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作者:
不迁贰 更新:2025-09-18 09:41 字数:3322
而在几处城门内,贾府的护卫不停快马奔行,防敌夜遁入城,据裴石的人说,那是胡人惯用的手段。
另一边,义军的小队已在城西、城东背面两处城门集结。卯时一到,他们分成两路,趁日出前突袭敌军。
秦家暗卫中有几人原是宫中近侍,熟谙潜行之术。他们自城楼上放绳,悄无声息地探至城外,确认无伏兵后,延兴门缓缓洞开。其余暗卫骑马领在义军之前,率先冲出城去。
“这面具戴久了,如今不戴,反倒觉得脸上冷得透亮。”
“可不是!总算不用再掩人耳目,这日子快到头了。”
“呆在禁军闷坏了,好久没削胡骑,今日得杀个痛快!”
“正好让少爷瞧瞧我们还有几分本事!”
号角声骤起,这一次,不是敌军攻城的警报,而是守军反击的信号。天色微白,积雪未化,白茫茫的大地间,血色已如红月晕染般铺开。
三路义军如同合围的铁钳,正面迎击、侧翼掩杀,不再只是昨日的袭扰,而且一边杀敌,一边欲以少胜多的姿态,引敌提前攻城。
他们自然比不过万人之术的胡兵,借着突袭获得的优势渐无,义军一面抵抗,一面撤向延兴门。
胡骑见城门洞开,猛力追击,胡兵亦挥弯刀冲杀。胡马脚力极快,有的甚至抢在义军尾翼之前闯入城内。可一入城,他们才知中了埋伏。
胡骑马强,他们甚至有的比义军的尾翼早一步冲去还未关上的城门之中,但是只要他们进了城,便知道中了埋伏。
城门内张弓的弓手已候多时,长枪林立,义军迅速合围。更要命的是,城内早挖下暗坑,坑底利刺森森。几骑疾驰的胡马直接坠落,惨叫声中,其余人被困在关闭的城门与围杀的长枪之间。城墙上冷箭如雨,逼退城外靠近的胡军。
敌军很快察觉圈套,鸣金收兵,准备重整进攻。
进城的胡骑成功被俘虏了好些人,暗卫大多懂胡人的语言,将所得军情送往京兆尹府。与此同时,城楼上的炮声已轰然炸响,守军与敌军开始对轰,不再是单方面挨打。
胡人大炮显然是战利品,间隔缓慢,暗卫中懂火器的人据敌军的填装速度推算出其数量与距离。义军再度出城袭扰,专攻敌军炮阵。几轮冲杀下来,不论胡军如何护炮,仍有几门大炮被彻底毁坏。
虽无法一举击退数万敌军,但数次得手使守军士气高涨。唯一遗憾,是本该归师救援的闯王迟迟没有出现,而派出的三波斥候无一归来。
又一夜过去,京营已摸索出边守边攻的节奏。双方形成胶着,互有攻守,却都未取全功。
黛玉给守城的义军和流民加餐加米,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体力和意愿投入战斗;史湘云也游走各家还在京中有权势的人家,出府兵护院参与守城;而安阳医馆为首的大夫们驻守在城东,随时给伤者救治;平儿率济民坊的妇人搭设工事、运送药水,忙得有条不紊。
唯一让人挂心的,是裴石他们的行踪。
裴石只带了两人自城南而去,其余暗卫全部留给黛玉,直奔南山。无论三皇子水元真是否南下,他都要将人抢回来。
黛玉又开始等。
等敌军知难而退,等卫若兰护送宝玉归来,等闯王班师回朝解援京城战事,等裴石再度现身。
她像是早已习惯了孤身应对寂寞,如今连等待,也多了种近乎冷静的耐性。城头上的攻守昼夜更替,局势千变万化,但在留下的暗卫参谋下,她依然牢牢把握师景辉,调度济民坊的援手补给,一切虽悬而未决,却始终不乱。
所幸,闯王没叫人久等,也没叫人失望。
斥候终与义军汇合,即便大雪封山封路,六万大军仍从后方迂回而至,硬生生挫败了胡兵的增援,逼得敌军仓惶遁去。
以多胜少的战事非常迅速,捷报传来时,黛玉正坐在京兆尹府的厅中。
师景辉亲自带衙兵出城迎驾,她亦随行,不显山不露水地站在吏员之后,直到闯王目光扫过问到,她才上前行礼问安,神情恭顺温婉,仿佛始终是那个知分寸、懂规矩的闺阁女子。
接风宴罢,她吩咐护卫盯紧京兆尹府动向,防着师景辉临阵翻脸,拿了守城之功却用挟持京兆尹守城之事反咬自己一口。
