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作者:袂浅      更新:2025-09-22 09:10      字数:3419
  老妇人手上的动作很熟练,边洗边搓,手指灵活翻动间就将一团团絮状物中夹杂的草籽、草茎给仔细地挑了出来,额间泛白的发丝上粘着不少从盆内溅起的水珠,此情此景像极了彼时彼景,看着眼前老妇人的动作,回想起前几年母亲还在世时的生活,小少年咀嚼菜团的动作慢了下来,垂眸时眼底快速泛起了一抹水雾,在眨眼的动作中又很快的消失不见。
  他将两个脸颊鼓起来,大口大口的将手中略微有些泛着苦味的野菜饭团给吃下肚,就跑去河边洗干净手弯腰站在老妇人身边默不吭声帮她理着一团团掺杂着杂质的木棉。
  老妇人瞥了小孩儿一眼,眸中滑过一抹笑意,但也未曾开口。
  炎热的夏日午后,一老一小就这样待在河边洗棉一洗就是一个多月。
  每日老妇人来河边时都会给小少年带两个野菜团子。
  河边光影流转,水草疯长。
  转眼就到了六月初十这天,老妇人将家里收集到的最后一团木棉也给清洗干净了,看着旁边这个吃了饭团就默默帮他干活的黑瘦小少年叹气道:
  “狗蛋儿啊,我家的木棉已经全部淘洗干净了,从明天开始我就不来河边洗棉了。”
  小少年一听这话瞬间如遭雷劈,片刻回神后又对着老妇人拱手道:“大母,多谢您这些天给我的饭团,等我以后长大了一定会好好报答您老人家的。”
  原本正和蔼可亲看着小少年的老妇人闻言非但没有觉得欣慰,反而还“咚——”地一下将端起来的木盆重重放在了河边的石头上,在小少年惊愕的目光下,斑白的双眉倒竖,左手掐腰,右手就指着小少年的鼻子中气十足地破口大骂道:
  “呸!狗蛋儿!我一个老妇都能照顾好我自己,倒是你一个有手有脚的年轻小子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你怎么还敢说出这种大话?我这些天愿意给你饭吃是怜惜你早早失去双亲,生活不易,但幸好品行还算端正,可不是想要靠着几个饭团就期望着日后得到你报答的,你这小身板能养活你自己就不错了!”
  心脏原本高高揪到嗓子眼的小少年,等耐心听完老妇人这明面上在骂他,实际上是暗地里关心自己的话,一颗慌张的心瞬间变得暖融融的,对着老妇人又感激的俯了俯身,可转瞬间又变得表情苦涩了起来。
  他现在只有十一岁,地里的农活干不了多少,也做不了什么生意,之前因为父亲与亭长有些交情,年轻时曾一起上过战场,等父母双亲全都病逝后,他倒是会经常跑到亭长家里混顿饭吃。
  可惜亭长夫人着实厉害,每次他去他家时,都斜眼看他,不是要很大动静的放碗端盆就是站在院子内掐住腰指桑骂槐。
  他知道这是不想给他饭吃,可他为了能不饿死就装作没听懂,然而等他四月底又饿着肚子跑去亭长家里时,明明他都闻到饭香味了,亭子夫人愣是说家里的饭全都吃完了,看到亭长也站在那里不吭声,他算是彻底明白这夫妻俩是都不愿意再给他一口吃的了。
  他又羞又气又恼,一气之下跑回家里翻箱倒柜的做了一根简陋鱼竿蹲在河边钓鱼,再也没去亭长家一次。
  他钓鱼倒是挺有耐心的,肚子饿得咕噜咕噜叫也能在河边一蹲蹲一上午,可河里的鱼显然比他更有耐心,哪都能游,就是不往他的鱼钩处游。
  唉,天大地大,他想要养活自己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
  瞧见小少年这蔫头搭脑的颓丧模样,老妇人又伸手拍了拍小孩儿瘦的皮包骨的肩膀,摇头叹息道:
  “狗蛋儿啊,人活于世,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婆婆也知道你可怜,可婆婆也只能给你一时的饭,给不了你一辈子的饭。”
  “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咱这小乡邑内已经很难找到可以吃饭的地方了,你不如去县城里看看,找找有没有食肆客栈招人的,你去那里也能混口饭吃。”
  小少年听到这话微微仰头看着老妇人,老妇人没再多说什么,深深的叹息了一声,就弯腰端起木盆回家去了。
  目送着老妇人的身影一点点的消失,小少年低头用破洞的草鞋踢了踢脚下的小石头,看着远处如同一枚咸蛋黄的夕阳正一点点往河的尽头垂落,眼中尽是说不出来的迷茫。
  他待的这个地方以前是楚地,如今已经是秦地了。
  十一岁的狗蛋儿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亭长家里,常常在大人们口中出现的在他们这个小乡邑之外的
  淮阴县城究竟长什么模样,狗蛋儿不知道,淮阴县隶属的九江郡究竟有多大,边界从哪里起,到哪里止,狗蛋儿也不知道。
  可狗蛋儿明白漂大母说的是对的,如今连亭内最富裕的亭长家都不想要再给他一口饭吃了,他在亭内已经是人嫌狗憎的存在,彻底活不下去了。
  出去!
