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95节
作者:
桃梨不言 更新:2025-09-19 11:24 字数:3503
故而见到解瑨和汤婵这样打扮的客人,摊贩们一瞧就知道这是大主顾,嘴巴一个比一个甜。
“一看您二位就知道感情特别好,官人给夫人买支簪子吧!”
从初一开始,京城就设置了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有牛郎织女的泥塑、年画等等,还有女儿家专用的胭脂水粉和各种饰品。
摊市上的物品论起贵重,跟银楼等大店铺自然无法相比,只是应个时节的景儿,但解瑨听了摊主的吉祥话,竟是犹豫了一会儿,真的给汤婵挑了起来。
汤婵也不嫌弃,看了一圈,指着其中一支鹊桥图案的铜镀银梳篦,凑近解瑨对他笑着
道:“我要这个!”
远处烟火坠落,如星如雨,灯火辉煌,喧闹声不绝于耳,解瑨看着她眼中的璀璨笑意,似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他定定神,抬手将梳篦戴在汤婵发间。
生活有了新调剂,汤婵连着几天心情都很好,但没过多久,现实就把她飘扬的情绪拽了下来。
于氏的孩子垚哥儿满月了。
垚哥儿刚出生身子弱,洗三的时候,解府并不敢大办,怕惊扰了阎王爷将孩子收走,只自家人一起吃了个饭。如今将近一个月过去,在于氏的精心照料下,垚哥儿已经健康了不少,至少满月礼时敢给他办宴席了。
然而汤婵却高兴不起来——宴席上露面的于氏情况更差了些。
解瑨找来了好几位大夫,但给出的回答与尹家父子大同小异,汤婵能做的,也只有不计代价地送各类好药材过去,期望于氏能熬过来。
宴席过后,于母留下来跟女儿说话,第一件事就是关心于氏的身子。
于氏产后恶露不止,时常低烧,此时面色苍白,带着病气,但越来越壮实的垚哥儿让她时时都带着满足的笑意。
于母却是难以接受,她抱着女儿狠狠哭了一场,“好不容易……怎么会这样!”
反而是于氏安慰母亲,“母亲,我没事的。”
许久之后,于母情绪才重新稳定下来。
她擦干眼泪,跟于氏提议道:“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慎娘,要不让你哪个妹妹来陪你住一段时日?”
于氏一怔,眼中的笑意忽然淡了下来。
第80章
送走于母,这一天折腾下来,于氏的身体再也支撑不住,脸色苍白地躺靠回床上。
她视线放空,怔怔出神。
戴妈妈看见于氏的表情,心中不由一痛。
“少奶奶……”
大少奶奶病重,老夫人提出让于家其他姑娘来陪住,这背后的意图昭然若揭。
老夫人是大少奶奶的亲生母亲啊,这个节骨眼上,老夫人不盼着大少奶奶平安无恙,而是已经迫不及待塞人过来,想提前占住大少奶奶的位置……
她这个外人都受不了,大少奶奶本人该有多伤心!
感受到戴妈妈真心的关切,于氏回过神来,心中一暖。
她露出一点笑意,让戴妈妈不必介怀,“母亲……也只是想未雨绸缪。”
在于母看来,女儿若是真有不好,女婿一定会续娶,而对她们来说,解桢继妻最好的人选就是于氏的一位妹妹。
一来为了垚哥儿考虑,比起一个不知善恶的外人来做垚哥儿的继母,自然还是自己家有着血缘关系的姨母更让人放心。
二来,这也是为了于家。于氏的父亲虽现在官至鸿胪寺少卿,但于氏的兄弟们都不太争气,连个考上举人的都没有,家族落魄已经近在眼前。
与于家相比,解家却有堪称前途无量的解瑨,故而于家无论如何也不愿失去这个亲家。
戴妈妈张了张口,想说什么,最后只化作一声叹息。
她也明白这些道理,可她还是不可避免地为于氏感到心寒。
于氏见状,反而笑了出来,心里那点不舒服去了不少,温和地安抚戴妈妈。
她有自己的思量。
垚哥儿的满月宴,作为父亲的解桢忙到很晚才回来。
进门之后,解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床前探望妻子,“今日感觉怎么样?”
“你回来了?”
听到他的声音,于氏眼里不自觉带了笑,她抬头看向丈夫,举了举手中针线,“都挺好的,我正在给垚哥儿做找衣裳呢。”
“怎么开始动针线了?”解桢说,“还是要好好休息。”
于氏顿了一下,才故作轻松地笑着说:“我如今这个状况,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闭眼了,只想给垚哥儿多留点东西。”
她的语气很是平静,解桢却根本听不得这话,他瞪了于氏一眼,“不许瞎说。”
说完似是觉得自己语气不太好,解桢缓了缓语气,拉过于氏发凉的手紧紧握着,“你还要看着他长大呢。”
感受到丈夫温暖的掌心,于氏不禁抿唇一笑,也不反驳。
油尽灯枯,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小叔叔接连寻来了几位大夫,也只是让她多熬些日子罢了。
解桢心头一酸。
但在病人面前,解桢不会露出低落的表情,他语调很是积极,问起了儿子,“垚哥儿今儿表现好不好?”
