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女(重生) 第61节
作者:
鹤云青 更新:2025-09-19 11:23 字数:4219
虽说是奉召入京,但一路行来,这两位令使却将谢云韶看得紧紧的, 每每干涉她与路人的交流。
“小姐,他们到底是要干什么?”一路跟来的阿念对那二人十分不满, 但谢云韶表现的十分淡定, 阿念也不敢乱开口, 只在晚上寻了个空子, 偷偷地问她。
“他们怕我们呢。”谢云韶笑笑。
“怕我们?防贼一样的怕?”阿念不明白。
“阿念, 你今儿个可听到那几个路人说的是什么了吗?”
“好像是说的咱们燕云的事。”阿念努力回忆了一下, 那几个人说的是方言, 她没听太懂, “是咱们王爷又打了胜仗了?”
谢云韶笑笑:“不只是如此, 燕云的战事应当是已经全部结束了。”
阿念高兴道:“那王爷一定回王府了!小姐,咱们慢着点走,说不定能等到王爷来追咱们。”
谢云韶叹了口气:“他们本就是想趁着战事未平,先下手抓了我过去。如今战局已定,他们也一定要在王爷之前带我回京。早些睡吧,明日开始怕是要很辛苦地赶路了。”
谢云韶站在窗前,望向了西北。夜色沉沉,放眼只见一片墨色中星光点点。
星光月色下,李皓棠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回到了燕州。
沉沉的夜色里,燕王府灯火幽幽。
“王妃呢?”李皓棠一进王府便问。
万弘光牵稳马缰,沉声答道:“朝廷来圣旨,要求王妃进京。”
闻言,李皓棠马也不下,径直调转了方向往京城去。
“弘光,你速速点人跟上来。”
“是!”
果不其然,那日之后,那二个令使便一直急匆匆地催着赶路,半月的路程硬生生地用十日便走完了。
甫一到京城,便有羽林卫前来,直接将谢云韶带进了宫中。匆忙间,谢云韶只来得及远远地望了一眼谢府高楼。
比之先前所见,皇帝又苍老了几分,看来李皓棠离开这两年,他过得也并不轻松。
同样一脸惫累的,还有一旁的李鸿熙,见谢云韶看向他,李鸿熙毫不掩饰地给了她一个愤然的表情。
“臣,燕云令谢云韶,见过陛下!”谢云韶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
座上之人停了停,目光沉沉地打量了她一番,才开口叫她平身。
只听上面问道:“你是何时动身回京的?”
谢云韶答:“回陛下,臣是四月初八离开燕州的。”
“如此说来,燕王的这封奏报你还没有看过。”皇帝的眼睛看向谢云韶,眇眇忽忽的目光里夹杂着几分探询。
紫衣太监将一封厚厚的奏报拿了下来,上面还带着绝密的漆封残痕。
谢云韶悄悄地觑了一眼皇帝的神情,有些摸不清他的意图。
打开一看,是李皓棠详述此役的军报,后面还附了长长的一份请功名单。
皇帝问:“燕王妃,燕云的情况你比朕清楚,这份请功折子你以为如何?”
谢云韶回道:“陛下,此役我大梁全胜,破其王庭,远驱戎狄,此乃大快人心之事。臣以为,不仅应当重赏,更要大告天下,扬我大梁威名。”
李鸿熙轻嗤一声,道:“边境骚乱之祸,年年都有。为何偏偏李皓棠一到了西北便要开战呢?是真的有出兵必要,还是想借机邀功?”
“此事燕云早有详细奏报,五殿下竟然不知么?”谢云韶故作讶异。
李鸿熙白了谢云韶一眼:“父皇苦心休养多年,方才使得四境安定,万民富足。西北边境必须有此一役么?”
