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11节
作者:桃梨不言      更新:2025-09-19 11:23      字数:3923
  “我知晓了,”汤婵回过神,赏了小丫头几个铜板,“叫她好好休息,不必急着回来。”
  秋月从听到春桃告假这事开始便不满地皱着眉头,等小丫头下去之后,对汤婵道:“姑娘怎么不仔细问问?谁晓得是不是真的病了,怕是欺您好性儿,又躲懒罢了。”
  汤婵不以为意地笑笑,“她本是老夫人房里前途大好的丫鬟,突然被下放到一个穷酸的表姑娘房里,心里不平也正常。”
  秋月无奈:“哪有姑娘这么说自己的。”
  “咱们本就是寄人篱下嘛。”
  春桃不愿意在湛露院伺候,汤婵看得明白,所以一直不怎么使唤她。
  刚开始春桃还做样子伺候梳洗,汤婵便说对方是老夫人的人,哪里敢劳动姐姐做这种粗活,屋中事务并不叫她插手,后来春桃便理所当然般时常告假,哪怕没有告假,也时常找不到人。
  汤婵懒得追究,只将她供起来,当湛露院养个闲人罢了。
  “这回怕是真病了,”双巧这时插话解释道,“昨儿晚上我瞧见她回来,只穿着夏衫,桂圆说,许是去世子爷院里吃席去了。”
  秋月一听就知道春桃打得什么算盘,她眉头皱得更紧,眼里也露出了厌恶之色。
  “不必在意她,”汤婵是真没把她当回事,“走,去给夫……去给母亲请个安。”
  比起春桃,还是她们在侯府的处境更重要。
  汤婵本想将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跟汤母说一声,提醒汤母别对侯府太掏心掏肺,只是一进汤母屋里,便见汤母对她招手,“来啦?针线房送来了新衣裳,刚想给你送过去,是之前老祖宗特地吩咐下来给你做的,快来试试。”
  汤婵笑着应是。
  先试的是一件大红二色金羽缎披风,人靠衣装马靠鞍,这样精致华美的衣裳穿在身上,显得汤婵也贵气了几分。
  秋月帮汤婵系上带子整理衣摆,“穿在姑娘身上可真好看。”
  汤母也觉着好,眼睛不错地瞧,“过几天妍姐儿生辰办宴,不如就穿这件吧?”
  “还是算了。”汤婵摇头拒绝,“二妹妹喜红色,过生辰必要穿的,若我与她撞了颜色,怕是有得麻烦。”
  汤母想起庞妍的性子,又想起汤婵前些日子说的在学堂发生的事,也说不出话了,“……你说的是。”
  几件衣裳一一试过,尺寸都很合适,汤母便叫秋月帮忙收好。
  汤婵转过身刚想对汤母说正事,却听汤母道:“老祖宗对咱们这样好,咱们也得显出孝心才是,我寻思着,咱们要不给老祖宗做些针线,虽说定然比不得针线房的手艺,但也是一份心意。”
  汤婵话到在嘴里滚了一圈,又咽了回去。
  也是,对汤母来说,比起老夫人这个叔母和侯府一大家子亲人,她这个来历不明的外来户才是外人,倒不必为了还没发生的一点猜测跟汤母起争执。
  侯府也是要脸面的,反正大面上不会亏待她就是了。
  汤婵笑着应了是,跟汤母聊了聊要做什么针线。
  二人正说着,老夫人身边的春芽来了。
  “见过姑奶奶、表姑娘。”
  春芽是来传话的,“府里来了客,老夫人请姑奶奶和表姑娘。姑奶奶和表姑娘去见见呢。”
