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名义婚姻 第122节
作者:雨中花慢      更新:2025-09-19 11:15      字数:4205
  他们把西北的事情都处理好,就带着衣物跟生活用品坐火车到杭城,然后到船山县看闺女。
  沈溪得知他们的决定,还是惊讶了一下,不过她很能理解他们的做法。
  林知瑾有财物傍身,她可以有钱任性。
  “用我跟你们一块去大榆树生产队吗?”沈溪问。
  “不用,等我们把房子盖好你们再过去看。”林知瑾说。
  沈溪找出两件羊皮褥子说:“这是我用羊皮自制的,爸那身体还是得注意,铺着皮褥子隔潮,还有你们新房最好也搭火炕。”
  俩人心里一阵温热,虽然觉得闺女跟他们不亲,可闺女这么贴心,这么关心他们。
  等到八一年暑假,沈溪、陆岭带俩娃跟沈父沈母去大榆树生产队看夫妻俩,在原来倒塌的砖瓦房旧址已经盖上宽敞的二层楼房,还给沈溪他们一家准备好了三个房间。
  离家不远的地方,是俩人开办的养殖场。原本他们只想种地,可这回村长选举,张满仓差点选不上。原本是张满仓的堂叔当大队长,后来是张满仓,他在位已经快二十年,时间够长,村里人就说该换人了。
  于是顾远韬决定帮张满仓把村里副业搞起来,张满仓做了承诺才选上村长。
  他们在村里办了个砖瓦厂,又在河里养鱼,养猪、养羊、养鸡鸭,帮村里搞副业的同事,两口子自己也办了个养殖场。
  只有林知瑾一人的户口在这儿,分到的土地不多,不过他们承包了一大片荒山,荒山已经开垦一部分,种上各种果树。
  顾远韬指着那一大片荒山说:“你们还想吃什么水果,我们都种上。”
  沈溪也没客气,让他们种上葡萄、火龙果、蓝莓、茶树、桂花、柚子之类的。
  从山上下来,顾远韬杀了只羊,在院子里架上烤架,他们来了个烤全羊农家乐。
  沈母想得比较多,原本她以为沈溪找到亲生父母就跟他们不亲了,可相处下来,她觉得沈溪包括俩娃都跟他们更亲,这让她觉得心情舒畅。
  走的时候,他们带了好多苹果、梨等水果,还带了十几只鸡鸭回去。
  跟林知瑾两口子原本只想种地的设想有偏差,俩人还挺忙,为了让闺女一家吃到他们自产的农场品,他们加工各种果干果脯,还制作各种风干肉类以及肉脯。
  开始这些东西在供销社销售,后来卖到县里的副食店,甚至卖到其它县市,两口子一通操作,没想到他们成了生意人。
  ——
  一九八五年,俩娃十五岁。
  大娃考上京城的军事科技大学,学的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已经读了大三,再开学就读大四。
  这时候研究生教育已经启动多年,沈溪准备大学毕业后让他继续读研究生,在学校里长大。
  小娃初中毕业,她一直留在沈溪跟陆岭身边,中考前半年,转到杭城读书,考上了杭城的市重点高中。
  开学后,她就要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在离家十几分钟路程的高中上学。
  小娃不如大哥聪明,但她记忆力好,做事认真,很乖巧,一直在跟沈溪学中医,以后也想读医学,当个医生,沈溪觉得她考上大学没问题。
  就沈溪既学中医又学西医的经验来看,有些病还是中医更管用,中医绝对不能丢。
  这个暑假,沈溪把小娃送到严岐伯那里,让她帮老人家写医书。
  严岐伯已经八十八岁,他感叹地说:“这恐怕是我写的最后一本书了。”
  俩人坐在小院的树下,老人面前一杯茶,小娃面前一杯柠檬蜂蜜水,老人口述,小娃记录,有时老人还拿出参考书,让小娃照着画上面的中草药。
  记录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可是老人家一辈子的经验积累,一般人不可能得到的名医的真传。
  等小娃画好,老人就拿起稿纸,放在离眼睛不远不近的地方,仔细看上面的图案,颔首道:“画得不错。”
  一老一小,画面特别温馨。
  不写书的时候,严岐伯就教小娃针灸,他比沈溪教得更深奥。
  沈溪打趣道:“师父,你对小娃比对我当年更耐心了。”
  见俩人相处的好,沈溪跟陆岭便带着大娃放心返回船山县。
