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作者:月上蓬莱      更新:2025-09-22 09:08      字数:3341
  正说着,但见一行人并几个轿子,缓缓往荣国府行来。后面跟着拉箱子的马车。
  有小厮提前一步跑西角门处讲,“林姑娘到了,周妈妈让待会儿从这儿接。”
  轩辕承稷沉稳地道:“我等的人到了。”说罢,他便也向荣国府的西角门走去。
  他的步子很大,惠儿小跑跟上,追着问:“五哥哥,你去荣国府做什么啊?”
  “去教里边有些人怎么做人。”
  第5章 护花(2)
  黛玉弃舟登岸后,便乘了荣国府来接她的轿子。行了半日,便到了荣国府门口。
  母亲说过,外祖家与别家不同。黛玉观察到,接她的几个三等仆妇的穿用就已经是不凡了。黛玉教养极好,小心翼翼地步步留心着,不多说一句,不多走一步。
  然而,走到荣国府,黛玉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因为荣国府三开的大门,是关着的!
  这是她外祖母家啊!是她母亲长大的地方啊!
  她如今穿着一身孝服,难道要从角门进吗?
  想到这里,黛玉的眼睛起了一层水雾。
  母亲说过,她在闺中的时候,外祖母最疼她,甚至都超过了疼两个哥哥。所以,黛玉想,外祖母也是疼自己的。因为她是外祖母唯一的女儿留下的孩子。
  黛玉也知道,如今荣国府当家的是她的二舅父贾政。每当她问到二舅母这个人时,母亲都三缄其口。说明二舅母跟母亲是有隔阂的。
  如今看来,这三扇紧闭的大门,就已经说明了二舅母王夫人的态度了。
  黛玉悲从心起。母亲过世,父亲无心续弦,便送她到外祖母家,以盼她能在荣国府年长的女性那里得到更好的教养。谁知,她一身热孝,竟是要被人从角门给抬进去。她怎能不伤感。
  就在这时,轿子停了。黛玉从帘缝看出去,西角门围了好几个人,像是在争什么。
  她仔细看去,人群中隐约有内侍在,还不止一个。
  从角门里又出来一个管家娘子模样的妇人。那妇人穿金戴银的,对内侍说:“公公,这事儿我也做不了主。”
  背对着她的一个身形欣长的内侍道:“那就劳烦妈妈进去问问能做主的。”
  “公公您这又是何苦呢?姑娘辛苦一路了,您就放她进去好生休息吧。”那妇人道。
  那内侍却说:“那就劳烦妈妈着人把大门打开,也好让姑娘早些进去休息。”
  黛玉又惊又奇,她是第一次来京都,从未和宫里的内侍打过交道。这位公公是怎么知道她的处境,还帮她出头的?
  黛玉掀帘从轿子出来。她惊奇地发现,拦在她的轿子前的,是一个跟她身量差不多的小公公。因为他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从轿子窗帘缝里看出去时,她都没有看到他。
  那位小公公穿着大了很多的内侍服,袖子和裤腿都是卷起的。帽子因为太大,歪着挂在脑门上。他张开双臂,以身挡轿,像个斗士。
  黛玉只觉得眼眶一热。她的二舅母跟其手下的人在为难她,而与她素未相识的人,竟然在不遗余力地帮她。
  背对着她的那位个子高高的公公对荣国府的官家娘子道:“这位妈妈,我朝以孝治国,皇上更是重视孝道。如今妈妈要让热孝之人从角门进,若是传到圣上耳中,恐怕您这整个国公府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那仆妇脸色一变,似被吓到了。
  轩辕承稷已经知道对手的斤两了。周瑞家的,王夫人的陪房,跟原著中一样,是一个见风使舵,以势看人,愚蠢又贪婪的那么个“鱼眼睛”婆子。
  轩辕承稷继续道:“若是妈妈进去说了,上头管事的不听,责任在她。若是妈妈说都不说,妈妈想想,责任在谁?”
  周瑞家的顺着那小公公的话一想,也觉得可不能把责任自己一个人兜着,宫里的人,不是她得罪得起的。
  她话头一转,道:“公公,我这就进去问问。”
  轩辕承稷道:“还麻烦妈妈顺便带个话,夏公公跟老爷太太问好,元春姑姑在宫里一切都好。”
  夏守忠并不是宫里最大的太监。大内总管是苏盛,他才是永正皇帝在内侍中的头号亲信。夏守忠在苏盛面前,只够提鞋。轩辕承稷之所以在这里把夏守忠的名头捞出来用一用,是因为原著中,他跟贾家有些来往,贾家对他颇为忌惮。
  周瑞家的听罢,如被电击中一般。来者竟然是夏太监的人!她便快步往里走去。
  惠儿见黛玉走下了轿子,这才发现,这个姑娘说句美若天仙,也不为过。
  守在贾家门口的诸人都惊呆了。
  连跟在轩辕承稷旁的小弦子也看呆了,半天啃出一句:“五…五……”他忽然想起五殿下穿着跟他一样的衣服,他们现在还在扮夏太监的亲信,在修理贾家人呢。
  轩辕承稷正负手从角门往荣国府里边望,府里的一花一木都讲究,论阔气,竟是连忠顺王府都不及的。当然,在提倡廉洁的永正皇帝那里,官员摆阔可不是一件好事。
  黛玉对着拦在轿子前的惠儿伏了伏,道了声:“谢谢公公!”
