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串场女配太惹火 第132节
作者:程嘉喜      更新:2025-09-22 09:07      字数:4423
  大伙再谈起冯大夫的时候,风向就变了,冯大夫婚姻稳定,院花还是人家冯大夫的。
  有人说冯大夫有本事,家里外面一把抓。这话讽刺的太浓了。这绝对是竞争对手。
  反正冯璐的好人缘,别管是在大院还是在单位都有点堪忧。冯璐如今看到王大夫都绕着走,主要是烦这个人。
  冯璐同冯家爸妈嘀咕:“你们说,我这算是怎么回事,不闹幺蛾子了,怎么人气还低了。”
  冯上清都没法说了,这叫不闹幺蛾子?闺女要求是不是低了点。正常人,就不应该,不遇到这样的破事。
  当然了,同定亲时候那阵子比起来,现在算是风平浪静。
  陆双双:“你也别听外面那些人瞎说,真的了解你,同你共过事的人,不会相信这些人嘴里的话。”
  冯璐点点头,然后:“问题我没同什么人交往这么密集过,共事的人更少。”怪她朋友圈窄了,接触的人,事都不算是多。竟然没人了解她。
  陆双双安慰闺女:“张大妈,孙婶都知道你什么人,没有人说你又馋又懒。不过有好吃的都知道给你留着。”
  冯璐:“那肯定是,这属于自己人。”话说,就这,还能算是不馋不懒吗?不是亲妈都说不出来这样的话。
  冯上清也跟着安慰冯璐:“你的自己人还是蛮多的,大院里面的人,都同张大妈一个态度。你是什么人,他们最有话语权了。闺女大胆的往前走,那些背地里说流言蜚语的人,都是你的对手。”
  这样的话,自己的战斗力都飙起来了,对手的话,就得打倒。
  冯璐就笑,那肯定是,这点基础她还是有的,话说,不熟悉自己的人,随便她们怎么想好了。
  郭向东就看着自家媳妇那点忧愁几句话就让老丈人老丈母娘给你给哄好了。
  家里守着肉联厂,年货那是不缺肉食的。不光是自家不缺,自家的亲戚也都不缺。不是占公家便宜,是买东西方便。
  最近过来的亲戚比较多,都是过来取猪头或者肉的,提前让冯上清同陆双双帮着预定的。
  真的,这年头,这些都是紧俏货,没人,不好买的。
  郭向东在冯家这边就特别的显眼,那招呼亲戚的劲头,比冯璐都热情。而且好像郭向东都认识。
  老家的人,一致反映,冯家这个姑爷真不错,那是冯璐家里人的普遍认知。
  郭家那边就看着二儿子在老丈人家,接地气了。你说那小子,也不是那样的性子呀。自家的时候,他都没有这样招待过客人,这算是落凡尘了?
  郭科长那边对着向东妈嘀咕:“你说,到底是外面那些年把老二锻炼出来了?还是到了冯家之后,老二变成这样的?怎么就那么大变化呢。原来的时候,都是用眼梢子看人的。”
  向东妈没有开口,郭家大哥把话题给接上了:“过去的时候,别说招呼亲戚,你让他出来一块吃个饭都三崔四请的,不知道的以为他多大的人物呢。爸,要我说这就是娶媳妇的力量。”
  也别说什么冯家,说什么工作磨练人的话,那都是捡好听的说呢。
  刘翠看在眼里,那真是百分百从郭向东的角度考虑问题:“我瞧着老二怪不容易的,过别人的日子呢,不得积极主动点吗?在家里能谁都不搭理,那是自在。以后咱们对小叔更关心些才对。”
  向东妈都看着大儿媳妇呆了:“我让他去的咋地,他可怜?我还可怜呢。理解万岁,那也不是你这样理解的。你这就是让人给拐了,一块表拐的。”
  郭向东大哥没说出来的话,他妈嘴替了,郭向东大哥拉着向东妈的手:“妈理解万岁呀。”
  向东妈:“你媳妇那样的理解不行。”好吧,边上郭科长差点笑场,这娘俩的关系什么时候好成这样的。
  应该是从老二结婚以后,要知道,老二结婚以前,老大那是有点心思的。换成谁愿意陪着爹妈帮着老二娶媳妇呀?郭科长挺理解的。
  现在老二结婚了,明显过日子同他们不在一处,老大这算是心里稳了。郭科长叹口气,家里这摊事,别管嘴上说不说,眼睛都看着呢。自己也给人当过儿子,知道儿子们心里的想法。
  婆娘让孩子们攒钱自己拿着,这个决定那真是在对没有了。
  刘翠那是正经八本为老二说话的:“别这么说,老二那不是没办法吗,冯家就那么一个闺女,当姑爷的不得照看冯家呀。”
  这口气,理解的不能再理解了。
  郭家人都看着刘翠,你这可真好收买。
  第226章
  郭大哥对着刘翠问的痛心疾首:“你对你男人怎么不这么理解支持呢?刘翠,你这通情达理的心,都对着小叔子用了?妈说的对,理解万岁,抵不上你那一块表。”
  日子还能过吗?时间长了,他要闹的,早知道,就该自己给媳妇买表。
  向东妈踢了大儿子一脚:“你说的那叫人话吗?”
