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作者:鹤云青      更新:2025-09-18 10:06      字数:4079
  
  内监递过来时没有把话说得太明白,但谢云韶一一看过后便明白了,这是李皓棠留在京城的眼线与朋羽。
  一阵脚步声匆匆地传了过来,有人到了门外,谢云韶悄悄将小册收回到了袖袋中。
  阿姐!
  两年不见,一双弟妹都长高了不少,言行举止也比往日多了些沉稳。
  怎么都过来了。谢云韶压下心头的事情,努力调整了一下情绪,尽量轻松地对二人招呼。
  阿姐突然回京,是何缘故?谢昭素来是不喜欢那些虚礼的,散了随侍便直接问道。
  谢云韶笑笑:也并非什么大事,阿姐能应付。
  母亲近来病况可有好转?见谢昭还有继续追问的意思,谢云韶连忙换了话题。
  阿姐也知道的,那些积年的老毛病,总是时好时坏的。谢灵歆叹了口气,细致地将母亲这段时间的起居病症讲给谢云韶。
  谢灵歆自燕云回来,便也开始逐渐接受府内诸事,如今做的也颇有条理,事事安排得当。
  见此,谢云韶不由得有些欣喜,但还是忍不住叮嘱了一句:春日正是将养的时候,我的事情就不要在母亲面前多言了。
  谢灵歆应了,却有些心神不宁,欲言又止。
  阿姐,王爷与北狄交战关键之际,阿姐身为燕云令何会突然回京?谢昭耐心听她们说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道,难道西北那边有什么事情发生?会影响战局吗?
  不是什么大事。毕竟是自己亲自动手杀的人,谢云韶有些不愿多言。
  那阿姐到底为何回京?谢昭又问了一次。
  谢云韶有些无奈,只得道:是朝中的一些事情。
  谢昭问:是跟五殿下有关的吗?
  你知道?谢云韶有些意外。
  谢昭点点头,语带歉疚道:阿姐,之前你出事,我和灵歆都未能及时为你做些什么。如今京城政局变化,与燕云密切相关,我们实在很担心你。
  谢云韶眼睛有些酸了,这一路走来,她倒未觉得有多么辛苦,但家人的担忧与挂怀,着实让她有些难过。
  那这样吧,谢云韶略想了想,便也不再含糊其词,直接道:现在家里可还有可靠的消息渠道?我要及时知道燕云的消息。
  谢家从来便以持身中正为要,轻易不参与朝堂党争,如今因谢云韶之故,谢文涛坚定地站在了废太子这一派,坚持在朝上维护燕王,这难免与家族观念利益有所冲突,族中几支旁系已经与谢府生了嫌隙,一些本来依附谢家的门生清客也开始动摇立场。想到这里谢云韶不禁暗叹了口气。
  谢昭想了想:倒是还有一些,阿姐且先等等,我这便去联络。
  谢昭说着便要出门,却又被谢云韶喊住:等等,你出去打听一下阿满被带去哪里了?
  当时她直接进宫面圣,阿满被那两个令使带走,谢云韶回来时也未有人提起她的去处,方才问二人也说阿满未归。
  好,那我先去传令使那里问问。谢昭匆匆地离开了。
  谢云韶转而问谢灵歆:灵歆,你如今还与景逸郡主走的近吗?
