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作者:
不迁贰 更新:2025-09-18 09:41 字数:3297
许是活尸只寻人畜为食,对草木山川却并无损害。甚至连那些在旱年里也能生长的药草,如今竟比往年还繁盛几分。这与早前卜旃在山中采药时的说法正好印证。
黛玉虽身居深闺,不通林木之务,但京中之人流如潮,要寻几个识山识林的向导并非难事。
平儿找了三位向导,有猎户有林户,都对终南山的情况极其了解,他们便是日后将随府兵、木工一道入山的向导。黛玉亲自询问他们对山势、村落、行路之难与山中隐患的看法,以定后续部署。
“你们一路进京,山上村子都无人了?”
三人互视一眼,点头答道:“是。南山之中原本有两个村,一个叫鹿山村,一个叫黑峪村。我们本想着山中能避灾年战祸,谁知一入村中,只见连鸡鸣狗吠都无……怕是全村人都遭了劫难。”
“是啊,只怕是都被怪物害了。”
黛玉与左丘梅互换了一下眼神,左丘梅挑眉,问道:“可知这两村原有多少人?”
一人答得谨慎:“鹿山村人多,约莫百来户。我们黑峪村是猎户村,人少些,大概五六十人吧。”
黛玉想着,若照此推算,这两村消失的人数已近五百人之多。若非逃亡,便极可能葬于尸祸之中。如此一来,山中隐藏的危险远不止表面平静所示,山中还有野兽,叫她想起原先府中那只疯鹿。
她再问,“那你们既识山中物产,又说有山果野禽,为何不择高处安身,反下山而来?”
其中一人叹道:“姑娘有所不知,山无人则寒。那静极之处,才最叫人惶惶不安。况且野兽众多,哪怕山中有食,有水,若真遇上黑熊虎豹,除非是武松,否则我们这些猎户也抵不过它一扑。”
另一个人插话道:“更怪的是那山顶寺庙,本来是朝廷旨建的皇家禅寺,未及完工便遭雷击。听说死了不少僧人和工匠,有说是触了天忌,也有说寺里闹鬼。我们在山中避雪时,夜半竟听得子时钟响,一连数声,乱得很。”
“鬼话而已。”左丘梅淡淡道。
三人退下,便留暂住,等着明日与府中要出发山上的护院磨合后,与济民坊应征上山砍柴的民工一起出发。
左丘梅看主子久久未语,低声试探:“主子莫非想亲自上山察看?”
黛玉缓过神,无奈地瞥了他一眼。
左丘梅这个人本就嘴贫,卜旃也不知跟他说了什么,这人愈发放肆,话里话外多有调侃。
黛玉才不会跟他吵嘴况且左丘梅也从不在人前这般,理睬他反叫自己失了身份,道:“山中地形我不熟,我这般弱女子,贸然前往反添累赘。况且我如今身为贾府主事,若真出意外,如何担得起后果?但人心、山势、后勤一事一桩,我须事先尽断,才安心。”
左丘梅闻言,眼中微动。他知主子是那种即便不在局中,也要掌控局势的人。
黛玉早有安排,此番入山由护院领班荀勇带队,五十名新老混搭的府兵护送百名民工上山。每日卯时出发,酉时前返,往返途中专设岗哨。
随行木工由房老师傅领队,任务不仅是伐木,更是勘察林势、绘制地形,评估水源与落木路径。木柴伐后,将择山道推滚而下,于山脚囤积,另设一支专责运柴之队,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又互相照应。
另有一支府中护卫组成的精干小队,化整为零,暗中探山,探那“空村”“古庙”诸事有无虚实。
如此设计,专门砍树取料的,与运送队伍分来行动,万一一方有所异动,也能互相支援。
同时贾府再派一只精锐,在山中探查,寻找*一些消息。
左丘梅微微一笑,恭声道:“主子坐镇京中,调人调物、消息汇总,才是稳胜之机。山虽远,势仍可控。”
黛玉点头,心中已有分寸,但左丘梅的话能叫她安心。
“多谢左先生。”
第102章 金城汤池7
夏日久旱无雨,酷暑灼人。到了冬,那雪就跟要证明一样,大有要将世间万物掩埋的气势。
荀勇算不上贾府老人,他是与安阳医馆一并入府后才当上的随护。
如此来历的人,资历浅、根基薄,按理说,不该被派去领这样要紧的一项差事。可偏偏,他被黛玉点了将,领百人上山伐林。
其实黛玉信任荀勇源于一次与义军联合的清扫活尸行动。
