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作者:飞耳      更新:2025-09-19 11:27      字数:3276
  他居然吃饭!!!
  他还喝酒!!!
  另一只眼睛则瞅着黎源和小夫郎:世世世子子子……被管了耶!
  黎先生不怕唐大人,唐大人对黎先生还很客气。
  世子刚才是在撒娇吗?
  看不过来看不过来,眼睛不够用,脑子也不够用!
  黎源拗不过小夫郎,给小夫郎打了杯青梅酒,自然里面要放一颗青梅。
  他跟唐末则喝的人参酒。
  得了酒小夫郎开心起来,一一跟老太君介绍每道菜的做法。
  这头黎源跟唐末聊起灵芝的事情。
  以前这几人身份未明时,黎源只觉得唐末的性格不适合做生意。
  他倒不是故意要在唐末面前卖弄生意经,毕竟黎源自己也只是琢磨试验的阶段。
  他可不会拿着后世见到的经验来这里卖弄。
  但是很快他便发现唐末并非只会杀人,啊,保护人。
  这人对海市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除此之外,黎源想知道的一些基本情况,他也算清楚。
  毕竟是走南闯北到处执行任务的人,看得多也知道一些。
  但是这些信息已经足够黎源调整灵芝的销售方向。
  黎源的厨艺自然没话说,何况这一桌是他费尽心思的成品。
  山里跑的,水里游的,尽显本领。
  腊货存量不多,他将最后一半猪头肉洗净煮软,切成片状装盘,再搭配蘸水食用。
  无论是下酒还是下饭,都是一道佳肴。
  这道菜离老太君有些远,老太君自然不会伸长筷子去够菜。
  黎源又找到几个干净的空碗,用公筷夹了菜肴递给小夫郎。
  小夫郎便又给老太君介绍这些美味土菜是什么,唯独漏过猪头肉。
  看得黎源想笑,倒是老太君无意夹了块,吃完后没说什么,但后面又夹了三四次。
  桃良最后的注意力都被世子吸引,全程盯着她家世子不再更换对象,世子极为挑食的毛病太师府上下都知道,每次家宴她才能真实感受到世子的娇矜,身后的仆从布好菜,世子顶多看一眼,几十道菜布下来,世子最多吃四五口,比猫吃得还少。
  但她又觉得正常,像世子那般人物哪里需要吃饭,与唐大人还不同,世子就是雾里花水中月,根本不需要做人世间的俗事。
  但她眼睁睁看着世子吃了一碗又一碗。
  吃相还是美的,筷子也是不停的。
  一顿饭吃得每个人都肚皮滚圆。
  只有单怀安仇大苦深地盯着桌面光掉的瓦罐,然后又幽怨地看了眼唐末。
  为什么要给他先添饭,还添那么大一碗,他就应该先喝汤的。
  竹荪鸡汤真的好好喝,呜呜呜……
  .
  黎源去老郎中家商谈野生灵芝的事情。
  老太君突发急病用去不少灵芝,虽然这些灵芝都是黎源育种培育,陈三郎也费了不少功夫。
  当初林下芝被运走后,老郎中便寻得合适机会再拿出野生灵芝。
  每次拿的数量不多,两三支的样子,一旬一两次。
  药铺验过货,确实是货真价实的野生灵芝,自此,江安城那边彻底放下心。
  知道梨花村有高人,灵芝的品质和产量是没有问题的。
  野生灵芝损坏率高,总共得二十多支,黎源家用去一半。
  黎源一开始打算跟老郎中家对半分成,数量核对出来正好抵消分成,黎源不亏不赚。
  加上老郎中给老太君看病的费用,黎源觉得自己还占了不少便宜。
  这是黎源的算法。
  老郎中自然不这般想,他儿子顶多算个看守人,看守人哪里拿得到这么多分成。
  但黎源坚决不要野生灵芝卖得的银钱,老郎中便不再跟他掰扯。
  他知晓黎源不在乎这些钱财,这年轻人是少见的目光长远,胸有大志的人。
  实属梨花村的栋梁之材,若黎源能当上村长,梨花村的前途只怕一片光明。
  但一想到那位深居简出的老太君,老郎中的眉头恨不得夹死苍蝇。
  历经急病而不死不瘫,虽说小夫郎救治及时。
  那也看得出是常年养得极好的人才有命逃出阎王爷的大殿。
  小夫郎的医术才学不到一年,虽然已经极有天赋,但一些大病重病还是不敢轻易下手。
  所以这段日子还是老郎中在给老太君看病。
  脉象一号他便知,对方不是普通官宦人家,经年累月温养起来的根基,难怪如今已经能活泼乱跳,老郎中觉得对方适当做些家务也是没问题的,却整日躺在床上不是这里疼就是哪里痛。
  这些话自然不好明说,只提醒小夫郎老人家还是要多走动才好。
  小夫郎便笑着问,“师父觉得哪种走动才算适宜?”
