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111节
作者:
桃梨不言 更新:2025-09-19 11:24 字数:3181
两个小的是来跟太夫人用午膳的,太夫人带着两个孩子吃饭,童言童语逗得太夫人脸上的笑就没断过。
等用完膳,两个孩子回去午睡,太夫人出了会儿神,突然问起何妈妈一件事,“你觉得,桓哥儿跟垚哥儿,是不是早点送到他们母亲那里比较好?”
何妈妈一怔,不知道太夫人为什么说起这个。
不过没等她答话,太夫人就自己答道:“罢了,还是再等等罢。”
她眼中闪过不舍,“怕是也没有多少日子了。”
何妈妈不明所以,太夫人露出一点浅淡笑意,对何妈妈这个堪称世上与她最亲密的人说起秘密。
“我最近总是能梦到老头子,”太夫人心有预感,“想来他等我这么多年,也要不耐烦啦。”
何妈妈愣住,等反应过来太夫人话里的意思,她不由立刻神色大变,“太夫人……!”
“诶,你慌什么,”太夫人倒是很平静,甚至嗔了她一眼,“人老了,总有这么一天的。”
何妈妈手足无措,太夫人则是想了想,吩咐道:“唔,去把我嫁妆册子拿来罢。”
何妈妈张了张口,知道自己不好在主子面前露出丧气,最后强行挤出一个笑,“是。”
第90章
敬茶认亲后,解桢有事出门,小于氏独自回到了院里。
四下无人的时候,她才微微放松了脊背靠在大迎枕上,按了按略微酸痛的腰,神态间露出几分疲色。
一位四十多岁嬷嬷打扮的仆妇打了帘子进来,小于氏见到来人,赶紧坐直了身子。
“李妈妈。”
小于氏并不在嫡母身前长大,得了与解家的亲事后,于夫人才亲自带着小于氏,教她一府主母需要懂得的种种。
但于夫人担忧小于氏受教导的时日尚短,嫁进解家后做事不周,特意指了李妈妈到小于氏身边帮扶指点,故而小于氏对待这位妈妈很是敬重。
“少奶奶,该喝药了。”李妈妈将手上端着一只药碗递了过去。
小于氏连忙接过,“有劳妈妈。”
出嫁前,于夫人请大夫为她请了大夫看诊,大夫说她有些寒症,想要早些有孕,须得仔细调养,给她开了现在这个补药方子。
药汁又酸又苦,但想到白白胖胖的宝宝,小于氏丝毫没有犹豫地把药喝了下去。
“妈妈,”小于氏用帕子擦了擦嘴,将药碗递回给李妈妈,“这药我还要喝多久?”
李妈妈亲眼看着她喝完药,接过药碗,又递上漱口的温水,温和道:“大夫开方时不是说过,先喝个半年看看?不过,许是在那之前,您就能怀上身孕呢。”
小于氏听了这句吉祥话,不禁露出一点期待的笑意。
二人正说着,丫鬟翠喜进了屋。
“姑……大少奶奶,李妈妈。”
她给二人行了个礼,随后对小于氏道:“金姨娘来敬茶了。”
小于氏一怔。
后院里只有一位姨娘,便是长姐身边的陪嫁丫鬟画眉。
她打起精神,“快请她进来。”
画眉娘家姓金,抬了姨娘后,府里便改称她为金姨娘了。
不一会儿,一位二十上下,身形苗条,样貌清秀的女子进了门。
她头发绾起一个规规矩矩的圆髻,穿着秋香色缎面袄裙,打扮简单素雅却不简陋。
小于氏曾经见过画眉,脑中还有些印象,眼前身影和昔日那位在长姐身边服侍的丫鬟渐渐重合起来。
翠喜在身前摆上蒲团,金姨娘恭敬磕头敬茶。
“见过大少奶奶。”
小于氏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大姐姐是最后才决定要将画眉抬成姨娘的,留下一个人在大姐夫身边,是为了防着自己吧。
她与大姐姐差着五六岁,并不算亲近,垚哥儿年级尚小,大姐姐心里忧虑,也是人之常情……
茶有些浓了,咽下一口,就在舌尖留下一抹苦涩的余韵,久久不散。
小于氏送给金姨娘一只金玉镯子作为见面礼,温和地让她起身坐下,“你是大姐姐留下的人,同我不必这样客气。”
“少奶奶为人和善,奴婢却不能不懂规矩。”金姨娘恭敬接过礼物,搭在小锦杌边上坐了,笑着道,“礼不可废。”
两人聊了一会儿,金姨娘便准备告退,“想来大奶奶还有许多事情要忙,奴婢就不多留了。”
