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作者:
不迁贰 更新:2025-09-18 09:41 字数:3454
黛玉见状轻轻一笑。这孩子,从前像他母亲一般,沉静有礼,少年老成,甚至有些老气横秋,时常给人感觉是憋着一口气一般。
可自从跟了裴石练武,又有左丘梅这般古怪机巧的先生,竟渐渐多了些少年应有的活泼与锋芒。
黛玉听着贾兰恭维的话,想想倒也是,毕竟大奶奶虽说在人前端庄持重,为女德典范,但是私下偶尔也能露出些叫人猝不及防的活泼性子。贾兰性子如此,倒也不奇怪。
“跟你们男子比拳脚,我肯定是不行的。不过嘛……”黛玉想了想道,“前儿工坊给我做了一把轻弓。我们也不叫比试,就当你替我瞧瞧这弓做得如何,成不成器。”
贾兰闻言,立刻精神一振。他原本还有些懊恼自己莽撞,听黛玉这般说,想着她竟没有将上回拉弓当作消遣,而是真叫府中做了弓箭要学起来,哪里还压得住兴奋?
忙道:“好啊好啊!姑姑若有一把称手的弓,往后自保也多一分胜算。”
黛玉微一颔首,笑意盈盈,吩咐紫鹃将那弓取来。
裴石当时教贾兰时也顺便挑了几名身形瘦弱不擅打斗的家丁一同练射。府中射箭是为杀敌所需,自然木工坊所制皆为重弓。房老师傅听说主子有意学射,与其他匠人一并翻遍了府里给的书册,琢磨了好些天,才用篾竹做出一把极轻的长弓,专为女子所用。
贾兰接过弓来,沉吟片刻。弓身轻巧,手感柔顺,可师傅常说,若是上场杀敌,这射艺讲究“一力降十会”,这弓怕是杀伤力不足。他略皱眉,只觉得木工坊是在魅主邀宠罢了,但他并未直言,又立刻展开笑容,道:“这弓确实轻巧,世间少见。虽不适合强攻杀敌,若是准头好,也有妙用。”
黛玉心下明白,贾兰并未说出全部实情,但她并不在意。她原也不是为了杀敌退阵,不过是心中不安时会想一技傍身自保。
她轻抬下巴道:“不如你试上一箭。”
贾兰点头应下,少年英气勃发,见倾慕的家主又在眼前,更添几分欲展锋芒的冲劲。
府中一众家丁都止步而观,便是平日不苟言笑的护卫们,也都站定了身形,覆手静候府中公子一展射艺。
贾兰拿起那把明显过轻的弓,试着拉了拉弓弦,只觉毫无张力,少了那种肌骨发力、血脉畅快的实感。他怕一时用力过猛将竹弓折断,便笑着摇头,心中调侃。
他搭上为这弓特制的轻羽箭,只用了三分力,浅浅一拉,如同弹指,轻快地将箭射出。
黛玉原也不抱太大希望。她亲见匠人试射时,这弓的准头甚差,乍看之下,更像是陈设礼器。
可箭竟在顶着些许北风的情况下,隔着靶场寻常练射的距离,稳稳扎入稻草扎的靶之上,虽不中靶心,却也远超预期。
黛玉心想:原来是木匠们,毫无射艺啊……
没见过真正强弓劲射的家丁们,便已笑着鼓掌叫好;而一旁站定的护院则走到贾兰身后,低声打趣:“小主子准头不如前几次喽。”
可唯有贾兰这般真正识得射艺的,神色大变,像是忽得宝贝似的回过身来,一双眼熠熠生光地望着黛玉:“姑姑!这真是一把好弓!”
贾兰激情澎湃地向黛玉絮道起自己方才如何误判这弓的性能,又如何觉得羽箭不堪北风之扰。他说到兴起,眼中竟泛起少年英气未干的浪漫神采:“若日后姑姑能得骑射俱佳,岂非府中得见杜少陵诗中所说‘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囓黄金勒’?”
他甚至已按捺不住地要黛玉:“姑姑不如亲试一箭!”
黛玉面对贾兰一片赤诚之语尴尬地笑笑,她的射艺只怕比木匠们更差,她才不在众目睽睽下被兰哥儿比下去丢人,可推辞又怕戳伤了少年意气,不过好在刚好有人给她解围。
一道低咳打断了这股热烈。
“咳……”
贾兰一回头,左丘梅正黑着脸,立于自己身后,那垂着的右手袖随风猎猎作响。
没想到贾兰玩得兴起,竟忘了去书房的时辰,让先生亲子来请。
左丘梅一手负在背后,沉声开口:“府中只此嫡子,主子将此等重任托我,却叫学生因嬉废学,懈怠至此。我左某,教而无方,愧对天理,愧对主子恩德!只怕须以死谢罪,方可洗耻。”
他并未在众人面前直斥贾兰失仪,反倒是要死要活地自责当先。护院们皆是敛声屏气,四散重新叫下人操练起来,不敢多言。
黛玉是见过左丘梅劝学那六亲不认的模样,眼见贾兰一时手足无措,像落水的狗般垂臂低头,半句辩驳也不敢出口,当即缓和道:“先生莫恼,是我叫他帮忙试试新弓,又忘了遣人与先生说了,才有此误会,这次便放过他罢。”
左丘梅知道黛玉是为解围,终是拂袖一摆:“还不回书房!”
