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3节
作者:非鱼2019      更新:2025-09-19 11:08      字数:4406
  或徐是对大女儿的愧疚,或徐是心虚,老董留她在家里住了下来。
  这一次,她们安然无事,这些人的各种算计便藏不住了。
  没有那点虚伪的愧疚感,老董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她住在家里的。
  然而徐荷叶却万分庆幸,因为这代表母亲安然无恙。
  她拉了拉董桃花的手,看向老董道:“外公,你放心,我们不住家里。只借你这个房子落户。”
  老董正要同意,王素梅很快道:“不行,必须先找房子,然后再落户。不然你落户了不肯搬走,一直推脱,说找不到房子,我们怎么办?”
  徐荷叶心道:“难得我租了房子,落户了想再搬回来你们还能拒绝?”
  但这话肯定不能说,她道:“房子多难找你们也清楚,我们需要时间。但这落户每晚一天,我入学的时间就得推迟一天,学习进度就落后一天。我耽误不起。
  既然你们心有疑虑,担心我们赖着不走,那我和你们签协议,约定好落户后多长时间就要搬出去。到了时间,如果我不肯搬,你们可以拿着协议把我赶出去,这样总可以吧。”
  王素梅想了想,觉得可以,又道:“这个可以。但这约定搬出时间不能太久,不然这协议签不签还有什么意义。”
  徐荷叶马上道:“但也不能太短了。房子不好找,不能说就给我个一两天让我去找房子,这么短的时间我连钢铁厂家属院都转不完,去哪儿找房子。起码得给我一个月……”
  “一个月?一个月不行,太久了。半个月,我给你半个月时间找房子。”王素梅马上道。
  徐荷叶同意了:“行,半个月,就以半个月为期。咱们现在就签协议。”
  第5章 协议二
  刘强很快拿来了纸币,是儿子刘文的作业本和铅笔。
  徐荷叶主动写下协议书:“甲方(徐荷叶)承诺只借乙方(外公董长治)于第八钢铁厂家属区承租的公屋里落户,落户后不得在这间屋子里居住。”
  写到这里,徐荷叶顿了顿,又补了一句,“并且不得损害房屋里其他同住人的利益。”
  王素梅看到徐荷叶补充的那句话后,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但她不知道的是徐荷叶这句话也有玄机。
  后世扈城公屋动迁,有两个案例非常经典,都是知青子女落户,都是签了落户协议,约定不在落户的房子里居住。
  但一家分到了公屋动迁赔偿款,一家则什么都没有。其缘由就在于徐荷叶补充的这一句话。
  前者除了约定落户不住之外,还补充了一句“不得损害房屋其他同住人的利益”,而后者则只是笼统地说了一句不在落户屋子里住。
  “不得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句话的意思并不代表“放弃自己的利益”,我只是不住而已,可若有动迁、出租,该我的还是我的,只是我不会侵害你的份额。
  而后者那句笼统的不在落户的屋里居住,则可以默认为协议的主人除了落户,放弃公屋一切权利,包括居住,动迁后的赔偿款,以及其他可能有的收益。
  徐荷叶不在乎这座房子会不会动迁,也不在乎将来动迁能分多少钱。但她就是不想让王素梅他们太过得意。
  这间屋子,是她亲外婆和老董一起攒钱从钢铁厂买下来的。这里面有一半是亲外婆的心血。
  最后外婆的女儿没能入住,外孙女也没能入住,反而是王素梅这个什么都没有付出的继外婆以及她的子孙享受到了房子的一切收益,这让徐荷叶怎么服气?