闻言,谢云韶抬眼看了看皇帝的脸色,有点明白为何李皓棠遭贬出京这么久,这李鸿熙还是五殿下的原因了。
见谢云韶不言,李鸿熙又接着道:“西北苦寒,皇兄若是不愿久居,自可向父皇禀明。这般举战邀功,实在是居心叵测。”
纵观大梁四境,也只有燕云扰乱频频。而燕云地区作为陈家戍地,每每在军资上被苛待,直至李皓棠监国后才有所好转。皇帝虽然明面上曾经斥责陈家居心叵测,故意使边境不安,借以打击陈家势力,巩固皇权。但是李皓棠之前巡视北境后,呈上了一份详细的边情奏报,禀明北狄动向,皇帝虽面上不显,但暗地里对燕云的情况还是上了心的。
李皓棠被贬出京,最开心的人自然是李鸿熙。
然而,这么久过去,他仍是亲王之位,未能再进一步。而李皓棠在西北居然也能折腾出不小的动静,战后朝中捷报频频,李皓棠虽失了在朝堂的影响,但在民间的口碑却更盛了一步。
李鸿熙撺掇着让皇帝命投诚的赵文虞去了燕云,却没想到最后反而在此事上栽了跟头,被谢云韶察觉了他与北狄之间的关联。
李鸿熙暗自着急,趁着皇帝生病连忙操作了一番。
未曾想,被断定重病的皇帝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后,居然又醒了过来。
对于他那些举动,皇帝一直未做惩处,但是借着赵文虞死前给的消息,皇帝急召了出任燕云令的燕王妃谢云韶回了京。
李鸿熙心里惴惴不安,努力维持着面上的平静模样。
“本王真是难过,父皇多年安民休养的成果付诸东流……”
“此事暂且不提。”皇帝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转而道:“燕王妃,这燕王长史赵文虞之事究竟是何缘由?”
“臣请罪。”谢云韶将早就准备好的折子呈上,“王府长史赵文虞,私通北狄,暗售机密。迫于时机,臣未报先决,断然斩之。”
皇帝早就得到了赵文虞已死的消息,对此倒没有太过惊讶。
反而是一旁的李鸿熙,仿佛是刚刚知道一般,立即出声斥道:“赵文虞乃状元出仕的官身,虽无品级,但亦是父皇亲遣的燕王府长史。我朝祖训礼待士人,你身为燕王妃,兼任燕云令,竟置国法家规于无物,这般放肆行事!”
谢云韶直起身子,睇了他一眼,才道:“可律例亦有言,事急从权,一方执掌有先斩后奏之权。当时的情形和相关的卷宗,我刚刚具已呈奏陛下。相信陛下阅后自有定论,五殿下何必这般急切给我定罪呢?”
李鸿熙冷笑道:“本王如今督管大理寺和刑部,对此事自然要多几分关心。”
“既然督管这两处,五殿下更应当明白了解实情尔后定论的道理,不是么?”谢云韶分毫不让。
“前提是你讲的确实是实情。”李鸿熙咬牙道,“以赵长史的为人,即便小节有失,也未必罪责至死。若你拿不出他通敌的罪证,便当治你滥杀之罪!”
谢云韶马上回道:“通北狄的证据虽有缺憾,但赵文虞杀人是证据确凿的!证据已经报给刑部了,五殿下回去一查便知。”
李鸿熙得到的消息里,未曾有赵文虞杀人之说,闻言当下心里一紧。
他本来信心满满,与北狄之间的诸事皆清理干净,但这突然砸下来的消息,让李鸿熙惊惧不已。他恨不得立刻出殿详查,顺便与人商量对策,但碍于皇帝一直未发一言,他也不能贸然离开。
皇帝一直翻看着谢云韶的折子,对于二人刚才的争执充耳不闻。这般态度让二人都有些难以拿捏。
终于,皇帝看完了厚厚的卷宗。
“鸿熙,你等下可是要回刑部?将燕王妃的这些卷宗带回刑部复核吧。”
李鸿熙便也不再与谢云韶争执,谢云韶方才的话让李鸿熙有点慌,皇帝给了理由他便借机退殿出去了,临走前还暗瞪了谢云韶一眼。
皇帝身边的随从们也听话听音,知道皇帝是有话要与谢云韶单独讲,自觉地跟着退了出去。
关门一声吱呀后,大殿里重归安静。
皇帝问:“赵文虞的通敌物证你可带回京了?”
