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作者:端瑜      更新:2025-09-26 09:03      字数:3319
  “至于裴兄就是活力满满的,他被借调到工部后经常都是灰头土脸的,不过长的好看,哪怕用泥巴糊脸,也能从他那双桃花眼里看出涟漪。”
  许知昼坐下来用手捧着脸,侧耳听,“相公你再多说一些你们之前的趣事。”
  宋长叙轻咳一声,“还能有什么趣事,每天都是在翰林院干活,沈兄最是勤劳,裴兄已经消失了,我也很勤快,根本没时间做其他的。”
  晚上用了晚食,许知昼拉着宋长叙一块出门,“我想去看看大哥,他的月份比我大,还有两个月就生了,我们一块去看看。”
  宋长叙轻应一声,护着许知昼在街上走。现在街道上的小吃铺子还未摆好,人群不算太多,他们转过一个拐角不到一会儿就到谢府了。
  宋长叙敲门,门子打开门早就认识他们了,什么话都没说就把他们放进来。
  曹琴端着一碗药递给许知辞,许知辞很快就把药喝完了。
  许知昼走进屋子,看见许知辞坐在床上,后背垫着枕头。
  “大哥,身子如何了?”
  许知辞笑了笑,“还好,跟之前没什么区别,就是孩子更容易踢人了。”
  谢淮川从屋子里出来,宋长叙跟谢淮川一块,许知昼留在许知辞这边问道:“接生婆这些准备好了么?”
  曹琴说道:“淮川已经准备好了。”
  许知昼看着许知辞拿着帕子给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这回相公升官,陛下还赏了一些珍贵药材,明天我吩咐人带一些过来留着给大哥吃。”
  在这种事上许知辞不会推辞,他明白药材的好处,从皇宫里出来的药材在民间千金都买不回来。
  “我要谢谢你,知昼。”许知辞笑吟吟的,目光柔和。
  许知昼被许知辞看的一阵害臊,“大哥说哪什么话,我们都是兄弟,举手之劳嘛。”
  曹琴见他们哥俩好,她的心情就更好了,叮嘱许知昼几句,“你性子活泼,如今有了身子,月份也大了,要小心身子,注意吃食,特别是马上要到夏天了,少吃一些寒瓜。”
  许知昼乖乖的应下来。若是宋长叙来跟他说一些,他是还要顶嘴的,若是曹琴来说,许知昼只能乖乖应下。
  另一边宋长叙跟谢淮川绕着院子边走边说,最近空了一个位置,谢淮川升官成了从五品的卫镇抚。
  虽然他在京城战战兢兢做事,但并无背景实力,升官也轮不到他。
  谢淮川没有门路便想问问宋长叙。
  宋长叙沉吟:“当时我应该还在吏部,这件事没有经过我的手该是避嫌了,明日我帮哥夫问问再给你消息。”
  谢淮川应一声,眉眼轻松许多。
  他想到什么又有几分踌躇起来,不知如何开口,他想找宋长叙借钱。他的俸禄七八两银子不够家中开销,开了一家面馆一个月能有二三十两银子,除去开销每个月能剩十两银子。
  他手里还有以前在军中积攒的银子这样算下来还是不够买房。有了孩子后,家中还有仆从,吴先生也在,他们租的院子太小了。
  再者到了年底又要交房租,谢淮川还是希望有自己的房子。
  宋长叙走了许久,没有听见谢淮川说话的声音,他抬头一看就知道谢淮川有心事。
  “哥夫有什么事可以告诉我,我们都是一家人,我能帮的一定会帮。”
  谢淮川:“我想找你借三百两银子,我看中了一座宅院,现在手里还差点钱。”
  宋长叙没有那么多钱,家里做生意赚的钱都是许知昼在管,让谢淮川去找许知昼借钱,宋长叙想了想还是算了。
  “好,哥夫,我身上没有带那么多钱,明日来府中把升官的事跟银票一并给你。”
  谢淮川露出一个笑,“谢你了长叙。”
  宋长叙:“之前我上京赶考哥夫也给了我银子,我一直记在心里。”
  谢淮川却是没放在心上,“上京赶考费钱,当时我手里还算宽裕给你也无妨。”
  许知辞跟许知昼关系好,谢淮川对宋长叙向来也有好感,两家人都是其乐融融。
  许知昼陪着许知辞说了一阵话,看天色已晚就跟宋长叙一并回去。
  他看外边有卖烤肉的,有几分馋。宋长叙一看就看出来了,他去买了十串跟许知昼平分。
  “晚上就是容易饿。”许知昼吃着烤肉振振有词。
  宋长叙心里想着事对许知昼的话也认可,到了家里,宋长叙盥洗后瞧见许知昼已经在床上打呵欠了。
  他忙不迭道:“知昼有件事要你帮忙。”
  许知昼鼓了鼓腮帮子,“那你快说,我已经犯困了。睡觉睡不好,对我跟孩子都不好。”
  宋长叙:“哥夫想买房子还差三百两,找我借三百两银子。”
  许知昼哪里不借的道理,谢淮川住的好,他大哥就住的好。他起身转身出了门半晌拿了四张一百两的银票。
  宋长叙:“……”
  没想到许知昼是把钱藏在外边的,他还是太天真了,他一般都把钱藏在卧室里。
  “给你四百两,还有一百两还能应应急,置办点新家具。”许知昼把钱塞给宋长叙,转身就扯着被褥睡了。
  他夫郎想的还真周到。
  宋长叙把银票收好,吹了蜡烛上床,知昼还是很好说话的,是一个善良的人。
  宋长叙满腹柔情。
  .
