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作者:不迁贰      更新:2025-09-18 09:41      字数:3323
  一直到了裴石耳朵微动,听到了院里门扉开启的声音,他便跳下等着接人。
  薛姨妈送黛玉出来,远远望见院门口这一幕,只见多姑娘笑语盈盈,裴石却背手而立,冷面不答,乍看却好似相谈甚欢。薛姨妈心下不悦,低声对黛玉道:“你府中护卫要留心,那多姑娘可不是什么省油灯。”
  裴石却已转身进院,黛玉顺势抬眼,果见多姑娘眼光灼灼,似要黏在裴石身上,心中微微一滞。再看他眉目冷肃,似从未将那人放在眼里。
  黛玉对薛姨妈作别,便转头对裴石道:“回荣禧堂吧。”
  多姑娘眼见八风不动的男人竟然是这姑娘的近身护卫,心中一动,偏要将这局面做成亲昵的模样。
  裴石在黛玉身边,倒叫多姑娘笑嘻嘻伸手扯住了裴石衣角,娇声道:“得嘞,算我今儿走了眼,热脸贴了冷屁股!爷下次若是还来,可记得帮我修修板凳腿儿!”
  说罢,没等人发难,已识趣地摇着腰肢转身而去。
  黛玉一路回去走在前头,什么也不说。直至快要到荣禧堂时,她才停下脚步,回头望着裴石,眼神有些清冷。
  “怎的一句解释都不给我吗?”
  裴石愣了下,眉头微蹙:“解释什么?”
  黛玉冷声道:“她的板凳腿怎么了?”
  “……不知道。”裴石答得斩钉截铁。
  不知道?是在敷衍?还是他真的一无所知?
  黛玉心里微微一酸,本不愿与那样的妇人作比较,可是方才那人偏偏当众亲昵,又拽着他的衣角,那画面刺得她心头难平。
  荣禧堂前眼下无人,黛玉伸手拽住了方才多姑娘拽过的衣角,片刻后又飞快甩开,语气淡淡:“这衣服薄了,下次别穿了。”
  “好。”裴石应得爽快。
  沉默在两人之间游移。黛玉似要说什么,终究只是低低叹息:“罢了,随你吧。”说完便转身欲走。
  裴石忽然伸手拉住她,又很快放开,目光坦然迎上她的眼睛:“我不认识那个人,也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说那些话。”
  黛玉心中微微一颤,他这一句主动解释,让方才的酸涩消散了大半,但她还是问:“然后呢?”
  “她若不是府中要紧的客人,就不该留在府里。如今府中男子众多,她那样的人,只会坏了府里的规矩。”
  这回答简单直接,却也分外笨拙。
  所以把人赶跑就够了吗?是个方法,可是就这样吗?
  黛玉愣愣看着他,忽而觉得自己或许真是多心,毕竟裴石并没有理会那个人,一切不过是那人一厢情愿。
  和宝玉在一起时,她习惯了宝玉围着自己转,时不时来潇湘馆看她,两人拌嘴后宝玉便赌咒发誓,做小伏低地解释。可对于眼前这个人,刚才的事情根本不值得他一提,他不屑于解释。
  她明明看到了裴石对那个人的无视和抗拒,理智上也相信裴石不与品行不端的人为伍。
  她原本还想着往后都会在一起,来日方长,但是遇到这种事情,她又忍不住患得患失。
  黛玉无凭无据,她甚至连发难的资格都没有,更不想因这般小事显得自己是在无理取闹。
  “你不是还要帮她修……”什么来着?
  她话未完,便觉得有些许委屈,鼻尖就酸了,险些落下泪来。
  “我为何要帮她?”裴石盯着黛玉,见她别过头,耳朵一动只听周围无人,便干脆拉着她进了面前议事堂的耳房。
  关上门,黛玉被挤在墙角,笼罩在眼前的阴影之下,却不知道裴石此时比她更是痛苦。
  裴石虽然不明所以,但看着黛玉眼底的不安,心口一紧,解释道:“我的职责是护你一人,府中自有下人,况且此人居心叵测,我为何要帮?”
  声音很低,黛玉甚至能感受到他的鼻息。
  黛玉愣了愣,心神一瞬松动,却还是别过脸,轻声道:“可你不是也留在玄极寺,帮北静王吗?”
  裴石的身体觉得疼痛,他不得已退了一步,单手叉腰,皱眉道:“虽然说我们拿了水溶的粮库,但是我是为了水元,北静王如何跟我无关。”
  顿了顿,他忽然像自己都觉得哪里不对,低声嘀咕:“不对啊……他们又不是女子。”
  黛玉见他苦思冥想地找方式自证,终于忍不住噗嗤一笑。
  她反道:“你在想什么呢?”
