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53节
作者:
桃梨不言 更新:2025-09-19 11:23 字数:3363
直到汤母回过神,反应过来自己出神许久,脸上瞬间多了不好意思,“你……”
汤婵笑了笑,“您这两日都还好?”
“我都好,”汤母知道汤婵故意不点破,心里感激,转头让伍妈妈拿来三个小盒子,“今天几个孩子没来,你帮我把准备的见面礼送回去吧。”
汤母给每个孩子都求了一道平安符,另外给两个姑娘各准备了四支精巧的小
珠花,给桓哥儿的是一套小金镯,没有厚此薄彼。
汤婵收了起来,笑着道谢,“都是好东西,您费心了。”
看着这几样小孩用的玩意儿,她突发奇想道:“如今我已经嫁了,您要不再收养个孩子?”
汤母失笑,“瞎说什么。”
“我说真的。”汤婵越想越觉得行,“我知道您跟您丈夫感情好,怕是不愿再嫁,可一辈子那么长呢,您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也不是回事,不再找伴侣,可以再养个崽嘛。当然,我就是这么一说,最终还是看您自己的意思。”
汤母从没想过还有这条路,收养一个孩子?
她表情抗拒,心里却是已经有点心动了,“……再说吧。”
第45章
从侯府回到家里,汤婵和解瑨先一同去给太夫人请安。
太夫人问候了老夫人与汤母,问起今日归宁如何,两人都一一答了。
在太夫人面前,解瑨眼神里带着点罕见的柔和,汤婵看着,不由觉得有趣,原来解瑨在母亲面前,倒一点也不摆高岭之花的架子。
大概了解过情况,太夫人点点头。
她似乎想说什么,但余光看到汤婵,又咽了回去。
汤婵捕捉到了太夫人的欲言又止,见太夫人像是有话单独跟解瑨说,便笑着站起身,“刚刚在宴上吃多了酒,借您的净房用一用。”
太夫人露出一丝诧异,随即眼神软了几分,“去罢。”
汤婵笑着福身下去,太夫人对着她的背影,对解瑨感慨,“是个机灵的懂事孩子。”
是圆滑狡黠,又十分会讨好长辈吧,似乎侯府的老夫人都很喜欢她来着……解瑨一边想着,一边看向太夫人,“母亲有事要说?”
“是,”太夫人回过神,“我是想跟你商量一下府里中馈的事。”
解瑨父兄去世以后,是解瑨一力撑起了侯府,故而虽然解瑨是幼子,解府却由二房当家做主,以往府中的中馈是由许茹娘操持,哪怕侄子解桢成亲,于氏进门,也一直都是如此。
直到解瑨和离之后,太夫人将于氏带在身边,让她帮忙一同主持中馈,也好缓解一下自己的压力。
没想到于氏上手的速度比太夫人想得快,不过两个月,太夫人就完全把担子交给了于氏。
如今汤婵一进门,事情就变得有点尴尬起来。
于氏出身大房,又是长孙媳,按理说中馈交给她管。
但解桢年纪还轻,解瑨才是如今家中的顶梁柱,而且府中产业除了当年解阁老与解大哥留下来的,解瑨这些年也挣来了许多,太夫人同样不想让幼子吃亏。
太夫人缓缓把自己的想法说明白,“……我想着,不如趁这个机会把产业分一分,你们两房各自管自己的罢。”
“母亲这话不妥。”
没想到解瑨却是直接拒绝,一句话就给否了,“您尚在,哪有分家的道理?”
“不是分家,”太夫人强调,“只是分产而已。”
解瑨依旧摇头不同意。
他也能猜到太夫人的想法,可一来父母在不有私财,二来,桢哥儿和德音是大哥留下的唯二骨血,他如何照顾都是应该,又怎么会跟小辈争抢那点东西。
太夫人就无可奈何问他,“那你媳妇儿怎么办?还是你有别的法子?”
不教养子女也就罢了,中馈也不主持,外人若是知道,还不知道要如何猜测,在府中又要如何服众?
解瑨一顿。
不知怎地,他莫名就觉得汤婵肯定不会在这上面争抢,反而若是得知不用自己出力,一定会十分乐得如此。
解瑨:“……”
“我回去同她商量一下罢。”
虽然解瑨很笃定,但他没有替汤婵做出决定。
太夫人微微点了点头,“也好。”
等汤婵回来,二人回了自己院里,解瑨开门见山问汤婵道:“中馈之事,你有何想法?”
“嗯?”
