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作者:
不迁贰 更新:2025-09-18 09:41 字数:3312
宝玉跟着丫鬟进了荣禧堂,荣禧堂作为荣府的正堂,摆着御赐给荣国公贾源的匾额,正是家主所在。
即便是贾政继承了荣国府,作为次子他也不敢居于荣禧堂之内。
如今宝玉入后楼,护卫森严,丫鬟婆子进退有序。未见人前,已然知了黛玉在贾府的管家之实。
书房外,紫鹃迎上来,面色冷着却守着礼数:“宝二爷,姑娘在里头等着几位。”
宝玉心头一热,快步踏入。只见黛玉端坐主位,灯下的眉眼与记忆里无二,仿佛隔了千山万水又重归眼前。他猛地跪近,双手攥住她的袖,泣声道:“没想到我还能见你……妹妹,你没死,我们又能在一处了。”
堂堂男儿,竟哭得满面是泪。
黛玉见宝玉身后的人,本强忍着,任由宝玉的手牢牢抓住自己。可他眼泪滚落,她心底那根弦也颤了。
她原想过,能再见宝玉定是欣喜若狂,然而此刻,心口却满是酸楚与委屈,眼眶一酸,泪意上涌。
从一叶知秋,到大地白茫茫一片,几多风霜散不去她心中幽怨,掩不去她内心孤苦。
孤立无援时,他在何处?
“你音信全无,我原以为你已不在人世,不再等了。谁知你如今能回来……既能回来,当初为何不送个信?哪怕只一字,也好叫我心中有个着落,不至于日日空等,苦苦守着。”
旁边的李纨已红了眼,低头拭泪。唯有在黛玉身边,才能窥见她管家之难、立身之苦。
宝黛二人哭得顾不上旁人。
宝玉跪地抢头道:“我何尝不想与妹妹消息,可我只听到京城失守,家败人亡。我走时,这家已经败了,可败了又如何?我不要富贵荣华,我只要妹妹你安好。你便是打我骂我都行,是我对不起你,是我无能,才要妹妹你在此受苦,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黛玉一怔,只道眼泪也流不得,相望茫然。
“有人说贾府被人占了,连你也……我恨不能一死随你而去,只能日思夜想哭断了肝肠。好在上天有眼,终是能辨善恶,才有今日你我团圆之时。”
周围人皆被触动,暗暗垂泪,唯有黛玉心中翻涌。
她不明白。
从前她只叹宝玉生于富贵人家,不知世事浮沉,天真浪漫,是个苗而不秀的银样镴枪头。可如今无人能避谈这世道艰难,家中如何当真就这么无所谓吗?那她那般辛苦便是为了什么?
宝钗站于宝玉身后,见他伤心不已,忙弯下身子搀扶起来。
黛玉心想,如今这般,她实在不知如何宽慰宝玉,有人替她也好。
谁知,只听宝钗道:“既是一家团圆,家中无恙,林妹妹安好,正是喜事,相公莫再伤心了。”
黛玉心头那点初见的热意,已在不觉间冷了下去。
第124章 红烛剪影2
后面宝玉说什么,她已听不真切。旁人是笑是哭,她都懒得去分辨。
留在荣禧堂的护院当真派上用场,她只顺势以“身子乏了”为由,体面地令所有人退场。
包括黛玉自己。
黛玉想过宽慰自己,当初与宝玉定情时,便已晓得世间男人三妻四妾的常理,贾府这等世家尤甚。她父亲在母亲去世后虽未续弦,府中也照旧有几房妾室。
可她从未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以这样的身份、这样的情境,与他重逢。
一个已经有了妻子的男人,那自己又算什么?那宝姐姐又算什么?
是阴差阳错死里逃生的旧相好,还是退而求其次不得不容纳的旁枝。
她独自坐在闺房中,哭到困倦后,又觉讽刺。
年少时她小性,曾因金佩玉的旧话与宝玉争执不休;每次提起,宝玉总说她咒他、要他天诛地灭。每每如此,她总反过来还要赔不是。
黛玉感叹自己的身世与寿数,常将生死挂于嘴边,可这并不代表她有丝毫要咒宝玉的意思,她也不乐意看宝玉咒自己。
如今看来,反倒是一语成谶。便是自己与他有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抵不过生死时局。
放心?如今她真到是可以放下心了。
虽说京城无虞,但每日府中点卯便是一日也没停过。
今日尤为热闹,不仅是旧主回府,更因宝玉带来了真正的宝二奶奶。
即便是府中新人,也从府中老人那听说了金玉良缘之事,赚足了好奇心。
黛玉从后楼的板壁出来时,议事堂瞬间鸦雀无声。
她目光一转,客座上,左秋梅端坐一侧,另一侧,正是宝钗。
“二奶奶初到贾府,怎不多歇一会儿?”
