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作者:
端瑜 更新:2025-09-26 09:04 字数:3288
宋长叙拍了拍手上的雪渣,“就说陛下说的精简吏治的事,我把翰林院三分之一的翰林都清出去,还有三分之二的翰林,我还不知道有没有问题。我要管自己有没有出问题,也要管底下的人。对我来说,管我自己很容易,我这个人欲望不大,底下的人就不知道怎么想了。”
宋长叙说到这里笑了笑,“但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上,要做什么事我还是知道,我的属下只要没有出问题,他们有什么事我都能扛。若是自己有问题,我也能大义灭亲。”
“要做什么样的官,我心里有数。我读书吧,心里藏着骄傲,我想要做到最好,为此付出时间和其他,我都能承受。任何事情想要做好,或者想要得到什么,总要付出点代价,只是要看这代价是不是我们能承担的起的。”
吴义杵着拐杖,轻咳一声,“难得宋大人看的这么通透,看来我不该多言了。”
宋长叙正色,“吴先生严重了。我坐到管理一院之后,很少有人再这么推心置腹的跟我说话,顾及着面子,怕得罪我。能听到真话难得,听见长辈的劝诫和有经验的事,让醍醐灌顶。吴先生,我该谢谢你。”
吴义心中一暖,宋长叙上前扶着他进去,吴义没有拒绝。
“宋大人是个做文官的样子,你比淮川更灵活,淮川认死理,但他也不是一个坏人。在官场上你不做一个坏人就很好了。”
宋长叙说道:“若是以后,我还想听吴先生跟我说说官场上的事。”
到了正堂,一股热气吹过来,吴义伸出手拍了拍宋长叙的手背,“以后有时间一定,你跟淮川是连襟,我待你总没有坏心。”
坐了一桌子的菜,谢淮川搬来一个大圆桌把整个正堂都塞满了。
谢淮川:“知辞说一家人一块吃饭不好分成两桌,特意让我去买了大圆桌,能把我们一家老小都坐下。”
许知辞笑道:“你还说这些,快去把家里的酒拿过来,就拿女儿红,另外拿两坛梅花酒。”
梅花酒是宋长叙送过来的,许知辞喝了就喜欢上了,他去宋家摘了花瓣,自己做了一些埋在地里,等明年再开封。
一桌子的家常菜还有好几个硬菜。鸡鸭,羊肉,猪蹄,肉类不少,素菜也做的有声有色,最要说的是年糕,糯叽叽的。
炒冬笋,青菜豆腐,银耳雪梨,松子百合……还有两碟糕点,白莲蓉酥,红枣桂圆糕。
宋长叙是吃的满足。
一大家子的人吃东西还是快,宋长叙他们吃完后,家眷们一块去绣荷包说话,宋长叙跟谢淮川下棋,冬日煮茶,倒也别有一番意趣。
晚上又要吃饭时,宋长叙先去谢家厨房走了一趟,有人认出宋长叙,忙不迭道:“宋大人是有什么事么,要是有什么想吃的尽管说。”
“你们做晚食时,做个食盒,然后递给我家马夫,让他送给冯兄,他就知道怎么做了。”宋长叙过年想到冯信鸥一个人在京城,好歹吃口好饭好菜。
厨娘立马应道:“宋大人您放心。”
宋长叙放下一桩心事就离开。厨子把菜做好,先给食盒装好。宋长叙吩咐的事,他们不敢怠慢,足足装了两个食盒,满满当当的。
“小五,你把东西拿去给宋家的马夫。”
侍从应了一声,他提着两个食盒,把宋长叙的话对马夫说了一遍,马夫懂了。
他搓了搓手,把食盒送到聚福客栈。过年本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他们这些书生都是在客栈里叫厨房炒几个菜合在一起就吃了。
冯信鸥在客栈认识几个人,他到了金河县是跟人拼车到的京城。
书生们三三五五的聚在一起,客栈的桌子坐的基本上满了。
冯信鸥的一桌子,拢共坐了四个人,曾嘉叹息道:“这个年只能在异乡过了,愿我们都能如愿高中。”
孟方:“大家都吃啊,别想太多,等考完就好了。”
宋家的马夫走进来,他拎着两个大食盒一进来就很显眼。马夫本想找掌柜问问冯信鸥的位置,结果他们坐的位置显眼,马夫一眼就看见冯信鸥,他面色缓和,朝着他们走过去。
孟方还在吃饭,一个人影就落在他们面前,马夫客气的说,“冯公子好,这是我家大人说要送给您的食盒。”
冯信鸥手足无措,“替我谢谢宋兄。”
马夫点头就离开了,他也忙着回去到谢府吃饭。马夫来的时候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过年还有谁来客栈,基本上只有他们这些备考的书生。
