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作者:
飞耳 更新:2025-09-19 11:27 字数:3287
黎源就担心住得不好委屈小夫郎。
小夫郎笑了笑没说话,陈寅唐末建的基站能不好吗?
晚些时候小夫郎想吃干粮被黎源拒绝,“吃点热的对胃好,你是医者怎么还如此不爱惜身体。”
小夫郎委委屈屈,“我这不是想替哥哥省钱。”
黎源知是小夫郎的小把戏,但心里还是感到熨贴,“既然都出来玩,还何必在乎一两点花销,我们又不是大手大脚的人。”
小夫郎睫毛扇动,有些心虚地望向他处。
坐在隔壁的陈寅:你怕是不知道明公子有多难伺候,这人确实如同日月般耀眼,文采学识见解都异常出类拔萃,以至于让世人并不知晓,这人矜贵的比住在皇宫里的公主还娇贵,他身下的锦塌睡过一个月便要更换,仆役询问缘由,明公子说表层的锦丝断了,睡着不舒服,可仆役将物件抬出去后,怎么都没发现哪里有问题,后来对着阳光才发现断了十二股锦丝,真正是金枝玉叶般的人物。
黎源去楼下点了饭菜,掌柜热情周到,让黎源十分舒坦。
等到掌柜带着店小二把饭菜送进来时,黎源发现他点的三菜一汤变成五菜两汤,菜还是那些菜,但黎源眼睛不瞎,这分明是升级版的粗茶淡饭,也是后世卖得非常贵的那什么概念菜。
面对黎源的疑惑,掌柜倒是很坦然,“后天是元宵佳节,前几日开始东家便对住店的客人有优待,当然住得越久优待更多,这些菜都是我们东家自己做的,他就爱做菜没有什么其他爱好。”
原来希望他们住久一点,黎源只开了一晚的住宿。
看来店家也会想尽办法留住客人,黎源道谢后承诺会延长住宿时日,但掌柜似乎并没有太高兴,反倒是留意着他们的吃食。
小夫郎已经吃起来,那掌柜的眼睛恨不得掉进小夫郎的碗里。
黎源便感觉尝了两口称赞道,“味道很好,代我们谢谢东家。”
掌柜如释重负地离开。
黎源觉得有些好笑,这家店怎么从上到下都不太重视业绩的样子,反倒在意菜品的味道,那何不开个饭店。
人家刚关门,小夫郎便说,“你与他说那么多做什么?”
黎源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说,住店需要人家走到此处才看得见,饭馆便不一样,香味一飘十万八千里,这条路虽然偏僻,可旁边的主路却是进城游客必经之路,闻到香味自然就来了。
半年后,黎源再来这家店住宿,发现客栈改成了饭馆。
黎源:……
次日清晨,店小二敲开房门,温热的水已经送上来。
黎源接过水对方又帮忙关上门,“服务真周到,可惜不能搞个好评。”
黎源给小夫郎详细讲解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在后世的广泛应用,小夫郎只能望洋兴叹,科技的进步也不是一日两日。
小夫郎看着黎源一副土包子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哥哥,你们懂得竞争,这里也一样,像你说的除了工业科技,其他并无不同。”
确实如此,黎源点点头,“其实我感叹的不仅仅是这些,你不觉得这家店特别人性化吗?小二哥走来走去一点声音都没有,这可是木地板不是青砖地面,他应该是担心吵到客人才如此。”
隔壁坐着的陈寅:……
两人梳洗一番打算出门吃早饭,农家大多吃两食,百姓则不一定,吃几食看经济条件,而县城则是从早到晚都有营生,这点跟黎源对古代的了解不一样,他原以为古代夜生活并不丰富。
大朝也宵禁,城门亥时关闭,卯时打开,但坊内自由,据说只有大城按坊建造,像县城只需城门一关,里面随意活动。
城门上有官兵,城门外并非像影视剧里演得那般四周荒郊野地,城门外十米距离就可以修建房屋摆摊营生,所以即便晚到进不了城门,也可以在城门外住宿吃饭。
两人走到巷头就被一家肠粉店留住脚步,这跟后世的肠粉不一样,米浆制作的肠粉里面包裹的不是肉沫,而是糯米鸭血粉丝等不同的配料,也有猪肉羊肉牛肉。
黎源点了两碗,小夫郎摘下幕笠时,热闹的肠粉店静了静。
店家是个热情的中年妇女,端来肠粉笑着打量小夫郎,话却是对着黎源说道,“客官好福气,真是好俊的小夫郎。”
黎源担心小夫郎不自在,便笑着说,“婶婶,难道我长得不英俊?”