彼时京郊一带,暴雪初下,冷得连活尸都沉寂了许多。黛玉与左丘梅联合制造的“京中贵女”的流言告了一段落,贾府护卫重新回到清理活尸的日常,与义军联合。清
一日,剿队例行清扫,却在一处废坊遭遇突变。
冬日的活尸潜藏得深,尤其有一些小孩尸变而成的活尸,一旦被人惊扰,他们不仅身轻行动得极快,而且叫声尖锐极其吓人。
毕竟那几个不过是七八岁的孩子模样,即便是深知活尸祸害的人,也常有不忍下手的。
事后黛玉听说,那时候同行的义军兵卒有人被小活尸咬住,那被咬之人,才刚哀声喊了半句,眼前的荀勇已拔刀断喉,不仅仅毫无顾忌地砍杀了小孩,被咬那人也一同断颈死去。
干净利落,无一丝犹豫。
当然,这事义军怪不得贾府,毕竟被活尸咬中者,生路已绝。
只是多数人选择自了残命或服毒而亡,只是讲求个体面。而荀勇这般当场手起刀落者,终究少见。
义军虽不怪,但府中许多下人却私下议论:说他心狠,说他不近人情,说他冷面寡情。
荀勇很快便被排挤,这事自然也落入了黛玉耳中。
黛玉作为一家之主,自然不会专门为了一个下人而费心。但黛玉素来细察,曾数次深夜偶遇荀勇巡守,看此人沉默寡言,苦大仇深样,又觉得这人应该不是那种嗜杀滥杀之人。
一日荀勇轮到陪主子巡夜,黛玉特地将他叫到身边问话。
黛玉这才知道,荀勇一家老少都被活尸所害,也便是他亲手手刃妻女,免害她们受苦。
虽然个中辛酸黛玉不知,但是黛玉只问他:“若那天是府中同行护卫被害呢?”
“一样。”荀勇没有犹豫,“主子许是不懂,自戕之苦,再遇亲眷为尸之难。”
月色淡淡,风雪初歇,黛玉坐在马上,便没有再问了,让人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
次日,荀勇便被调至荣禧堂,成了黛玉身边固定的护卫,随侍左右。
荀勇毕竟是贾府的护卫,人在外多少代表了贾府的门面,留在自己身边,倒也省的再遇这事。
黛玉是这么告诉自己的。
可或许,黛玉只是想着自己若有一天如荀勇的妻女一般为活尸所害时,有人能替她割断犹疑。
府中如今瞧着有五百长工与家仆在册,但实际上用人极其紧俏。
倪二原是个放贷的,能说会算,又善于钻营,便被派去对接义军军需,为贾府换取他城物资。
赵安性子缜密,带兵经验足,便入山探查,清除隐患。
这才有荀勇带队,除了木工坊的老先生,加上百名从济民坊招来的流民短工,伴以府中新旧护卫组成的五十名府兵,一同上山伐林。
两队人马点卯之后自贾府齐发,同往钟南山。
一路上确实如同赵二他们先前探查一般,世间万物被白雪覆盖,行至山脚下已经太阳当空,但是雪仍能没过脚踝。
众人蹚雪而行,脚底渐麻,鞋袜早已湿透,寒气透骨。无一人敢怨言。因这雪下得虽轻,却蒸腾着地气,开口哈气便被冷气呛得胸口生疼。
护院们早习惯雪中行军,人人裹面蒙口,只露双眼。衣甲统一、步伐整齐,哪怕路人相遇,除非通名亮号,自报家门,也叫人认不出是何处人马。
行至一片秃林之下,赵二他们准备深入山中细察。
临行前,忽然回头对荀勇道:“主子知你果断干脆,是因你心中有数。但这山里百余人,不都是府里兵丁,更多是从济民坊应征来的流民。你却莫独断专行,行事前想想府里和主子。”
荀勇望着他,眉眼不动。
赵二回头看着一群人三三两两地散在各处处理发麻的腿脚,道:“若你如往常一般狠下杀手,我们这些兄弟自然知道你心中无私,可他们对活尸之事知之甚少,只怕会疑你怖你,到时你步步维艰,难以率众。”
荀勇也看向他们,缓缓颔首道:“赵总领放心,我知道分寸,行事自当为主子、为府中打算。”
赵二想来荀勇也跟在主子身边有些时日了,终于低下傲骨,便也释然,轻轻一笑,拍了拍他肩膀,转身带着府中精锐们策马入林。
房老先生与其他木匠已经探查回来,荀勇与房老先生对视点头,随后上前高声喊道:“便是此处,开工吧!”
众人这才陆续起身,嘤嘤哎哎地挪动着麻木的腿脚,拿起手中斧头、锯子,在几位木工的指挥下,在护卫引导下缓缓散入林间,往一棵棵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