  宋长叙去上值时,他让丁敏德帮他去吏部打探消息。丁敏德在吏部多年,再加上现在他们都知道他是宋长叙身边的人,打听消息还是容易。
  他把翰林院的文书批阅了一半,丁敏德就把来龙去脉打听清楚了。
  “大人,听说宫里举办宴会时,千岁顺嘴提了一句谢大人是可造之材被众官眷听见了,兵部尚书夫人俨然在其中,可能就因此提拔了谢大人。”
  萧玉容马上就要生产了,平景帝去凤阳宫去的越发的勤快,朝中有人劝陛下纳妃进宫伺候,陛下没有应声反而转移了话题。
  幸好萧家现在不是外戚势力,不然朝中的大臣又要吵翻天。
  独宠一人对于皇帝而言这是没可能的,毕竟家中有皇位要继承,朝臣们也想自家孩子进宫后生下皇子,帮助家族更上一层。
  平景帝对此丝毫没有兴趣,他把宋长叙给他提的建议落实,现在国库已经不亏空了,在吏治上还要再接再厉,精简吏治。
  有些靠着祖辈荫庇的人也该清除出去,能者上位了。另外他把宋长叙调到翰林院也是有自己的心思,一般闲置的人才都会塞到翰林院,这些翰林到底几斤几两,平景帝不知道,所以该怎么用人他也不知道。
  他希望把一些吃闲饭的人都从朝廷清除出去,留下能干实事的。
  平景帝正在盘龙殿批奏折,突然从凤阳宫方向跑来一个小宫人,她来到盘龙殿门前。
  殿门外的小太监正打算问她为何跑的这么急。
  “千岁要生了!”
  小太监脸色一变。他还想小宫人为什么跑,轮到他时,他比谁都跑的快。
  他气喘吁吁的跑到平景帝面前,来福心道不好。
  “陛下,千岁要生了!”
  平景帝立马起身去凤阳宫。
  皇城里风雨欲来,千岁生子的事立马传遍皇宫,内阁中的刘忘生批改奏折,而后手指一顿就没有其他的话。
  要看萧玉容这一胎是男还是女,或者是哥儿。若是皇子宁兴朝就后继有人,若是哥儿和公主,那么哪怕是陛下也要以江山为重,广纳妃子进宫为皇室添嗣。
  宋长叙批完折子出门透气的时候听见他们在说千岁生子的事,他是一点都猜不到的,毕竟在原著中这个孩子根本就没机会出生。
  他透口气在翰林那边走了走,翰林们没有说话,开始忙手里的事。他们最近接了一个册子要编纂一本关于宁兴朝的书籍,如今看样子他们做的懒散。
  宋长叙习惯去看自己以前坐的位置,他瞧见一个年轻一些的翰林正在认真看书,宋长叙被吸引了目光。
  看模样跟他的年纪差不多大,该是从庶常馆来的二甲进士,宋长叙放轻脚步悄悄的站在那人的后面。
  杨翰林一边看书一边把书籍重要的部分记在自己的册子里,他是有些笨,记忆也差,所以笨鸟先飞,记忆差就把重要的东西记下来,然后反复看就好了。
  他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的做事。
  宋长叙走近,“你在看什么?”
  杨翰林有些被突然冒出来的宋长叙吓到了,他噌的一身站起来,手指颤抖拱手:“见,见过宋大人,下官在看前代编纂的历史,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一些借鉴的地方。”
  看见杨翰林战战兢兢的模样,宋长叙本意是没有吓他的意思,可瞧见他的行为,心里有些微妙,还有几分愉悦。
  懂了,这就是作为上官站在下属背后抓包的欢愉。
  “你做的很认真,你在编写史书么?”
  杨翰林啊了一声没想到宋长叙问的这么细,他小声说道:“回宋大人的话,我,我只负责等他们的书写好后写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