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作者:
飞耳 更新:2025-09-19 11:28 字数:3275
黎源点点头。
他将一样绸缎包裹好的物品交给老太君,“本以为珍珠今年会回来,这是给他准备的生日礼物,劳烦祖母帮我交给他。”
老太君心中复杂酸涩,拍拍黎源的手背,接过礼物离开。
戚怀安走到黎源面前,这孩子一向话少。
看得出生于富贵人家,却不像小夫郎初始时那般娇气,骨子里有种闷声做大事的果决。
“黎叔叔。”少年抬头看着黎源。
此时他依旧没什么表情,但黎源看出他眼中的不舍。
黎源摸了摸戚怀安的脑袋,“回到珍珠身边帮黎叔叔看着点他。”
少年沉默片刻,“舅舅走的时候也这般说,你没什么对我说的?”
黎源失笑,好像一涉及到珍珠,其他人都成了传声筒似的。
不过他听出少年潜在的含义,“我会帮你看着小虫,不让他再被毒蛇咬到。”
戚怀安点点头,突然退后几步,双手抬于胸前,挺直的背脊朝着黎源弯下去,那是极为端正的大礼,“怀安谢过黎叔叔,怀安期待跟黎叔叔重逢的一天。”
说完,转身离去。
华岁桃良也朝黎源行礼告辞。
看着这一幕的赵雾心头大震,若说他还可以不顾忌唐末和老太君,只因太师的位置高于这两人,可是四皇子那话里的意思,分明说予他听。
赵雾看着华岁桃良将老太君搀扶上马车,回身望向附近的唐末,压下心中忌惮,“唐大人请与我一起回去向太师……请罪!”
太师并未下令杀掉黎源,但跟随太师这么久又如何看不明白。
世子走到现在这一步太不容易,稍有不慎前功尽弃,作为太师的近侍,他最清楚如此关键阶段,外人只当世子与太师府同心协力,可实际上世子与太师分庭抗争着,至今未回过太师府,至于因为什么对抗,赵雾看了眼黎源,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
他原打算将这件祸事解决掉,以解除太师心中忧患,排除父子两人间的隔阂,只是没料到世子已经提前通知唐末,像唐末这种人,只要有提防,即便他带着一队人想扑杀黎源也是做不到的。
更何况还有老太君和四皇子护着。
唐末只淡淡地回视赵雾,小而精的眼睛没有任何情绪。
赵雾却警惕地握紧腰间的雁翎刀。
他担心唐末骤起杀人,“世子年幼无知被人蛊惑情有可原,你与陈寅贾怀等人隐而不报,等尘埃落定,太师一定会重责你几人的过失。”
唐末这人极少说话。
像赵雾跟他同属天行近侍,也几乎没听见过他开口。
不熟悉他的人只当此人木讷。
但一起行动时,他总是更快于其他人执行任务。
第一个拔刀,第一个削掉敌人的脑袋。
他快得像一道闪电,让人以为他莽撞时,却事后发现他更比寻常人更清楚紧急之下如何反应。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世子做了夫郎这件事上保持了沉默和隐瞒,赵雾想不通,想不通的不止于此,还有陈寅和贾怀。
哪一个不是深思熟虑人精似的人物。
为何连同世子、四皇子和老太君,都牢牢护着一位农家小子。
让他没有丝毫可以动手的机会。
唐末突然在赵雾面前停下,赵雾猛地握紧刀柄。
却听唐末说,“你们先行,进京前我追上来。”
赵雾立马反击,“唐大人莫不是想逃跑。”
唐末依旧没什么表情,“我担心你的人留在这里对他不利,我会清一清,正好雁翎刀已经很久没喂血。”
赵雾猛地吸一口气,他确实有这个打算。
但唐末已经近乎威胁的提醒他,他自然不会再留人,培养一位近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断不会为了无法实现的目的损失自己的下属。
但终究是有些不甘心,“唐大人这是破罐子破摔!”