  将来若真有动迁,那分给她的那一份,就是亲外婆留给大女儿的遗产。
  徐荷叶想到此处,继续写道,“注:落户后甲方可在乙方屋子里暂住半个月,作为甲方租房前的过渡,半个月后无论甲方有没有租到房子,都必须从乙方的房子里搬出去。甲方徐荷叶,乙方董长治。”
  徐荷叶写完,将协议递给老董:“外公你们看看,如果没有问题,那我再写一份,咱们俩各自签字按手印。”
  老董看了看,觉得没什么问题,然后给了继妻王素梅,王素梅看了看递给了儿子刘强,大家都看过一遍后,算是认可了这份协议。
  徐荷叶很快又撕了一张纸,誊抄了一遍,在两份协议的甲方签名那儿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按下了手印,老董依样签名按手印。
  一式两份协议,两家人一人一份。老董总算是肯陪他们去办落户手续了。
  徐荷叶将协议交给母亲,郑重交代道:“妈,这个协议你好好存着。”
  然后又压低了声音嘱咐道,“以后没准有用,不要弄丢了。”
  董桃花虽然不知道这协议到底有什么用,但女儿这么说了,她便应了下来,“妈会好好保存的。”
  有了老董的配合,落户之事总算顺利解决,看着新鲜出炉的户籍本,董桃花高兴得落下泪来。想到女儿和老董的协议,她又愁了起来。
  董桃花道:“现在城里房屋那么紧张,咱们去哪儿找房子住啊。姓王的那女人就是恶毒,你外公这屋子还是你外婆在时买的,她都住得,凭什么不让你住!”
  徐荷叶道:“妈你别担心,我知道哪里有屋子出租。”
  董桃花有些诧异:“荷叶你怎么知道?”
  徐荷叶道:“妈,我这半个月在城里可不是白待的。前些天没有落户,我去不了学校就在这附近逛了逛,还真让我找到了租房的地方。”
  其实不是这段时间找的,为了落户的事,这段时间她焦虑失眠,浑浑噩噩,又哪里有心情四处闲逛。
  只是上辈子在这里住了三年多,才摸清了这附近的情况。
  钢铁厂家属院不远处有一条胡同,里头都是一些大杂院。
  大杂院里挤的人也多,不过这个世界哪里都不缺有钱人。
  改革开放之后,扈市的经济飞速发展,有很多人迎着风口攒到了第一桶金,有钱后嫌弃大杂院里住得拥挤混乱,便买了房从大杂院里搬了出去,留下的老房子就会租出去收租金贴补生活。
  徐荷叶想租却不是这些正儿八经的房子,这种屋子很紧俏,基本上一空出来就会被街坊邻居租下,她想租也租不到。
  这年头有钱人多,但底层老百姓更多,买不起房子被迫婚后还和爹妈挤在一个屋子里睡觉的人也是数不胜数。
  花个几块钱多间屋子,家里人住开些,鸡零狗碎的矛盾都会少很多。
  徐荷叶看中的是人家加盖的小厨房小杂物间。前些年,家家户户人多房少,就有人动了歪心思,占一角院子,买些砖瓦加盖个哨所做卧房或者厨房。
  这种事情,有人开了头,其他人就会有样见样跟着做,所以这大杂院也就越来越杂,越来越乱。
  毕竟是违法私建的屋子,面积大不了,建之前没有设计规划,形状也是千奇百怪,三角形、半圆形、梯形……什么样的都有。
  自家住无所谓,正儿八经花钱租房住的人就会觉得这样的屋子埋汰,更重要的是这种屋子租下了也住不下一家人,不划算。
  徐荷叶不挑,她也没得挑,只有这种屋子才有可能空下来,她们才有捡漏的机会。
  租一间屋子,安顿下来,是她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安顿下来,她才能办理入学手续。中考,高考,参加工作,她才有可能在这座城市落地生根。
  董桃花听着女儿娓娓道来,欣慰之余不免更加内疚。欣慰原本有些胆怯懦弱的女儿成长了,有了自己的主见。
  又心疼她的这些成长都是因为在董家看多了脸色,吃了苦头。
  第6章 租房
  徐荷叶带着母亲熟练地绕过两条街道,来到一条胡同口。
  她指了指巷子,对董桃花道:“妈,就是这条胡同,里头有很多大杂院,应该会有一些屋子出租。”
  董桃花看了一眼胡同,胡同口长了一株巨大的香樟树,枝芽乱窜,靠近马路这边被人胡乱砍了些枝条,显得有些丑。
