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他何曾重视过他的孩子!别说是小十和小六死于巫蛊之术,就是荣阳也死于巫蛊之术,他都不会派人去查,若是我和太子死于巫蛊之术,他或许才会急忙去查,但不是为了查出真相,而是怕那巫蛊之术威胁到他。”
大公主对这一点非常清楚,皇帝之所以看重她和太子,纯粹是因为,两人是距离皇位最近的人。
是皇帝眼中的皇储,能够代表一部分他自己。
皇位之上坐着的并非是父亲,而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冷血怪物。
颜士珍垂眸不语,静静听着大公主发泄内心的不满。
等大公主说完,她才不急不换地开口道:“陛下多年来励精图治,一心一意治国安邦,手握大权,不曾分给旁人半点,若是陛下想要求长生,或许是个卸下陛下身上重担的好机会。”
大公主听着颜士珍的话,表情逐渐怪异起来,她之前怎么不觉得,士珍说话这么“委婉”。
皇帝没登基,还是太子李麒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他,是最优秀的他。
能够一心一意处理政务,对下爱民,对上亲仁,一副明君之相,算得上合格。
后来登基了,盛天皇帝一死,真是没人管得住他了,他是越来越不像话,不光不好好治理天下,还爱上了歌功颂德的那一套。
大公主制止自己继续想下去,她开始思考颜士珍刚刚的话。
卸去父皇身上的“重担”。
第59章
“那要如何做, 才能卸去父皇身上的重担呢?”
大公主一时之间没有什么好方法,她果断开口询问颜士珍。
颜士珍笑道:“若陛下想要长生,殿下自然要帮陛下去寻, 长生一途, 不见仙人,唯有仙丹灵药,能被世人取来。”
懂了, 大公主点点头,明白了, 给父皇进献丹药。
“可这样一来……”
进献丹药给父皇,不会真的让父皇修成吧?大公主简直不敢想象,要是父皇真能长生, 她还争个什么劲儿。
颜士珍看出大公主的疑虑,轻笑一声,斩钉截铁道:“殿下放心吧, 绝无此种可能。”
长生?千百年来, 无数帝王将相都蹭追求过此道,从不见有人成功, 当今陛下又如何能比古时帝王将相幸运?
颜士珍根本不相信这种鬼神之说,她也没法理解掌权者一心一意想要长生的想法,她只会利用此事, 为自己与大殿下谋求利益。
大公主还是有些犹豫, 实在是一想到父皇会长生不老这件事,她就很担心,她真的恨不得让父皇,立马去地下见祖母啊。
“大殿下若实在是无法拿定主意,那不如亲眼去看看, 方士们究竟是如何炼丹的。”
颜士珍以前好奇过,所以曾围观方士们炼丹,炼丹的材料更是亲自一一看过。
看完之后,颜士珍就明白了,长生绝无可能,但是尸体不腐却很有可能。
吃完之后人死了,尸体埋上千年可能都不会腐败。
那些东西竟然也有人吃,而且还一大堆人追着吃,是真信了长生不老的传说,还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颜士珍不解,就如同她不明白,有些事情明知结果不好,为何还会有人一门心思去做。
颜士珍这样提议,大公主自然点头答应了,她确实很好奇,方士们炼得丹药究竟有什么不妥,能让颜士珍如此确定,吃了那“仙丹”,绝无飞升成仙的可能。
八皇子离开长宁的当天,李暮歌悄悄出宫,又到了那处隐蔽的宅院,她要见两个人。
一个是早已坐不住,天天递消息想要见她,连颜士玉都没法压住对方的姜芝林。
另一个,则是她的六姐夫郭勇。
姜芝林先来了,李暮歌甚至怀疑她是不是每天都等在外面,就等着什么时候能进来见自己。
姜芝林不是等在外面,她是随时随刻准备好见李暮歌,拿到消息立马赶过来。
“一路颠簸,无人注意吧?”
李暮歌担心有人盯着姜芝林,姜家现在暂缓了与太子议亲一事,恐怕会有人重新升起觊觎之心,想着能不能从太子那儿虎口夺食。
李暮歌身为有觊觎之心的人之一,必须要防着点儿她的同类们。
“殿下放心,末将已经将人全都甩开了。”
姜芝林也知道有人盯着她,甚至她还知道有多少人,一出姜府就把人都甩走了。
她比李暮歌更为警惕,也更害怕被人发现,自己私底下与其他皇嗣勾结一事。
“那就好。”李暮歌从不怀疑姜芝林的能力,“听士玉说,你担心事情有变?”