唐末突然勾起嘴角,发出类似于嘲讽的轻哼,“怂货。”
赵雾顿时气得指尖微颤。
一行人整装轻行,朝着林子尽头行去,很快行至尽头,是茂密的杂草,几名近侍拂开杂草,一个能过一辆马车的洞口显露出来。
洞口潮湿,地面散落着新泥,显然是不久前凿出来的洞口。
等一行人通过,最后两名又将洞外的痕迹消除掉。
一切都恢复正常。
幽深的洞内只听得见车轮撵过的动静,突然一阵“呵呵呵呵”的奸笑响起,众人都是一惊,那笑声尤其像深山里遇见的精怪化作人形,化得又不太好,队伍停下来,众人警惕地看着四周。
车里可是地位尊贵的老太君,断不能有什么闪失。
突然老太君的声音响起,“阿紫知道要去见珍珠吗?你这般样子若是源哥儿知晓定要生气,我见他对你也挺好的。”
那个笑声再次响起,却不是一连串,好似跟人对话一般叽叽咕咕。
众人顿时放下心,原来是只狐狸。
黎源并不知阿紫已经跑掉,拿着小夫郎的信一字一字地看。
这次有了抬头——
哥哥:
见字如面,哥哥有没有思念珍珠……
第67章 离开
黎源当了村长,不喜欢是一回事,责任是另一回事。
如果说梨花村是黎源和小夫郎的家,哪位家庭成员会不承担家庭的责任呢?
小夫郎要进京承担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那么黎源就要留在村子里承担作为村民的责任。
何况梨花村走到今天这一步与他的带动不无关系。
若是往昔村长更迭,老村长必定对村长人选各方衡量,其中不无关联自身利益。
像早些时候村长试探黎源有无当村长的念头。
但此一时彼一时,他并非年迈卸任,而是升官。
作为乡长,他再考虑的就不是单单一个梨花村的事情。
突如其来的高位置让他的眼界更广,心胸也更宽阔。
定村长的事情直接略过自己的儿子,倒不是不相信他们,而是如今的局面,那几个小子还远赶不上黎源。
原先黎源还要顾着家里的老幼,现在一走光,几乎不着家。
只每日回去喂喂鸡鹅和大小花,然后随便吃点东西就去睡觉,第二日又早早离家,也是过了好几日,才发现阿紫不见踪影。
好在唐末并未离开,见黎源像只无头苍蝇找了半天才丢来一枚石子。
得知阿紫跟着老太君离开,黎源好半晌回不过神。
然后下午又出门去。
黎源倒不是逃避,小夫郎信上说得很清楚,如今他们家虽然逃离困境,但麻烦远没解除,加之父亲知晓两人的事情,虽没表态但已经看出干涉的趋势。
小夫郎与他三年之约,到时候定会回到黎源身边。
黎源烦恼的是小夫郎的未来,从老太君戚怀安等人的言谈举止,又如何猜测不到对方生于极为富贵的家庭,而小夫郎自身更是身具才华,这样的男儿只是来梨花村当个小夫郎,黎源替他不值。
虽然取得功成名就与黎源的理想并不相通。
两人也早就此事讨论过。
但黎源第一次感觉到迷茫。
同样道理,就像老太君当时半开玩笑的试探,若是两人情比坚定,小夫郎又有一身抱负,他给小夫郎做夫郎又有何不妥,黎源当初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自然有投机取巧宽慰老太君的意思。
但黎源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在这个时代寻求平等的同性关系无异于说梦话,就像女子尚不能平等接受教育,两个男子也不能脱离夫君夫郎关系平等存在。
如果跟珍珠在一起,而他却要变成夫郎,扪心自问,黎源没有犹豫。
但若是像其他的夫郎一样只能困囿家中呢?
甚至像大城里的那些夫郎一样,还要与其他女子共享珍珠呢?
黎源找不到答案。
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毫无理想的人。
在解决温饱之后,黎源想打造一个桃花源记般安居乐业的地方,于是他去做了,不动声色,有条不紊的行动着。
他还想出去看看,在不清楚小夫郎身世前,他就畅享过,等经济宽裕后就带着小夫郎游历天下,而这一切都在小夫郎离开后被中断。
如果两人想携手在一起,黎源能否愿意放弃自己的梦想呢?
两个人在一起,就一定要有一人放弃理想?
甚至卑微地活着?
可在这过去的近两年里,小夫郎不正是毫无怨言地接受着!
他明明有很多机会提前离开。
黎源突然被小夫郎无声的情深重重创了一下。
村委会虽然具有颇高话语权,但很多都建立在里面成员的个人威信上,一个地方要盘活经济,单靠个人的威信是不够的,要有严明的纪律,有集体荣誉感的企业文化精神。
像这种以村为企业的更是如此,而不能等到矛盾显露时再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