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675节
作者:无醉春秋      更新:2025-09-26 09:10      字数:3353
  这都没问题。
  想清楚这些,王逸来到半导体部门。
  威廉姆斯笑着迎了上来:“不负所望,三款芯片都一次性流片成功!”
  “很好,星逸半导体部门立下大功,乔治研发团队每人多加三个月的年终奖!”
  “我替他们谢谢王董!”威廉姆斯笑说。
  这几枚芯片的研发,都是乔治部门做的,奖金也落在乔治他们头上。
  至于威廉姆斯他们部门,得看手机芯片能否研发成功。
  研发成功,奖金更多。
  研发失败,喝西北风。
  王逸一向赏罚分明,哪怕同一部门也要量化管理,拒绝吃大锅饭。
  “对了,董事长,三款芯片都试产了,我们也该正式命名一下。还有我们正在研发的手机芯片,也缺个正式的名字!”
  “那就按分类命名吧。”王逸略微沉思:
  “智能家居smart home,简称sh有点繁琐,那就简称h,home。咱们的第一款智能家居芯片,就叫智能家居h1芯片。”
  “电源power,那第一款电源管理芯片,就叫p1。”
  “充电charge,第一款快充芯片就叫c1!”
  威廉姆斯很是赞同:“这样明明简单明了,哪怕后续芯片多了,也不会混乱。”
  王逸点点头:“是啊,而且这些低端芯片不是手机芯片,对性能要求不高,更不用年年升级换代,相反,研发一代就可以用好几年。”
  等到下一次换代,估计就是多年后,星逸晶圆厂实现高工艺的制程,空出28纳米工艺,再打造第二代28纳米的智能家居、快充芯片、电源管理芯片。
  前世2017年之前的智能家居芯片,大都是55纳米,40纳米都到天了。
  到了2017年后,才逐步出现28纳米的新产品。
  至于10纳米,7纳米的智能家居芯片,这不现实,纯属浪费。
  毕竟10纳米,7纳米的手机芯片能卖到1000多。
  可智能家居芯片撑死也就大几十块的单价,根本不值得上高制程。
  威廉姆斯笑着开口:“没错,咱们一次性多量产一些,成本也能摊薄到最低!试产后,就得正式生产。董事长,那三款芯片,我们下多少订单?”
  王逸陷入沉思:“下多少订单,这是个重要问题!下的越多,代工费越低,成本越低。当然,也不能太多,防止库存过大。”
  “没错。”威廉姆斯递过来一份文档:“董事长,这是台积电的报价单,以及我们核算后的成本,您看看。”
  王逸接了过去,仔细看了起来。
  威廉姆斯工作做得很到位,不仅标注了不同产量对应的代工费,物料费,摊薄的总成本,还标注了当下同类芯片的采购价格。
  这让王逸很是满意。
  当下星逸手机、星逸平板的电源管理芯片,都是采购的高通、英伟达等企业的。
  王逸采购量大,对方给的价格也不断降低。
  比如xphone 1的两颗电源管理芯片来自高通,小米买的两颗加起来要10美元,给王逸7美元。
  后来随着xphone 1订单增加,降到了6美元,相当于一颗只要3美元,也就是20块人民币,算是白菜价了。
  可高通依旧赚麻了!
  无他,一颗电源管理芯片的物料成本只有几毛!
  芯片这个东西,物料成本很低,批量生产代工费也很低,最大的成本就是研发成本。
  高通产量大,研发成本均摊下来,再加上台积电代工费,一颗电源管理芯片总成本撑死一块钱!
  因此,高通不管是给王逸20块,30块,还是给小米35块,高通都赚麻了。
  自己做不出来,就得多花二三十块去买。
  都是没办法的事。
  一部手机二三十,一千万部手机,就是两三亿!
  xphone出货量超过1500万,一部手机两颗电源管理芯片,就让高通赚了六七亿了。
  如今王逸实现了电源管理芯片和快充芯片自研,也能把价格打下来。
  台积电给的物料成本,同样低得可怕,只有几毛钱!
  而乔治他们研发这几款芯片的研发费用,也没花多少,大头就是流片费用。
  再就是代工费和生产线费用。
  这些费用全部加起来,就是总成本,生产得越多,摊薄的成本越低。
  正如威廉姆斯计算的那样,生产一百万枚p1芯片,摊薄下来一枚p1芯片要30元的成本,比买高通的电源管理芯片还贵50%!