店家哈哈大笑自然一顿猛夸。
等人走远,小夫郎再次露出与昨晚一致的表情,“哥哥怎老与外人说笑。”
店小二也笑,老嫂子也笑。
烦死他了。
黎源便不再说话,吃到一半突然抬头,“你不会是吃醋了吧!”
小夫郎轻轻哼了一声,不承认也不否认。
黎源便在桌下轻快地踢踢小夫郎,“快吃,一会儿带你去订座位,然后我们逛逛东西两市,中午就去吃好吃的。”
小夫郎一脸淡然,“我觉得还是待在家里跟哥哥在一起更好玩。”
东西市算不得大,黎源绕着逛了几圈觉得跟后世大社区的菜市场差不多。
东西品类还算丰富,许多镇上买不到的东西这里基本都有卖。
令黎源羡慕的是这里有长期卖牛乳的店铺,“要是镇上也有该多好,哥哥必让你每日都喝到暖暖的热牛奶。”
街上自是不能做什么亲密行为,小夫郎便伸出手牵住黎源。
黎源不觉得有什么,他时常牵着小夫郎走。
这两人倒是不察觉,只两人身后好多看热闹的姑娘媳妇们,都捂着嘴偷笑。
县城总的来说还算繁华,因都是传统建筑,黎源有种逛古镇的感觉,但与后世商业化的古镇不同,这里极具生活气息,若是偏离主街误入小巷道,随处可见居民晾晒的衣物和各类食品。
几乎每家都不锁门,门虚掩着,有的孩子就自己在门口玩耍,若陌上人走近几步,附近的邻居便会停下手里忙碌的活路,谨慎观望。
每个大点的街口都有水缸,黎源指着问,“这是用于灭火的消防栓?”
小夫郎点头,不急不慢地跟黎源讲解城市规划和布局,又指着刚刚过去的几名差役说道,“看见他们腰带的颜色没有,红色便是灭火的差役,临近元宵节,城防司担心失火,每一刻钟都有人巡查,明日则一直有人。”
小夫郎看着兴致勃勃的黎源,“哥哥还想知道什么?珍珠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黎源想了想,“县府各级办公人员的上下班时间,他们加班吗?薪酬待遇如何?福利如何?地方官员贪污怎么查办……”
小夫郎自是捡自己知道的详细介绍。
两人还谈到官员的安全问题,谈着谈着就谈到皇帝的安全,黎源还问皇帝出行是不是有很多辆马车,每辆马车配置都一模一样,但是谁也不知道皇帝到底坐在哪一辆马车。
小夫郎自是好笑地看着黎源,倒不是嘲笑,而是一种异样的兴奋的憋着坏的笑。
他便压低声音凑过来跟黎源细细讨论。
陈寅:……
.
到了下午时街道上的人流就拥挤起来,黎源已经很少见到这种景致,记忆里还是小时候跟父母去县城购置年货时才能遇到。
他担心挤着小夫郎,全程将人护在怀里。
那小夫郎也是个惯会撒娇,全程缩在黎源怀里做娇柔状,若是遇到看不过眼的老汉冲着小夫郎吹胡子瞪眼,小夫郎就仗着身高凉凉递人家一眼,弄得人家直冒冷汗。
直到行至一家琴行,黎源停下脚步。
他是有执念的,小夫郎到他肩膀时,就幻想着人家梳两根鱿鱼须坐在树下弹琴,何况人家已经长至惊艳绝伦的美男子。
“哥哥会弹琴?”小夫郎有些意外。
黎源笑笑,“看看。”
这些琴自然入不了小夫郎的眼,制式不多,材质也普通,古琴还讲究一个谁制造的,琴分三类,圣人制,文人制,帝王制。
他屋子里好几把近千年的古琴,都出自名家,其中一把和云式据说有两千年之久,确实音色不同凡响。
两人看了许久,店小二见两人气质不凡便上前介绍推销,黎源不想耽搁人家,直接询问价格,果然艺术类在哪个年代都不便宜。
一张普普通通的也要三四十两,连黎源这个门外汉都看不上,若是漆水做工精致些的,就要近百两,黎源有些尴尬地握紧拳头,早知道就不带小夫郎进来了。
正要说点什么挽回男人的面子,小夫郎松开手径直走到卖琴弦的地方,“哥哥,换琴弦便好,不用买新的。”
黎源哪有不明白小夫郎的意思,他何曾在乎外人的目光,只在乎小夫郎如何看他。
黎源一步三挪走到小夫郎身旁,压低声音,“我不会做琴。”
小夫郎弯着眼睛说,“我会,我教哥哥,但要哥哥给我炮制,花纹也要哥哥雕,漆水也要哥哥上,不是哥哥做的珍珠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