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38节
作者:
非鱼2019 更新:2025-09-19 11:08 字数:3532
徐荷叶不高兴:“……爸爸, 好痛的!”
董桃花也瞪他:“老徐你做什么?”
徐辉:“……”他都气笑了。“好好, 现在你们母女俩是一国的了。我倒是枉做了恶人。”
母女俩对视一眼,都笑了。
徐荷叶又问起了老话题:“爸爸妈妈, 你们怎么过来了?”
董桃花道:“你忘了?过两天是你的生日。”
“生日?”徐荷叶这才想起来,她出生于农历一九七四年七月初二。过两天八月三号,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二,是她十五岁生日。
董桃花继续道:“你回不去, 那不得爸爸妈妈来扈城给你过生日?正好你爸的暑假补课结束了,妈妈就请了几天假, 一起过来看看你。
不过我只请了五天假,给你过完生日,就要赶回去了。你爸爸倒是可以在扈城多待几天, 多陪陪你。”
徐荷叶没想到是这个原因。
她跳起来,一把抱住董桃花,把脑袋埋在她柔软的怀里,“呜呜~~妈妈你怎么这么好!”
“你是我闺女,不对你好对谁好?”夫妻俩就这么一根独苗。
自徐荷叶出生,她和徐辉就商量过,一辈子只要这么一个孩子,把所有的爱和资源都留给她。不要让他们的孩子,如他们一般,可有可无,成为诸多兄弟姐妹里被放弃的那一个。
母女俩黏黏糊糊,徐辉在一旁看着有点吃味,“就妈妈好,爸爸不好吗?”
“爸爸当然也好。”徐荷叶忙哄道。
这边一家三口你侬我侬,另一边老董家的气氛就不是那么好了。
原因是大舅妈戴盈失业了。
90年代是经济腾飞最迅猛的年代,遍地黄金,同时也是国企职工至暗的十年。因为这十年,国企改制,下岗潮陆续来临。
尤其是1998年,被视为下岗潮的标志性年份,因为这一年是国企改革力度最大,覆盖面最广,以及下岗人数最多的年份。
但实际上,这股下岗潮早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
东北地区作为重工业基地最早推行改革,而扈城,作为华国经济最繁荣的大都市之一,自然也逃不开这股风潮。
老董家如今一共住了十口人,老董和继妻王素梅两口子,大房董宏富一家三口,继子刘强一家四口,以及单身的董福运。
十口人,真正有工作的只有四个半人,董宏富夫妻,刘强夫妻,以及有一搭没一搭打零工的董福运。
没有分家,一大家子一起住一起吃,自然要上交生活费。
按照每人一个月三十块的生活标准,十口人需要三百元生活费。但是董福运没有稳定工作,再加上他平时经常在外吃饭,所以他只愿意上交二十元作为饭菜钱。
剩下两百八,两家均摊,一家出一百四。
按理说,董宏富一家只有三口人,比刘强家少一个人,却和他出一样的钱,是吃亏的。
但王素梅也有自己的说法。
大房出一百四,其中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费就是九十元,剩下五十元,其中三十元是她的生活费。没错,是她王素梅的生活费,或者说是她做家务的劳务费。
王素梅和他董宏富可没什么血缘关系,老董是她男人,为他洗衣做饭她心甘情愿。刘强一家是她儿孙,帮他们干活她也乐意。
唯独董宏富一家不一样,想要她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总得给她点辛苦费吧!
那三十元的生活费,就是她为董宏富一家干活的劳务费。
如今这世道,找个住家保姆,一个月少说也得小两百来块。
她只要三十,算是很便宜的了。
而她儿子刘强出的那一百四,其中一百二十是他们一家的生活费,剩下二十块,是给老董出的。她儿子可不是那种过河拆桥不知感恩的东西,继承了老董的工作,就会给他养老。
他出二十,大房就只用出十块,一个继子,比亲生儿子还多出十元生活费,这就是他孝顺的表现……
至于大房那边还多出的十元钱,那自然是董宏富给他弟弟垫的。
算不得二老头上。
王素梅这一通算计,可把老董感动坏了。
董宏富和戴盈就恶心得够呛,但他们俩都要上班,平时还要靠王素梅打理家务,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最重要的是夫妻俩都有工作,董宏富继承了亲生母亲林春芽钢铁厂的工作,每个月有三百二十元的工资,妻子戴盈在服装厂上班,每月基础工资两百二,有时候工作忙,加班多的话,也能发到三百一二十。
夫妻俩加起来能有五六百块,拿出四分之一的工资,就能免去一切家务,回到家就有热饭吃,脏衣服脱了有人洗,孩子也有人带,除了工作,他们不用操任何心,这对他们来说是很划算的。
但是现在不同了。
戴盈失业了!
