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作者:
鹤云青 更新:2025-09-18 10:06 字数:4165
弯刀擦着长剑的剑锋, 一路刺刺拉拉地滑向李皓棠持剑的手。
李皓棠抬手一扬, 正被弯刀环住往前带了半步。
那人一笑,想再多加几分力气,却不想李皓棠就势带着弯刀绕了半圈,剑锋一晃, 直直朝他面门刺来。
那人一骇,堪堪偏头躲开, 却还是被削去了半边头发。
北狄人多做辫发, 李皓棠这一削, 直接将他的一侧的发辫给打散了。
凌乱的发丝遮挡了视线, 而周围也有燕云士兵过来的声音。
情形于他十分不利, 那人将将与李皓棠又过了几招后, 便连忙寻了个空隙, 虚行一招后便从来时的那个方向跑了。
李皓棠看着那人逃跑的方向, 慢慢收了长剑, 没有去追。
未等多时,这片营地便慢慢安静下来了。
王爷!您没事吧?翟烽望匆匆过来,见李皓棠一人站在营地边,便连忙问道,
没事。李皓棠收回视线,问他道,主帐那边没事吧。
翟烽望低头行了个军礼道:王爷放心,今夜未曾有人能接近那里半步。
嗯,你带人把营里清理好。李皓棠说着便要提剑回帐。
王爷,呼延烈他跑了?翟烽望连忙跟了两步,小心地问道。
来的不是呼延烈,没必要冒险去追。李皓棠停下脚步,对翟烽望道,你们有抓到活口吗?
有一个腿断了的没跑成。翟烽望回道。
想了想,李皓棠对翟烽望道:还是审一下吧,审好了报过来。
是。
半夜喧嚣的军营已经彻底安静了下来,谢云韶依旧抱膝坐在床上,望着营帐门口的方向发呆。
尽管李皓棠提前告诉过她,这几日可能会有人袭营,让她莫要惊慌,他一切都安排好了的。
但今天夜里的鼓声还是让谢云韶有些不知所措。
李皓棠提剑起身的时候,还告诉她,帐外有安排士兵,让她安心休息。
但怎么可能还睡得着。
外面传来一阵军甲行走摩擦的声音。
云韶?李皓棠一进内帐便看到谢云韶双目无神地看着外面。
是不是又吓到你了?李皓棠过来将谢云韶揽住道,没事了,外面都处理完了。
谢云韶往他怀里偎了偎,无声地点点头。
睡吧。李皓棠帮她拉了拉被子,却又在被子里看到了匕首。
李皓棠知道谢云韶可能还是吓到了,没开口责备她,只是伸手想把匕首拿出来。
我回来了,这个可以收起来了,嗯?
谢云韶双手握着李皓棠的手,似乎是鼓了很大的勇气,对李皓棠道:王爷可不可以教我些防身的方法?
已经没有危险了。李皓棠另一只手安抚地拍拍她的肩。
不是的,谢云韶仰起头看他,我不想总是让你分神来顾及我。
李皓棠不解:这有什么,我保护你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我不想成为你的负累。谢云韶小声道。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能有我保护你的那天。
联想到之前骑马的事情,李皓棠也明白了几分。
谢云韶看上去温柔随和,实则倔犟好强,能自己解决的事情,总不爱求助于他人。
其实也不必特意学什么,李皓棠将匕首拿过来,把匕首用好就够了。
匕首,我用得不太好。谢云韶也不是没有试过匕首。
但毕竟是没有接触过武器的人,抬手向外刺得毫无力度且不说,还险些划到了自己。若是真遇到恶徒,恐怕匕首一拿出来,便会被对方夺取反制其身,如何能用之伤敌护己。
李皓棠听完,抿了抿唇道:这倒确实是我考虑不周。
李皓棠从后面抱住谢云韶,将匕首递到她手里,握着她的手腕带着她的动作。
如果有人要伤害你,你就这样将刀刺出去,用尽全力。不要去管后果,你只要保护好自己就行。李皓棠带着谢云韶比划了几下,在她耳边道。
说话呼出的气息让谢云韶觉得耳侧痒痒的,她轻轻拧了一下身子,道:可我到底没有你这般的力气。
没事,我带你多练练,不求以力克敌,但愿能以巧制人。
好。
第二天一早,翟烽望就将昨晚审出来的口供送来了。
