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李暮歌没说什么,只是叮嘱颜士玉将玉牌收好,别弄丢了,然后两人就各回各家了,天快黑了,中元节的晚上可不好在街上乱逛。
与此同时,另一条街的医馆之中,姜芝林看着哭得一抽一抽的妹妹,伸手摸了摸她脑后的头发。
“不害怕啊,是大姐不好,让你受难了。”
“姐,我想回家……”
姜家小妹带着哭腔说着,姜芝林看得心里难受极了,眼眶一热,差点儿跟着掉下泪来。
她张了张嘴,特别想告诉妹妹,她们马上就回家。
身后的仆妇看出了姜芝林的心软,凑到她耳边小声道:“二娘子,再等七日,老将军便到长宁了。”
姜芝林心猛然一落,一种沉重的压力压在她身上,让她几乎喘不过气。
她狠狠深呼吸了两下,最后才恢复情绪,继续温和地劝说妹妹。
“芝芙,祖父他马上就到了,我们马上就能一家团聚了,等在长宁过了年,大姐保证,一定带你回家,好不好?”
姜家小妹名姜芝芙,姜芝芙从小胆子就很小,她害怕黑。害怕长得凶的人,害怕巨大的声响,害怕虫子,害怕凶猛的野兽。
她不光胆子小,还很爱哭,忍不了疼。
关键是姜芝芙运气从小就有些差,她没事儿就会遇到一些意外,像是落水这件事,已经不止一次了。
按理说应该让姜芝芙学会洑水,增加她的自救能力,无奈姜芝芙自小就控制不好手脚,别说学洑水,有时候姜芝芙路上走得好好的,都能平地摔一跤。
姜芝林还记得,小时候的姜芝芙特别瘦弱,她是个早产儿,身体一直不是很好,祖父想要让芝芙习武,芝芙只蹲了两天马步,便一病不起。
一点儿风都吹不了,一点儿苦也吃不得,祖父总是说芝芙是个世家小姐的命,应该投生到长宁的大世家之中,做钟鸣鼎食之家的大家贵女。
姜芝林又揉了揉妹妹细软的头发,心道,姜家也是世家,姜家人世代戍守西南,向来对陛下忠心耿耿,姜家的军功那么多,难道还没法养好妹妹吗?
明明小妹在西南的时候什么事都没有,到了长宁,逛逛街都能掉水里,简直跟长宁相冲!
姜芝林想到这儿,神情更加坚定了,她郑重地又说了一遍:“芝芙放心,姐姐一定让你回西南,回家去。”
她不懂祖父的谋划,她只想护好自己的妹妹。
姜芝芙重重点头,往前一靠,头搭在了姐姐的肩膀上,因为落水害怕到不住微微颤抖的身体,终于感受到了安全感,渐渐平静下来。
“姐,之前落水,我特别乖,没有乱挣扎,也没有妨碍别人救我,救我的那位女郎好厉害,她在水里,像是大鱼一样。”
姜芝芙平静下来后,便有心情跟姐姐说一说她在水里的见闻了。
“好,芝芙真厉害,以后一定要记住,落水后千万别乱动,放松四肢,尽量仰着头,知道吗?”姜芝林又叮嘱了一番妹妹,随后才说:“救你的那位女郎确实不是寻常人,不仅是她,还有一位与她同行的女郎,观她二人举止,出身肯定不低。”
“姐姐有问她们是谁家女郎吗?”姜芝芙有些好奇,她问完后,有些羞恼地低下头,“我、我一直说不好官话,没问到恩人的名字,我真的太笨了,又笨又蠢,还那么倒霉……”
姜芝林先是摇头,想要回复姜芝芙的问题,她没有问到那位恩人的姓名,当时着急,只留下了自己的玉牌。
听到姜芝芙丧气的话,她完全被转移了注意力,姜芝林张嘴就是一连串的安慰。
“芝芙,你不要这么说,才半个月你就能说成这样,已经很好了,还有,你一点儿都不笨,也不蠢,你就是个普通人啊,咱们普通人没有那么聪明,不可能过目不忘。至于运气,你想想,寻常人溺水,很难全须全尾被救上来,你却每次都能逃出生天,这哪里是运气不好呀?这运气已经很好了。”
在姜芝林的安慰里,姜芝芙慢慢活泼起来,恢复了往日的精神,看得周遭的奴仆瞠目结舌。
还是大小姐有办法啊,小小姐在大小姐面前真的很灵动,比其他时候都更灵动,像个没有任何问题的正常人。
姜芝林觉得,她妹妹就是个普通人,但所有人都将她妹妹看做傻子。
聪明人天天被人说傻,天长日久便真傻了,何况她妹妹不是那么聪明。
祖父想让芝芙留在长宁,他认为芝芙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合留在西南那个不稳定的边境,但姜芝林觉得,这个抉择是错误的。
若是连家人都靠不住,芝芙孤身一人留在长宁,又能靠谁呢?