  刘翠:“就是。那就不是一块表的事,小叔子做的,何止一块表?”
  向东妈:“好了,咱们不提老二,我闹心。”尤其是自家大儿媳妇对他们家老二那忠心护主的德行。
  你看郭向东就是这么被排挤出郭家的,没办法。谁让他自己一心想要在冯家扎根呢。
  冯家的人过来也是讲究礼数的,别管是什么东西,都要给郭家这边送一份。一把野菜,也是一家一半,有郭家一把。人家也不叨扰,打个招呼,东西放下就走了。
  郭科长都感觉这亲戚做的特别有人情味:“感觉多了一门亲戚。”
  向东妈:“是不是什么时候儿媳妇回老家,咱们也得准备点东西,我从来没有沾过人便宜。”
  郭科长:“这叫亲戚走动。不在一时,回头咱们问问向东的意思。”
  同郭向东说的时候,郭向东回答的那个自然:“外道什么呀,那不都是一家人嘛。”
  听的向东妈皱眉头,可真是把他自己当成招赘的姑爷了。还一家人,这个儿子算是给冯家养了。
  别管郭向东他妈怎么想,冯家那边是真的把郭向东当成顶门立户姑爷的,家里来人,大事小情人家都找姑爷商量。
  过年了,家里亲戚有个周转不方便的,只要来了,冯上清那都是要打点的,
  往年也是如此。
  用冯上清的话说,日子都不好过,但凡有办法,不会有人到他们这里来。谁都要个脸面不是。
  今年不一样了,有姑爷了。人家冯上清同郭向东提前商量了,以后这样的事情,小俩口作主。借不借的人情以后都是小两口的。他们岁数大了,以后也都靠小两口子呢。
  郭向东心里挺高兴的,老丈人信任他,把他当一家人。主要是这就当家了?
  然后人家郭向东说了:“以往如何,现在就如何,不过老家那边我毕竟接触的少。老家里的人,品行如何我不清楚,到时候爸你提点我点。”半点推脱都没有。
  冯璐都说,你不谦虚一下吗?
  郭向东回答的差点让冯璐破防:“早晚不都是咱们两个当家做主吗,先适应着。”
  冯璐心说,他这是在为接收我家业打基础吧。然后就看冯上清,你这交权是不是太快了点,当初可不是这么说的。
  陆双双更是拿出来二百块钱:“这些钱你们拿着,不够的话同我说。”这就是备用。
  郭向东看明白了,老丈人也不是一味的老好人有求必应。人家心里有数。
  所以亲戚张嘴的时候,冯上清就说了:“今年家里有姑爷了,家里的事情我得同姑爷商量。”
  就这么一句话,凸显的那是郭向东在冯家的地位。
  老家的人就清楚了,以后人情往来都是小两口了。
  冯上清同冯璐相比,到底差了一层,何况还是姑爷,本以为人情薄了,没想到郭向东同冯上清一样:“谁家都有个不凑手的时候,您别着急,缓缓就过去了。”
  钱给的痛快。真的挺让人心里敞亮的。老冯家这个姑爷,别看长得不接地气,可办事接地气。能处。
  也有过来还钱的,人家冯上清更是直接把钱给冯璐了。这就是小两口当家作主了呗。
  所以年前回老家的时候,郭向东的人气更高了。冯家姑爷,不是嘴上的姑爷,是在冯家当家作主的,不是招赘,胜似招赘。
  冯璐爷都说,向东可真不错,会来事,仗义,从省城回村来的人,少有说向东不好的。
  关键是这孩子心里有数,真不是烂好人。多少人询问冯璐爷:“那姑爷真不是招亲呀?”
