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729节
作者:
无醉春秋 更新:2025-09-26 09:10 字数:3385
今年九月份,搭载高通28纳米四核旗舰apq 8064的星逸二代强势推出,而明年年初,xphone 1pro依旧会继续销售。
不过将处理器从英伟达tegra 3,全面换成自研自产的鲲鹏500 soc。
同样,星逸平板x1pro,明年也会继续销售,也从英伟达tegra 3全面换成鲲鹏500。
还有星逸电视x40,x50,都是如此。
再加上999的无界手机,全系标配鲲鹏500 soc,如此一来,明年哪怕量产1.68亿颗鲲鹏500,也能全面消化。
“放心,董事长,我会带着人全力攻坚,年底左右,务必实现40纳米量产!”
“好,胡老,我相信你的实力!”王逸微微一笑。
胡老做28纳米都没多少压力,何况40纳米!
说白了,40纳米这些成熟的工艺制程,都是胡老玩剩下的。
“对了,王董,还有你之前提的事,多招人,分成两组。一组攻坚40纳米工艺,一组直接开始28纳米工艺研发。这事我也在推进了,招了一些实力工程师,但成本也很高,毕竟要一次性组建两支研发团队!我们这些人的工资,都很高的。”
在2012年,手机研发人员5000-10000就够了。
但芯片研发人员,半导体工艺制程研发人员,那就厉害了,至少一两万起步。
没办法,这种人才门槛高,数量少,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
王逸摆了摆手:“胡老,钱不是问题,只要是人才,尽管招。条件,资金,帝都户口,都不是问题。你直接报批,我签字,财务批款。你们部门在整个星逸集团都是第一优先级,放手去做就是。”
现在星逸半导体缺的就是底蕴和时间。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半导体,都发展几十年了。
就连中芯国际都发展十几年了。
星逸半导体才成立第一年,自然落了下风,只能用金钱换时间。
友商一支研发团队,星逸半导体就两支。
一支搞40纳米工艺,另一支越过40纳米,越过32纳米,直接搞28纳米工艺!
实际上,台积电这些巨头,也是这么干的。
“胡老,28纳米研发压力大,多招人就是!”王逸笑说:“资金不是问题。还有40纳米这边,也继续招人。等到40纳米成功投产后,让40纳米团队直接去研发20纳米,继续预研下一代!”
“好,董事长,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晶圆厂这边有胡老负责,王逸毫不担心。
毕竟他可是梁老的恩师,更是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的创始人!
可以说22纳米,20纳米,以及更先进的14纳米工艺制程,都是靠胡老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突破的。
否则全球半导体都得卡在22纳米节点,无法突破。
而当下星逸半导体差的,就是时间。
但用不了多久,星逸半导体在胡老的带领下,还是能够追赶台积电、三星。
而王逸要做的,就是多赚钱,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让胡老大展拳脚,高歌猛进!
“胡老,等40纳米试产成功的那一天,我们就能有第二个晶圆厂开建。第二座晶圆厂的产能必定要大幅度提升,尽力达到月产十万片晶圆!”
“月产十万片晶圆?当真?”胡老喜上眉梢。
王逸点点头:“当真!”
王逸已经和秦主任约定好了,星逸半导体一年内成功试产40纳米工艺,帝都会给王逸提供第二个晶圆厂。
第二个晶圆厂的规模比起第一个大得多,原本王逸打算要月产能翻一倍,五万片晶圆,现在看来还是小了。
毕竟前世中芯国际的12英寸晶圆厂,都能月产十万片晶圆。
台积电、三星之类的,产能只会更恐怖。
王逸都在想,要不要多刺激一下秦主任和帝都,让他们的第二家晶圆厂,也奔着十万产能来?
至于如何刺激,也好说。
“秦主任,你们帝都也不想刚建成的12英寸晶圆厂,就只有魔都,深市晶圆厂的一半吧?”
“也不想帝都两个晶圆厂加起来,都不如魔都、深市一个大吧?”
面子挂不住啊!
济州都那么要面子,王逸就不信帝都不要面子!
可想而知,第二座晶圆厂的产能,大概率月产十万片晶圆。
届时,第二座晶圆厂的产能,将是目前这座晶圆厂总产能的四倍!
即便是28纳米的手机芯片,都能年产6.72亿枚芯片!