  相处久了,老郎中会不知道小夫郎其实是只小狐狸。
  哼了一声说,“我哪里知道,我要是说她能胸口碎大石,只怕黎源第一个不同意。”
  夫夫两人看着彼此相视一笑,黎源哪里会不同意,他不过是爱屋及乌。
  但两人也算彻底放下心,老太君熬过这一关。
  不过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但让老太君出屋子走一趟非常难。
  她在儿媳掌管府中事务后,每日便只是赏花逗鸟看戏。
  等儿子官至太师,吃穿用度自然跟着升级。
  她本出身矜贵,嫁得极好,子孙也出息,年岁长起来后,府里众人更是把她当老祖宗供着,多走几步都用轿子抬着。
  老太君今年六十九岁,七十古来稀,可老太君一点不像。
  说她五十多岁也有人信。
  黎源在咖啡店兼职时,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打扮得时尚又精致。
  冬泳跑马拉松的都不在少数。
  可老太君整日穿着枣褐或者密合色的衣裳,还戴个抹额,只差把“我快要死了”写在脸上。
  看来还是得想想办法。
  老郎中看不惯夫夫两人黏糊,将黎源赶出去。
  黎源出门时小夫郎还巴巴地问,“哥哥几点来接我?”
  小夫郎下课时间不固定,但老郎中也不会留人太晚,这般问只不过想多跟黎源说些话。
  最近家里人多,两人间那种相依为命的亲密感被冲淡不少。
  小夫郎不是很喜欢。
  黎源正要回答,老郎中吹胡子瞪眼,“你们再耽搁,我可要留他一个时辰。”
  小夫郎气鼓鼓瞪了老郎中一眼,眼巴巴看着黎源笑着离开。
  黎源走了没多远被陈三郎追上,对方手里拿着一个木盒,黎源认得是装野生灵芝的木盒。
  这些木盒都是找镇上的木匠制作,若说纯手工工艺,后世是万万赶不上如今集大成的时代。
  黎源也不在这上面费心思,他的目的很明确,将梨花村的名声打出去。
  所以盒子是最普通的抽拉式,但用了做旧工艺,让盒子看上去有几十个年头的厚重感。
  盒子上只书写“子都山灵芝”字样,下方有一排小诗,不是什么惊艳绝伦的句子,但是包含了子都山传说和梨花村等重要信息。
  陈家小子将盒子递过去,“里面有五支灵芝,爹说给老太君用的。”
  他担心黎源跟他算钱,又立马说道,“我爹说不要钱,卖掉的灵芝钱作为明年的预算。”
  黎源宛然一笑,谢过对方接过灵芝。
  他的付出在一点点得到回报,当然有些时候,不定有回报,但有些时候,回报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令万物生。
  送完小夫郎黎源就去忙地里的活路,晚稻刚刚插上,只需日常维护。
  这些事情去年踏踏实实做过一回,今年更是经验丰富,顺手不说,心里也不像去年那般提心吊胆。
  水田要照顾得不多,旱地稍微麻烦些。
  自老太君他们来了后,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人手多了有些事情就不需要黎源亲力亲为。
  例如单怀安担负起喂鸡养鹅放牛的任务,华岁桃良负责起家里日常和菜园子工作。
  就是有两个吃闲饭的,老太君他不好说什么,唐末倒是吃得心安理得。
  黎源倒不是舍不得那点粮食,他看得出唐末看自己不爽很久了。
  男人间嘛,都是有胜负欲的。
  得给对方找点事,不然成天蹲他家屋顶上,别人还以为他养了只大鸹。
  想完事情,黎源拐去今年亩产一千斤的人家,当时他就看过对方的水稻,发现里面有近三分之一的杂交植株,但是分布不均匀,不知是无意还是育种过程出现什么意外。
  但不管怎么说都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他约了村长和村里几名种田好手,一起蹲在对方家里研究讨论。
  这一弄就是一下午,他要了些对方留下的种子,打算明年育种再试试。
  临走时村长留住他,说是要办个村宴。
  当初贾怀等人还在村子里时,不少人家重建了屋子,条件好些的甚至新修了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