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小丫鬟后靠美食发家 第95节
作者:年糕粉丝汤      更新:2025-09-22 09:13      字数:4228
  汴京城里的名厨就那么些,一点动静便能传开,王厨这番折腾早有人知晓。
  连安静内敛的蒋羡姐蒋厨都凑过来,悄声吐槽道:“我还听我娘说,上回比赛官吏报的顺序,就是咱们得票的名次。除去我以外,江厨和魏厨也在王厨前头,他倒好,搞得好像只输给了林厨您似的,真真是……”
  蒋厨组织语言,半响才吐出四个字来:“厚颜无耻。”
  林芝没忍住笑出了声。
  先是被江厨避嫌躲开,又遭魏厨拆台以及蒋厨嘲讽,王厨的脸色已是黑如锅底,最后恶狠狠地瞪了林芝一眼,方才甩袖离开。
  “刚刚明明是他先挑衅我吧?”林芝睁圆了眼,只觉得王厨的火气来得莫名其妙,险些要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突发失忆,缺失了一段自己招惹他的记忆。
  蒋厨忍俊不禁,魏厨笑道:“你莫要理会那人,临时抱佛脚能做出多好的东西?倒不如走到自己道上再行精进。”
  “这个道理,我自是清楚。”
  “那就好。”魏厨刚放下心,没半盏茶功夫他的表情又扭曲起来。
  原来就在官吏宣布今日选拔活动限时十二个时辰,每人要做三十人份的果子后,林芝竟是举手问道:“那做两款果子,可以吗?”
  官吏微微一怔:“自是没有问题。”
  魏厨脸上的笑容凝固,刷地侧身望去,只见方才还一派平和,乖宝宝模样的林芝正对着王厨,嘴巴开开合合。
  魏厨没看到前半段,只看懂了最后几个口型:“……没胆就滚。”
  魏厨沉默,魏厨震惊,刚刚谁说清楚的?这就是你理解的清楚?
  别说前面震惊,消息传到暖阁里,副行首与今日的宾客也安静了一瞬。
  负责元宵节宴的官吏诧异:“这位林厨,脾气还挺火爆的?”
  众人一时说不准,倒是崔厨娘笑了笑,说道:“林厨出身微末,若是来人挑衅也没点脾气,恐怕也在市井中站稳不了跟脚。”
  官吏一怔,笑了笑:“崔厨说的是,是这个理。”
  世人都说要善于待人,做人要老实厚道,却没人说过老实人是最容易吃亏的。
  从外地到汴京来讨生活的人家,若是性子弱点,恐怕早就被人拿捏了。
  暂且不论旁人议论,厨子们之间的争执,终究要靠手艺说话。
  王厨此刻已经气炸了,看林芝的眼神都快冒火,林芝却像没事人一样,放下狠话以后,就跟着引路官吏去了比赛场地。
  这回,所有人都在一个会场里,同样各有两名差役跟随,只是彼此隔得远,看不清对方的操作。
  林芝扫了眼身边的差役,竟是上回见过的老熟人。她拿起纸笔,飞快地写下食材清单,除去上回做花酥的食材以外,还多了冬瓜、胡萝卜、豆芽、冬瓜、冬笋、核桃、莲子、黄花鱼胶和大鹅等物,说是熬煮高汤的话后两者着实有些格格不入。
  这清单送到暖阁,副行首和官吏们都看呆了。光头厨子憋了半天,还是不由自主地吐出猜测来:“她不会是想做花折鹅糕吧?”
  官吏们不清楚内情,行首们却齐齐倒抽一口凉气。带须的老厨子深深蹙眉,百思不得其解:“莫非她有了将汤汁汇入到鹅肉之中的办法?”
