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六公主活着的时候,人缘不是很好,死了之后倒是高朋满座,每个来吊唁她的人,都带了几分真情实感的悲伤。
等天快黑了,春和宫才安静下来,颜士玉来了宫里,特意陪着李暮歌。
她也帮忙做了不少事,最后累得都有些走不动道了。
趁着屋中没外人,颜士玉说了她今日从祖父那儿听来的消息。
“宫里接二连三的出了丧事,陛下已经决定过段时间去青龙山上祭拜天地神灵祈福,清扫宫中晦气,陛下点了太子随行,过两日便动身。”
李暮歌一点儿都不意外,宫里连着死了四个皇嗣,皇帝再心大,也会觉得有问题。
“殿下,之前你递上去的折子,今晨陛下拿出来说了两句。”
颜士玉不意外李暮歌对祈福一事没反应,主要是这事儿跟李暮歌什么关系都没有。
李暮歌还没有踏足朝堂,皇帝祈福带谁也不会带她去。
今日谈话的关键在于那张折子。
“科举的折子吗?各位大臣有何见教?”
李暮歌算着时间,皇帝也该动一动她的那张折子了,果然,他今晨就拿出来说了。
“意见不一,大部分是反对,听祖父说,他们的反应很激烈,尤其是以杨家为首的官员,差点儿没把紫薇殿给掀翻了。”
颜士玉说着,频频咂舌,以前她没去了解过官员上朝,一直以来,她都觉得大多数官员应该和她祖父差不多,一把胡子,老神在在地站在一旁,等别人说完话,才慢条斯理开口,讲述自己的意见。
结果真的了解了上朝后,她此前所有想法,全部推翻了。
上朝时,大臣们一言不合开始对骂,甚至动手都不在少数!皇帝也没法子,高声呵斥没什么用,总不能让禁军到大殿上制止朝臣吧?
那些朝臣他们有时候吵起来,完全是意见不一,但初心都是好的,是为了大庄着想。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任由他们对骂对打,一直到得出一个结果来。
颜士玉了解其中内情后,便觉得皇帝那个位子,不是一般人能坐得了的。
“看来他们的反对不止嘴上说说,打起来了?”李暮歌见颜士玉脸上一阵青一阵红,就知道颜士玉受到了很大冲击。
能冲击到颜士玉的场景,肯定是打起来了,还打得很热闹。
“前段时间,众言官弹劾太子,就已经打过一场了,你应该早日习惯,咱们大庄的朝堂向来如此,武德充沛啊。”
李暮歌又加了一句调侃,说得颜士玉苦笑连连。
“唉,臣这小身板若是站在朝堂上跟人打起来,估计会被人打得几日下不了地,真是想想都令人害怕。”
颜士玉代入自己,感觉天塌了。
“怒火上头的时候,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况且,士玉精通君子六艺,文能提笔,武能上马,如何就打不赢那些一把老骨头的大臣了?要相信自己。”
李暮歌之前看到过,有几个上朝的老臣已经很大年纪了,颜太傅六十多岁的高龄在其中,都算是年纪比较小的了。
那些老大臣,感觉风大一些都能吹倒一片,更不要说与颜士玉这种年轻人打架。
颜士玉闻言连道不敢,她要是跟那些老大臣打架,打赢和打输没区别,赢了战场输了名声,以后出门大家都得说她是专挑老人家欺负,那她成什么了?
她可是颜家贵女,世家名门之后!
李暮歌见颜士玉是真害怕,不想装得,便转了话题,没再说笑下去,她说:“科举改制一事,非一朝一夕之功,还有得磨呢,我有的是耐心,反正只需在下一次会试之前,成功实行糊名即可。”
字可以写得漂漂亮亮,让人挑不出毛病,名字又不能改成世家大族的人名,所以想要让寒门子弟出头,关键在于糊名制。
“殿下不急,有人可急了。”
颜士玉想起文绮楼的那位,心想如果科举一直不改制,恐怕长宁又要掀起来自于寒门学子的浪潮。
只要颜士玉说话带点儿酸味,李暮歌就知道她在说谁了。
李暮歌轻笑道:“常盈栀其人,冰雪聪明,她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动手,要动手,也是在下一次会试之前,不然期间时间太长,变故变多,她赌不起。”
“她聪明,可不是每个人都如她一样聪明。”
颜士玉听李暮歌赞赏常盈栀,开始哼哼唧唧,更不爽了。
李暮歌微微摇头,拿两个手下没办法,常盈栀看不上颜士玉世家做派,颜士玉看不上常盈栀善于经营,这两人注定作对。
“殿下,七皇子和八皇子如今都已经回长宁了,姐姐说,七皇子中途转道去了西北一趟,此事殿下知道吗?”