时间一晃,中元节过去,最热的天气也离开了。
天气逐渐转凉,这一段时间温度是最适宜的,不少人外出游玩,长宁附近的各处景点的游客络绎不绝。
连宁泽世和宁疏白都出去玩了一天。
只有李暮歌,白天忙晚上也忙,科举改制的事情彻底定下来了,目前几乎全部由她外祖和舅父管,她应该不用这么忙了才对。
可是庄子上的庄稼都成熟了,全都能收了。
春种秋收,这一轮庄稼全都是李暮歌的心血,别人出城是游玩,她出城是去庄子收庄稼,哪怕自己不下地,也会盯着别人收,自己手上捧着装订的小本子记录。
毛笔记录实在是不习惯,李暮歌烧了不少木炭做炭笔,裹着一层布就开始写。
白天写完,晚上回去誊抄整理,就这么忙活了半个月,才将她试验田的数据全都整理好,分门别类,从中寻到了在长宁城附近种地,目前最科学有效,人人能用的法子。
只是这法子到底有没有用,得等明年秋天才能确定。
不过她这个试验田的实验方法是非常奏效的,而且对当地能形成特别有效的推广,亲眼看见试验田里庄稼长势的佃户们纷纷表示,明年他们一定使用李暮歌的种植方法种地。
和以往朝廷推广一些新的粮种和种地方法,农人强烈的反对情绪完全不一样。
李暮歌好不容易整理好了种地的事情,又开始思考佃户们这种有违大庄官员常理的行为。
不过这次她不打算自己写总结了,这个问题,她丢给了最近跟着她跑了好几趟农庄的穆盈栀和颜士玉。
穆盈栀倒是很快就送上来了一份策论,颜士玉则慢了两天,主要是颜士玉对情况不是很了解,调查情况都调查了两天。
两人送上来的策论,核心大同小异。
都是认为,佃户们看到了李暮歌的诚意,被她感化,用比较文绉绉的方式说,就是君主仁慈,庶民自然顺从。
又是顺民思想那一套,李暮歌看完后表示很有参考价值,但绝对不是答案。
李暮歌上大学只到大二,而且大二才开学没多长时间,她高中上学的时候还比较认真,到了大学,就没那么拼命了。
现在就是后悔,非常后悔,早知道她要穿越,她每天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
要是她能再有点儿文化,哪儿至于现在迷茫得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在李暮歌的抓狂情绪里,覃家大喜的日子到了。
覃韵诗与崔家的三郎君成亲,李暮歌拿着覃韵诗给的请帖,到了崔家。
因为是覃家嫁女,所以她得到崔家来。
崔家在京城的宅邸很大,因为崔家有一位开国国公,封号为“成”,成国公本人已经七十多了,年轻时在朝中做事,现在早已告老还乡。
崔家的三郎崔珏是成国公的孙儿,成国公有三个儿子,崔珏的父亲是成国公的小儿子。
成国公那两位儿子运气不太好,早年因各种原因,都没能活过他们的父亲。
所以成国公的小儿子成了世子,据说这位世子最喜欢的儿子就是崔珏,覃韵诗与崔珏联姻,是覃家和崔家强强联手,日后覃韵诗很可能会成为成国公夫人。
李暮歌光是理清崔家那乱七八糟的亲戚关系,就废了一晚上的时间。
她真的很讨厌这些贵族,为什么那么能生,为什么那么能活!
有时候真的很想让常怀忠复活,然后再砍几个世家贵族的人,减轻一下她的负担。
当李暮歌产生这个念头的时候,李暮歌就知道,自己已经背家谱背疯了。
这还是只看了崔家的,没看覃家的,不然她能更疯。
世家大族确实能生,导致存在时间长的世家大族,主支旁支的人加起来能有几百上千人。
好在,真正优秀的人到哪儿都是少数,包括这种大家族,真正能混到长宁,并且重要到需要李暮歌记住名字的人,更是只有千中之一二罢了。
因为世家关系的错综复杂,所以李暮歌在崔家看见工部侍郎崔明璋这个老熟人的时候,一点儿都不惊讶。
崔明璋是崔家人,虽然是旁支里的旁支,但他还是工部侍郎,别的崔家旁支不必邀请,崔明璋则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