  巷子很深,路面用的是青石砖,但因为年久失修,有很多砖块破损,缺胳膊少腿,好在干净。路旁的排水沟乱糟糟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苔,反而显得幽深。
  “我们进去吧。”徐荷叶说着,走进了巷子。
  两人走了几步,董桃花拉住女儿的手,停在巷子口不远处的杂货铺门前。
  “咱们先买点东西。”
  徐荷叶打量着店铺,店门头上挂着个木牌子,上头写着金谷杂货铺。
  这是原来的油粮店改来的。
  走进就见店门边的柜台上放着一座公共电话,电话边摆着个纸壳子,上头写着价钱——市里一毛钱一分钟,省内长途三毛钱一分钟,跨省一块钱一分钟。
  价格还算是公道。
  柜台边摆着一张姥爷椅,上面半躺着一位四五十岁,微胖,面色和善的中年妇人,妇人正拿着毛线针打毛线衫。
  见有人进来,妇人放下手里的活计站了起来,笑着问道:“买东西呢,要拿点啥。”
  董桃花早就想好要买的东西,“老板娘,给我拿一斤大白兔奶糖。”
  “好嘞。”店主笑着应了一声,走到柜台后开始称糖。打好称,还特意将刻度拿给董桃花看了一眼,笑着道,“刚好一斤。”
  董桃花看了一眼刻度,称是准的。又见称尾高高翘起,可见老板娘东西给得足,于是道谢道:“多谢老板娘。”
  “不客气。”老板娘将装糖的塑料袋递给董桃花,随口又问了一句:“除了大白兔奶糖,还要点啥?”
  见母女两面生,小姑娘又才十四五岁的模样,联想到最近市里出台的知青子女回城的政策,以及这段时间胡同里的闹剧。
  老板娘暗叹了一口气,提议道:“鸡蛋糕和发饼都是今天新到的货,日期新,耐放。好吃还不贵,买上一两袋见亲戚送礼体面又经济。”至少比大白兔奶糖划算。
  董桃花看了一眼柜子里的鸡蛋糕,色泽金黄,润泽清爽,没有久放后失水返油的干瘪油腻感,就知道老板娘这话不虚。
  想到早上在董家,女儿就喝了半碗粗粮稀水粥,待会儿估摸着会饿,于是又道:“那再给我称半斤鸡蛋糕。”
  鸡蛋糕被人精心做成了梅花形,小巧玲珑,半斤得有十来个。
  董桃花接过老板娘称好的鸡蛋糕,笑着问道:“老板娘,总共多少钱?”
  “大白兔奶糖三块钱一斤,鸡蛋糕一块五一斤,总共是三块七毛五分钱。”
  董桃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钱包,数了四块钱递给老板娘。
  老板娘要给她找零,董桃花忙道:“大姐,咱先不忙找钱。我呢,其实还有点事儿想和您打听一下。”
  “您放心,我不是坏人。认真算起来我也是这一带的人,六八年下乡做了知青,后来在那边成家立业了。但是闺女大了,咱们也得考虑她未来的发展不是?
  七八年回城政策下来,我和她爸就没回来。知青子女回城政策下来后,她外公舅舅第一时间就给我们打了电话,让我们把孩子送回来……”
  徐荷叶闻言,不由得抬起头看了母亲一眼。
  要知道今早出门前,她那个继外祖母还在阴阳怪气赶她们出门,董家怎么可能给她们打电话让她回来?
  不过她知道母亲有自己的用意,因此尽管心里非常疑惑,但也保持沉默没有说话。
  董桃花继续道:“我和她爸本来还有些犹豫,要不要把孩子送回来,毕竟我们在下乡地发展了二十年,也算有些人脉关系。
  可孩子舅舅特意请了假,过去把我们骂了一顿,说什么也要让我们把孩子送回来。小地方再好,又哪里好得过扈城这个大都市?
  我们一想也是,这才下定决心把孩子送回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旁人三月初就来了,而他们磨蹭到四月底才来要租房。
  董桃花解释一通,然后说明来意,“回来后,户口是很快就办好了,但住房却是个问题。哦,我娘家就在隔壁的钢铁厂,离这里不远。
  本来她外公舅舅们是想让孩子住家里,可钢铁厂的家属房您应该了解,那么小的屋子挤了一家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