  “……来的是老夫人的手帕交,早年嫁到了保定府,夫家姓宋。宋家是当地有名的清流氏族,出过不少文人大儒,宋家老夫人的丈夫也曾官至知府,只是宋老夫人命不太好,中年丧夫、老年丧子,幸而有一位出息的孙儿,十八岁便中了举,如今正是孙儿出孝,来京举业的。说来宋家跟老夫人的外祖家还有些亲缘,论起来,府上姑娘们得叫这位宋少爷一声‘表哥’……”
  春芽在路上跟汤母汤婵讲了客人的来历,说着便到了福禧堂。
  待进得屋里,只见老夫人坐在临窗大炕上,中间隔着炕桌,另一侧坐了一位穿着朴素的老妇人,正是宋家老夫人了。
  汤婵仔细看去,这位宋老夫人满头银丝,神色端肃不苟言笑,感觉是个板正严谨的性子,也不知道怎么和总是笑眯眯的老夫人成了好友。
  除了汤婵,庞家几姐妹也都被叫了来,在老夫人的介绍下挨个见过。
  宋老夫人问姑娘们读过什么书、平时喜欢做些什么,姑娘们挨个儿答了,汤婵混在其中,也随大流说了些“女四书”“做针线”的话。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汤婵的错觉,她总觉得宋老夫人在问她跟其他人时,都不甚在意她们究竟答了什么,只有到庞雅时,宋老夫人才好像格外认真似的。
  等问完一圈,宋老夫人终于露出一个微微的笑来,对老夫人道:“都是好姑娘,老姐姐教导有方。”
  这时外头来报,“宋少爷来拜见老夫人了。”
  听到这话,姑娘们就要告退。
  宋家少爷是外男,她们自然不好等着见面。
  老夫人点了头,却留下了庞雅,“雅姐儿不必走。”
  庞雅一愣,转瞬便红了脸。
  汤婵不由一笑,心说果然刚刚不是错觉,宋老夫人就是冲庞雅来的,她们剩下这些人都是凑数的。
  其他姑娘们也明白过来,原来这一遭是给雅姐儿相亲呢!
  庞盈给庞雅递去一个促狭的眼神,连庞秀都捂了嘴笑,得了庞雅一个嗔怒的表情。
  姑娘们撤到旁边的暖阁,实在忍不住八卦,叽叽喳喳悄声议论起来。
  汤婵将春芽的话跟众人说了,庞秀闻
  言很是讶异,“十八岁的举人?那这位宋家表哥确实优秀,与解家的小舅舅差不多。”
  “解家的小舅舅?”汤婵还是第一回 听说这个人。
  庞秀笑道:“是先头嫡母的娘家弟弟,十九岁便中了举。我姨娘总是跟我弟弟念叨,说以后有解家舅舅的一半,她就能乐得闭眼呢!”她弟弟便是早先见过的适哥儿。
  庞盈久未归京,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些,“十八岁对十九岁,宋家表哥岂不是比解家舅舅还厉害点?”
  “举人到进士才最难,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的。”一直没说话的庞妍冷不丁道,“解二爷二十登科,得皇上青眼有加,如今才二十有七,便官拜四品,可谓无出其右,你当谁都能比得上?”
  庞盈突然被呛,只觉得莫名其妙,“什么‘阿猫阿狗’,二姐姐说话怎么这么难听?”
  “实话实说而已,”庞妍语气凉凉的,“怎么,这样听不得实话,你瞧上那姓宋的了不成?”
  庞秀吓得瞪大了眼,庞盈腾地站了起来,气得小脸通红,“二姐姐慎言!”
