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作者:不迁贰      更新:2025-09-18 09:41      字数:3302
  转头一看,只见黛玉垂着眼帘,那双素来清明的眸子此时泛了红,眼睑下泪水盈盈,尚未落下,却也不远了。
  卜旃愣了下,顿时什么都不敢再问。
  黛玉没有出声,只静静流泪。
  卜旃叹气,道:“荀队长他们还在边上等着烧完那些臭东西,姐姐你可快点哭完,别叫他们瞧见了笑话。”
  黛玉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毫不在意自己竟反被一个小丫头“劝慰”。
  卜旃仍然气呼呼地小声嘟囔着:“我就说他是个臭男人!只会欺负人。”
  烟火是要求汇合的信号。
  在黑峪村等待的左丘梅看到烟火,立即带人上山。方才远远便见山林间火光腾腾,正担心林姑娘是否遇袭,遇上一队正在收敛尸首的府兵才知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等找到荀勇一并去寻黛玉复命时,他才大致听说了些方才发生的事。
  他缓缓走近,正听见卜旃还在滔滔不绝地声讨,只是她开口男人,闭口男人的,叫荀勇他们几人,很是尴尬。
  卜旃见到左丘梅他们总算自动闭了嘴,左丘梅率先拱手:“姑娘,可曾受惊?”
  黛玉转过身,只淡淡扫了他和荀勇一眼,道:“无碍。我们往玄极寺去吧。”
  左丘梅见黛玉神色倦倦,眼角绯红,只得和荀勇对视一眼,不禁多了几分担忧。
  黛玉走在前面,左丘梅寻机悄悄凑到卜旃身边,低声问道:“卜姑娘,究竟出了什么事?”
  卜旃不耐烦地瞥了这个八卦鬼一眼,这个左丘梅话多。
  “还能是啥事!不是荀队长那一大包石灰撒得太多了吗?熏眼睛熏的!不知道主子身弱吗!呛死人了!”
  她语气不善,还顺带把那通邪火撒到了荀勇头上,反正这人跟裴石一路货色,心狠手辣,说不定也藏着面具。
  荀勇死脑筋,心里只想着方才那腐蚀烧起来确实呛人,还有新来的府兵在边上吐了呢。
  他还故作深思道:“确实是这样……”
  戈*凌连连点头!
  有左丘梅带来的援兵,加之众人已经处理好了现场,黛玉叫一名副队率队,带着新府兵将死难护院府兵的遗体送下山。
  山道蜿蜒,踩着冻雪的脚步声杂乱而沉默。他们才刚亲手将战死的同僚一具具送走,在生死危局面前来不及悲哀的心绪,这才后知后觉地漫上心头。
  不仅黛玉神色沉静如水,整队人马也都低眉不语。生还者们各怀心事,有的默默祈念,有的在心里追问这一切的因果,每个人都有各种难言的答案。
  便也只有左丘梅带来的一队援兵仍有些精神,可即便是左丘梅非常好奇那位裴总领是真是假,此时看气氛也不好多问。
  从山门而过,许是方才的动静已经吸引了绝大部分的山中兽尸,也可能是淅淅沥沥的雪又掩盖了一切,到玄机寺一路十分安全。
  玄极寺的影子渐渐浮现在风雪尽头。
  寺如其名,玄而静极。
  这本该是一处清修避世之地,但如今庙门半塌,檐角断裂,正殿屋顶显然被雷火击穿,残垣断瓦,破败得昭然若揭。
  但绕过那被枯藤缠绕的偏门后,却是一片出人意料的生气。
  不是雕梁画栋、草木繁盛,而是,这有很多人。
  原来,黑峪村与鹿山村的幸存村民皆已聚于寺内。庙里有积雪可融为水,村民们自带干粮、肉干,加之寺中还有其他修行之人,才勉强在这北境雪山中熬了下来。
  向导见到同村的村民,喜极而泣,先前两度上山所受的惊吓,此刻也终于有了值得的回报。
  赵安看见黛玉,亦是喜形于色,连忙上前请安。荀勇等人昨日苦寻未果,如今见到人安然无恙,也终于卸下心中压着的重石。
  虽然寺中正好有大夫,但卜旃还是连忙帮忙照看赵安受伤的下属。
  左丘梅陪着黛玉,选了安静的藏经楼说话。
  “所以你们彻夜不归……”
  昨夜荀勇鲁莽行事,今日又动用那么多人力上山救援,她总得知道赵安为何不归,也未派人回府传信。
  不仅仅是她,上山的众人都需要一个解释。
  知道是因为有人伤亡不得不滞留寺中,而传信的护院不知所踪,才发生了这么多事,黛玉听完也只能放过。
