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作者:袂浅      更新:2025-09-22 09:10      字数:3275
  “呸啊,你们都是耳聋吗?怎么都抓不到重点呢?‘内史’算什么,难道你们刚才没听到那个蒙内史对那个小乞儿说——皇长孙殿下要见他嘛!”
  “是了,对嘛!明明这才是重点!我也清清楚楚听到这句话了。”
  “嘶——皇长孙殿下可是天上日月一般的尊贵人物,怎么会点名要见那个邋里邋遢的脏兮兮小孩儿呢?”
  “不是,你们怎么都能听懂雅言呢?就我旁观半天也没听懂那高官嘴巴开开合合究竟在说什么吗?”
  一声着急又不合拍的询问突兀地插了进来,可惜无人愿意开口搭理他。
  众摊贩们表情各异,面面相觑半天后,有个年轻的小摊主伸手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
  “哎呀,咱们这儿可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啊!我刚刚在人群中旁观时就觉得那个小孩儿是一个极贵的面相,怪不得人家皇长孙殿下要点名见他呢,哎呀呀,不得了啊,咱们淮阴这是要出一个贵人了!”
  一听年轻食贩这话,其余摊贩也都慢慢回过神来了,再也没有了刚刚围观看小孩儿被逼当众钻屠夫胯的奚落嘲弄,反而一个个都挺直腰杆,与有荣焉道: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个屠夫吆喝的声音,是说那个小孩儿是南昌亭的人,叫,叫‘韩狗蛋儿’对吧?”
  “对,‘韩狗蛋儿’应该是小名,人家大名似乎是叫‘韩信’来着。”
  “对对对,确实是叫‘韩信’,我刚刚听的真真的!”
  “哈哈哈哈,这可真是巧了!我家有个亲戚就是南昌亭的人呢,我这就收摊回家去我亲戚家报喜,咱们这都是同乡啊!”
  “对,咱们不仅要去南昌亭报喜,还得去寻县令,县令大人怕是也不知道咱县的韩信被皇长孙殿下看中了吧?!”
  “是极是极!”
  “同去同去!”
  一个普普通通的六月上午,偏远的楚地小县城内因为这件突发的大新闻,瞬间变得极其热闹了起来。
  县衙内。
  年过半百,下颌上蓄着一把斑白胡须的老县令正坐在后院大厅内待客,突然看到有个仆人匆匆走到大厅门口,站在门槛外面对他俯身拜道:
  “家主,县衙外急匆匆赶来了几个看守早市的士卒,他们说有重要的急事要向您禀报。”
  县令闻言忍不住看了一下坐在身边的客人,又对着前来的仆人蹙眉道:
  “他们几个人说是何事了吗?”
  仆人低声答道:
  “回家主的话,具体事情他们没说,只是说今日早市上似乎来了一个咸阳城的高官。”
  “什么?咸阳城的高官?”
  隔着一张案几,面对面跪坐在一起的两个男人听到这新奇的话,瞬间齐齐惊得瞪大了眼睛。
  作为县令客人的中年男人更是直接蹙起了眉头,面露惊骇地看着老县令:
  “黄兄,这……”
  老县令一看自己客人这不好的脸色就忙伸手安抚道:
  “项先生莫慌,等老夫把那几个士卒喊进来问问情况再说。”
  几日前,刚带着大侄子从下相赶来淮阴的项梁只能表情肃然的点了点头。
  片刻后,四个身上沾灰的守市士卒就跟着县衙内的仆人急匆匆来到了后院。
  端正坐在坐席上的县令一见四人,立即开门见山地拧眉威严道:
  “你们四个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这个时候不去好好地守早市,为何要来县衙?”
  四人听到问话,领头的一个中年士卒赶忙吞了吞口水,连说带比划地快速将早市上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给县令大人讲清楚了。
  听完士卒的禀报,黄县令和做客的项梁眉头都拧的要打结了。
  老县令捋着下颌上的斑白胡须,拧眉看着领头的士卒一脸不可置信地复述道:
  “你们这是对本官说,今早上有个内史大人不声不响地从咸阳跑来了淮阴的早市,不仅对一个被屠夫欺负的小乞丐出手援助,还亲自上脚狠狠教训了那个年轻屠夫”
  “对,县令大人确实是这样,那位高官拿着的令牌用金漆大篆明确刻着[咸阳内史蒙毅]的字样。”
  “咸阳内史蒙毅。”
  老县令只是一个偏远楚地小县城内的老楚人对咸阳高层的具体情况并不是很清楚。
  他蹙眉念叨着这六个字,转头看向身边这位昔日楚国的最后守门大将项燕老将军的幼子。
  项梁抿唇点头叹息道:
  “黄兄,咸阳确实有这么个高官,是秦国已故上卿蒙骜的小孙子,若是我没记错的话,这蒙毅内史还有个亲哥哥在戍边抵御匈奴。”
  “蒙氏一族从齐地迁移到秦地后,蒙骜往下爷孙三代,从秦昭襄王起都非常受历代秦王看重。”
  “若是来人真的是蒙毅的话,看来他是奉秦始皇之命来楚地执行什么重大任务了。”
  老县令捻须点了点头,又看着面前的四个士卒出声吩咐道:
  “你们速速去查一下那个蒙内史在哪里落塌了。”
  “诺。”
  四个士卒俯了俯身,正准备转身,就看到又有一个仆人急匆匆地走到了大厅外面,对着坐在里面的老县令着急地俯身禀报道:
  “家主,家主,有件大喜事发生了。”
  “什么事儿啊?”