若是如此,那就厉害了。
这么多芯片产能,星逸科技自己用不了也没事,还可以代工。
比如华为海思芯片等等,都可以代工。
何况随着星逸科技的发展,未来芯片的种类和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未来,单是手机芯片都得超过两亿颗。
毕竟光千元机芯片,就是一亿多!
趁着现在帝国还没狗急跳墙,王逸只能提前布局,提前发展。
晶圆厂,提前布局,建造。
光刻机,也得提前买入!
“十万片每月!”胡老彻底兴奋了:“王董,也是12英寸的晶圆厂?”
“对。”
“那真是太好了!”胡老喜出望外:“王董,40纳米试产包我身上,十一月份,不,十月份之前,肯定成功试产!年底前投产!”
“好,如此一来,咱们第二座晶圆厂年底左右,就能动工。后年上半年,全面建成交付。”
“好,太好了!”胡老心情大好:“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开手脚,大规模招人。今年招的,进入第一座晶圆厂。明年招的,准备调入第二座晶圆厂!”
“好!”王逸很是赞同。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晶圆厂也是如此,还没建成,就得提前招人。
若是等到建成了,再招人,等招到人再安装设备,调试,那黄花菜都凉了。
像是当下的晶圆厂,三个厂房全面交付得年底,可王逸去年年底前,就找了胡老,就让胡老开始招人,就开始了40纳米的研发。
到目前为止,已经研发了半年,等到三个月后,研发厂房的设备组装调试完备,就可以直接验证试产。
等二号厂房八月份交付,引入设备调试完毕时差不多十一月,届时一号厂房的40纳米工艺也就差不多成功投产。
到时候直接在2号厂房,复刻一号研发厂房的40纳米工艺,直接调试量产,时间大大缩短!
哪怕年底交付的三号厂房,直接复刻一二号厂房的工艺,也能在明年三月份实现投产。
典型时间管理大师!
若是不然,等到年底三个厂房全面交付,再引入设备调试三个月,就明年三月份了。
等验证试产成功就明年六月份了。
再提升良品率两三个月,投产就要明年九月份了。
那慢了太多!
胡老又想起一个问题:“董事长,后年交付的第二座12英寸晶圆厂,产能是现在的四倍,需要的光刻机等设备,也是四倍,至少80台。你之前让我多下单的30台还不够,咱们得联系阿斯麦,继续加单50台,否则根本来不及。”
王逸点点头:“好,这事还得劳烦胡老,你算一下需要多少钱,报批上来,我签字,财务拨款,找阿斯麦下单!”
“好!”
对于如此爽快的王董,胡老很是欢喜。
没办法,王逸有自己的担忧。
光刻机这玩意不提前下单,一旦帝国狗急跳墙,下黑手,王逸可没地哭去。
还是落袋为安好得多。
因此,年前王逸就让胡老联系阿斯麦,下单了20台光刻机,今年能全部到货,足够第一晶圆厂用的。
前段时间又让胡老追加了三十台,明年到货,但还不够,再加五十台才差不多。
“还有其他设备之类的,胡老,也得你把关。”
“放心,董事长,交给我了!”
有胡老坐镇,王逸毫不担心。
离开晶圆厂,王逸直奔林舒家,却接到了米哈游蔡总的电话:
“王董,我们的《崩坏》开发完毕,也内测了几天,玩家反馈还不错,你要不要体验一下?”
“都内测了?”王逸很是意外。
他想到蔡总等人效率高,可没想到竟然这么高。
“王董,您之前提的那些建议都太宝贵了,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因此省下了至少一年的时间。真是太感谢了。”
王逸哑然失笑,若不是他把米哈游的《崩坏学园》给毙了,米哈游现在已经开始享受失败的滋味。
等到后年,才能推出《崩坏2》。
如今有了王逸,米哈游团队直接放弃了《崩坏学院》,直接开发《崩坏2》,当然名字依旧是《崩坏学院》。
王逸略微思忖说:“这样,你们继续内测,我先玩一玩,看看没什么问题的话,月底前开个发布会,给你们发布一下。”
“谢谢王董,谢谢!”蔡总喜上眉梢。
王董愿意给他们开发布会发布《崩坏》,那《崩坏》必然前途无量。
若是再用畅聊给他们推一波,那就更滋润了!
当下畅聊的用户数量,早就突破一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