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第71节
作者:年糕粉丝汤      更新:2025-09-22 09:12      字数:4453
  “得了得了,回来又要埋怨我两句。”沈夫人想了想,觉得儿子八成是寻到沈砚,又陪着他去散心了:“都是要成亲的人了,还天天在外面不着家。”
  “玉莲也没用,连人都拴不住。”
  “……”仆妇没敢说话,真要大郎君被通房给拿捏住,第一个不愿意的便是自家夫人。
  沈夫人说出话来,也觉得失语,便问道:“他们两个是去哪里了?”
  衙内们去的地方不多,大体便是古董铺子,又或是自家名下的茶馆瓦子,不过沈夫人自知家里三个活宝不同,尤其是沈砚和陶应策。
  顿了顿,她又有了一个猜测,忍不住问道:“不会还在大理寺里忙活吧?”
  仆妇端上茶水,笑道:“那倒是没有。”
  沈夫人松了一口气,不是她平白无故有这么个猜测,主要是每回砚哥儿去兄长嫂子墓地上一趟,回头便会一头扎进书房/大理寺里。
  策哥儿也不是头回去寻,好两次就被逮住,也一并扣押在书房/大理寺里了。
  至于扣押时间,少则半日一日,多则三日五日。
  沈夫人接过茶盏,悠闲自在地抿了一口,说道:“姑太太一走,这屋里的茶水都喝着分外沁人。”
  把小姑子扫地出门,她也终于可以放松下来,想着如何为砚哥儿相看合适人家的姑娘。
  虽说当下男子不愁娶,但也是有门槛的,不愁的是衙内或者进士等有前途的。
  偏偏这小子如今一门心思非要当个小吏,想娶个门当户对的着实困难。
  可要沈夫人放低要求,她也不乐意,这才是她一开始同意夫君和老太太的意见,想为砚哥儿求娶瑾姑娘的缘故。
  沈夫人脑海里列出一连串的名单,又逐步划掉几个,看着剩下几个只是七八九品官出身的官娘子很是不满意,遂把这事儿搁到一边,询问起仆妇来:“那他们是去哪里了?”
  “便是大理寺门口的林芝记?”
  “林芝记?”沈夫人想了想,笑道:“就是上回与他们一道返回汴京的一家人?”
  沈夫人记得这家人,她遣人送了一份礼,倒也没求着对方回报,没曾想那家人倒也体面,重阳节时便送来四份礼物过来,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便是一些时令吃食和料子:“我记得他们家的重阳糕,味道不错。”
  “是,就是他们家。”仆妇见沈夫人感兴趣,便捡了林芝记的事儿来说。
  听得那谢大羊肉馆竟是如何跋扈,偷偷使人断了林芝记的进货渠道,沈夫人也不免蹙起眉梢:“可怜见的,好不容易在汴京城里站稳跟脚,就碰到这般的事儿……”
  “我记得咱们家也有这般的渠道吧?策哥儿是不是不晓得?回头去吩咐一句,也算是帮衬一番。”
  “夫人善心。”仆妇先恭维一句,方才往下说道:“依奴看,这家林芝记的主厨亦是有能耐的,后头便……”
  仆妇将林芝记将烧鸭替换成烧鹅,又将烧鸭方子传授于市井几家铺子,转手
  还把谢大羊肉馆告到饮食行,时下不但让谢大羊肉馆生意一落千丈,更是把自己不好欺负的名声打了出去。
  “好好好。”沈夫人抚掌笑道,作为陶家的夫人,同时也是陶应策的母亲,沈砚的姑母,她自是不吝向孩子的熟人传递善意。
  只是对方没有自家的帮助,便能轻松打出翻身仗,这无疑让沈夫人愈发刮目相看,同时还升起些许好奇心来,毕竟谁都喜欢有本事的人。
  “也不知道是如何的人物?”
  “夫人有兴趣的话,不如请来府里说说话。”仆妇笑道。
  未等沈夫人反应,外面便是一叠通报声,原来是陶应策和沈砚已到府外,正往里面来。
  沈夫人眉眼舒展,顿时把林芝一家抛到脑后,摆摆手示意仆婢把东西收拾下去,笑眯眯地等着二人进来。
  等两人进来说上几句,沈夫人便是一愣:“你们两个自己做了角子?”
  “是啊。”陶应策指了指身后小厮捧在手里的食盒,眉飞色舞的:“待会儿就让灶房的人煮了,让娘您尝尝!”
