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作者:纱荔      更新:2025-09-22 08:55      字数:3330
  这些都属于亟需改进的技术性问题,所以比较起来,透明玻璃还可以往后压一压。
  还有一件事,就是得培养吹琉璃的工匠,不能总叫云霁来帮忙吹,他哪有多少空来做这个。就连闵悉自己,也不能成天守着窑炉去烧琉璃,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呢,所以还得找帮手。
  目前要做的事,就是先把烧制琉璃的各种问题解决。等到技艺成熟了,就去开个琉璃窑,以后专门烧琉璃器,卖给京城的达官贵人,那可是赚钱的营生,把普通的砂石变成名贵的琉璃制品,那身价立即翻了成百上千倍。
  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闵悉让丹阳子回了道观,让他等年后再过来:“道长你回去琢磨一下,看看怎么样才能解决硅砂熔液中有气泡的问题,等年后暖和了再来弄。”
  闵悉给丹阳子结了工钱,还给了赏钱,另外还给他拿了几个琉璃器,只是都有些小瑕疵,但并不影响它的功用。
  丹阳子说:“这琉璃贵重得很,怎么还拿这么多给我,我带一个回去孝敬师父就好了。”
  “拿去吧,都有些小瑕疵,我留着也没什么用。你拿去自己做摆件,送人也行。”
  丹阳子便带着那几个琉璃器走了。
  闵悉这里还留了一些没有瑕疵的,或者瑕疵非常小的,准备拿去送人。
  第一批送的,自然是鸿胪寺的同僚们,毕竟他成天不在岗,虽然的确也没什么事,但总归还是早退。
  闵悉把东西呈送到同僚桌上的时候,大家看着盒子里的琉璃器,都惊奇得不行:“怎么给我们送这么贵重的东西?”
  闵悉笑着说:“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我自己做的。”
  这话一出口,把众人都惊着了:“你还会做这个?!”
  “瞎琢磨做着玩,没想到真给做成了。做得不多,水平也不太好,有的还有些小瑕疵,希望诸位莫介意。”
  “怎么会!太漂亮了,喜欢还来不及,哪里会介意!”
  同僚们完全不介意有瑕疵,像他们这样的身份,如果不是家中原本富有,靠自己的俸禄,一辈子恐怕都不会想着去买琉璃,现在有人白送,哪里还会嫌弃!
  闵悉又挑了一些好的,让云霁送去陶府,也给他的同僚送了些。
  余下几个精品,打算自己留两个,再给皇帝送两个。他们烧出的这些琉璃就都分完了。
  天气越来越冷,闵悉也不骑车去上衙了,每日还是老老实实坐马车去上衙,但去衙门也只是点个卯就走了,大冬天的,衙门可不像家里铺了地龙,只靠着火盆硬扛,谁乐意待在那儿受冻呢。
  丹阳子回去后,闵悉也没闲着,开始安排人在城外的庄子里搭建琉璃窑,准备等年后丹阳子回来,把气泡问题解决之后,就要开始烧窑生产琉璃了。
  虽然他初衷只是为了弄些玻璃量器,但能生产赚钱的琉璃,谁不乐意呢,赚了钱正好可以支持他搞研发,也就不用给云霁增添太大的压力了。
  建窑的时候,闵悉又让人去招工匠,年后就可以上工了。他从云家的仆人中挑选了两个机灵的子弟,自己先带着培训。丹阳子不在,闵悉自己还是开炉烧了两回琉璃,让这两个子弟学着看火,还要教他们怎么烧制琉璃,以后他和丹阳子肯定不会守在琉璃窑中,他们还有别的重要的事要做,让这两个人学会烧琉璃就足够了。
  烧制琉璃的技术非常机密,所以需要找知根知底的人来学,这两个孩子是家生子,不用担心会背叛泄密。
  很快就到了年底,云霁把闵悉烧的琉璃找机会献给了万历。
  他们给皇帝献的是一对琉璃灯罩,这对灯罩是云霁吹得最好的一对,不仅形状好,并且薄且透,浅灰色已经非常接近透明状了,透光效果极佳。为了配这对灯罩,还特意打了一对配套的黄铜灯座。
  万历看着那对灯,问云霁:“怎么会想起来送朕这个?”
  云霁说:“陛下,舍弟近期在家中捣鼓怎么做琉璃,这对灯罩是他亲自烧的琉璃。这琉璃灯罩透光性好,他说献给陛下照明用。”
  万历闻言便笑了:“原来是闵卿自己烧的?他如此多才多艺,没想到还会做琉璃。有赏!”