  赵安不仅是府中老人,也一直跟着裴石做事,他还是做事周全的。
  赵安顿了顿,又低声道:“姑娘,还有一事。”
  他左右看了看,目光谨慎,语气亦压得极低:“我们进了玄极寺后,裴总领私下告知我,寺中……藏有从京中逃出的旧朝皇亲。”
  第114章 金城汤池19
  赵安已在寺中探查,但寺中除去避难村民,无一人露出真实身份。
  黛玉自己还没有捋清楚裴石的事情,当即命赵安与左丘梅三缄其口,不得泄露半句,尤其关于裴石的。
  如今旧朝已亡,新朝将立,贾府亦公开与义军结盟,黛玉他们再不能肆意探查所谓的旧朝皇亲。行差踏错一步,便可能引火烧身。
  她顺势追问赵安那些神出鬼没的黑衣人究竟是谁,赵安亦无所知。
  至少从知道的事情来看,显然裴石跟这些黑衣人是一伙的,甚至可能这些人是为护寺中之人。
  但到底这些人是裴石找来的,还是他们找上的裴石,如今尚难分辨。
  黛玉只知道,裴石如今还是可信的。
  左丘梅得知鹿山村村民尚在觉得可惜,黛玉吩咐他亲自与村民沟通,若要将鹿山村建为高墙村寨,必须先得其情愿,不可强迫。左丘梅只能劝说他们放弃故土,一同进京。
  赵安得令整肃队伍,安顿伤员准备启程回府。
  黛玉跟着去玄机寺后祭拜就地葬了的护院,便回寺看看受伤的护卫,借机在玄机寺内走走,看看裴石在哪,她还有事没问。
  谁知躲起来的人没找到,却意外在寺中遇见了认识的人。
  要知道黛玉被贾母护在深闺,除了大观园的姑娘丫鬟们,这辈子也没认识几个人,偏偏这两人她都算是熟捻——曾经来贾府的王太医和鲍太医。
  王太医与贾府是打祖叔辈的世交,鲍太医则曾为黛玉多次诊脉,虽不亲近,却也相识。
  有旧识在前,又有救护自家护院之恩,黛玉便不再兜圈子,开门见山问及两位太医寺中是否藏有皇亲之事。
  两位太医相视一眼,皆露难色。他们只知贾府因贤德妃案曾遭抄家之祸,却不明如今贾家已在暗中重掌京中权势,权势胜昔,故不敢妄言。
  黛玉见状,便将贾府近年救济流民、济世安民之举简述一番,果然触动医者仁心。加之寺中新来府兵多出身京中济民坊,可作旁证,鲍太医便悄悄牵线,将黛玉引见给了寺中的主子。
  也不知是左丘梅为了拿下鹿山村故意为之,还是别的原因,寺中的百姓竟然无一人想进京寻求庇护。
  明明黛玉在寺中行走时,见他们瞧着面黄肌瘦,京中至少可以吃饭,不至于坐吃山空。
  黛玉将寺中所见告诉左丘梅,左丘梅听完才知为何她心事重重,道:“原来如此,或许裴总领所说不实,不过是寻常皇室旁支、达官贵人罢了?”
  赵安却接口道:“我等与裴总领在山门下碰过两次,他皆未提及此事,反倒是我们折返寺中,他才设法将此事告知我。我想——”他看向黛玉,“这件事,极其要紧,恐怕只有身在玄机寺,才有知情的必要。”
  言外之意,是那人与其身份,仅在特定时机、特定范围内才可暴露。否则,轻则带来泄密之忧,重则引发不可控的危局。
  或许对赵安一行而言,这消息关乎他们本身岌岌可危的安全,又或是若走漏风声,不仅无益,反会自讨苦吃。荀勇
  黛玉想的不止如此,裴石直言自己身在寺里,甚至明知道她会带人进玄极寺接回赵安,却自始至终未告知她分毫。
  难道他指望赵安代为转告?可倘若赵安未言,她便全然一无所知了。
  这不像裴石的行事风格。
  黛玉努力甩开那种“他信赵安却不信我”的情绪依赖感,反倒开口道出另一种更可能的可能:“也许……他告诉你,是因为那人赵安不识,而我们……或许曾识得。”
  左丘梅讶然挑眉:“姑娘只认得那两位太医,莫非太医也能算作皇亲国戚?”
  黛玉这时候才没有心思跟他耍嘴,她心头翻涌,脑海中一一梳理自己所见之人,可四下走了一遭,确无其他熟面孔。
  她被老太太护在深闺,一生中见过的皇亲贵胄,除了贤德妃省亲那次,实无他人。
  裴石是否过于托大?
  突然黛玉想到一事,还有一人,虽说她并且见过,但确实有过渊源,便是北静王。
  北静王曾遣人前往贾府赏赐,若是他藏于寺中,那么黛玉甚至是进入玄极寺的护院中很有可能有人认出当时到贾府赏赐的管事或是护卫。那么便是裴石不说,赵总领不提,自己总归都会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