“咱们垚哥儿懂事着呢!”说起垚哥儿,于氏眉眼笑意更深,简直有说不完的话。
“……你也知道,垚哥儿身子弱,又有些怕生,今天把他抱出来见人的时候,我们都怕他会哭个不停。小婶婶就放了个他最喜欢的那个布老虎在他怀里,说是有个熟悉的东西在手边,许是会好一点,没想到还真的管用,被许多人围着也只是扁了扁嘴,哄了一会儿就好了,小婶婶都夸他争气……”
夫妻俩说了许久,直到于氏露出疲态,解桢就道:“天色不早了,早些歇息吧。”
说着他就站起了身,虽然垚哥儿已经满月,但于氏产后恢复不佳,还没有正式出月子,解桢同以往一样,打算睡在外间。
于氏却叫住了解桢。
“夫君,”她缓缓说,“伺候过您的画眉,年纪也不小了,我想着,挑个吉日摆桌席面,正式抬举画眉为姨娘吧。”
解桢愣住了。
随即他像没听清楚一般,不敢置信般道:“你说什么?”
于氏眼睫轻轻颤了颤。
早先母亲说,家里的一位妹妹嫁过来,是最好的结果。
于氏同意母亲的想法,但即便解家同意续娶于家的姑娘,人心隔肚皮,于氏不想将全部的希望寄托于妹妹身上。
留下一个人在夫君身边,与夫君未来的妻子相互制衡,这样她的垚哥儿才是最安全的。
下定决心之后,于氏将自己的心腹丫鬟画眉叫到跟前。
她问画眉,愿不愿意为她分忧。
画眉年岁二十上下,是个眉清目秀,身形窈窕的姑娘。
听了于氏的话,画眉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便立刻点了头。
她本就是大少奶奶的陪嫁丫鬟,当初大少奶奶刚嫁进解家,身子不方便的时候,就是她来伺候大少爷的。
只是后来大少奶奶跟大少爷感情愈发和睦,好得像是一个人,就不怎么叫画眉伺候了。
画眉本来已经做好准备,等年纪一到,她就出府嫁人。可如今……大少奶奶病得愈发严重,眼看着就要撇下小少爷一个奶娃娃撒手离去,她自然愿意听从大少奶奶安排。
“画眉自小跟着我,至今已经十余年,性子最是温和体贴不过。”于氏抿了抿唇,对解桢说,“以后我不在了,有她照顾你,我也能放心。”
解桢涨红了脸。
这叫什么事,妻子病重,做丈夫的若在这个时候纳妾,他成什么人了?
但看着妻子消瘦憔悴的脸,解桢心里的火气一下就泄了,只留下满心难过。
他强忍住不露出伤心,只温声道:“不必如此……”
然而于氏在这件事上罕见地执拗起来,颇有些不依不饶的架势,“夫君……”
解桢有些着恼道:“慎娘,这是陷我于不义……”
于氏依旧静静地看着他,眼睛里闪过哀伤
。
“夫君是想让我死得不甘心么?”
屋里倏然一静,解桢顿时哑口无言。
过了许久,解桢才哑声应道:“好,我都依你。”
“于家的姑娘们要来做客?”
汤婵给太夫人请安的时候得知了这个消息,念头一转,就明白了这背后的意义。
她忍不住问太夫人,“您允了?”
若是应了,就代表于氏走后,解家会考虑为解桢续娶于家的姑娘。
太夫人叹气道:“垚哥儿实在太小了。”
无论如何,有这样一层血缘关系在,总会让人安心几分。
汤婵依着太夫人的吩咐,很快将事情安排了下去,给于家下了请帖。
过了几天,于夫人带着两个姑娘上门。
两位姑娘一位行四,今年十六,庶出,样貌清秀,跟于氏长得有几分相像;另一位行六,是于氏的同母妹妹,今年才十三,圆脸杏眼,还没太长开。
太夫人心下皱眉,这六姑娘……也太小了些。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哪能照顾好垚哥儿?
虽然这般想法,但太夫人面上不露分毫,对两个姑娘一视同仁,笑着跟她们说话。
汤婵在一旁听着,没一会儿就对两个姑娘有了初步的判断。
于四姑娘话不太多,看着有些紧张拘束,但并不怯懦,举止沉稳。于六姑娘则是同外表一样,性子带着几分天真烂漫。
太夫人的感觉跟汤婵一样,心里渐渐偏向了于四姑娘。
她就跟于夫人道:“慎娘近来一直没能出门,我瞧着四姑娘性子稳重,跟慎娘年岁也近些,就让四姑娘留下陪她姐姐说说话解解闷罢。”
于夫人闻言,面上笑意微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