  听她提起景逸郡主,谢灵歆先是一愣,尔后才点点头:嗯,都说景逸郡主脾气古怪,但我与她倒是性情相合。
  谢灵歆之前无意中冲撞过郡主,因此与景逸郡主相识。未料两人脾气相投,日渐亲密,就此便成了密友。
  谢母身体不大好,鲜少过问谢灵歆交友诸事的,如今谢云韶突然提到,谢灵歆才意识到,景逸郡主确实与她走的过于亲近了,尤其在谢云韶离京后,景逸郡主与她更是亲密。
  虽然皇家也不乏平易近人的王子皇孙,但景逸郡主在外的名声可不是这种人。
  那现在你可能与郡主见上一面?帮我带封信给她。谢云韶问。
  阿姐,你为何要联系郡主呢?谢灵歆紧锁眉头,告诉了谢云韶自己的疑虑。
  闻言谢云韶沉吟片刻,改口道:你还是寻个由头去一次,就说感谢她素日对你的照拂,我欲登门道谢。
  那名册上,景逸郡主是个很关键的角色。李皓棠诸多朋羽都与她有所交集,联想到他们离京时郡主送来的信,只怕这个李皓棠堂姐是他暗线里很重要的一环,谢云韶无论如何也要与她先见见面。
  谢灵歆应声去了,谢云韶在心里将这些事情梳理了一通,随即便有些撑不住了。
  长途赶路一路颠簸,回来后又紧绷着弦应付皇帝,这会儿是如何也撑不住了。
  谢云韶歪头倚着椅背,就这么睡了过去,直到阿念过来叫醒她,说是谢文涛回来了。
  第六十六章
  谢府的书房如旧, 阳光透过朱漆窗扉,照亮了紫檀书桌上沉水香燃起的烟雾袅袅,一切都是这样的熟悉。可是书案后的谢文涛却双鬓带霜, 眉宇间也多了一分疲惫。
  父亲。
  谢文涛却明显衰老了许多,看得谢云韶鼻子一酸。
  她在燕州的这些日子,朝中局势动荡不定。储君之位空悬, 派系纷争多变。谢文涛身为谢家家主, 在京城也是压力不小。谢家人丁兴旺, 旁支子弟众多, 往昔政堂上的助力,如今却是掣肘决策的负累,众人各执己见, 两歧遂分。谢文涛仅仅为了谢氏的政见一致便费力不已。
  可仅有的几封家信里, 谢文涛也没有多提这些。但父女一见面,哪里会看不出来他的辛苦呢。
  谢文涛倒是安心地一笑,虽然谢云韶面上仍带倦色,但他看得出来, 谢云韶在燕云过的应该还算不错。
  眼见谢云韶红了眼睛,谢文涛笑笑, 摸摸女儿的头安慰道:别难过, 你们回来了, 朝廷也就快安宁下来了。
  李皓棠虽遭废离京, 但这两年里京城朝廷上却从来没有断过他的消息。燕云迎战北狄, 巧兵奇袭, 连收三城, 频传捷报;羌人归顺, 朝堂争论, 最后还是定下由燕王府代朝廷收受;重整西北大营,出兵直发北狄王庭,驱之延山之北,西北重回百年前的边境线。
  此番种种,令人折服。
  故而,虽然不断有人奏本皇帝再立储君,但东宫之位却一直空悬,迟迟无法定下。
  在储君的人选上,众臣百官自有私心站队,但皇帝也有自己的思量,此间最沉不住气的,便是五皇子李鸿熙。
  眼看李皓棠在燕云战功连连,李鸿熙如坐针毡,趁着皇帝犯旧疾的机会起了歪心思。
  而皇帝也已对李鸿熙大失所望,便半真半假地养起了病,暂令李鸿熙监国,假借他之手来打压世家大族。
  如此说来,陛下的病症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谢云韶若有所思,心中已然有了一个不好的猜测。
  谢文涛直接点出了她的猜想:恐怕陛下是下定了主意,要再立储燕王。
  谢云韶眉头紧锁:如此一来,谢府便危险了。
  皇帝不喜李皓棠,原因在于其母族势力过盛,对这个儿子他倒是未有太多不满。如今李皓棠赫赫战功与李鸿熙的算计相比,高下立判。皇帝也不得不承认,李皓棠才是最合适的储君。
  这两年下来,借着李鸿熙的手,陈皇后家族势力也被消耗得奄奄一息,空余个世家大族的架子供人瞻仰。
  皇帝登基二十余年,多受世家牵制掣肘之苦。他若打定主意恢复李皓棠的太子之位,那么太子妃就绝不会让同样是世家女的谢云韶来做。正巧二人当初并未成礼,皇帝怕是要找谢云韶麻烦,来针对谢家了。
  是陛下让你回谢府的?谢文涛听到谢云韶回家的消息便从政事堂赶回来了,你进宫后陛下问了哪些事情?
  陛下详问了赵文虞之事,又提到了之前燕云羌人互市。谢云韶提起这些难免有些不安。
  燕州的账本早已整理清楚,而互市乃是李皓棠一手主导,皇帝即使有证据也不会太过追责。
  而赵文虞通敌之罪是谢云韶一手定下了,李皓棠几乎未曾参与。况且赵文虞是李鸿熙一手提拔上来的人,皇帝若想借此作文章倒也好下手,正可将不成器的五子一并拿下。
  如今互市的事情倒好遮掩,但赵文虞之事怕是要小心应对了。谢云韶将此事细细地与父亲一同反推了一番,父女二人又仔细商量了一翻述词。
  如此一番,便已是深夜。
  夜深月朗,明亮的星子在天幕下闪着光,分外地好看。
  李鸿熙此时却无暇欣赏夜景,谢云韶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意外回京已经让他惊愕不已,父皇今日对赵文虞一事的态度更让他十分惊慌,回到王府便立即召来了自己的亲信谋士。
  微臣以为,此时殿下不必过分慌乱,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上策。听李鸿熙说完,室内一片安静,居右的白面谋士斟酌了一下,率先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