  姑娘家的闺誉最为要紧,庞妍的话确实过了。
  “开个玩笑而已。”庞妍撇了撇嘴,脸上半点歉意没有。
  庞盈深吸一口气坐下,告诉自己不跟她一般见识,汤婵心里摇头,转移了话题。
  庞妍不屑地转开视线,然而脑海中却控制不住思绪地想起那道身影。
  耳边姑娘们的说话声逐渐远去,庞妍径自出神,不由微微痴了……
  第11章
  闺阁小姐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闲来无事,便热衷于以各种理由办宴交际,其中必不可少的当属生辰宴。
  二姑娘庞妍也不例外。
  到了庞妍十四岁生辰这日,天公作美,秋高气爽,是个大晴天。
  办宴的地方就在侯府府邸的花园,园中种了银杏与梧桐,此时落了一地金黄,霎是好看。
  汤婵到得不早不晚,远远便看见今天的主人公庞妍。
  庞妍果真是一身红的打扮,上穿桃红缂丝袄,下着朱红撒花裙,胸前戴着赤金镶红宝璎珞圈,瞧着神采飞扬,正在招待陆陆续续抵达的客人。
  庞秀小尾巴一样跟在庞妍身后给她打杂,见汤婵来了忙伸手招呼,“表姐!”
  庞妍没空搭理汤婵,对庞秀摆了摆手,“你去吧,这儿不用你。”
  庞秀听从吩咐,跟汤婵一起找个地方坐了。
  二人对视一眼,看见彼此的穿着打扮不约而笑。
  汤婵穿着橙黄色长袄,靛蓝色马面裙,庞秀则是鹅黄色短袄、丁香色长裙,大家都不约而同避开了红色的衣服。
  “今儿可真是热闹。”汤婵四处打量了一下,已经到的人都有十来位了。
  庞秀道:“二姐姐下帖子请了许多人呢。”
  庞妍是个好排场的,自然想将自家宴席办得热闹,光帖子便送出去几十份。
  庞秀给汤婵一一介绍众人的身份,“……现在被二姐姐引入座的是老祖宗的侄孙女成乐乡君,穿雪青色袄的是富宁侯府的六姑娘……”
  汤婵正听着,突然感受到一道审视的视线。
  顺着看过去,是个穿藕荷色袄、长相文静秀气的姑娘,对方见她看过来,立刻移开了视线。
  庞秀正好说到她,“那位是谭家的三表姐……”
  侯夫人的侄女,许是会嫁给庞逸的那位谭家姑娘?
  汤婵恍然,怪不得对方会关注到她,想来跟世子庞逸的亲事有关。
  也不知这位谭家姑娘最后会不会嫁进庞家。
  这时庞盈带着两个小姑娘来了,庞盈额头上还带着点细汗,汤婵顺着几人来的方向望过去,看到一架秋千,三人是荡了秋千过来的。
  庞盈给汤婵她们引荐了身边两人,“这两位是我表姐妹,营国公府的十五娘和十六娘。”
  二人都是十三四岁年纪,穿着一式的胭脂色袄裙,瞧着跟双胞胎似的。
  众人一一见过,方十六娘问汤婵,“怎么之前没见过这位姐姐?”
  汤婵笑道:“我以前在杭州府,前些日子才随母亲进京投奔侯府。”
  她这么说,方家两位姑娘便心下了然,想来是父亲出了什么事,家道中落才有随母投奔一说。
  二人并未因汤婵的出身而露出鄙视,反而因汤婵坦荡大方,对她生出几分好感来,方十五娘笑着问,“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杭州府与京城比起来如何?”
  “自是各有各的好。”
  汤婵顺着她们的话分享了一些见闻,唬得几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一愣一愣,庞盈更是目露神往,“以后若是有机会,必要见识一番才好!”
  方十五娘便打趣道,“那还不简单,改明儿叫姑姑把你嫁去杭州府便是了!”
  “嘁,”庞盈撇嘴,“我才不要嫁那么远呢!”
  几人都笑,等聊了一会儿天,庞盈瞧见另一头有人开始玩投壶,不由手痒,“我去那边瞧瞧!”
  “你可真是个闲不住的,一会儿都坐不住。”方十五娘笑骂了一句,转头瞧见方十六娘也挺心动的模样,“我与十六妹同你一起吧。”
  庞盈被说了也不以为意,笑嘻嘻地问汤婵和庞秀:“表姐和四妹妹去吗?”
  二人都婉拒,庞盈便带着方家两位姑娘走了。
  她们前脚刚走,后脚庞雅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