小于氏没有多作挽留,只是邀请道:“以后没事可以多来正房,咱们一块做针线。”
金姨娘笑着应下。
等金姨娘走了,小于氏吐出一口气。
翠喜跟她最久,能看出小于氏怕是因着昨日洞房身子不适,只是一直在忍耐,不由心疼道:“少奶奶歇一会儿吧。”
小于氏犹豫了下,摇了摇头。
“也不知道大少爷什么时候回来,还是算了。”她故作轻松地笑笑,伸手让翠喜扶她起来,“陪我看看新房吧,昨日嫁进来一直忙到现在,还没来得及仔细看过呢。”
……
解府府邸风格方正典雅,建筑宽敞大气,只是大房人丁稀少,垚哥儿在太夫人院里没有搬过来,除了几个常用的房间之外,其他闲置的房间不免带了点萧索之感。
翠喜陪着小于氏逛了一圈,看过会客的明间,二人又走进西次间。
房间北边摆着一张大书案,上头堆着笔墨纸砚和书本,瞧着颇有些杂乱。
看来除了书房,这里也应该是解桢常用的读书的地方。小于氏看到书案跟一旁的博古架都凌乱不堪,不由皱了皱眉,忍不住走上前,打算整理一番。
翠喜连忙帮着小于氏一起。
她收拾书案,小于氏则是将博古架上的随手放着的书籍拿下来,打算等会儿摆到书架上。
不过她看着博古架上的陈设,越看越觉得不对。
架上的各种摆件颜色都很明亮饱满,这样活泼的东西,不太像是秋冬该用的陈设,反倒是春夏用的才对。
是因为院里没有主母,所以下人不懂胡乱布置吗?
小于氏心里疑惑,翠喜见状,跟着主子打量了一会儿,也咦了一声。
“大奶奶,这些陈设要不要换掉?”
小于氏想了想,“嗯,换掉吧。”
说不定等夫君回来,看到焕然一新的房间,心情也会变好一点。
小于氏初来乍到,还使唤不惯院里的人,故而只叫来自己的几个陪嫁丫鬟帮忙。她从自己的嫁妆里挑了挑,又转了一圈库房,亲自选了些物件儿摆上去。
刚将屋里整理收拾好,解桢回来了。
小于氏赶紧迎了
上去。
二人一见面,气氛就有些尴尬,解桢生硬地点了点头。
见她从西次间出来,解桢顺着往里一看,突然就变了脸色。
“你把屋中陈设换掉了?”解桢提高了音调。
小于氏没想到他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心里一个咯噔,茫然应道:“是……”
“谁让你动了!?”解桢心里的火气直冲头顶。
小于氏张了张嘴,“妾身只是觉得,原先的摆设不合节气……”
“那你也要先问问我啊!”解桢发火,“以后不要随便乱动我的东西!”
小于氏攥紧帕子,难堪地闭了闭眼睛,强忍泪意,“是妾身不好,以后再不会了……”
解桢发泄完冷静下来之后,便反应过来自己刚刚态度过激了。
他有些懊恼地抿了抿唇,却又拉不下脸来道歉。
“那些东西,是你姐姐还在的时候亲自布置的。”解桢哑声道,“我不想把它们换掉。”
小于氏的手瞬间紧了紧。
“我之前不知道……”
“算了,没事。”
解桢沉默一会儿,神色带了几分疲累,“我去书房。”
小于氏艰难地挤出一个笑,“是。”
……
书房里,解桢靠在椅背上,仰头望着房梁发呆。
有小丫鬟来禀,“大少爷,金姨娘来了。”
“她来作甚?”解桢回过神来,皱了皱眉,“让她进来吧。”
金姨娘端着一盅乳鸽汤,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她把乳鸽汤放在书案上,盛了一碗递了过去。
“大奶奶刚进门,您怎么自个儿在这儿,没陪着大奶奶?”
解桢沉默地接过汤,不语。
金姨娘叹了口气,“若大奶奶在天有灵,定然不愿意看到您这般。”
和刚刚不同,她这句里的大奶奶,指的便是已经去世的于氏了。
解桢突然恼火地放下碗,碗和书案碰撞,发出一声脆响。
“若她真的在天有灵,看到丈夫这么快就与她的妹妹亲密无间,心里该有多难受?”
金姨娘一怔,柔声道:“怎么会呢?如今的大奶奶,可是大奶奶亲自过了眼的人选,她只希望在她走后,您也能过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