李纨派左丘梅去京兆尹府去接黛玉,可黛玉却去了济民坊,将善后和赏赐一并交代给管事的婆子和守坊的府兵,才带着已经改成护院的暗卫们,启程回了贾府。
黛玉骑马行至贾府大门,原来挂着荣国府的匾额已叫她自己做主换成了贾府二字。
黛玉下马,从久未开启的正门而入,刚过第一道角门,便见紫娟候在廊下。
紫娟快步迎上,看着她微显憔悴,劝道:“姑娘,宝二爷已经回来了。不如先歇歇,反正他如今在府里,总归见得到。”
黛玉只是点头,随她往荣禧堂走去。
堂中陈设仍旧如旧,卜旃虽不在,但丫鬟婆子们各司其事,见到她,都立刻停下手请安。这些人似乎并未因宝玉归来而有半分心思波动,目光依旧只望着她。
黛玉看着她们,心里竟生出一丝古怪。
紫娟什么都没多说,直接将她送回闺房。进了房,黛玉想叫人来问事,但想了想管事们许还要伺候回来的宝玉,便算了。
没曾想没过多久小红进了房,带着管库房的雪雁,来问济民坊领稻米库银做赏赐的事情。黛玉应允,又顺口问了府里的近况,小红细细回报,又说宝玉此刻正与卫府的少爷奶奶在园子里,有大奶奶在陪着。
话音未落,婆子们抬进浴桶,丫鬟倒上热水,春纤来请她沐浴更衣。
黛玉疑道:“这还大白天,不是沐浴的时候。”
紫娟笑道:“姑娘这几日守城,三天没好好睡过了,不如先养足精神,也好有个好气色去见宝二爷。”
黛玉原想着先去谢卫若兰与湘云,但想想紫娟说的也不无道理,再加有珠大奶奶在府中招待,黛玉听紫鹃的,顺从地入了浴桶,让温热的水驱散寒意。身子暖透后,又躺到床上歇息。
如今闯王回京,便是再有兵戈,也是与她无关了。而贾府的下人们瞧着规律,府里一切又多正常,就连宝玉也回来了。
仿佛贾府已回到往昔的轨道。
紫鹃替她掖好被子,被褥柔软,暖意渗入骨节,前所未有的放松。
是啊,不欠什么了。
便是还,也还够了。
眼皮渐沉,未到黄昏,黛玉便已沉沉睡去。
第123章 红烛剪影1
云雾缭绕,似银河垂地。黛玉独坐在园子中一块山子石上,花树繁茂如锦,落英缤纷,香气沉沉,周围一派绮丽春色。
明明人间方才过了冬至,然而此处却是三月如画。
是梦。
园中笛声清越,歌音袅袅,仙女们的嗓音如春水流过琴弦,唱着黛玉熟悉的戏文: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黛玉曾为此句感叹世人不解其味,如今再听,只觉世事兴废,不过如此。纵是花团锦簇,也有泯灭之日。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似水流年终是幽闺自怜,花落水流红亦是无语怨东风。
黛玉思及自己与宝玉在园中共读西厢,便是那淫词艳曲,与眼前的《牡丹亭》又有异?
年少时为此自怜感伤,落泪不已。
可当时的柔情蜜意,如今想来,徒添一抹世事苍凉之意。
黛玉远远看着年少的自己,彼时初入大观园,便是姐妹们不在,便觉得形单影只,时常感怀。
那时的她,情思全在诗酒花月、儿女情长之中;而今,家业衰微,浮沉于人*情世路,昔日的芍药年华早被专营苟且磨得无影。
若是当时的少年郎,转身若见自己与国贼同席、与禄蠹周旋,又是何种想法。
歌音未绝,一道熟悉的仙音飘来。
“绛珠,我几次三番要去荣府接你却不成,没曾想你终归是自己回来了。”
黛玉唯恐与往昔的自己相顾无言,只得黯然神伤地随警幻离开。
仙女们环绕着她们前进,裙裾曳地如流云。警幻微笑道:“绛珠,你既已还了甘露之惠,便该留下,掌几处情司。”
黛玉摇头,她不想留在这华美却空寂的幻境里。
这只是梦。
“我不知仙姑所言何意,只知俗世中还有未尽之事,这般仙境,并非我此时之所。”
警幻的眼中忽然掠过一抹讥色:“绛珠,你本是天地灵物,只该享人世至真至情。至于天下苍生,各有因果轮回,你我天外之人,不必多管。”
黛玉凝视着她,缓声道:“仙姑要我享真情,可又要我无情么?”
“如今政荒众散,祸延万民,纵有贤臣忠毅清直,也敌不过小人当道、君主昏庸。大厦将倾,富贵荣华皆是报应,天数如此,生关死劫,谁也躲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