  只能出去看看了!
  狗蛋儿长长叹了口气,站在河边的芦苇边,看着西边又大又圆润的落日一点点滑落进地平线,天色擦黑了,河边草丛之上一团团嗡嗡嗡飞的大蚊子仿佛要合力将他给抬走。
  心中打定主意的狗蛋儿摇晃了一下脑袋,赶走乌泱泱往他脸上扑的蚊子团,弯腰将自己的简陋鱼竿给拾起来,沉默的拎着手中的鱼竿低头走回自己破败的家里。
  翌日清晨,天空还麻麻亮。
  狗蛋儿在家里找到了十个秦半两,就用一把破了一个角的石锁将家里摇摇欲坠的两扇木门在外面给锁上了,腰间佩着父亲留给他的短剑,背上背着一个母亲生前缝的土黄色布袋子,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短衣,踩着一双破洞的草鞋就走出家门,仰头看了一眼天色,先去父母的坟前拜别父母,而后就背着包袱,踩着沾着露水的蜿蜒小道朝着淮阴县城的方向而去。
  这一去,山高水长,道阻路远,昔日靠着吃百家饭在家乡艰难求生的“狗蛋儿”就再也没有回来了。
  ……
  两日后。
  淮阴县城。
  发丝凌乱,灰头土脸的狗蛋儿背着自己染土的包袱,像是一只误闯了肉铺的小黑狗狗似的,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这两日赶路时他能找到的东西就是路边的野菜和青涩的野果,靠着这些又酸又苦的植物终于从小乡邑来到了大人口中的淮阴县城。
  大清早的,县城的早市熙熙攘攘,很是热闹。
  狗蛋儿闻着从四面八方钻进他鼻子内的香味,简直都有些头晕目眩了。
  这就是县城吗?!真是比乡邑内热闹许多。
  狗蛋儿边拉着胸前的包袱带子,边看着街道两侧各种吆喝叫卖的摊位吞口水。
  “包子,卖包子嘞,按照咸阳城内的少府食谱最新摸索出来的大肉包子嘞~~~”
  “卖豆腐汤!豆腐脑!煮豆浆嘞!全都是按照帝都的食谱用心制作嘞!香的嘞!”
  “馒头!馒头!卖馒头!”
  “野菜团子!野菜团子卖的嘞!”
  “……”
  “……卖肉!天不亮就从井里面拿出来的肥肉……”
  [包子,馒头,豆腐……]狗蛋儿拉着自己的包袱带子边走边闻边看,这些新式食物他也曾听过,知道这是去年突然从咸阳城内传到楚地的美食,还是因为亭内建了石磨作坊,他才从乡民们的嘴巴里听到的。
  以前石磨作坊没建起来时,他还能从乡民们家里讨到人家不爱吃也不想吃的麦饭和豆饭,可是自从石磨作坊建起来后,麦子和豆子也成为美食原材料了,他就只能吃到野菜团子了。
  幸好,随着少府的《野菜图谱》一级一级传下来,很多原本不认识的野菜也都被乡民们采摘下来混成麦粉做成菜团子了。
  他从春到夏,各种各样的野菜团子都吃过了。
  从街头走到街尾,狗蛋儿发现他最爱闻的还是肉包子的味儿,忍不住站在包子笼屉前使劲儿地嗅着那股子迷人的味道。
  卖包子的小食贩子看着在自己摊位前徘徊的脏兮兮小乞丐,面上忍不住露出了浓浓嫌恶的神情,连连摆手驱赶道:
  “小乞儿,快些走得远点,我这都是金贵东西,不施舍给你!”
  狗蛋儿一听这话瞬间脸色发烫,又气又恼的转身就拽着包袱带子“腾腾腾”地快步走出了街道。
  他有名有姓!祖上也是贵族!会说雅言,还有一柄吉金佩剑,他是落魄的寒门子弟,可不是什么没名没姓的小乞丐!
  看着吧!等他找到能做工的地方!有了月钱就跑到包子摊旁边当着那个可恶男人的面,把另一家包子全都买完!
  活活气死他!
  可惜,想象很丰满,现实挺骨感,狗蛋儿美好的想象和残酷的现实之间整整隔着一百零八个皮薄馅大的肉包子。
  大秦帝国刚刚建立第二年,纷争里几百年的乱世刚刚平息,淮阴县城的就业市场十分的惨淡。
  第一次离开家门,外出求生的狗蛋儿并不了解这世道想要找个能谋生的活计有多艰难。
  他以为自己是寒门子弟,有名有姓,稍稍认识一些字,会说雅音,只要肯努力,应该能找到一个包吃包住每月赚到三十个秦半两的活儿,可是他按照漂大母指点他的话,到客栈和食肆想要去做工,客栈和食肆的舍人连他的验、传都懒得看,像是轰赶苍蝇一样,不是让他滚!就是让他快些麻溜的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