李暮歌还真不知道,七皇子和八皇子被派出去干活儿,好像都是去南方吧?小说里也没提到过中间还改道去别处了。
“怎么回事?”
“是万寿宴之后的事情了,当时殿下直言荣阳公主刺杀,大殿下顺势提了一句西北军败仗的事,您还记得吗?”
颜士玉一说,李暮歌的记忆就全出来了,事情才过去一个多月,她当然记得。
“嗯,荣阳说是有官员顾及父皇万寿宴,所以将战败的消息隐瞒了下来,后来此事不了了之了。”
符合大多数情况下皇帝和稀泥的行事作风,当场没出结果,后续也就没后续了。
“咱们那位陛下,可不是个好糊弄的性子,明面上什么都不说,私底下嘛,绝对会去派人查看一番,尤其此事还涉及西北军权,如何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过去呢”
颜士玉在大理寺干了一段时间活儿后,对朝堂上大臣们的为人有了清晰认知,同时对皇帝的性格,也有了一点儿大概。
以前觉得皇帝是天子,当今皇帝又在外颇有盛世明君的赞名,那皇帝本人肯定有明君之相,如当年的太|祖、高宗等皇帝一样,或是如盛天皇帝似得,一心为国为民,体恤百姓朝臣,广开言路,知错能改。
后来,颜士玉对皇帝的想象,和她对朝臣们的想象一起,碎成了渣渣。
李暮歌笑而不语,皇帝其人究竟如何,小说已经将他写得明明白白。
李麒表面宽容,实则小气,冷心薄情,爱听好话,年轻的时候效仿太|祖,确实有盛世明君的风范,年纪大了之后,飘得很。
也就是现在太子和大公主斗得你死我活,他还有点儿危机感,要是孩子孝顺,他估计能上天!
李暮歌的笑让颜士玉有点儿不好意思了,她当着公主的面儿议论皇帝,她是真的胆子大啊。
她姐都不敢在大公主面前这么说皇帝呢!
颜士玉看李暮歌没有追究的意思,干咳一声,生硬转移话题,“总之,七皇子去了西北,回来后就碰上了六公主身亡的事,现在他应该还没给陛下上报相关事宜,所以大公主也摸不清他到底在西北查到了什么。”
人家都没报告工作呢,就被大公主知道他的行踪了,大公主的情报工作已经做得够厉害了。
要不怎么说大公主能成功,她甚至还想知道七皇子究竟查到了什么,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李暮歌在心里给大公主默默点了个赞,怪不得到一直到最后,七皇子和八皇子才扳倒大公主。
颜士玉说了会儿她最近探听到的消息后,就离宫了,再不走要被锁在皇宫里了。
等夜色降临,春和宫只剩下白灯笼还在亮着光,照亮了空荡荡的灵堂。
李暮歌睡前给六公主上了柱香,烧了一把纸钱。
好歹姐妹一场,死后的面子工程,李暮歌不介意帮她做一点儿。
毕竟在无数次死亡之后,六公主应该都如小说里描写得那样,为她烧纸守灵,痛哭流涕。
“母妃怎么样了?”
提到自己的死亡,李暮歌想起了良嫔。
良嫔在小说里可是哭得几次昏厥,现在六公主死了,良嫔应该会更伤心吧。
“回殿下,梧桐殿那边还没有消息。”白芍上前行礼回道,一直有宫人在梧桐殿盯着,可惜迟迟不见良嫔醒来。
“去太医院多请几位太医吧,母妃定是被六姐的事刺激到了,务必要请楼太医过来看看,他最擅长看这种神智有伤的病。”
楼太医更重脑疾,并不擅长医治心病,或者说,任何一个太医都不擅长医治心病,喊他来其实什么用都没有。
不过十四公主既然发话指明要楼太医来了,那自然要将楼太医请过来。
不巧的是,今天晚上楼太医并未在太医院当值,他前两天摔断了腿,近些日子都不能入宫伺候了。
所以最后到梧桐殿看诊的人是楼太医的女儿,女医楼心澄。
楼心澄今年三十二,自她十六岁入宫为女医,至今已经过去十六年,她入宫的时候,皇帝还不是李麒,而是盛天皇帝。
大概是因为她曾经生活在盛天皇帝统治期间,所以她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气韵,李暮歌说不明白,反正就是觉得楼心澄要比寻常人更稳重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