  刚过两天,这天上午沈溪在上班,突然接到严岐伯的电话,对方声音非常急迫而慌张,他说:“小娃突然发烧,已经送到医院急救。”
  沈溪的大脑轰得一下炸开,这得发烧成什么样才能送医院急救,而且印象里严岐伯一直气定神闲的样子,可从来没这么慌张过。
  沈溪忙问在哪家医院,发烧多少度。
  严岐伯说在杭城军医院,体温计测不出来,估摸有四十五度,打了激素都退不下来。
  沈溪感觉自己脑子都僵化了,体温超过四十一度都可能脏器衰竭,烧到四十五度那得成啥样,那就不是正常人类该有的体温。
  她握着听筒的手都在发抖,不过还能保持清醒思考,赶紧叫了路过的护士去营地找陆岭,自己继续问严岐伯情况。
  严岐伯安慰她说:“不过有一点特别奇怪,她的身体各项指标都非常正常,心跳、脉搏、呼吸、血压全都正常,我都不理解这是什么情况。你们赶紧过来吧,我找别的医院的专家来看她。”
  为什么会生命体征平稳?
  不过这倒是个好消息。
  脱掉白大褂,沈溪为了节省时间,还往杜院长办公室打了个电话请假,然后就往医院外跑,跑出两百米,陆岭开着车过来,沈溪坐上车,车辆迅速朝杭城驶去。
  到了杭城军医院,到病房门口,他俩发现沈父沈母在病房外满脸焦急地站着,病房挤满了人,都是有一定年纪的,看来都是严岐伯叫来的各医院的医生。
  师父这面子也太大了。
  沈溪跟陆岭挤进屋里去,听一名医生说“所有方法都用过了,体温就是降不下来。”
  护士只是徒劳地给小娃擦身体降温。
  沈溪看了眼心电监测仪,数据显示正常,摸了下她的额头,着实烫得吓人,不仅体温奇怪,按说烧成这样皮肤都会发红,可小娃的脸还是白白净净,根本不像发烧的样子。
  这也太奇怪了。
  一阵讨论过后,沈溪看这些医生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就给他们鞠了一躬说:“多谢各位,各位先回吧,有什么情况我们再联系大家。”
  夫妻俩也是毫无办法,干着急。沈溪借用医院的电话给大娃打了个电话,让他自己在家里呆着,然后又回到病房。她跟陆岭只能坐在病床边陪着,俩人双手交握、四目相对,颇像老年父母的苍凉心境。
  到第二天傍晚,小娃的烧终于退了并且清醒过来,沈溪看她精神还好得很。
  小娃忽闪着黑葡萄似的大眼睛,看了看围在病床周围的父母跟外公,摘下呼吸机面罩说:“妈,我饿了。”
  沈溪激动到泪水一下子冲到眼眶,问:“你感觉怎么样?你都烧了两天了。”
  “挺好的,我不想躺着,我要起来下床走走。”小娃说。
  沈溪想了想,叫来护士把她身上的监测仪器都拔了,让她起床。
  小娃精神好得很,在病房溜达几圈,刚从医生办公室回来的严岐伯几乎是唬了一跳,小娃这就好了?发烧来的突然,去的也快。
  要说发烧到四十五度,烧完了还能这么精神奕奕,说出去都没人信。
  小娃笑得乖巧:“师爷爷,是不是把你吓到了。”
  严岐伯拍拍脑门:“可不是,快把我吓死了,我这辈子都没被吓成这样过。”
  小娃嚷嚷着要出院,沈溪想她这两天身体各项指标平稳,在医院也没什么用,就给她办了出院手续。
  等他们到了父母家,看沈母正拎着几个饭盒准备去医院,沈溪跟她说:“小娃好了。”
  沈母惊喜到说不出话来。
  “外婆,我饿了。”小娃说。
  沈母赶紧把几个饭盒的饭菜都倒到盘子里说:“我去给你煮个清淡的火腿蘑菇蔬菜粥,一会儿咱们吃饭。”
  小娃胃口非常好,完全不像曾经发烧到四十五度的人。
  在父母家住了一晚,沈溪第二天决定带小娃回船山县让她休养。
  次日,小娃六点多睡到自然醒,沈溪他们出发回到船山县。
  回到家,大娃忙问小娃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娃很乖地说:“没事啦,就是发烧,现在好得很。”
  大娃真是个暖男,又是测额温,又是给小娃倒水,还给她讲了几个冷笑话。
  小娃很配合地笑得很开心。
  沈溪跟陆岭都已经请假,他们决定去海边玩。
  已经退潮好几个小时,可是沈溪还是在潮汐池里发现两只螃蟹,小娃就更厉害了,竟然找到几只龙虾。
  大娃跟在小娃身后问:“你怎么知道礁石下有龙虾的?”