  “可才过去两日!”光头厨子惊呼。
  “也不一定是想出法子了。”诸人齐齐沉默,半响才有人接话:“说不定是故意吓唬王厨,好让他乱了阵脚。”
  这样一说,倒是有些道理。
  众人长舒一口气,而带须老厨子也乐得看戏,摆摆手对差役道:“她要什么食材就给她什么罢,不用来询问了。”
  没多久,食材便送齐了。
  比其余几人声势浩大的景象不免让人频频侧目,尤其是王厨更是直直瞪着那只大鹅,而后难以置信地看向林芝。
  而林芝神色平淡,直接先把黄花鱼胶和葱姜蒜一起上锅蒸,又把其余食材倒进锅里煮沸,转小火慢炖。
  等鱼胶发好,便放进素汤里一同炖着,而后便不管汤头,转而杀鸡杀鹅,取出要用的鸡肉和鹅肉以后,将鹅架和鸡架放入锅里,与猪骨共同炖煮汤头。
  再来绿豆红豆枣泥等亦如前日那般开始炖煮,而后林芝开始专心做起花酥来。
  三十人份的花酥,对她来说竟像小菜一碟。她有条不紊地炸制,只用了比上次多两刻钟的时间就做完了,让差役先送了过去。
  她的动作没有停下,将鹅肉与猪肉切碎并混合均匀,略调整一二味道,再揉捏出恰到好处的块状,并上锅蒸熟。
  再来,林芝取来一块鸡胸肉,同样剁碎成泥,不过这并非做主食材而用,而是待会要放入高汤里的。
  等两种高汤都炖得差不多了,她便捞出里面不要的配料,混合后并往里加入鸡肉泥。
  鸡肉泥慢慢吸附了汤里的碎渣,素汤渐渐透出淡淡的金色,清亮得能照见人影。
  林芝任由高汤继续沸腾,随即舀出一勺淋在花瓣上,因着高汤内富含鱼胶,遇冷就凝住,恰好定住花瓣的形状,只要一片一片撕下来堆好,一朵刚绽放的花便出现在眼前。
  剩下的汤她又熬了会儿,铺在平盘上,凝出接近豆皮般的薄片,轻轻卷在切好的鹅肉上,刷上高汤,再将花瓣尽数粘
  最后还有一部分要凝结成如豆皮般的薄片,轻轻卷曲与鹅肉之上,最后用刷子刷上汤汁,再将花瓣逐一粘合在上面。
  不消半盏茶功夫,一朵饱满的牡丹花便落在碗里,晶莹剔透,瞧着比真花都要娇俏美丽。
  站在林芝身后的差役,脸都快笑僵了,死死攥着手里的托盘才没失态。
  前两日他见着花酥时的震撼还没消,这才两日,又被惊得脑子里一片空白,连怎么形容这道果子都想不出来。
  半响他才渐渐回过神,开始好奇行首与官人们看到后的反应。
  做出了第一朵花折鹅糕,林芝心里也有了底,后面的制作速度越来越快。
  头一碗用了三盏茶功夫,后面一碗只需一盏茶功夫,到最后一盏茶功夫可以做三碗。
  即便如此,她也足足耗费两个半时辰才全数完成。别说林芝累得满头大汗,就连差役都是疲惫不已,至于会场里早已是空无一人,其余几人尽数离开了。
  “劳烦差人送过去。”林芝将做好的花折鹅糕逐一摆上托盘,又盛了一壶汤汁搁在一旁:“若是行首与官人们想喝汤,亦可浇一勺汤上去,不想喝的话便直接品尝即可。”
  差役忙点头记下,一脚重一脚轻地往暖阁而去。
  林芝拿毛巾擦了擦汗,刚要往堂屋走,就被一名官吏拦住,引着往暖阁院内的偏殿去:“林厨请在此稍候。”
  推开门,屋里安安静静的,江厨、蒋厨、魏厨和王厨四人各占据一个角落分散坐着,直到见她进来才瞬间热闹起来。
  江厨站起身,热情地迎上前来:“林厨来了?”
  魏厨亦是走了过来,满脸复杂:“你居然真的做了两道果子……”
  顿了顿,魏厨补充:“王厨也做了两道。”
  林芝挑了挑眉,抬眼正好对上王厨的目光。他的状态没比林芝好到哪里去,肉眼可见的疲惫,只是见林芝看来立马梗着脖子,摆出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架势。
  没等两人多说,一名官吏便推门而入:“请诸位厨人跟我来。”
  人立刻收了话,跟着往暖阁走。
  一进门,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桌案上,最显眼的莫过于宛如双生的花篮,明眼人都知道一个是林芝的作品,还有一个则是王厨的作品。
  魏厨正仔细观察,想要看出两者的区别,耳边忽然传来江厨的低呼:“那是什么?”