  惠儿愣了一下,这才想起,她穿着内侍的衣裳,喊她公公没错儿。
  惠儿忙道:“姑娘放心,今儿这事,我们管定了。”
  黛玉再次道谢,表示她最真挚的谢意。
  她抬头往西角门看去。那位背对着她的个子高高的内侍,已经转过身来。
  那人的面庞生得极为清秀,面若冠玉,眉目温柔,鼻梁秀挺。
  黛玉好生怜悯他们。这么一个美少年,竟是比自己还命苦的人。还有刚刚拦在轿子前的小公公,他跟她差不多大,这么小就被送进了宫。而他们,现在正在为她据理力争。
  黛玉往西角门走去,想跟刚刚转过身的内侍及跟他一起的另一个内侍,亲口道声谢。
  轩辕承稷见黛玉向他们走来,他也往她的方向走去。
  她的身量跟惠儿一般,但身形却娇弱多了,着一身白衣,不戴任何装饰,只头上别了一朵白花,那是孝中的打扮。
  轩辕承稷的心如被针扎。她如今才六岁啊。
  书中写她“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②。
  这般开局,她如何不哭泣?
  但是她一直忍着,到现在。点点泪光只在眼眸中打着转。
  “谢谢公公多小女子的照拂!”黛玉对他也是伏了伏,跟他道谢。
  轩辕承稷已经被周瑞家的喊了半天公公了。他的这身打扮,如今的身份就是内侍。
  “姑娘客气了。”轩辕承稷道。
  黛玉依旧给轩辕承稷,及他身边的小弦子再次鞠躬。
  就在黛玉伏行礼时,一滴泪,滴在了地上。
  那滴泪反射的光,灼了轩辕承稷的眼。万般思绪在心中翻滚着。他道:“在下有句话想送给姑娘。”
  “公公请讲。”黛玉洗耳恭听。
  轩辕承稷有些哽咽,他道:“姑娘,你看那地上的那些影子。”
  黛玉寻着他所指的方向看去。但见街对面的大树,在地上投下一片片斑驳的树荫。
  他的声音很温柔,就像抚过麦田、越过森林,和鸟儿同行的微风。“它们的背后,有光。”
  她看到了,真的看到了,树荫后边,是挂在天上的太阳。圆圆的,暖暖的。
  她仿佛听到了冰河消融的声音,淙淙流水,叮叮咚咚,竟是那样的悦耳。
  她的眼泪止住了。
  这时,“哐当、哐当、吱呀、吱呀”几声响。荣国府的三扇大门,全开了!
  里边一片通明,一个杵着拐杖的白发老太太,率领着众人迎接出来。
  刚刚周瑞家的进屋后,惊慌失措地找王夫人,也惊动了贾母。贾母这才知道,她的外孙女差点被安排从角门拉进来。贾母气得在王夫人面前,指着周瑞家的,直骂:“你们这些没良心的蠢货。”没有点名道姓骂王夫人,但是那个“们”字,就很能说明贾母的态度,谁没良心,谁愚蠢,自己去想。
  黛玉知道,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就是她的外祖母了,她母亲的母亲,这世上,除了她父亲之外,她最亲的人。
  进府前,她想再跟刚刚帮助她的内侍们道声谢。回头一看,却发现,他们已经悄然离开。
  但是,那位内侍哥哥给她的箴言,她记住了。影子的背后,是光。
  第6章 护花(3)
  黛玉随贾母入荣国府。进了垂花门,绕过紫檀架子大理石大插屏的摆设,一路穿廊过厅,便到了正房大院。
  五间上房都雕梁画栋。穿山而造的游廊厢房两边各挂着鹦鹉、画眉,争相放歌,不绝于耳。
  台矶上坐着的几个穿红着绿的丫鬟,一见到她们这行人,即刻就站了起来,随侍在廊边。
  黛玉心中起的波澜渐渐平复下来,更听到刚刚几个小丫鬟低语。一说“这林姑娘年纪虽小,但举止得体。”一说“刚刚听说守门口的几个要让林姑娘走角门,被老太太给训了。”又有说“林姑娘小小年纪,一来就遭了这么大委屈,也没见她悲悲呛呛地往心里去,真是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