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作者:汀柏荣荣/橙汁感谢      更新:2025-09-22 09:33      字数:3892
  
  李暮歌看见锦绣神情不禁微变,在她还待多看的时候,锦绣已经恢复了平日里木讷的模样,恭恭敬敬行了一礼,去挑熏香了。
  她看都没看茯苓放在盒子上的那一盒香料。
  茯苓看着锦绣离开,回头跟李暮歌说道:“殿下,这几日梧桐殿送来的香不多,就这一盒,不如包上?”
  细看能看出茯苓眼底的疑惑,库房里没有香了,锦绣去哪儿包啊。
  “就这一盒了?看来锦绣姑姑是直接去梧桐殿拿了,殿下,锦绣姑姑就是太不爱说话,但她办事向来稳妥,还请殿下莫要怪罪。”
  白术赶忙开口,她和锦绣有些亲戚关系,李暮歌在某一次重生后,听到白术私底下喊锦绣姨母。
  “没事,是本殿下没记住库里有什么东西,不怪她,叫人去颜家送帖子,问问颜六娘今日可有空,我要约她出来一叙。”
  不是正式到颜家拜访,李暮歌还没有外出建府,正式上门不太好,而且她昨天忘记给颜家送拜帖了,现在上门实在是不太讲究。
  约人出来玩就没那么多事了。
  再说了,李暮歌还有些事想单独跟颜士玉谈一谈。
  锦绣很快便带着两个包好的木盒子回来了,她确实是从隔壁梧桐殿新要了两盒,李暮歌笑吟吟地夸了锦绣两句,说她今日倒是格外懂得变通。
  锦绣讪笑两声,躬身行礼,没有多话。
  颜家很快给了回复,颜士玉今日没事,可以出去玩,李暮歌没怎么出宫过,因此颜士玉定下了一处地方,李暮歌带上礼物和随侍,便出宫去了。
  马车停在了一处名为文绮楼的地方。
  李暮歌下车一看这名字就乐了。
  “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这地方倒是合母妃心意。”
  良嫔的四个大宫女,翠玉、翠珠、锦绣和锦文,名字出处便是这一段话。
  李暮歌身边的宫女名字则是中草药,她以前好奇,随手查过。
  “没想到殿下对《六韬》颇有研究,不过文绮楼的名字还有一层含义,乃是集天下文章最奇之处。”
  颜士玉早就在一旁恭候,请公主出来玩,她当然得好好招待,不敢有半分疏忽。
  李暮歌侧头看过去,今日颜士玉一身学子服,那衣服乃是浅绿色,穿在她身上,显得格外清爽。
  与李暮歌对上视线一瞬,颜士玉便移开了目光,低头行礼,“六娘见过殿下,问殿下安。”
  “今日在外行走,需低调,尊称便免了,六娘不如唤我十四?”
  李暮歌上前扶起颜士玉,俏皮地冲颜士玉眨了眨眼,两人对视间,像是达成了一个共识。
  颜士玉当即对李暮歌改了口,“十四娘,在下在三楼设了酒席,还请十四娘莫要嫌弃茶水简陋。”
  “敢取名文绮的酒楼,来往无白丁,乃高雅所在,何来简陋一说?”
  李暮歌太清楚这些人喜欢听什么了,她此话一出,颜士玉看她的眼神都变得更温和了。
  世家贵族,封建皇权,两人携手入内,像是大庄的掌权者们一样,和谐极了。
  只是进屋后,茶水端上来,两人都不说话了。
  热烈的气氛像是被泼了冰水,瞬间冷了下来。
  颜士玉端起茶水轻啄一口,舌尖微烫,让她脑子更为清醒,那一天在水中看见的场景,不自觉浮上心头。
  在她面前,十四公主杀了十一皇子。
  颜士玉不知道今天十四公主为什么要来见自己,明天就是万寿宴了,难道十四公主不该留在宫里,好好准备明天的盛事吗?
  颜士玉不禁想起十四公主刚刚在楼下念得那句话,十四公主在研习《六韬》。
  《六韬》乃是帝王之术。
  难道十四公主对那个位置,同样有野心?
  颜士玉手指摩挲着杯口,指尖被烫的微红,都不能压制她开始飞速跳动的心跳。
  野心,谁都有。
  她颜士玉也有。
  可是颜家支持她姐姐,她姐姐乃是坚定的大公主党,她在颜家的位置就跟十四公主在宫里的位置一样,根本不受重视。
  两个同样不受重视的人凑在一起能干什么?小可怜抱团吗?
  在安静品茶的李暮歌不知道,坐在对面的颜士玉,心中已经转过多少个年头了。
  如果李暮歌知道,她大概会说一句,你们文人的脑子是真脏啊。
  我就不能是单纯随便看看书,陶冶一下情操?我就不能是单纯来找你道谢,谢你救命之恩,谢你没当着所有人的面,戳穿我的栽赃嫁祸?