姜芝林闻言立马点头,说出了自己担心的缘由:“这几日,祖父每天都派人去东宫,东宫每日也有人过来,与祖父谈话。”
“姜老将军没有告诉你,他们在谈什么吗?”
“并未,末将是不是应该主动去问问?”
姜芝林有些犹豫,她担心自己一开口,就被祖父看出来想要破坏太子与姜家联姻的想法,祖父实在是太过敏锐,她那点儿小心思,在祖父面前藏不住。
李暮歌也意识到不能让姜芝林做探听情报的事,她本身性格不适合,而且她身边还有个精明的老头儿。
“不必去问,也不必担心事情有变,一切都很顺利。不想让太子和姜家联手的人,不止你我,会有人帮咱们一把。”
李暮歌想,大公主定然会出手,就是不知道她会冲谁出手。
大公主本质上其实非常讨厌她的弟弟妹妹,太子和荣阳以前是她最讨厌的人,她也很讨厌皇帝,因为这些人没有一个对她真心,又全都坑过她。
以前大公主想要联合自己和太子他们打擂台,是因为之前大公主党在朝堂上稍弱于太子党,所以大公主需要盟友。
后来大公主毫不犹豫坑她,就是因为大公主觉得,太子党已经不足为惧,她不需要任何同盟了。
非常现实的一个原因,李暮歌只能说不愧是大公主。
姜芝林听了李暮歌的话,稍微定了定心,可随后她又烦躁起来,她伸手握拳,感受手上的力度,问道:“殿下,我们要一直在暗地里用这些鬼蜮伎俩吗?”
颜士玉不止一次跟李暮歌说过,姜芝林说话特别不过脑子,有时候甚至有些憨傻,都不能用直爽来形容了。
李暮歌此前还不以为然,觉得是术业有专攻,颜士玉善于谋略,便不喜只在战场上动脑子的姜芝林。
现在面对姜芝林的“语出惊人”,李暮歌一下子就赞同了颜士玉的话。
看上去挺精明,怎么会长这么一张嘴,对着上司说咱们用得都是“鬼蜮伎俩”,亏她说得出这种话。
面对李暮歌隐隐藏着不善的目光,姜芝林终于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她连忙解释:“殿下莫要误会,末将并不是觉得这种法子不好,那些文臣就喜欢用这种法子,有时候他们做得更过分,暗地里下杀手,设圈套,把政敌往死里整,全都是他们能干出来的事情。”
姜家在西南多年,西南也不是什么特别太平的地方,应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太平。
所以姜芝林对那些手段都很清楚,她不是觉得用这种办法对付政敌不好,因为你不用,政敌会用更恶心的手段对付你。
她只是觉得,为什么就不能真刀真枪的拼一场呢?
“战场上,杀敌后斩其首级,即可领首级请功,杀得敌人越多,得到的首级越多,这官儿也就升得越快,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兵,要杀多少人,才能做到如姜家人一样的将军位置呢?”
李暮歌觉得,她有必要将姜芝林在战场上养出来的奇葩观念掰过来。
世上谁不想成为圣人?可圣人不能吃不能喝,只适合做供桌上的神像,人不能当神像,除非死了。
姜芝林被李暮歌带歪了话题,她开始仔细想,小兵变成将军,需要杀多少人。
“按理来说,至少千人,只是一般小兵很难杀那么多人,他们大多是通过立功成为伍长、什长,最后一步步晋升,依靠手底下的兵的部分功劳,或在战场上立功的表现,进一步升职。”
姜芝林对军营内部的事情确实十分清楚,李暮歌的问题在她看来,没什么难度。
“你看,他们升职也得依靠手底下的兵,手下表现良好,晋升便快,表现得差,就会跟着一起变为默默无闻中的一员,要是想让手底下全是精兵,需要练兵的本事,一个出身底层的平民,他知道怎么练兵吗?他能练出精兵吗?”
自然不能。
姜芝林的心里立马出现了答案,肯定不能。
“那要怎么做,才能往上走呢?”李暮歌抬头看着姜芝林的眼睛,她从姜芝林眼中看见了迷茫,姜芝林眼前像是有一层迷雾,正在由她亲手拨开,“娶上官的女儿,将自家的亲人嫁给上官,又或者是拜上官为师,认为义父等等,诸多手段,层出不穷,这些应该都曾在军营之中发生过,他们是不是用了鬼蜮伎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