没了戴盈那份工资,生活费里多出来的五十元就显得格外的刺眼。
更何况,王素梅每个月拿了三百元生活费,但她真的会把所有钱都花到他们身上了,没有偷偷截留一些当作私房钱?
以前他们有工作,有工资,就算知道王素梅会偷偷截留一些生活费也觉得无所谓。
但现在不一样了。
戴盈失业,不仅意味着他们这个家庭少了一份收入,也意味着铁饭碗不铁了。
谁知道将来会什么样?
想和从前那样,赚多少花多少,不小心花超了还可以去财务预支工资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他们得为将来考虑。
开源节流,找不到工作,开不了源,那就该节流。
首当其冲要改变的就是这不公平但因为重重衡量而默认下来的生活费。
第63章 偏心
董福运回家前, 董家已经吵过一轮。
之前提过王素梅让继子多出钱的原因是她在家免费给大房一家三口洗衣做饭干家务,董宏富承担她的那三十元生活费,算是给她的劳务费。
如今戴盈失业了, 以后可以和王素梅一起做家务。王素梅是继母, 且她嫁进来时, 董宏富已经成年,谈不上抚养之恩。
如今不用她干活,大房自然不愿意出她那份生活费。
而王素梅是刘强亲生母亲,自然该他抚养。
董宏富说得有理有据, 刘强拒绝不得,不过他却不愿意再出老董那份生活费。他一家四口, 再加上母亲王素梅, 一人三十块,加起来便是一百五十元。
若是再给老董出二十块生活费, 那他一个月就要出一百七十元, 压力太大。
而且正如董宏富所说的, 王素梅是他亲妈,应该归他抚养。老董是董宏富亲爹, 老董的生活费自然也该由董宏富多承担一些。
此话一出,董宏富和戴盈也不乐意了。
毕竟刘强来董家时才十二三岁,是老董抚养他长大的,为他娶妻生子, 更重要的是老董的工作也让给了刘强。
董家,对他一个没有血缘的继子可谓仁至义尽。
刘强给老董养老, 也是理所应当。
所以老董那二十块生活费,还是应该由刘强出。而刘强也觉得董宏富虽然没有继承老董的工作,可家里的钱财资源他用的是最多的, 谁也比不过他,自然养老方面也应该出更多。
两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谁多出这十块钱,闹得不可开交。
老董脸黑如墨。
他一辈子的体面人,没想到老了老了,被人嫌弃至此。
可这两方,他一个也得罪不起。
一个是继承他香火的大儿子,舍不得怪罪。另一个是继子,不好怪罪。更何况还有继妻在,看在王素梅的面子上,他也不能太偏颇大儿子,免得小老婆和他闹腾。
就在这时,湿漉漉的董福运回来了。
仿佛鼓满气的炸药桶,猛然找到了出气口,一群人不约而同地把矛头都对准了董福运。
先是王素梅:“老幺啊,我听说你最近摆摊生意挺好的?”
董福运看了王素梅一眼,没说话。
王素梅接着道:“最近物价又涨了,以前几毛钱能买一斤肉,现在要几块钱。每个月二十块的生活费是真的不够,还有我和你爸的养老问题……”
董福运沉默不语。
养老,养什么老?当初不说了,老头的工作交给刘强,以后养老也该他负责?
现在扯这玩意儿干嘛?
见董福运不接话,王素梅有些恼怒。
顿了顿,王素梅继续道:“以前你小,你两个哥哥都不和你计较,如今你也二十六了,也该担起责任了。你看,你现在是不是该多拿点钱回来?”
董福运抬起头看了王素梅一眼,把目光投向他爸董长治。
老董别过眼,看天看地不说话。
董福运就知道继母这话,老爹是同意的。
他又看向大哥董宏富,“大哥,你怎么说?”
董宏富咳嗽一声,有些心虚道:“老幺,我,我觉得阿姨说的也有道理。以前我和你大嫂都有工作,你不肯交的那部分生活费,爸的养老,我都给你担着了。
但现在你大嫂失业了,我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花,我压力也大。你现在摆摊不是挺挣钱的,也该多交一些吧。”
董福运:“那你觉得我应该上交多少?”
“八,八——”对上董福运嘲讽的冷眼,董宏富改了口:“六十。”
他退一步。
老幺交的这六十,三十元是他自己的生活费,另外三十元,二十元算作老董的生活费,另外十元算老幺给他这个大哥的孝敬!
毕竟从前他也给老幺出了十元。
如此一来,以后他们一家三口每个月只用出八十元的生活费。
压力立减。
相信刘强也不会反对,毕竟这样一来,他就只用出十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