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作者:端瑜      更新:2025-09-26 09:02      字数:3305
  许知昼还在跟宋明言绣花,宋明言会好几种花色,他都没见过,现在正是新奇的时候,一直缠着宋明言不愿意撒手。
  他听见宋长叙的话,随口说道:“你不是还有纸墨么?现在用完了?”
  宋长叙解释:“最近用的比较快。”
  再者他想去镇上买许知昼所说的膏子。
  宋业已经把牛车套好了,说道:“成了,走吧。”
  村口零零散散没什么人在,宋业挥着鞭子没有停留就走了。坐在牛车上,天上开始零散的飘着雪花。家里的牛车不会驾的太快,不赶时间,宋业驾车驾的很稳。
  宋长叙围着巾帕,他伸出手,朵朵雪花落在他手心里就被掌心的温度烫化了,融成小水珠。
  举目望去,大山雪茫茫的一片,路途中没有几个行人。从齐山村走路到水波镇需要一个时辰,这样大雪的日子没人出门,要出门也是坐村里的牛车。
  到了水波镇,宋业把牛车拴好,去找一个地卖菜,他想到什么说道:“你把纸墨买好就来我这里来一块卖菜。”
  宋长叙应了一声好。
  到了镇上,水波镇还有几分过年剩下的喜庆,商铺的灯笼还是红彤彤的,有的小饭馆牌匾上还挂着红绸。
  宋长叙寻了一个药铺进去,半晌把膏子收拢在袖子里出来,又去书铺买了纸张,然后去寻宋业。
  这么冷的天,刚过完年没多久,摆摊卖菜的人还是有一部分,镇上的人挎着篮子正在挑挑拣拣,左瞧瞧右看看,找更新鲜便宜的菜。
  宋业站在自己的摊子前冷的搓了搓手,缩着脖子等别人来挑菜。
  宋长叙走过来,来买菜的人大多是女子跟哥儿,哪里见过这么标致的男子,一瞧地上的菜带着水珠,色泽饱满,一看就是新鲜的,他们挪步过来,装作无意的问价。
  宋业脸上带笑,忙不迭说了价格。
  那择菜的夫郎点点头 :“那就要两把小青菜……”
  宋长叙把菜递给那位夫郎,说道:“谢谢。”
  那位夫郎把菜装进自己的篮子里,轻轻的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离开了。
  要说买菜去哪家买不是买,这位小郎君长得如此俊美,能搭搭话,多看几眼也是极好的。
  其他的女子跟哥儿纷纷来宋业这处买菜,宋业只顾说价格,宋长叙负责给他们递菜。
  一时之间,很快他们的菜就卖完了。宋业去收拾地上的摊子,放进背篓里,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到晌午了,他们父子索性先去吃两笼肉包子。
  吃完后坐上牛车,这会碰到了梁峰跟梁慧在等牛车,宋业驾着牛车停在他们身边吆喝道:“你们今天也要镇上买东西,正好快上来。”
  梁峰一看是宋业跟宋长叙,眼中一亮,他点点头跟梁慧一块上车。
  “我们是把家里的菜卖了。”梁峰大方的说。
  梁慧是来布铺买布头彩线的,她这会看见宋长叙跟他聊了几句。
  “表哥,你最近在做什么?”
  宋长叙说:“我就在家里看书写字。”
  梁慧点点头,她的年纪还小,对自己这个会读书认字的表哥心里隐隐有几分崇拜。
  梁峰说起在河边开了一个洞钓鱼,“刚开始钓鱼钓的还很轻松,后来就没有鱼冒头了。”
  三个年轻人坐在一块还是有不少话题可说,牛车轱辘的在路上,下午没有下雪,暖和许多。宋长叙不敢看这雪色太久,看久了,他看什么东西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到了村口,他们分开了。宋长叙回到家里已经是下午了,他回到屋里没有看见许知昼,把纸张搁在桌上,把膏子塞到枕头下面。
  宋长叙心里又是紧张又是怔然,他吐出一口气拿着书看。
  另一边许知昼跟着宋明言去串门了,这会子不是又有说亲的人家了,他们听说了正好去凑个热闹。村里成亲的夫郎,哥儿,女子都在那一屋,说说笑笑的。
  这回说亲的是齐山村的女子要嫁到灵来村去,几公里的距离也不算太远,就是没有在同一个村子里安逸。不过听说男方家里不错,女子嫁过去不用吃太多的苦。
  许知昼看见孙绿真,忙过去打趣他:“看着羡慕了,明年开春你就嫁给白源了。”
  孙绿真伸手小心捶了一下许知昼:“有你这么说的,我才没有这么想。”
  “我只是觉得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我们就从小孩子长大了,现在就要嫁人了,我有时候还以为自己是一个小孩子呢。”
  许知昼点点头:“没事,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们都会一直好好的。”
  他们从小就在一起,年龄相仿,现在许知昼十八岁了,孙绿真也十八岁了,他们从三岁的时候就认识了,或许更早就认识了,只是还没有记忆。
  人生有那么多的春秋,他们都一起度过,从小小少年到了如今,孙绿真握住许知昼的手说道:“以后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好朋友。”
  许知昼理所当然的说:“我们当然会好一辈子啦。”
  两个人相视一笑。
  宋明言看着坐在一旁被人打趣刚定亲的女子,不由露出一个笑。
  村里的人闹了一阵,有婶子和夫郎见宋明言在,打趣他说道:“趁着媒婆还在,让莫媒婆给明言也拉一下。”
  莫媒婆打量宋明言的样貌和身段,不禁眼中一亮说道:“若是这位哥儿没准能说一个镇上的人家。”
  宋明言有些发窘,他忙摆手说道:“我已经成过亲了,和离了,还带了一个孩子,现在我也没打算再找一个。”
  莫媒婆一听宋明言是和离还带了一个孩子的哥儿,顿时语气一顿,还是好言说道:“这样的哥儿也能找一个好人家,我手里就有几个比较好的人家,你若是感兴趣,我可以介绍你们认识?”