  他疑惑地顺着江厨的视线看去,登时瞳孔微微睁大:茶碗里,是一朵琉璃芙蓉花?
  魏厨定了定神,咬着嘴里的肉,视线逐一滑过餐食,最后闭了闭眼。他只觉得口腔干涩得紧,半响才颤声道:“林,林厨,那是你另一道作品?”
  林芝点了
  点头。
  魏厨刚要开口,脑海里忽然浮起一个不可思议的猜测。他喉结滚动,咽了一下唾沫:“那个,这道果子的名字是——”
  林芝笑了笑:“花折鹅糕呀。”
  花折鹅糕、花折鹅糕……花折鹅糕!?
  当‘花折鹅糕’四字如惊雷般在魏厨耳边炸开时,他瞬间僵在原地,死死盯着那朵琉璃牡丹花。
  可他的反应甚至还算得上平静,毕竟王厨竖耳听到答案后,表情瞬间扭曲,失声惊呼:“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这个东西,这个东西。
  这个东西怎么会是花折鹅糕!?
  他费尽心思想改良的花折鹅糕,跟眼前这朵晶莹剔透、连纹路都清晰的琉璃牡丹花比起来,简直像个粗制滥造的玩意儿!
  蒋厨和江厨齐齐倒抽了一口凉气,甚至顾不得在场的副行首与官人们,凑上前仔细打量这一朵精雕玉琢的存在。
  她们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半响还是忍不住问道:“这个,这个真的是用鹅肉做的?”
  第102章
  不止蒋厨江厨,连在场官吏与副行首们也齐刷刷地投来好奇目光,实在是这道果子太过吸睛,也太让人震撼了。
  林芝笑了笑:“是,也不是。”
  她没再多加解释,只抬手示意众人品尝:“有些秘密,可以亲自体验一番。”
  坐在上首,身穿青色官服的钟官人笑了:“既然如此,咱们便来尝一尝罢?”
  “钟官人说的是。”几名副行首纷纷应和。按规矩评点该按顺序逐一品尝,可在场谁听不懂钟官人的意思?不用副行首们开口,差人立刻将一碗碗的琉璃牡丹花……不对,应当是花折鹅糕送到众人面前。
  随着小碗送到面前,钟官人愈发惊叹这道果子的精致细巧,不但每一片花瓣皆是纹路清晰,而且每逢微风吹拂而过,花朵便会颤颤巍巍,宛如枝头刚刚盛放的鲜花。
  单论‘颜色’,已是足够诱人,而等拿到近处,还有一缕淡雅的香气扶摇而上,勾得人心里发痒。
  钟官人迟疑片刻,拿起碗侧的轻巧小勺。他舀起琉璃牡丹花,才发现份量比预想中沉些,再仔细瞧,方才注意到花蕊部分竟隐约藏着一团粉色肉圆。
  “咦,里面还藏着别的?”钟官人咕哝一声,忽然想到这道菜品的名字:“花折鹅糕……外面是花,里面莫非是鹅糕?”
  钟官人对外表打了满分,给香味打了七分,再来便是味道。他满怀期待,而站在一旁的王厨盯着钟官人的脸色,牙齿咬得咔咔响,暗自盼着林芝这果子味道寻常。
  钟官人先将汤勺放回碗里,用筷子夹起一片花瓣送进嘴里。
  随着脆弱的花瓣接触到温热的口腔,他发现花瓣竟是瞬间融化,化作清亮的汤汁?
  钟官人的瞳孔微微大张,下意识吮吸一口,汤汁清淡温润,素雅至极,只到最后方能尝到隐约间泛起的一抹鱼香与肉香,鲜甜且完全不腻。
  “这,这花瓣到嘴里竟是化作汤汁?”
  钟官人还以为是自己把心里话说出口,转头才发现是身侧的光禄寺丞宋官人在惊叹。
  “你也是这般?”
  “你也是?”
  钟官人连连点头:“对吧?好神奇!而且这汤汁清透润口,荤香又柔和,甚是巧妙。”
  其余不说,光是这吊汤手法便是教人惊奇。宋官人深以为然:“的确,话说这是林厨所做?她只是一家脚店的主厨?拥有这般手艺,怎会屈就在一家脚店里?”
  光头厨子闻言,笑着回话:“两位官人不知,这位林厨娘乃是随父母从外乡而来,方才扎根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