  沈夫人心里高兴,面上还要嗔怪几句:“怎跑人铺里去做角子,多不好意思。”
  “芝姐儿看砚哥儿心情不好,特意教我们两个的。”陶应策笑道,“后头还给我们做了炸角,您别说这么折腾了一番以后,整个人的心情都舒畅很多。”
  “毕竟陶兄做了那么多角子皮,刚刚坐在那边两条胳膊抖如筛糠。”沈砚看他一直说自己,没忍住把他的糗事也吐了出来,两人吵吵闹闹,倒是怪热闹的。
  沈夫人听着两人爆料,心中诧异的同时还生起些怀疑:“芝姐儿?怎是她教你们两个。”
  “娘,您在想什么呢?”陶应策顿时看出沈夫人的心思,直接翻了一个白眼:“芝姐儿便是林芝记的主厨。”
  “什么?”沈夫人只晓得一家三口进汴京生活,也晓得林芝会做些吃食,却没想到年纪最小的她才是铺子的主厨,顿时震惊:“我记得上回那重阳糕也是出自她的手?听说还会做烧鸭烧鹅,真的假的?”
  “娘知道的还挺多。”陶应策嘀咕了一句,点点头:“都是芝姐儿做的,厉害吧?她才十五,额,十六?”
  陶应策略显迟疑地看向沈砚,沈砚点点头:“对,芝姐儿乃是五月十八所生,时年十五岁。”
  沈夫人闻言,不由地看了一眼沈砚,并没再细问下去,而是侧身吩咐小厮将角子送到灶房里,打算今日晚食时送上餐桌,也好教诸人尝个鲜。
  暂且不提陶府里诸人反应,林芝家过了立冬后便开始各种忙碌,尤其是宋娇娘,先去几家铺子查看冬衣,挑了几日才选了一家价廉物美的订上。
  等回家以后,她便开始做鞋子,先做林森和沈砚的,两人的鞋子都需要保暖防水,外表又需朴素,故而她索性外层用布,而后做一层皮质内里,保证不进水不漏风,还能从外表看上去朴素无华。
  此外,她还多做几个保暖厚实的鞋垫,踩在上面暖烘烘的,从外面看又是最普通的款式。
  前面林森还念叨着不如去铺里买一双得了,等穿着脚上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厉害了!”
  林森提着袍子,在铺里走来走去,越走越欢喜:“真厉害啊,太舒服了!”
  “哼哼,你之前还说去铺子买买就是,还说他们到底是专业的……”
  “哎哎哎!”林森脚步一顿,赶忙转身来叫屈:“前面半句话我是说了,后面半句话我可没说啊!我纯纯是心疼您啊娘子!”
  “芝姐儿,你得给爹做主!”
  “芝姐儿,你站在谁这边?”
  “……”林芝看着夫妇二人,面无表情撩起帘子进灶房了,由着两只戏精在外面吵吵闹闹。
  这几天,林芝也忙得厉害,正在准备冬至节要推出的吃食。
  汴京城里的百姓,都会在冬至那日吃馄饨,便有混沌初开之意。富贵人家会将各种馅料颜色模样的馄饨放在金银器里,称作百味馄饨。
  与现代馄饨只要品尝馄饨不同,时下的馄饨还重视汤汁与浇头,会在煮熟的馄饨上加入鲜鱼、黄鳝、螺片、鸡肉等配料,再放入烹煮调配好的鲜汤,可以说每家铺子各有各的味道。
  时下亦有人称百味馄饨,便是在汴京城里每家铺子都能吃到味道不一样的馄饨。
  林芝对馄饨自是信手拈来,就是这配上浇头的馄饨,让她总有些怪异感。
  故而这几日,她索性去市井上吃了几家有名铺子的馄饨,如今正在铺里试做一二,准备待会让诸人尝尝,挑出那几日售卖的款式。
  第74章
  其实林芝尝过汴京的馄饨后,心里便有了想法:或许馄饨之所以渐渐变成重内馅、轻汤头的模样,正是因为内外味道不兼容。
  尤其是汴京城里的铺子,大抵是“百味馄饨”的名声太响,各家都绞尽脑汁往碗里堆东西,馄饨馅用了虾肉猪肉,那汤就得配羊肉高汤,浇头还要加上各种海鲜,恨不得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全塞进一个碗里。
  林芝想到这里,忍不住回想自己吃着雪菜猪肝浇头,喝羊肉高汤,吃着虾仁猪肉馅的馄饨的感受。单拎出来每样都好吃,混在一碗里,却是教人说不出话来,头一回让她生出这超乎寻常的敏锐味觉还是别存在了的微妙念头。
  对此林芝只想说:不如大家别折磨馄饨了,去做佛跳墙吧!?
