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串场女配太惹火 第136节
作者:程嘉喜      更新:2025-09-22 09:07      字数:4047
  小娟看到大院里面的气氛,算是知道住在大院里面的好了。在外面谁管你这些。
  难怪季峰让她住在大院里面,说他不在家里,小娟自己身边有个帮衬。
  哪怕是自家人闹矛盾了,还有邻居帮衬呢。
  开始小娟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真的明白了。这一个大院住着,抬头,低头都是人情。
  就说这过年的菜。真要是谁家,赶上家里一时不方便,就在大院转一圈,那都能凑一桌子过年的菜。
  一家送一碗年货,能让人凑合过个年。
  看明白了,所以小娟也开始行动了,买了半袋子的面粉回来,特意招呼张大妈同孙婶过来帮衬着她揉面,烧火。
  连陆双双都不好意思看着,出来帮忙了。
  毕竟人家小娟说了,我从来不知道,过年是这样的,家家都要拿手好菜同大家分着吃,我也没有别的本事,就烙饼还不错,今儿我多做点,给大伙分分算是我的心意。
  重点对着陆双双说了:“冯璐喜欢吃我烙的饼子,婶子回头多给你拿上两张。”
  那必须帮忙了,虽然不待见小娟,可不能委屈闺女的嘴。
  第233章 春风吹满地
  小娟那也是学聪明了,知道过日子不能独,你看看冯璐,在大院里面人缘多好。
  冯璐同人闹矛盾的时候,一大院子的人跟着冯璐一块收拾外人。
  她同婆家闹矛盾的时候,一个向着她说话的都没有,虽然自己是后来的,可也不应该这样。
  人不说吗,秦桧还有两个相好呢,她怎么就混到这份上的,一个朋友都没有。
  人家小娟就看出来了,
  这大院里面只有张大妈同孙婶说话仗义,只要她做的好,没道理这两人只同冯璐一个人好。
  这不是人家小娟开始同张大妈孙婶子靠近呼了。
  平时小娟回村收东西的时候,都询问一声,张大妈同孙婶有什么需要的没有。
  或者收来好东西,也都同张大妈孙婶先透个话,但凡张大妈孙婶需要的,谁都不给,专门给张大妈孙婶留着,一样的价钱,可这份心意那不是让张大妈同孙婶怪高兴的。
  还说呢,咱们大院风水好,你看看刘翠那性子变了,小娟都懂事了。
  可要说同冯璐比,那是不能比的。好在人家小娟也不追求人缘上超越冯璐,人家只要挣钱比冯璐多就成。
  用张大妈的话说,冯璐那是带着我们讲文明的。这大院论懂事,谁能比的上冯璐。
  不说其他的,就说人家放假过去医务室帮忙的事情,连肉联厂这边的领导都心里有数,这不是年前特意多给冯璐发了一份员工福利。
  冯家两位在肉联厂上班的,肯定是不缺这个东西,可情谊她得领。人家视冯璐为自己人。
  冯璐高高兴兴的,还特意说里,她就是在肉联厂长大的,就是咱们大院的孩子,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那话说的,张大妈都特意学了,张大妈说了,以后孩子们得奖的时候也这样说。人家冯璐带起来的,都是这样的风潮,小娟那是真的学到了。
  大的学不来,她就是靠着从肉联厂倒腾出去的差价赚钱的,可小的能学,为人处世自己能学。
  小娟烙饼各家都送了两块,虽然搭进去半袋子面,可人气回来了。你看这小媳妇还是会做人的。
  至少因为电视那点事非,大伙都不提了。而且小娟的手艺得到了认可。
  小娟婆婆心疼够呛,说小娟被人捧晕头了,谁家白得两块烙饼,能说不好吃,那不是傻吗。
  可人家小娟说了,那是我们两口子的事情,花的也是我们自己的钱。她乐意往外送。
  季峰妈气的头晕,半袋子白面呢,一家人精打细算能吃一个月。
  人家小娟也不会把这样的好事给季家按头上,本来就是她自己的心思,同季家有什么关系。
  有张大妈同孙婶子在,真不怕别人误会成季家突然大方了。人家两人帮着小娟说的明明白白的,因为大方,都让婆婆不待见了,天天在家里被数落。
  哎呦,人家小娟那是背负着压力在给他们送吃的。
  你看小娟都学会利用舆论了。自己没事都感叹,从这些人精在一块,学的东西确实多。
  她婆婆没有学出来,纯粹就是小气,一家子过日子紧吧出来的。
  人家小娟还邀请大伙过年这几天过去家里看电视,反正邀请不邀请,大院的孩子都是要过去的。
  家里都乱糟糟的,索性就更乱些好了,糟心的也不是她一个人,她一个做买卖的,不怕家里热闹,不怕人多。
  没准能多谈出来几笔买卖呢。小娟这算是想开了。彻底放飞了。
  至于季峰妈闹不闹心,只有她自己知道,反正平时她嘴上长期说,儿媳妇容不下人。这下好了,儿媳妇容得下了,看你兜不兜的住了。
  冯璐偶尔都能听到小娟哼山歌,这是什么情况:“最近幸福感特别爆棚。这大院前所未有的和谐。”
  郭向东:“知道有个男人的好了吧。”
  冯璐心说,同你有什么关系:“我是说这阵子吃了好几顿小娟的烙饼了。”
  郭向东对着冯璐相当无语。小娟让你幸福的?重点是不是错了。
  然后人家郭向东放假,就专门去找小娟学了烙饼的手艺。媳妇的幸福,绝对不能因为别人。
  人家郭向东的标准就是,不说比小娟做的一样,可至少能让冯璐不至于心心念念都是别人家媳妇的手艺。