贾兰唯唯应是,转身跑向荣禧堂,仍不时回头望一眼黛玉,眼中满是歉意与不舍。
演武场上,又重响起家丁练武之声,喊杀声高起。左丘梅却未即刻离去,驻足在场边望了一阵,才缓声道:“如今京城虽表面安定,实则暗潮汹涌。府中白日护卫紧俏,若有突发事变,只怕远水救不了近火。”他瞥了眼紫鹃手中那把竹弓,“小少爷所言并非全无道理。主子若能一技傍身,便是遇难,也不至全无还手之力,任人鱼肉。”
黛玉静静听着,风卷过她鬓边细发,她想了想,道:“先生说得在理。你我皆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羸弱之人,先生若不介意,我也请府中护卫教你几手防身之法,日后若真有祸,我们主仆也能共患难。”
右手是摆设的左丘梅这回真的生气了,掷下一句“无聊至极!”,便转身走了。
黛玉替贾兰小小出了口气,忍不住一笑。
虽旧人不在,但这府里有这些人,到底聊胜于无。
第104章 金城汤池9
裴石当年便是因寺中遭活尸屠戮、血流成河,方才弃佛入世。若连佛门清净地都不能震慑妖祟魍魉,钟南山不过因文人墨客多在此讲道清修、隐居著文,才有“灵秀”之称,到了这等荒年乱世,又岂能真做个不染尘嚣的世外桃源?
赵安与荀勇回府后,俱报一应探查情况。左丘梅听得村中人畜俱无,不由得眯了眯眼:“若这两村真是空的,不如索性叫人占了,日后木匠砍伐、运柴都可设为贾府据点,倒也节省来回奔波。”
黛玉转头看向左丘梅,此人先前便有占村称王的前科,如今倒还惦记上“割据一方”了。
怕不是有点土匪性子?
比起能不能占领山头,黛玉更在意府里人的安全。赵安与荀勇这些护卫,皆是府中几次危险却始终在她身边不离不弃之人。
若是山中潜藏大量活尸,不管是人,还是兽,最先殒命的,便是那些拿着锯斧的百姓,连累的,亦是这些护卫。
她神色微凝,道:“事出反常必有妖。赵安,你那边尽快探查,未查明前,不得深入。荀勇,作业也须小心谨慎,护卫寸步不离那些百姓。”
赵安领了命,黛玉又从荀勇手下挑出几位身手不俗之人供赵安增员随行。
左丘梅仍执着在占村布防的畅想中,黛玉也未加阻拦,只道由他思谋,待查清真相再作决断。
次日,荀勇则继续督工伐木,并令护卫们协助木匠铲雪留出一条滚木下山的坡道。
赵安则打算一次性上皇寺,看看村民是否有可能躲在皇寺之上。
那座寺名曰“玄极寺”,位于钟南山顶,最早不过是一方荒庵,前朝文人雅客也常有人客居之上,便被传为百年古刹。
因太上皇极信佛法,当年下诏在各地修建皇家寺庙,玄极寺也得以翻建。重檐飞瓦,气象庄严,只为为宫中宣召的高僧提供一处离京近的清修之地,方便随时接受宫中传唤。
彼时也曾香火鼎盛,甚至远胜京中寺院。
然好景不长,自数年前一场惊雷破空,主殿半夜火起,玄极寺焚毁大半,主殿中为大旱诵经祈福而聚在一起的百名高僧皆命丧火海。此事当时震动京师,百姓纷传为“雷火降劫,天谴之象”。
而那年之后,关中连年大旱、盗匪蜂起、疫疾流行,饿殍满道,种种流言更甚。
有人说,是玄极寺藏污纳垢,触怒佛祖;也有人说,是寺中供奉异像,惹来雷火诛之;更有疯僧流传,那夜大火不是焚于雷击,而是寺中百僧度化“邪祟妖魔”失败,冲破桎梏,自焚以遁。
昨夜新雪渐融,山上寒风如刀,赵安等人带了护卫轻装而行。向导行至半山,脸色已微变。
“这条山路,平日我们村里猎户倒也上得来,可若说要进那玄极寺……咳,大伙其实都避着走。”
“为何?”赵安问,“只因山路难行?”
“也不是,玄极寺毕竟后来是皇家寺庙,修了山路,很是好走。”
向导面有难色:“你们听说过那场火吧?那一夜,寺里烧了一整晚,我们黑裕村的人眼见火光连天,山顶像是被鬼神吞了去似的。几个胆大的猎户曾试图救火,却听寺中不断有惨叫声——不是人的声音,像是兽吼,又像是哭号……总之那夜后,谁都不敢再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