  小娃指着一块礁石说:“我感觉到的,你翻开礁石,地下还有一只。”
  沈溪跟陆岭看着大娃把藏在礁石底部的龙虾抓住,他高高地扬起龙虾说:“小妹,你太厉害了。”
  沈溪二人对视一眼,好像小娃也有了精神力,他们站在不远处不动声色地看着,发现小娃确实是不用眼睛看,就能找到海鲜。
  陆岭看了看沈溪说:“小娃是不是跟你一样,也有了超能力。”
  沈溪点点头:“好像是这样,她莫名其妙发高烧可能就是觉醒了精神力,咱们回家问问她。”
  俩娃玩得特别开心,把这片海滩的海鲜找了个遍,最后他们带着满满两桶海鲜回家。
  沈溪本来想做清蒸龙虾,可俩娃都说要吃重口味的,沈溪于是调了鲜香微辣的料汁,浇在蒸过的螃蟹和龙虾上。
  香气扑鼻,四个人把一大盆海鲜吃个精光,吃过午饭,让大娃自己看书,沈溪跟陆岭把小娃叫到她自己房间。沈溪直接问小娃:“你是怎么找到这么多海鲜的?”
  小娃自己也非常疑惑,她说:“妈我今天发现我好像能凭感觉找到东西,我看不到,但能感觉到,而且有个很奇怪的房间跟着我,我只要用心去感觉,那个房间就会出现。”
  沈溪又跟陆岭对视一眼,小娃这也是觉醒了精神力跟空间吗,要是那样的话,真是太好了。
  她递过去一本书,对小娃说:“你试着把书放进你的房间,再试试你自己能不能走进房间。”
  小娃按沈溪的话照做。因为空间内时间静止,她进去时是站立姿势,出来时仍是站立,姿势略有不同,可沈溪跟陆岭压根就感觉不出她进了房间。
  小娃惊喜地说:“我进到房间里面了。”
  沈溪跟她解释了精神力跟空间的事情,并且说:“我不知道你的精神力需要不要晶核做支撑,如果需要,我可以给你足够的晶核。”
  女人在这世界上生存本来就比男人要难,沈溪很高兴小娃能有超能力,这样她的工作和生活会容易的多。
  陆岭很严肃地说:“你的超能力现在有我们三个知道,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就连你大哥都不能告诉,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件事。”
  他接着给小娃做了解释。
  据他所知,有顶级科学家在研究人体特异功能,他可不希望媳妇跟闺女被拉去做研究。
  小娃郑重地点头:“爸,妈,我一定不把这件事情往外说。”
  她一直很乖,做事仔细认真,沈溪相信小娃会守口如瓶。
  “还有,你在运用这项能力的时候,一定要避着别人,不要让人发现。至于怎么避着别人,你用多了自然就明白了。”沈溪叮嘱道。
  小娃眨着晶亮黑眸,点头说:“妈,我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