  冯璐爷能怎么说,他们倒是想呢,人郭家不干呀。
  说到还钱这个事情,这个就得说郭向东的职业了,那真是一般人,有点邪恶想法的人,那也不会到郭向东跟前去。
  不说别的,前些年有些人过来冯上清这边周转,那就是没想还钱的。
  可今年看到郭向东,提都没有提周转的事情,还特意同冯上清说了,等年后宽裕了,就把前两年的钱还上。
  在村里也不是没人说过,冯上清没有个儿子,以后不得他们同族同姓的帮衬吗。周转点怎么了。所以借钱就没想还,欺负冯上清家里只有一个闺女呢。
  冯上清不是不知道,可一来借钱不多,二来犯不上同这样的人撕破脸。
  谁能想到,这姑爷露脸之后,啥都变了,现在这话都没人说了。
  人家冯上清没有儿子,可有闺女,有好姑爷。谁敢哄他们家钱花。那姑爷那身衣服,多想不开去他们家骗钱。
  冯上清那也没想到,姑爷这个职业还有这么一层东西在呢。就觉得扬眉吐气多了。
  冯璐都说,这些人原来看人下菜碟,我比郭向东的本事也不小,他们怎么就那么瞧不上我呢。
  郭向东那是隐匿的骄傲了。原来我在老丈人家里,这么不可或缺。
  所以郭向东最近非常忙,工作上的事情忙,家里的事情也同样的忙,那不是需要给家里掌握大方向吗。
  终于到年根下了,四口人一块放年假了。陆双双带着家里几口人,先把家里的卫生收拾了一遍。
  然后带着家里人出去采购,过年需要准备的东西还是很多的。让冯璐说,比上班的时候还忙呢。
  冯上清做什么事情都愿意同这个姑爷商量,没事爷俩还能整两口。可以说,冯上清那是知道,家里养个小伙子,是什么情形了。看郭向东那是越来越顺眼了。
  郭向东自己都感受到这份不同了:“你有没有觉得,最近爸对我挺好的。”
  冯璐:“自从成为一家人,咱爸对你是不是就没有差了过。”她都有点酸了,这人竟然没有一点自觉。
  第227章 一群老爷们也不安全
  郭向东忍住了没有骄傲:“那肯定是,可最近尤其的好。你说我也不知道,我做了什么得老丈人心意的事情,不然我能多做点,让老丈人一直待见我。”还想挺美。
  冯璐还是挺够意思的:“这个我可以帮你打听打听。”然后做什么不招待见,就告诉郭向东什么,就不能让这小子一直专美于前。
  年假,两人单位发的东西,推了满满一大车子。都没有带回家,直接给郭向东爸妈送过去一半,给冯璐家里留了一半。小两口处理这个事情,公平公正。
  刘翠看着向东同冯璐单位发的东西:“哎呦,同咱们厂子发的东西就是不一样。你看看还有水果呢?真不错。”
  小娟路过的时候,到底说了一句:“没有咱们厂子的实惠。”水果能顶肉吃吗?
  那肯定是,他们肉联厂,发的福利那真是挺实惠的。这几天院子里面的大灶台就没有断过火,夜里都有人在锅里煮着大猪头。不过天天吃肉,那也腻人的。
  刘翠就见不得小娟这个处处挑人毛病的德行。
  郭向东头一次在大院里过年,瞧着自家窗子外面一堆的人:“可真热闹,尤其是大灶台这块。”
  自从放假开始,压水井那块,同他们这边的大灶台,都是最热闹的地方。天天有人在这八卦。
  冯璐就愿意坐在人群边上听这些八卦。都不怕冷的,明明在屋子里也能听,可人家就愿意出去听,冯璐说里,身临其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