  裴石怔了怔,神情有些不自在,却也因她的笑意而缓和下来。
  “你既要我为此做解释,我便该寻个法子。只是……我不惯这些言辞,也不晓得怎样说才合你意。”
  他顿了顿,眼神却渐渐沉稳下来,直直落在黛玉的身上。
  “有些事,并非我所能掌控。水元是秦家血脉,我无法推辞。但除此之外,我裴石余下此生,只护你一人。便是你要去天涯海角,要做任何事情,我都会陪着你。”
  他手指在颈后短发间拨了拨,声音却异常低沉:“我说过的,我原以为你是明白的。”
  话落,屋内静极。
  黛玉心口“咚咚”直跳,却仍旧抿着唇,不肯轻易言语。半晌,她才轻声道:“你这些话……可知落在别人耳中,是何等重的分量?”
  说出口,便是天长地久的誓约。
  裴石沉声应道:“我从来不与人虚言。若你不要,我也不会再许第二人。”
  这等笃定与笨直,正是他性情。
  黛玉眼底已微微泛起湿意。她自幼在贾府长大,素来心思敏感,常常惶惶不安。不管是宝玉的“你放心”,还是裴石武不善作的袒护,都是她最需要的安定感。
  宝玉的热烈与依恋,虽叫人心动,却常让她疑心摇荡;眼前之人却话少笨拙,只有一条心,几次救她于危难,予她前所未有的笃定。
  她轻轻一笑,泪珠却滚了下来,急忙以帕掩去,声音轻颤:“你既这般说了,我……自然信你。只是我素来体弱心窄,往后若有小心思,你可莫嫌我小性。”
  裴石眉目终于舒展,语气难得温和:“你若疑我,自是要恼,何来小性一说。若疑便同我讲,我必解与你听。于我而言,没有什么不可与你言,没有什么不可与你见。”
  黛玉心弦微颤。她原还想着矜持几分,却在这一刻,所有的拘谨都化作一片酸甜翻涌。
  黛玉抬眸望他,心中酸甜翻涌,只一步上前便撞到了裴石怀中。
  裴石身子倏地一紧。那一瞬,血脉仿佛逆流,骨节里似有擂鼓般的颤意,他的呼吸微微滞住,哪怕痛意如刀,他仍不退半步,不敢声张,唯恐她察觉。
  他只是颤着手近乎虔诚的谨慎,缓缓地环住了怀中纤弱的身体,收紧了臂膀,仿佛要将她揉入骨血,将天地都压在胸臆之间。
  而黛玉只听得心跳,安然依偎。
  第131章 红烛剪影9
  《新民令》颁下后久无新旨,今早义军甫一布告,便使京城沸腾。
  闯王将于春分登基称帝,改国号。收复北境边防,讨伐前朝国贼禄蠹,大赦天下,开科取士以广纳贤才,减赋税、分田地,还黎明盛世太平。
  消息一夕之间传遍里坊街巷。无论是旧京百姓与旧吏,还是开春后就要离京的流民,有人击掌称快,有人愁容难展。然不论欢喜忧惧,天命似已落定。
  但是这日荣禧堂设宴并不为此,费大厨准备炊金馔玉,小红带着丫鬟们忙里忙外,伺候不停。
  卫府上门做客,大奶奶带着卫夫人闲游府内,黛玉与平儿则在荣禧堂相陪史湘云与卫若兰。
  湘云笑靥生辉,进门便拉住黛玉的手:“好姐姐,上回我郎君带宝哥哥回来后听说你身子不安,不敢贸然叨扰。如今,你过两日要入宫教习的事已传至市井,再不来只怕没机会像今日新般闲谈了,姐姐莫要怪我打扰。”
  黛玉含笑还礼:“云妹妹与卫公子一直都是我座上宾,何时来都不算叨扰。况且上回多承卫公子出力寻回宝玉,我却未登门致谢,愧煞人心。”
  卫若兰忙摆手:“姑娘何必言重?我不过是送玉兄回家罢了。倒是上次守城之事,我听湘云说,是姑娘领众出力,才使百姓得以安稳。比起姑娘大义,我又岂敢居功?”
  黛玉和声道:“公子过誉了。身在京中,胡骑压境,人人同仇敌忾罢了。若无卫太尉鼎力相助,也是无济于事。”
  卫若兰叹息一声,继而道:“家父因此事,得了闯王青眼,赏赐丰厚,前所未见。往来求官之人亦渐多。唉……想当年便是我们这些王侯勋贵府中都连年困厄,荒年未过,众人却不知今日义军极盛。”
  黛玉上次参加宫宴便有此感,心底似有波澜。
  世道至此,万贯金银未必换得一仓粮米,而义军敛财之速,却实叫人心惊。
  平儿在旁接口:“外头丰顺街的掌柜们也说了,义军回京,带来不少旧朝重臣,当众在西市处决,好不骇人。”
  卫若兰续道:“义军那些新贵将领已纷纷封侯拜相,住进往日王公勋贵的府邸。反倒是那些旧世家,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