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作者:汀柏荣荣/橙汁感谢      更新:2025-09-22 09:34      字数:3896
  
  李暮歌是真奇怪,杨家是什么香的臭的都能嫁女不成?旁人不知道吴王那点儿秘密,是因为从来没人在意过。
  若是要嫁女,总得先去查查看未来姑爷是什么脾性,省得自家女儿嫁过去受苦受罪,再加上杨家嫁女有政治目的,未来姑爷的为人就更重要了。
  若是笼络了一个蠢货,最后岂不是丢了女儿又折兵。
  综上所述,楚嫔和吴王是哪儿来的自信,觉得只要他们愿意,杨家必定与他们联姻。
  就靠一个礼部尚书的大伯?
  又或者是,是觉得七皇子在皇帝跟前算是有名有姓的人,以后肯定能有一番作为。
  李暮歌觉得是后者。
  看来楚嫔对她儿子寄予厚望,认为她儿子必定能出人头地。
  如小说中一般,最后七皇子只能辅佐八皇子登基,处处都矮了八皇子一头,楚嫔不得气坏了?
  哦对了,那个时候,楚嫔好像是染了重疾去世了。
  小说里偶然提了一句,七皇子母妃去世,七皇子悲痛欲绝之类的。
  李暮歌回忆起小说的一部分内容,心里对楚嫔和七皇子的杀意更浓了。
  一想到他们俩最后一个能成为贤王,另一个也是美满死去,李暮歌就幻视了那些杀了她,还能潇洒活着的凶手们。
  她必须想个办法,除了七皇子与楚嫔!不然她晚上估计又要开始做梦了。
  李暮歌让翠玉继续去盯着红玉宫,有什么消息随时随地来报,自己则出宫去了。
  今日她还得上学。
  现在李暮歌上学的内容,早就从单纯的学习知识,变成了“半工半读”,读得书主要是李暮歌感兴趣的书,大多时候,她去了国子监后,会被舅父或者外祖拉过去,商议科举之事。
  也是因为切身体验了改革科举的艰难,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李暮歌才真切意识到,这个国家其实早就已经开始发烂发臭了。
  上层看着还不错,中层几乎已经完全沦为了上层世家手中的傀儡,世家名门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只能干什么,没有一点儿自我意识。
  而下层,下层已经在这个国家消失了。
  没有任何声响,静悄悄消失了。
  因为上升渠道被世家完全垄断,使得他们的声音淹没在朝堂之上对盛世的称赞声中,一切与读书、科举有关的政策,都与他们无关。
  他们成了被固定在土地上的符号,户部账本里的一串数字,世家的一部分财产。
  “科举改制如果做到这一步,那就是只改了会试,底下还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科举制度,所谓科举,其实依旧是举荐与考试并行,独属于世家子弟的登天梯。”
  李暮歌结束了一上午的工作,从繁重的各地文书里抬起头来,她一边总结着在那些文书里看见的内容,一边问着坐在对面的宁泽世。
  “舅父,如果仅仅只做到这一步,那大庄的未来,岂不是一直掌握在那几家人手里?”
  颜家、杨家、覃家、陈家等家族,甚至还可以算上宁家。
  “父亲前两年曾上奏一封,请求陛下,在各县府设立国学,选拔人才,不拘出身,被陛下驳回。”
  宁泽世叹口气,李暮歌此刻能看出的问题,百官如何会看不出来。
  只不过大家都在装糊涂,因为大家都觉得,真要是出问题,也不会出在他们手上。
  他们已经被盛世那一套说辞,蒙蔽了眼睛,看不见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一条死路。
  李暮歌看着手里的文书,文书上,各地方的学官都在哭,哭没钱,哭没有人才,哭以他们的实力,不足以推行新的科举制度,糊名和誊抄,明明是再简单不过的两件事,他们却百般推脱。
  想想到了现代高考,在那个科技不算发达的年代,还有人能做出冒名顶替之举,严防死守之下,还有试题泄露的丑闻,可见想要让教育的光芒洒在每一个人头上,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但事情再困难,也得去做!
