外粥棚那喝米汤的时候,怎么就不跟义军的兵卒打听打听这京中济民之事,是谁人办的便是义军的军头,也要听我们主子的差遣,按照我们的规矩办事。”
  那人嘴角一歪,正欲再讥,黛玉却已打断:“你们进府做工,与我签下工契、吃住在贾府比外头强上百倍,便要守我们府中规矩。你既不服,我便照着工契所定,送你出府出城。”
  她转头吩咐莫云:“查他名册,撕毁工契,今儿就将他逐出府去,不得再入。”
  那人一惊,刚要抗辩,莫云已当场将名册翻出,赵安唤人开门,也不顾天色还没全亮,护院们便迫不及待强押人而去,只听骂骂咧咧之声远去。
  黛玉转头对小红道:“方才叫你记下几个吃酒赌钱的,便不用留了。”
  人群霎时安静,先前还在低语者也都噤若寒蝉。
  “济民坊没有空屋了,若不想出城,闯军在城中设有招兵处,你们尽可去投!但只要我们说你们是被赶出去的,看义军还要不要你们?在我贾府,要吃饭,要安身,便得守规矩,便是义军来了使者,进了我府中,也得带帖下马,依礼依归而行。”
  黛玉目光再扫众人,冷声道:“我本不欲用此等法子,只是你们以为乱世无主,便可混入府中图安稳?还是说闯王义军如今得势,你们便以为自己也能得势了?”
  她嗤笑一声:“你们是与闯王同生共死过,还是在义军中冒死过?且说义军功绩与你们无半分瓜葛,你们谈何从中得利,便是这京中分田免赋也与你们这些流民无关。”
  她起身站定,清瘦一身裘披雪影,却有一种不容逼视的尊贵气韵。
  左丘梅见黛玉此话,无往日半点恻隐之心,大有权贵显要的颐指气使,心中感慨即便是悲天悯人,到底是高门显赫之后。
  “天下子民,无论贵贱,都得循守律令。在我府中做事更是如此,我只用规矩训人,规矩便在工契之上,若不识字,府中所有人皆知,尽可问个清楚。今日想清楚了,若觉得我这难伺候,便出贾府,两不相欠。”
  一众流民面面相觑,再无一人敢出声。
  左丘梅在想,世人皆说女子难为,可便是姑娘想得最清楚,欲治国者,先齐家。
  便是天子之家,竟也有一朝侍奉二主,日月同辉之谬,这国如何不乱?
  君子为国,正其纲纪,治其法度。
  望着那雪中纤瘦却挺立如松的女子,只叹她是一为情而起的女子罢了。
  可左丘梅不知的是,黛玉此时想的是要将府中和自己的安危交与这样一些人组的府兵还是不行。
  只怕她得亲自招人才行了。
  第97章 金城汤池2
  自从贾府叫贵女林氏当家之后,几次府中用人都是只签工契。
  一般人家若非走投无路,自然不愿卖身入大户人家。贾府庇护百姓竟然要人做工,一开始确实惹人阙疑,只觉贾府是趁人之危。
  可又见城西与安阳医馆的街坊以工契得贾府庇护,即有吃有住,又能拿着工钱重回家园,甚至再听府中旧仆多拿回了了身契。一时间,街头巷尾又有人说:“贾府不养闲人罢了,又不是不发工钱。”
  从前讥讽者闭了嘴,连闯王义军都默许贾府的做法。
  可眼下,贾府忽而张榜,为府中和商队招募家丁小厮,需签下身契。
  消息一出,又让那些想进贾府的人们疑惑。
  眼下虽说京中商贸渐通,但也只限于城内交易。
  能出京做买卖的商队不多,其中贾府的商队最为稳妥。有府中护卫,又得义军照应,几乎畅行无阻。
  世道艰难,人总不能一直坐吃山空。
  比起去义军应征,倒还不如卖身进贾府,说不定能跟原先贾府中的家仆一般,得一个铺子经营啥的。
  这样一想,这般既有前程、又有靠山的好差事,自然叫人眼热。
  但比起这些算计,更有不少人是奔着一睹京中贵女的真颜而去的。
  黛玉出府总有重重护卫簇拥,帷帽遮面,或是策马飞驰,飒然而过,叫人只见风流袅娜之姿,却连一角面容都望不真切。
  偏偏贾府自涉商以来,府中丫鬟婆子时常出入,打理往来,众人得见贾府女子皆如花似玉,民间早断言贾府主子必然更有仙姿玉貌。
  更甚者,前有京中流言贾府林氏济民爱民,清除灾异,今便有流言道贵女林氏待嫁守贞,与闯王交好,虽无官职却得权势,恐有私情。朝廷末年常有名妓英雄传奇故事流传,眼下京中一片死气沉沉,正缺风流韵事。不入流的茶馆说书人,早编得她三嫁三休、倾城倾国。茶客不听不散,流言愈演愈烈,她与贾府成为坊间风月的话题。
  当然,以贾府如今在京中的往来,这些闲言碎语总会传到黛玉耳朵里的。她如今深居简出,而闯王不在京中,只待开春新朝布告天下,这些茶肆流言自然不攻自破。
  可在此之前,黛玉也不会随了别人的愿给人当谈资。
  外人只见贾府招募要年轻健康的男子,可层层筛选下,那些打着“来应征”幌子妄图窥探芳容的好事之徒,连宁府门槛都未曾跨过半步,而能入围者签下身契前愣是没有见过当家主子一面,倒叫所有人的打探全盘落空。
  五百多个人往宁府挤,可即便过了府中家丁们的初筛,便还要过卜家兄妹的检查、赵安的比试测验、左丘梅的反复质询,最后赵安送上名册的,也不过区区三十七人。
  如此百里挑一的遴选,远远超过了从前贾府用工契雇佣百姓做工的要求。待签下身契,住进宁府后,他们才知道表面招募的所谓“家丁”,实为新制府兵。
  而这三十七人中,能真正步入荣府、随主子进退者,不过寥寥。
  余下的,则需一一磨砺、再度分流,有的或为商队前锋,有的或守内院要地。唯有忠心与本事兼备者,方可得一席之地。
  “我怎么觉得,好像被骗了啊?”
  这些新来的家丁在头一回点卯时见到京中的话题人物贵女林氏,心头难免涌动几分惊异与躁动。他们中有人在府中难得碰了头,五六人便聊了起来。
  “如何叫骗?”牛浩门冷笑,“进了府,身契都签了,做什么差事,还不是主子一句话的事?”
  “你要是高升做了总管,那你去跟主子说被骗了,做回你现在这家丁。”
  众人哄堂而笑,方才提问的路扶也挠了挠头,憨憨地笑了。
  “该给的工钱也没少,住得比棚户强,吃得比流民好,不是说做得好还能进荣府做主子的护卫吗?大家好好干吧。”
  皮高峰说话的声音厚重,看模样倒是个本分人。一旁新人中最是阳光俊朗的戈凌斜倚着门框,轻笑一声:“我倒不稀罕当什么护卫。府里这么多俏丫鬟,找个成亲,生几个娃过日子,不也美哉?”
  戈凌说的倒也没错,寻常大户人家府中男女婚配是常事,而且如果主子大方,还能得赏赐。
  只是这话实在是糙,此言一出,旁人一乐。有人打趣:“你这心思,不如直接把主意打到主子身上来,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