谢云韶答:“部分物证在抓获他时便已损毁,余下部分臣稍后便转交刑部复查。”
皇帝轻轻地哦了一声:“这通敌一事,除却赵文虞,可还有其他牵连?”
“以证据而言,此事只应与他一人有关。”谢云韶斟酌着词句,“但是,臣听闻赵文虞与五殿下过从甚密,只怕流言之中,五殿下也难逃牵连。”
“说下去。”
“如今五皇子督管刑部和大理寺,若是此案由他来复核,怕是难以服众。”谢云韶小心地看了眼皇帝的脸色。
“那你想让谁来复查?”
“臣乃此案主审,怕是不便多言。”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牵连到你,你便可以给朕一些建议了。看来燕王府与朝廷还是有些往来的。你才入燕王府多久,便能对朝廷官员如此了解。”皇帝微微一笑,望向谢云韶。
皇帝目光如炬,看得谢云韶心里一惊,后背立时冷汗涔涔。
“父皇,”谢云韶立即放下声音,改了称呼,“身为天家人,国事即是家事。燕王府虽远至边陲,但也不该忘却家中人事。莫说是朝中官员,还有父皇母后,都是我夫妇二人牵肠挂肚,日日记挂思念的。”
皇帝不置可否,但脸色稍霁,面上的冷笑也收了下去。
“陛下,该是用药的时辰了。”外面的内侍出声提醒道。
“拿进来吧。”
皇帝皱着眉头将药一饮而尽,内侍立即有眼色地奉上一碟小点心。
“陛下,这是景逸郡主新送进来的点心方子,据说是失传了百年的古食谱。这药后用一些,再合适不过了。”
“还是景逸这孩子最有孝心。”皇帝尝了尝,脸色浮现了一抹笑意。
皇帝看着点心,忽然想到了什么:“话说景逸是不是也在刑部挂了个闲职,等会儿传她来一趟。”
皇帝这是要将此事交与景逸郡主了,谢云韶心下稍安。景逸郡主与李皓棠私下关系不错,也常暗度消息给他。若她来复核此案,倒是可以放心。
“私通北狄,自是大罪。”皇帝突然话锋一转,“那暗济羌人,偷送官粮,私开边市,又该作何惩处?”
第六十五章
谢云韶心弦一紧, 皇帝如何能得知此事?
谢云韶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斟酌着词句,谨慎应道:“羌族久居关外, 素有归顺之意。燕云因地缘之故,不免与之有所往来。陛下准允其归顺一事,臣谨遵朝廷圣意, 小心应对, 自认不曾有失, 不知陛下何故出此言?”
皇帝冷笑:“你们做过何事自己不清楚吗?”
“儿臣愚钝, 请父皇明示!”
这一来一回间,谢云韶也听明白了,皇帝手上是没有证据的, 这番质问也不过是在诈她。否则皇帝直接拿出证据定罪便可, 何必这样兜圈子。
在羌人归顺一事中,燕王府的影响不小,即便有心遮掩,皇帝可能还是会听到些什么。
在边陲要事上, 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会被人牵引着走,无论此事他是否乐见其成, 心里都会不太痛快。
想明白了这一点, 谢云韶心下稍安。
“羌人意图归顺, 燕王府顺应陛下之意, 确实与其有过不少接触。但绝非谋求私利, 而是为了提前了解羌族的底细。
若是陛下同意其依附, 则我们所获的资料, 可以为安置羌人的作参考。
若是陛下拒绝, 这些情报亦可以为西北防御外敌所用。
这些往来燕王府皆留存有详备记录, 若是父皇需要,令人取来便是。”
见皇帝面色稍霁,谢云韶又道:“父皇,王爷常对儿臣说,燕云是陛下看重的边陲重地,燕王府是父皇恩赏。因此王爷与儿臣行事言行也必要遵从父皇旨意,须以国之利益为先。”
“好一个以国之利益为先。”皇帝闻言轻笑了一声,却没有再多言,转而对殿外吩咐道:“燕王妃一路辛苦,先回去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