  第404章 破格提拔
  本来以为这个年还会像往年那样热热闹闹地度过。年初二的时候,正当闵悉和云霁应召进宫去见皇帝,却赶上陶府的人来报丧:外祖父陶弘凌晨于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72岁。
  这个消息令闵悉和云霁无比震惊,年前他们还去看望过老爷子,这两年老爷子的身体虽然比较虚弱,但也没有明显的大病大灾,他们去看望他的那天老人精神头还很好,跟他们聊了许多朝中之事。
  闵悉和云霁不得不让来接他们进宫的姚公公转达皇帝,他们戴孝之身,没法去给皇帝拜年请安了。
  万历得知这个消息,虽然有些失望,但是并没有说什么,这是人之常情,况且陶弘曾是翰林院士,也是朝廷重臣,老臣子辞世,他作为皇帝,还得遣人去吊唁慰问。
  整个正月,陶家都在办丧事,一切跟娱乐相关的活动全都取消了。闵悉还记得元宵节要给万历做金乌花灯的承诺,他还是抽空做好了,让人送到宫中,但他们没有陪万历去游灯会。
  闵悉虽然跟陶家没有血缘关系,但作为陶弘的学生、云霁的结义兄弟,与陶家关系亲厚,也是作为孙辈,跟云霁一样戴孝的。
  皇帝也理解闵悉的处境,知道他和云霁关系匪浅,自然不会对他有什么要求。
  他只是有些遗憾,三足金乌灯做得非常漂亮,也很有意思,可惜做花灯的人没能陪他去游灯会,今年的元宵灯会少了不少乐趣。
  闵悉和云霁这段时间去陶府去得比较勤。丧礼结束之后,大舅和二舅扶灵回乡安葬外祖父,家中越发冷清,外祖母与外祖父鹣鲽情深,如今鸳鸯失伴,外祖母伤心过度,身体也每况愈下,云霁不敢大意,时常和闵悉一起过去陪伴外祖母。
  忧思过度的人是没什么胃口的,闵悉变着法子给老人做好吃的,让她提振食欲,哪怕多吃一口也对身体更好一些。他们才送走老爷子,可不想再失去一位慈爱的长辈。
  按照传统的说法,老爷子也是个有福的,他是过了一个阖家团圆的年才走的,在所有儿孙都在家的情况下离世的。远在山东文登县做知县的陶敬之任期已满,年底回京来述职,等着年后的新调令去赴任。回家在父母身边彩衣娱亲,没想到却赶上老爷子辞世。
  老爷子辞世,也就意味着陶礼之与陶敬之兄弟二人都要丁忧,擢升什么的,得三年丁忧期满才说了。
  只是张居正有些头大,正值赋税改革的关键时刻,陶礼之是户部侍郎,是张居正的得力助手,他一离任,就得安排新人顶上,原来的户部员外郎被临时提拔上来做侍郎,员外郎的职位便空缺了。
  就在朝中猜测会是谁顶上员外郎的缺时,朝廷下了诏书,擢翰林编修云霁为户部员外郎,协助户部侍郎管理钱粮赋税与漕政等事宜。
  接到这个调令的时候,闵悉和云霁都十分意外,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会把云霁直接提拔过去,他这是从正七品直接提拔为从五品,连升三级!
  这事其实是万历和张居正商议后决定的,这对师徒坐在一起,把朝中大小官员都筛选了一遍,看看谁更适合做户部员外郎,户部那些人不是资历浅,就是能力不足,不足以胜任接下来大刀阔斧的赋税改革政策。
  张居正其实是想提闵悉去户部的,因为摊丁入亩这个想法是他提出来的。可他并没有中进士,去了户部,也不足以令人信服。也被万历给否了。
  张居正提闵悉,则让万历想起了云霁来,他记得当初在会试之前,闵悉就表示过云霁善经营,日后去户部最合适,只是后来他中了探花,按惯例最后还是去了翰林院,而不是他们原来属意的户部。
  万历便主动提起让云霁去户部任员外郎:“云霁与闵悉是一起的,任命他,也就等同于任命了闵悉。”
  张居正想了想,觉得也很合适:“云霁是云祥号的东家,自幼学经商,当善于计算,户部那些事难不倒他,让他去最合适。”
  这份诏书下来的时候,不光是闵悉和云霁感到意外,朝中上下也觉得意外,看来皇帝和张居正都很看重陶家,陶礼之兄弟刚丁忧,就把他们的外甥给提拔上来了,云霁为官过不过两载,就从七品提拔至从五品,完全是破格录用,也不知道这云霁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受皇帝和张居正如此看重。
  只有闵悉和云霁知道负担沉重。陶礼之和陶敬之丁忧的时候,闵悉还曾想过,也许他们能躲过万历对张居正的清算(如果万历真要清算张居正的话)。现在好了,云霁直接进入了户部,成为赋税改革的干将之一,根本是无处可逃。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是万历自己提拔的云霁,而不是张居正。
  希望他们这些年的努力,已经改变了万历对张居正的看法,让他不再那么仇恨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