黛玉端的家主姿态,事已至此,覆水难收,她也不必朝宝钗发难,况且是在下人面前。
宝钗微笑道:“晨起无事,听闻妹妹每日在议事堂点卯,便来瞧瞧,也好学学妹妹管家。”言辞温婉,却似随意。
黛玉只是淡淡颔首,道了声“也好”,便坐下,对莫云吩咐:“嬷嬷,开始吧。”
点卯素有章法,府中下人众多,议事堂毕竟也就那么大。
卯时是对府内事务训话,卯时三刻则是府外的商号,最后才是照顾晨起需要操练的府兵护院。
府中管事的丫鬟婆子们,一一上前禀告回话。如今府中多了好些人,宝玉宝钗与原来伺候他们两人的麝月、莺儿住进了怡红院,而薛家一家并袭人一家,黛玉昨夜从荣府的院子,叫莫云“请”去了宁府住了。
这些人或是主子,或是客,都得有人伺候。
便是莫名跟着回来的下人,也要安排差事。
她只点了两个婆子、四个丫鬟、四个小厮去怡红院伺候。
又叫婆子和领班将愿意回府做事的下人领了去管教,与贾府签契约,制造木牌。随后叫费大厨点算食材、安排膳食。
没有贸然大调人事,昨夜宝玉回府的诸般安顿便算了结。
余下是府外商号与府兵的事务,黛玉看了宝钗一眼,先准护院府兵休沐数日,又淡淡道一句:“商号一切照旧,有事直接报平奶奶与左先生即可。”
未多问,未多留,要事再议,旋即挥手让众人散去。
宝钗眼见过半下人的差事黛玉并未细问,心中暗暗思忖:若不趁此时摸清贾府内外的脉络,日后只怕难以插手。
“妹妹,我的家人,以及紫檀堡那些帮忙照料二爷的朋友,如今也都是府中客人。府里总得有人伺候,才不失我们贾府的待客之道啊。”
黛玉抬手示意莫云先散了众人,连脚步声都未等远去,便转向宝钗,温声道:“二奶奶,这府里往后指不定便是你做主了。这薛家既是姐姐娘家,紫檀堡的人也多是与你交好,不如接待之事,就劳二奶奶费心。所需用度、花费,与莫云说一声便是,如何?”
宝钗完全没想到如此顺理成章的就拿到管事权。
宝钗一开始还担心黛玉反目,毕竟曾是姐妹一场,她对黛玉并无鄙薄之意,甚至有些同情。
她从一开始的目标便是要成为贾府的奶奶,夺人夫婿不是她本意。
她熬过了贾母的舐犊之情,本想趁贾政老爷担心府中姑娘跟三姑娘一样替嫁和亲,而找媒婆给府中姑娘说媒时,借张半仙的金玉相生,土木相克做说法好促成自己与宝玉,没想被老爷一改而空成了玉玉相配反倒成了林妹妹的心愿,逼得她离开贾府,白费了她几年苦心钻营金玉良缘。
谁知只是好事多磨,峰回路转,她成了贾府的二奶奶。
如今宁府绝了,荣府两房也独留宝玉一人能够继承家业,她终是做了这贾府的当家主母,只等宝玉考取功名,她便能做得太太,甚至成为诰命夫人也未可知。
思及至此,她甚至暗暗感激林妹妹。她对宝玉所说闯王逼宫,取而代之都是事实,没想京城大火、尸疫、战事都没能叫贾府家破人亡,若非她在京城动乱中稳住局势,贾府哪能保得产业?这无形中省去了多少麻烦,她反而坐收渔翁之利。
她含笑起身,移到黛玉一旁的主位坐下,手放在桌上,微微探前,似要亲昵地牵住黛玉的手:“多谢妹妹,妹妹不计我夺人所爱,往后我做姐姐的,还是把你当亲妹妹照顾,决不会委屈了你。”
黛玉垂眸看了看那只伸来的手,并未牵住,而是轻拍了一下她的手背,像是既亲近又从容地划开界限,随即起身笑道:“姐姐如今与宝玉结下金玉良缘,我高兴还来不及。待客之事交与二奶奶,也能叫大奶奶省些心。”
宝钗心中微疑,觉着黛玉的话亲热里带着几分莫名的意味,却又捉摸不透,只见她已吩咐莫云替自己打点上下,便也按下疑念,不再多想。
左秋梅跟着黛玉往书房走,进门前回头一望,见无人跟来,才压低声音道:“姑娘能调动京兆尹府与京营将士,却在这方寸之地栽了跟头,当真是匪夷所思。”
黛玉神色淡淡:“先生若要笑我便笑吧。笑完之后,还是得替我谋划,指不定还要为自己另谋出路,只怕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