  老县令诧异地伸脖往外看。
  站在门槛外的仆人立即喜气洋洋地俯身禀报道:
  “家主,县衙外来了几个早市的摊贩,他们高兴地嚷嚷着说,今日上午从咸阳城来了个叫蒙内史的高官,跑到早市上,对我们淮阴一个名叫‘韩信’的南昌亭男娃娃说,皇长孙殿下要见他!”
  “什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还没搞懂天降的“蒙内史”是怎么回事儿,竟然紧跟着又来了一个“皇长孙”!
  心中大骇的老县令直接惊得从坐席上站了起来,一脸诧异地看着项梁抚掌道:
  “项先生,这可真是奇了怪了!好端端的,怎么咸阳的贵族们突然把视线移到我们淮阴了?”
  项梁也跟着从坐席上站了起来,他心中的困惑并不比老县令少一星半点儿。
  如果他不是非常确认他现在还没有做出什么反秦之事来,他都怀疑这蒙内史是特意从咸阳跑来查他们项家叔侄俩了。
  项梁蹙眉稍稍想了想,就对着黄县令一脸诚恳地拱手道:
  “黄兄,依我看这事有蹊跷,您最好还是派两路人,一路人去查查那蒙内史在县城内的落脚处,另一路人快些去查查那个名叫‘韩信’的小娃娃究竟是何许人也吧。”
  “对对。”
  黄县令边点头,边招手吩咐手下的士卒去办差。
  ……
  暮色时分,南昌亭。
  亭长看着从县城内快马加鞭奔来的士卒简直都懵了。
  站在一旁的亭长夫人也觉得天要下红雨了。
  咸阳城的贵族难不成是吃饱了撑的吗?大老远地跑到淮阴寻一个父母双亡的讨饭娃
  亭长微微躬身认真地听完几个县衙士卒的问话后,边用袖子擦着额头上冒出来的汗珠,边一五一十地开口回答问题。
  县衙士卒低头看着自己用毛笔记录在竹简上的内容,盯着面前的
  中年亭长蹙眉询问道:
  “就这些,没了吗?”
  “官爷,没了,就这些了,狗蛋儿,不,韩信那孩子在我们亭内都认识的,他真没啥背景,也不认识什么贵人,两岁半时就没了父亲,八岁时又没了母亲,整日饿的到处在亭内找饭吃,除了会说些雅言外,也不认识多少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年幼穷娃娃。”
  几个奉县令之命到南昌亭内调查的士卒听完这番话,互相对视了一眼后,将记录好的竹简卷起来揣进怀里,就对着县令威严道:
  “行,那你领我们去韩信家里看看。”
  “诺,诺。”
  “几位官爷随我来,随我来。”
  静静扶着磨盘站在家中石磨后面的亭长夫人,旁观了全程。
  看着自家良人赔着笑对几个县衙里的士卒卑躬屈膝的讨好,她的一颗心七上八下的,又像是被蚂蚁啃食一样,只觉得这世上的事情简直离谱了。
  韩狗蛋儿一个父母双亡,落魄卑微到要和亭内野狗抢饭吃的黑瘦小娃娃竟然也能得到咸阳的贵族们看重吗?
  若是,若是,她早知道有这么一天,哪会舍不得家里那一顿、两顿饭呢?!
  哎呀!这可是有些亏大了!
  ……
  夕阳西下。
  县城内的一处客栈内。
  从头到脚穿戴一新的韩信,正拿着竹筷子大口大口地吃着一案几的食物。
  上午巳时末,他像是一只小黑狗一样,跟随在蒙内史身后来到了他落塌的客栈内,拿着验、传登记完身份信息后,就跟着客栈的小厮到了一间净房内坐在大沐桶里舒舒服服泡了一个热水澡,从头到脚洗刷干净,又从内到外换上了一身小厮从外面买来的干净成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