原来太夫人刚刚跟解瑨单独说话是为了这个,汤婵笑道:“如今中馈是桢哥儿媳妇儿在管着吧?操持一府事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桢哥儿媳妇儿管得好好的,我一进门就把钥匙夺了来,怕是不像话。”
这话的意思,只要不出必须换人的大问题,汤婵是不会管的。
她觉得解瑨不会不同意,“我猜,您也期望小辈们能快些独挡一面,一同撑起解家吧。”
解瑨早有预料汤婵会推拒,并不奇怪,不过听到后半句,解瑨微微怔了一下。
不过很快他回过神来,交代道:“母亲提出分产不分家,我拒绝了。”
汤婵心下转了一圈,这是给她减轻负担啊。
她赶紧露出一个灿烂至极的笑,“多谢夫君。”
“……”这个称呼让解瑨沉默了好一会儿,他深深看了汤婵一眼,“我字晦之,以后你可以我表字相称。”
汤婵眨么眨么眼,瑨是美石,表字用“晦”是什么意思?
“是我恩师所起。”解瑨似是看出了她的疑惑,“恩师言我年轻时锋芒太过,期望我韬光守拙,故取字‘晦之’。”
原来如此,汤婵不吝夸赞,“好字,好字。”
解瑨不知为何,又想按眉心了。
他站起身,“皇上每旬逢三、六、九日视朝,明日大朝会,我需早起,今晚便歇在书房了。”
汤婵一惊,“这么快?”
这才放了几天假就要上班了?
解瑨默然,“我婚假为三天。”
啊这,好惨啊好惨,汤婵同情中夹带着幸灾乐祸,高高兴兴把内心无奈的解瑨送走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汤婵睡到自然醒才起,解瑨早就走了。
看了看时辰,汤婵溜达到太夫人院里请安。
进了屋,侄媳于氏正好也在。
于氏赶紧给汤婵行礼,“小婶婶。”
太夫人笑着对汤婵道:“快坐吧,怎么跑我这来了?”
“跟您说下中馈的事。”
汤婵坐下,余光扫过于氏,话一出口,果然见这姑娘脸上露出点紧张。
她微微一笑,对太夫人道:“昨儿我跟夫君说了,中馈还是由侄媳继续掌着吧。”
于氏闻言一愣。
汤婵转向她真诚道:“侄媳你是大家出身,管家上头定然比我有经验,何况京中各家关系错综复杂,我来京时日又不长,哪里搞得清楚,这中馈,还是侄媳你来吧!”
于氏是太常寺卿的嫡女,自小在京中长大,对京里的人事比起汤婵要熟悉太多了。
太夫人听见汤婵敢在于氏面前提起这个事,心中便有了猜测。
既然这是夫妻俩的决定,太夫人也不干涉,她笑着看向于氏,“淑慎,你看呢?”
于氏这才反应过来,立时红了脸,“这……我……”
掌家的感觉很好,她确实想继续主持中馈,也担心新婶婶进门后就失了权柄,可如今新婶婶真的让了,于氏反而不好意思了。
太夫人笑道:“那就由你先管着罢。”又转头对汤婵道,“你若无事,可以跟在淑慎身边先看看,这样以后若是有了机会管家,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汤婵笑着应了下来。
……
请完安又溜达回院子,汤婵坐下,感觉有些口渴。
“夫人,”一杯热奶茶恰到好处地递了上来,声音甜美,“喝点热茶暖暖身子罢。”
汤婵笑着接了过来,“今日是你当值?”
当时老夫人给汤婵的两个丫鬟,长相明艳些的是紫苏,冷清些的是紫竹,递茶过来的正是紫苏。
二人都是从人牙子处直接买进来的,无亲无故,进了解府,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汤婵。
只是她们看得出来,汤婵显然更用得惯秋月双巧两个丫鬟,故而二人无非必要,平时并不会往前凑得太近。
但今天紫苏听到了一点风声,实在忍不住来打探消息了。
汤婵也看出紫苏有话要问,“说吧,什么事?”
紫苏被看出目的,也不矫情,试探问道:“夫人,奴婢听说,您不打算接过府里的中馈?”
汤婵笑着看了她一眼,“怎么,手痒想算账了?”
紫苏
手一抖。
第一次见面那天,汤婵把她俩带回去之后,出了不少包括算术在内的题目考校二人的能力。虽然二人最后都得了汤婵的满意点头,但那几天做题做得头疼手酸的经历一直让人记忆犹新。
“不知你听没听过一句话,”汤婵嘬了一口奶茶,庞妍小老乡研制珍珠的过程似乎不太顺利,也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做出来,“‘当家三年,连狗也嫌’,你以为管家是什么大好差事不成?”
紫苏那双漂亮眼睛瞪大了,“啊?”
她还真是第一回 听说,不由歪着脑袋,“可是……”
以前分明听教导妈妈说,高门大院里的妇人们为了中馈,可是会争得头破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