我家大人?这又是哪个官。
孟方的目光闪烁,他正是因为当时冯信鸥到京城提了好东西才渐渐跟他接触的,不然一个乡下的土鳖子,还不配跟他做朋友。
曾嘉惊讶,语气半是开玩笑半是试探:“冯兄,你跟朝中哪位大人认识,我怎么不知道,过年都还惦记你。”
冯信鸥含糊道:“就是以前的一位好友。”
虽然宋长叙跟这次科考没有关系,但他是上一次的状元,冯信鸥怕麻烦宋长叙,在朝为官还是要谨慎一些。他自己都没想到,他过年还惦记给他送食盒。
孟方听见他的话,心中的探究更深,众人神色不一。
“这么多吃食,我也吃不完,我们一块吃罢。”冯信鸥说着去打开盖子。刚打开盖子一股香气扑鼻,一看就是好料子,比客栈的饭食不知好多少倍。
鱼汤熬成了奶白色,羊肉,鸡鸭都俱全,素菜也是花了心思。
合并了两张桌子把食盒的东西摆好了。
冯信鸥看见食盒就感动了,一看这么多菜,心中更是震动。
“冯兄瞒的真好,我都不知道你有个做官的好友。”
冯信鸥笑而不语。
他们到了京城才知道什么叫花钱如流水,能在京城安身立命都是有家底的。
樱桃肉,五生盘,卷肘花,羊肉片,红烧狮子头……味道一绝。
吃了这顿饭,他们待冯信鸥都客气了一些。
冯信鸥觉察到他们细微的变化,他心中记下没有说什么。吃饱后他回到屋子,听见有烟花,鞭炮的声音,他支起窗户听了半晌,等风吹的身体冷了,他关上窗户,盥洗后坐在床上看书。
他是第二次科考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多看一点心里更踏实,虽然现在看了感觉跟没看一样。到了会试考的更灵活了,不会局限于书本。
冯信鸥想到这里对宋长叙升起敬佩之情,宋兄能考中状元太了不起。
他这会子看完书就睡下,聚福客栈的其他书生还念着冯信鸥跟谁有关系,他们这群人中真有京城的亲戚,或是做官的早就不待在这里了,全到亲戚家里住着,总比在客栈好。
孟方用手肘撞了撞曾嘉,“你跟冯兄一道从金河县上来的,你知道他有什么好友么?”
曾嘉:“我只跟冯兄坐了同一辆马车,我怎么可能去问这些,看今天冯兄的态度,他自己也不想说,你就别管了,反正跟我们没关系,我困了,我先去睡了。”
孟方看见曾嘉回到屋子,他自己回到屋子还有些不屑,曾兄还是没见识,跟旁人交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子,以后出了什么事也能帮忙。
接下来的日子,冯信鸥就在客栈读书,孟方待他热情,两个人的关系渐渐亲密。
.
宋长叙他们过了年回到家里休息,一年内发生太多事,他休息还是更喜欢睡觉。
睡一天吃饭后继续睡,把身体补回来。剩下的日子去给别人拜年,然后就跟知昼窝在家里逗孩子玩。
陶陶现在会翻身了,他在地毯上又有一个新的玩法,喜欢在地毯上从这一头滚到那一头。
许知昼拍了拍的肚子,“小肚皮。”
陶陶捂着自己的肚子,学着许知昼的模样拍了拍自己的肚子。
许知昼伸出一只手,陶陶学着他伸出一只手。
“阿爹的好孩子,快快长大,长大后就会说话了。”
宋长叙笑道:“孩子不是生来就会说话的,还要多教教他。”
陶陶:“啊。”
宋长叙抱着儿子,亲了他的脸颊,“怎么,你也同意我的话。”
玩了一会儿孩子,把他交给奶娘带,许知昼去旁边吃糕点看账本,宋长叙看书,两个人都很投入。
过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被褥翻腾,宋长叙撑着手肘,“你还记得你怀孕时答应我的事么?”
许知昼被宋长叙这么一说就想起来了,他羞红了脸,“我还以为你已经忘记了,一直念到现在。行吧,只有这一次。”
宋长叙点点头。
许知昼钻进被褥,后面又漱口。
过了年假,宋长叙又要回去上值,现在对翰林院熟悉了,他回去批折子是熟练工。
上半年最重要的还是科举的事。会试在二月进行,会试前七日,平景帝把试卷取出来递给马尚书还有副考官户部王侍郎。
平景帝:“朕把考题交给你们,你们务必保存好,不要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