  小娟看到郭向东,认真学这个:“你一个上班的男人还学这个,你可真是知道心疼媳妇。”
  郭向东:“比不上你家季峰。电视都给买上了。”
  小娟那也是才知道,他们家买电视的时候,郭向东那时候还没有退股呢,那是两家的钱买的电视。
  小娟不好意思了:“季峰这一半天就回来了,不会耽误回家过年,听说挣了不少。”
  除了同郭向东能这么说,同别人肯定不会说的,也是知道人家郭向东两口子,明知道挣钱都不掺和这些事情:“我同别人不会这么说的,那不是这点事瞒不住你吗。”
  向东:“那是季峰辛苦挣来的。冒着风险呢。别人羡慕不来,这手艺我觉得我学差不多了,谢谢你了小娟同志。”
  然后人家郭向东就走了,自己都把钱拿回来了,还说这个做什么。挣多挣少都同他没有关系。
  小娟不是那个意思,就是想要表达一下,自己想要交好他们两口子的心。
  季峰电话里面说,没少得到向东朋友的帮助,主要是想说感谢郭向东,郭向东现在入股他们两口子也认可。
  可郭向东就没有这个意思。小娟心说,这年头送钱还有送不出去的?这地方,真的很刷新她的认知。
  过年这天郭科长带着除了郭向东的一家回老家了,剩下郭向东陪着冯上清他们,陆双双这才知道,郭家都回去了。
  拉着姑爷,不放心的问了好几次:“这不好吧。”
  郭向东还是知道老丈母娘担心什么的:“没什么不好,往年我也没有在家。您放心,他们都习惯了。”意思就是同冯璐没有关系,不用多想。
  那能一样吗?算了,亲家母一家子都走了,还能让姑爷追着过去不成。
  回头可得好好的请亲家一家喝顿酒。
  第234章 厨房现代化
  冯上清:“听说,正月里面,老太太要过来这边,家里都收拾什么样了,不然这两天没事,咱们帮着收拾收拾。”
  又说了:“家里地方够住吗,不然你们这里收拾出来一个屋子。让老太太住着。”
  这真的是客气,自家这个丫头,未见得同别人能住到一块。
  郭向东:“我这里若是收拾的话,您帮着收拾出来一间儿童房就成。当初我爸就说了,老大那边三间房子,我这边两间屋子,不过他们带着老太太跟着我哥住。虽然不算是正式的分家,可我们哥俩那是掰扯清楚了的。”
  让陆双双最赞成的就是这个了,早点说清楚,省的孩子们为了这点家业撕扯的兄弟情份都没有了。郭科长两口子那是受过这份罪,英明。
  冯上清:“老郭这倒是都放在明处了,这事做的可谓是应明。是你们兄弟的福分。”
  郭向东:“亲兄弟明算账,说清楚了,省的以后麻烦。家里爸妈把奶的屋子早就收拾出来了,大哥那边把孩子的屋子也准备好了,我大嫂都结婚两年了,没准什么时候就有大侄子了。”
  冯上清:“是这个道理,咱们家不着急,咱们家屋子够住。以后有了孩子在冯璐现在的屋子里面就成。”
  郭向东就明白了,孩子都不用他们两口子带。人家老丈人,都已经安排好了。
  郭向东能说什么,捧着老丈人老丈母娘说呗:“那可是要辛苦爸妈了。”
  陆双双听到姑爷这话,高兴的立刻就多做了两道菜,他们就冯璐这么一个孩子,不帮着闺女姑爷带孩子,还能做什么?就这点乐子了,亏得姑爷愿意成全。
  郭向东都感受到了这份热情,问题是,自己都不知道那句话说的好,得老丈人老丈母娘心意了。
  过年的时候,冯璐总算是一雪前耻了。因为托人买来的电饭锅到家了。哎呦,你看,就说做饭不难吧。
  冯璐把电饭锅洗刷两遍,就开始露了一手,端着锅子,让一家子人仔细看:“我是不是会做饭。”
  郭向东同陆双双看了全程,必须得说,那确实会做了。看结果,做的还挺好的。
  冯上清:“我闺女那就是天生的好福气,原来做饭的正确姿势是这样的。是我们孤陋寡闻了。”
  冯璐骄傲了,一点不觉得讽刺:“我总算是一雪前耻了,你们等着,过两年,我菜做的也好。”
  陆双双:“难道还能出来这样的炒菜工具?”不然她闺女不会呀。
  冯璐:“您瞧不起谁呢,我就是没掌握好火候。我用什么炒菜工具,我凭的是手艺。”不过是需要先进的烹调设备。大锅灶,她确实掌握不好火候。
  一家四口人,除了冯璐自己,另外三人都不敢说是。或许靠工具更靠谱些。
  冯上清:“以后就能吃我闺女做的饭了。我这是享福的命。”
  陆双双背着闺女嘀咕冯上清:“你真要是吃你闺女做的饭,那可不是享福的命。你悠着点说吧。”
  冯上清:“那肯定是,我主要还是吃我媳妇做的饭。指着闺女我这些年不得饿肚子。”
  跟着看向厨房的方向:“闺女淘换来的这玩意怕是不便宜吧。不过倒是真的方便,闺女还是心疼你了。”
  陆双双:“是个会花钱的,我就这么想,比那个电视有用多了。这样我心里舒坦点。”
  这话才落地上,季峰就骑着三轮车,拉了一车的电视机回来。
  一下子就让大院的人给围上了。比过年的时候都喧哗,热闹,真的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一车电视机。
  季峰在大院里面就吆喝
  开了:“大伙别着急,这些电视机,家家都有份,价钱绝对便宜,比商场里面便宜。”
  那也不是谁家都能买得起的,好几家都说了,可不敢,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