如李皓棠所言,昨夜来人意本不在偷袭,乃是前来一探虚实。
为首这也确实不是呼延烈,而是他座下的一员无名小将。
但有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却让翟烽望等人都有些无措。
在羌族的北狄人不是十几人的小队,而是一支两千余人的精悍天狼兵,这是北狄最凶悍的骑兵队伍。
虽然羌族部落这些年的传承下来,整个部落也有不少人,但其中青壮者毕竟不是全部,这两千余人足以控制整个羌族。
如此一来,羌人种种行为是否是自愿便很难说了。
甚至桑娜他们传来消息的真实性也有待商榷。
是末将探查有误,还请王爷责罚。翟烽望抱拳跪地,连连请罪。
李皓棠让他起来,道:毕竟他们有意隐瞒,而你来此也是行程匆匆。虽确有失察之过,但我暂且不罚你。此事毕后,再一并定功论过。
是。翟烽望起身,但如此一来,王爷先前的安排怕是都不可用了。
王爷,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翟烽望问道。
李皓棠沉吟了一下,对他道:去把陈筹叫来吧。
王爷是想让陈筹去羌族?看着翟烽望出去,谢云韶想了想问他道。
他与羌族的往来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多的。李皓棠道,而且,他是最不愿意看见出兵解决此事的人。
谢云韶将那张写着口供的纸拿了过来,又看了一遍道:翟校尉审他的时候,用的是北狄语吧,这上面的语句看起来怪怪的。
应当是的,北狄军中懂汉话的人也是不多的。李皓棠瞟了一眼,道。
说到北狄语,谢云韶想起了那日陈筹的话。
说来惭愧,下官居于燕云已久,北狄的文字远不及翟校尉懂得多。
当时陈筹是这么跟她说的。
嗯,久居燕云的北狄后裔,大多人的北狄语说得都与北狄人有语音上的差异。李皓棠应道,此事翟烽望也曾经跟他说起过。
翟烽望还特别骄傲地说自己在誉县生活多年,仍有与北狄王庭一致的口音。
若按王爷的想法,让陈大人去了羌族,那岂不是一开口便被人发现了。谢云韶直觉不妥。
就是要让人发现啊。李皓棠对着谢云韶笑笑,燕云十六州里,像陈筹这样的番族还有很多的。比起羌族,他们可是真正大梁的子民,对整个燕云,乃至整个大梁的了解都比羌人高了一倍不止。
而且,陈大人还有着燕州簿记的官职。谢云韶也有些明白了。
如果陈筹显露出愿意投靠北狄的意愿,再引导呼延烈他们,让对方误以为想回归北狄的人不在少数,那么羌族这里便会有些许松懈。
陈筹也可趁机查明呼延烈一行人在羌族部落里究竟做了哪些事,桑娜的消息也可以确认真假。
若真如先前所言,羌人多愿意归顺,那便可两相照应,直接出兵将呼延烈斩于塞外。
倘是桑娜消息是假的,那也可趁机反间,借以欺之。
王爷,虽然羌族一直与我们交好,但论其作用,我们这样大费周折地安抚,是不是有些过了。谢云韶想了又想,还是把心里的疑惑说了出来。
见谢云韶有此一问,李皓棠笑笑,他早知有人会提出来,但没想到第一个问他的,居然是谢云韶。
北狄王庭之所以衰落,其根本不在于环境恶劣,而在乎其兴兵过频。
除却大梁,但凡与之接壤者,皆与北狄交战频频。北狄国民无可安居兴业,处处崇尚武力,这绝非兴国安邦之策。
羌族的出走,便是难忍其频繁兴兵的最好例子。
其实羌族只是在明处,在北狄国内也不乏有许多人在沉默观望。大梁待羌族的态度,决定了这些沉默者将来的选择。
此事我们能妥当处理,那么将来我出兵北狄的时候,便会少了很多阻力。
谢云韶此时方才懂了,李皓棠的目标,绝不仅仅是在燕云十六州,也不是尚待收复的朔阳三城,而是整个北狄!
我要的不仅仅是燕云十六州的安宁,还有整个大梁北境的和平。李皓棠认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