  “父皇当时没有通过外祖的折子,想必有他的顾虑,如今朝中世家势力独大,杨家几乎一手遮天,想要完整实行科举改制,必须得做些什么。”
  李暮歌说完,眼底光芒明灭。
  宁泽世想了想,说道:“杨家还没有强大到一家独大的地步,这些县官之中,不少其实是覃家、颜家的门徒,尤其是颜家……”
  颜家的家主,依旧是那位老太傅。
  颜太傅教书育人一辈子了,他在朝中的门生故旧,数不胜数。
  宁疏白已经坐到了国子祭酒的位置,依旧没法在门生故旧的数量和质量上压过颜太傅,颜家千年世家的底蕴实在是太深厚了。
  宁泽世提到颜家,微微一顿,他为难地看向李暮歌,李暮歌抿唇不语。
  颜士玉是李暮歌的幕僚,此事有许多人知晓。
  颜士珍是大公主的幕僚,李暮歌又和大公主在朝堂上关系亲近,这些许多人也知晓。
  一旦对付颜家,很可能会导致李暮歌直接对上大公主。
  颜士玉和颜士珍很重要,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她们俩又没有任何话语权,仅仅是作为颜家的一个象征。
  李暮歌沉默许久才开口说道:“舅父,眼下若是因为科举改制一事对付颜家,恐怕会让大家觉得,是宁家想要上位。”
  科举改制是一件对大庄有利无害的好事,李暮歌不想让这件好事,最后染上浓重的政治色彩,甚至沦为党争工具。
  “确实如此,可颜家是路途上无法移走的高山,避不开啊。”
  “山移不开,路也得继续走,接下来还有许多座山,咱们要一一走过,才能抵达终点。”李暮歌已经想到解决的法子了,她冲宁泽世微微一笑,“所以舅父,咱们得去借路,多多借路。”
  “借路?”宁泽世拢了拢袖子,微微颔首,“宁某愿闻其详。”
  李暮歌跟宁泽世说起了朝堂局势。
  宁泽世和宁疏白都是比较书呆子的那一类人,学问做得极好,但对官场形势,私底下的暗潮,感知不够敏锐。
  例如他们不知道,颜家和覃家早有过节,这些年来,两家屡屡相对,他们也不知道,杨家野心勃勃,一直想要成为最强大的世家,压其他世家一头,自从杨卿鱼当上太子妃,并且生下了太子的嫡长子后,他们的气焰更是嚣张。
  “……最近杨家有意与吴王联姻,想来是图谋宫中楚嫔的支持,进而拉拢楚家,一旦杨楚两家联手,对其余家族,尤其是刚刚失去两位皇嗣的覃家来说,威胁甚大。”
  李暮歌分析到这儿,嘴有些干,喝了口水润润喉。
  对面的宁泽世已经开始提笔记笔记,光听李暮歌说,他都有些记不住了。
  李暮歌继续说:“大敌当前,覃家和颜家理应联起手来,先对付杨家。”
  宁泽世停住记录的手,抬头问道:“覃家失去两位皇嗣,元气大伤,不愿让杨家更进一步,以防自身受损,所以视杨家为大敌,可颜家又为何要视杨家为敌?”
  覃、颜两家联手的可能性太小了,因为杨家拉拢楚家,也不可能撼动颜家的地位。
  “颜太傅年岁已经大了,颜家正当龄的子弟中,没什么有出息的人,小辈里也只出了一个颜士珍,再勉强算上颜士玉,可现在不是盛天皇帝当政了,女官在朝中想要加官进爵,实在是有些困难,颜家想要颜士珍继续向前,必须让大皇姐登上那个位子。而杨家明面上完全支持太子,事关世家延续大事,舅父你说,这仇大不大?”
  宁泽世闻言瞬间呆滞,他看了看眼前的李暮歌,再低头看看自己纸上记得密密麻麻的关系图,深吸一口气。
  随后他落笔,将纸上记下的东西涂抹掉,墨痕掩盖之前写下的字迹,他又将纸折了几折,将书案上补光的灯笼灯罩拿起来,点燃纸张,烛火将纸烧成了黑灰。
  残灰在空中飘散,宁泽世又烧着的纸放在没放水的闲置笔洗中,静静等它燃尽。
  “杨、颜两家明明是敌对仇人,为何从未有人察觉到两家相对?”
  宁泽世越想越不明白,此前他从来没有想过,换个角度看,太子和大公主党争,颜家和杨家完全是两家的急先锋啊!
  “颜家行事低调,况且,颜士珍一直以来不受父皇重视,被放在史馆内修了好几年史书了,朝堂之上,多是颜家门生在冲锋陷阵,颜家隐于其后,确实很难直接感受到两家的冲突。”
  李暮歌要不是知道颜太傅死后,颜士珍是怎么报复杨家的,她也意识不到,两家是生死仇敌。
  “颜三娘子实在是可惜了,若先帝在位,以她之才,定能谋个政事堂的丞相位。”宁泽世还记得当年颜士珍是如何出现在世人面前,那震慑天下的才情与智慧,曾被世人寄予厚望。
  “说句不传他人耳的浑话,若当年登基之人是大皇姐,什么事都没了。”
  李暮歌真的烦透了皇帝那个老登,干啥啥不行,阴谋诡计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