  第14章
  “十四殿下……”
  “说了在外面,不用喊我尊称,今日你我坐在一处饮茶,无上下之分。”
  颜士玉没忍住先开了口,可不待她说更多,李暮歌便打断了她。
  颜士玉并没有被李暮歌的这段话打断思绪,她从善如流的改变了称呼,再次开口,“十四娘今日出宫,想来是因为此前落水一事。”
  李暮歌点点头,确实是因为这件事。
  “十四娘是公主,救公主是职责所在,再则日前良嫔娘娘已送了谢礼到府上,十四娘不必因此事纡尊降贵,前来见在下。”
  “救命之恩,可不是几件谢礼便能了结的恩情,再说了,六娘于我之恩,不仅是救我出水,还有一件事。”
  李暮歌说到这儿停顿了,颜士玉心不禁跟着一跳,呼吸下意识都停了。
  这位十四公主到底是什么意思?那日水下之事,放在谁身上都是恨不得一世不被提起的隐秘,怎么她敢在这儿说?
  随从都在屋外守着,屋中只有李暮歌和颜士玉两人,颜士玉心跳如擂鼓,不消片刻,额头便是一层冷汗。
  “十四娘此言,是何意?”
  颜士玉开口时,甚至能感受到自己嘴角的干涩,像是多日不曾饮水的旅客,挣扎在路上,无助得等待上天宣告命运。
  “是想问六娘一句话,六娘当时没救十一皇兄,事后没有告知任何人真相,是为了帮我,还是为了帮自己呢?”
  李暮歌直视颜士玉的双眸,那双年轻的眸子里,是清澈动人的欲望,对权力、地位的渴望。
  同是颜氏女,一如原身同为李氏公主,她们聪慧,生来高贵,凭什么要匍匐在他人脚下,做助人的踏脚石。
  在对上李暮歌双目瞬间,颜士玉诡异得平静下来。
  她想起自己在岸上时的想法,她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救十四公主而去,至于十一皇子,说实话,如果十四公主没有先下手杀他,她定会想法子,让十一皇子没法上岸。
  “肃国公覃家,自开国至今,代代皆勋贵,淑妃父亲更是坐到了中书舍人的位置,为陛下心腹,他不止一次提过,勋贵之中多有能臣,比之南方世家大族强上许多,该削减世家官职。”
  颜士玉说起现在朝堂上的一些斗争,听得李暮歌一愣。
  李暮歌还真不清楚这件事,小说的视角大多放在后宫,前期朝堂上的争斗,对后宫的影响微乎其微。
  她只知道,大公主厌恶十公主和十一皇子,有大公主在上头一日,十和十一就一直没有出头。
  等大公主下线,十和十一才陆续登台。
  颜士玉又接着说道:“在下这里有一桩旧事,十五年前,东安大旱,民不聊生,民间有乱民起义,彼时为肃国公世子的覃昌领兵前去镇压,就在他到东安前一夜,有一股乱民杀入我颜家族地,致使颜家百余儿郎战死,损失惨重,至今,族地之中依旧有人夜夜惊叫,被梦魇困在十五年前的那一天。”
  十五年前,她才刚一岁,那时她也在族地。
  人们常说,小孩子没有记忆,可她却清晰得记得,记得冲天而起的火光,记得惊慌失措的母亲抱着她,与她一起藏在地窖之中。
  地窖里陈旧阴冷的气息,与地面上不时传来的喊杀声,成为她最深刻的记忆,是她每夜的梦魇。
  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了,可颜士玉查过,她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一夜的不寻常。
  李暮歌问:“颜家怀疑是覃昌在其中动手脚?”
  “分明就是覃昌派人所为,以为穿上乱民的衣服,就能从兵变为贼,谁都看不出破绽了吗?”
  颜士玉气得止不住发抖,颜家没有蠢人,那一夜过去后,颜家人很快意识到是有人假借乱民之名,杀害颜家人。
  只因那一股乱民强得不正常。
  一般乱民哪儿能拿出刀剑盔甲,大多是面黄肌瘦的可怜百姓手持锄头镰刀便造了反。
  颜家一直在施粥,还收留了一部分流民,东安城那时局势都已经趋于稳定了,可肃国公一来,一切都乱了,颜家人拼死抵抗,熬过了那漫长的一夜。
  可那一夜是过去了,心中的仇恨,能轻易消散吗?
  李暮歌知道此事,这也是她问颜士玉究竟是为了谁,才隐瞒真相的原因。
  知道归知道,在听到颜士玉近乎字字泣血的讲述时,李暮歌还是有些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