  可生产一千万枚p1芯片,摊薄下来一枚p1芯片只要5元,只有高通给王逸最低价的四分之一。
  若是直接生产一亿枚p1芯片,摊薄下来一枚p1芯片的成本就只有1元了。
  没错,就是这么便宜。
  毕竟成本只有几毛钱的东西。
  这便是自研的威力。
  像是北斗终端芯片,最初咱们做不了,外国卖1000人民币一颗。
  等我们量产出第一代自研的终端芯片,外国企业就把价格降到了500元一颗。
  等我们量产出第二代自研芯片后,外国企业再度降价到200元。
  接着100元,50元……
  几代之后,国产终端芯片全面追赶上了外企芯片,他们就把价格降到了6元。
  没错,当年1000元的终端芯片,后来只要6元,还求着我们买。
  毕竟他们的研发成本早就摊薄了,如今总成本也就几毛钱,别说卖六块,卖一块都有得赚!
  芯片这个东西就是这么特殊,物料成本很低,关键看研发成本和产量!
  同样,快充芯片c1和智能家居soc芯片h1,都是差不多的价格。
  若是量产一亿颗,摊薄下来每颗的成本只要1元!
  王逸很想直接整上1亿颗,可也得计算下能不能吃得下。
  念此,王逸开始细细盘算。
  快冲芯片c1和电源管理芯片p1的需求量,都得看接下来星逸手机、星逸平板,以及星逸电视的销量。
  其实,充电芯片也是电源管理芯片的一种。
  两者的区别,不过是充电芯片只负责充电管理。
  而电源管理芯片,则负责整个电源管理,比如在某些操作下,断掉部分电源供应。
  最简单的,息屏时,只断掉屏幕的电源控制,但手机其他元器件的电源供应依旧,这就是通过电源管理ic实现的。
  随着手机的升级换代,需要的电源管理芯片也会越来越多。
  一部3g手机,只需要两颗电源管理芯片,就足够了。
  而一部4g手机,则需要4-6颗电源管理芯片!
  一部5g手机,更需要8-10颗电源管理芯片!
  当下的xphone和星逸平板x1,都是用的两颗高通的电源管理芯片。
  而xphone pro和星逸平板x1 pro,都是用的英伟达的两颗电源管理芯片。
  可到了星逸二代,电源管理芯片就得增加了。
  哪怕星逸二代不做4g,依旧是3g手机,都得需要2颗电源管理芯片p1,再加上一颗快充芯片c1。
  若是做4g,那就是4-6颗电源管理芯片p1,再加上一颗快充芯片c1。
  不过2012年的手机,没必要上4g。
  毕竟国内的4g是2014年开始商用的。
  今年的iphone 5也不是4g手机。
  无他,前世的iphone 5用的高通基带,支持4g频段,但是用的高通收发器却不支持4g,收不到4g信号。
  因此iphone 5只是一部3g手机。
  到了明年的iphone 5c和iphone 5s,才支持4g。
  同样,星逸手机也没必要急着上4g。
  虽然欧美4g早就开始了,但国内4g得2014年,星逸手机又不能出海,明年下半年再上4g都不着急。
  如此说来,接下来一年半内,一部星逸手机需要两颗电源管理芯片+一颗快充芯片。
  星逸平板也是这样。
  算算时间,电源管理芯片p1,三月份试产成功,正式量产,最快四月份就能用到星逸手机,星逸平板上。
  都有了自研的芯片,当然没必要继续采购高通和英伟达的电源管理芯片。
  没错,消耗掉库存的高通、英伟达20元一颗的电源管理芯片后,星逸手机,星逸平板全面换上一元一颗的自研芯片!
  接下来一年,xphone会持续销售,主打中端市场,未来一年月销170万,都能年销2000万台。
  xphone pro也会持续销售,未来一年,再出货两千万问题不大。
  星逸平板x1全球开售,未来一年,再出货两千万,没压力。
  星逸平板x1 pro作为最强四核平板,全球热销,一年出货三千万都有希望。
  再加上下半年的星逸二代,销量按照三千万算。
  全部加起来,未来一年,星逸科技会出售1.2亿台手机或平板,总共需要2.4亿颗电源管理芯片,1.2亿颗快充芯片!
  再加上星逸电视和智能家居产品,也都需要电源管理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