  另外,时下的汤饼也是花样百出,浇头越来越丰富。
  林芝甚至发现,市井里不少铺子平日只卖汤饼,只在立冬到新年这段时间才加卖馄饨。可见这浇头繁杂的百味馄饨,在汴京已隐隐朝着时令食物发展。
  故而林芝思考之后,准备反其道而行之,制作两款馄饨:一种是轻汤头重内馅的馄饨,还有一种轻肉馅重汤头的馄饨。
  等打定主意,她便扎进灶房里忙活起来。第一步当然是做馄饨皮,馄饨皮要比角子皮更薄,更透亮,秘诀便是往面粉里加一些碱。
  林芝的动作麻利,不过一盏茶功夫便揉出光滑的面团。
  趁着醒面的空档,她取出一长条猪板油,先将其切成骰子丁大小,随即又把葱姜蒜也切成细末,最后再将胡麻和八角也研磨成粉。
  准备就绪以后,林芝往锅里倒入菜籽油,而后倒入猪板油慢慢炸制。
  等到猪板油缩小,变成金黄的油渣时便可捞出。林芝顺手捞了一颗,别说刚炸好的油渣油香油香的,怪好吃的。
  林芝将油渣放到一边晾凉,再把葱姜蒜末一并倒入油锅里。趁着小火慢炸的期间,她将油渣切成细末,与胡麻粉和八角粉堆在一起。
  待葱姜蒜末也炸到金黄,刚刚备好的三种粉末也齐齐落入油锅。
  稍稍炸上片刻,便可以盛出加盖放凉,只要再等上那么一会儿,掀盖便可以见到馄饨最重要的调味品之一:黑葱油。
  至于馄饨的内馅,自然是最经典的猪肉馅。内馅剁到带有颗粒感的程度,再往里加入盐、砂糖、鸡粉、酱油和鸡蛋等物,搅拌均匀即可。
  林芝不喜欢太过复杂的馄饨调味,不过这点还要根据当下人的口味进行调整——这个问题,她准备交给待会尝试的试菜的人来点评。
  等到内馅准备齐全,那边面团也已醒发好了。林芝拿起擀面杖慢
  慢擀开,等宋娇娘撩帘子进来时就见林芝面前的面皮已是大得连案板都摆不下,宛如一块巨大的桌布。
  “哇……哇哦。”宋娇娘没忍住,惊叹一声:“怎么变得这么大。”
  听到宋娇娘的惊叹声,另外几人也凑过来,探头探脑往里看,然后一个两个也发出同样的惊叹:“哇哦!”
  “真的!”
  “好大,好透的面皮。”
  “芝姐儿这是在做什么?”
  “要是在摊子上做,保准能吸引好多人的注意力。”还有人啧啧称奇。
  “嘘——别打扰到芝姐儿!”
  林芝听到一道尤为耳熟的声音,只是忙于手里活计的她并未转身去看,而是专注于面前事上。
  她将面皮对折,再对折,然后用菜刀划成宽条,再叠起来切成宽度一致的块。
  这样,馄饨皮便做好了。
  她做完了馄饨皮,方才抬眸看向还立在门口的宋娇娘:“刚刚是吕三哥他们?”
  “是啊。”宋娇娘撩起帘子,教林芝过来:“大家都来了。”
  林芝探身望去,正聚在一块说闲话的众人齐齐回首望来:“呦,芝姐儿好久不见!”
  这群人便是当时一起到汴京城的车队中人,有像是吕三和鲁大头这般三天两头便会见着的,也有公务繁忙,如谢娘子这般与林芝一家好几个月没见了的。
  林芝对上谢娘子的眼睛,惊喜道:“谢娘子?您终于从外头回来了?”
  原本一家人还打算落脚后,便去谢娘子家做客。哪晓得他们登门才知道,谢娘子公务在身去了别处。
  林芝细细端详,只见谢娘子神采飞扬,气色极佳,瞧着竟是比几个月前精神更好。
  “是啊。”谢娘子笑着作答,同时也细细打量着眼前的一家三口,心里也是无限感慨:“都怪我没提前与你们说一声,倒是让你们跑空一趟。”
  “没事,事出突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