  宋明言这么好的样貌和身段,竟是嫁过一次人的,真是可惜了。不然嫁给镇上一个殷实的人家还是有可能的。
  莫媒婆还是有些不死心。
  许知昼闻言过来说道:“我大哥不想就是不想,我可喜欢大哥跟澄哥儿了,要是大哥跟澄哥儿走了,我还会不习惯。”
  莫媒婆一看许知昼的模样跟身段,眼睛又是一亮。
  “你可曾婚配?”莫媒婆热情的问道。
  许知昼一脸莫名其妙:“我今年就成亲了,你问这个做什么?”
  莫媒婆长吁短叹,这么好的样貌跟身段,怎么就嫁人了,一看还是嫁到村子里。
  许知昼拉着宋明言小声嘀咕:“奇奇怪怪的。”
  宋明言也笑起来,心里的紧张少了一些。
  这件事后他们没待好久就离开了。
  莫媒婆看着他们的背影打听道:“那位小哥儿是嫁给谁了?”
  有婶娘说道:“哎哟,你还真打他的主意,他嫁给我们村的宋家小子了,宋小子是一个读书人哩。宋家有十亩水田,住的还是青瓦房,已经很不错了。”
  莫媒婆比村妇有见识多了,她摇头说道:“不见得。这这宋家只是在你们齐山村算是好人家,在水波镇上哪个做小买卖的不超过他们一截,再说镇上的年轻小伙也是要会认字的。”
  “这有什么法子,早就嫁了,现在说这些也没意思的很。宋家小子一直读书,家里宠着都没怎么做过活。”
  莫媒婆阅人无数,一听这话就觉得这宋家小子是靠着父辈的浪荡子,什么事都不做,尽读书去了。若是镇上的人这么做,她要夸一句读书努力,但在村里条件不同。
  镇上的人都不一定能把书读出一个名堂,更何况是村里的人。
  有人又说道:“明言跟知昼长相是我们村里数一数二的,知昼还有一个哥哥还未嫁人,长相跟身段也好,但你说不动他。”
  莫媒婆一听,心中被激了,她说道:“待嫁的哥儿还没有我说不动的。”
  “也不算待嫁,他跟人定亲了,只是差不多有四五年了,他的未婚夫去戍边还没有回来,他一直在等。”
  莫媒婆傻眼:“这有什么好等的,有好样貌跟身段,还这么年轻,找个什么不比找一个戍边的人强。”
  村里的婶娘跟夫郎一看莫媒婆的样子笑起来。
  “从小的情分,说不清的。”有一个婶娘说道。
  莫媒婆回去的时候心里还在嘀咕,这样的撑不了多久,不管是那嫁给读书人的,还是这个在等戍边的哥儿,这样下去有什么好下场。
  还不如找一个家境殷实的人嫁了。
  .
  宋明言跟许知昼回到家里,梁素刚把鸡鸭的食喂了,把晚饭蒸上。
  两个哥儿到屋里择菜,梁素说道:“等开春让你们爹去寻瓦匠把屋檐上的瓦片捡一捡,灶房有几片瓦不行了,我看今天还有雪水滴下来。”
  梁素寻了一个破碗放在滴水的地方。
  现在风雪大,屋檐滑,去寻人来做事怕出意外,好在只要没下大风雪,对家里就没事。
  夏日炎热人是懒洋洋,但还要去干活的。冬天是庄稼人最清闲的时候,人也变得懒洋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