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773节
作者:
无醉春秋 更新:2025-09-26 09:10 字数:3377
现在整个电视研发部门没了其他任务,所有人全部天天看星逸电视,进行各种测试,一旦有问题,立即解决优化。
王逸站在后方看了一会,很是满意:“做得不错。”
“董事长,您什么时候来的。”涂红云吓了一跳,随即站起身来,笑说:“董事长,这台电视我连续开了一星期了,目前没有任何问题,除了后面有些发热。但都是正常的。”
“开一星期了!”王逸满意地点点头:“那不错,这样,光你们测试也不够,把咱们星逸科技园的屏幕,都换成星逸电视,一起测试。”
“董事长,那个……上周我就全部换了,简秘书批准的。”
王逸忙着考试,一周没来星逸科技园了,还没注意这事。
再加上这都是一些很合理的小提议,简子妍也懒得麻烦王逸,直接批准了。
“很好,做得不错。是不是可以量产了?”
王逸欣慰地点点头,他的下属有想法,会做事,不用他操心,这很好。
像是乐视,董事长都跑路了,员工却经营得不错,多好。
涂红云点点头:“目前已经测试了两个月,五月的时候还有点系统层面的小bug,都解决了。到了6月,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可以量产。不过我们的量产,是找海信,还是联系比亚迪那边?”
“星逸电视下个月发布,现在的确可以量产了。至于代工厂……”王逸想了想:
“都不选,岛城的星逸电视工厂,这两天就交付了,这样,你带着团队立即去岛城,接手工厂,安排量产。”
这也是王逸来星逸电视研发总部的一个原因,上午接到聂主任电话,星逸电视产业园一期要交付了。
整个电视产业园五百亩,其中一期200亩工厂,年产能1000万。
还有一块300亩的空地,当做二期,年产能至少1500万。
当然,二期工程交付就慢得多了,预计得十一月份。
不过一期千万年产能也暂时够用了。
当下,国内电视的年销量也就5000万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是传统电视,智能电视不到2000万。
若是全球开售,那肯定不够用,不过问题不大。
二期工厂几个月的事,还有比亚迪那边的电视工厂,也可以直接收购了。
至于海信,王逸还是放弃了让其代工。
通过海尔事件,王逸改变了很多看法,不找同行代工,是今后的原则。
毕竟海信也是电视巨头,若是代工星逸电视,结果星逸电视卖的更好,海信能好受?
很难保证不出问题。
相反,还是自产好一些,毕竟星逸电视重新定义智能电视,颠覆电视行业。
若是直接交给海信代工,那海信也直接学走了,不是什么好事。
至于星逸电视上市后,友商也能学,那最起码会晚上几个月。
而这几个月就能改变很多事情,决定很多格局!
“好的,董事长,我这就去岛城!”
涂红云连忙道,接着又想到了关键问题:“那个……董事长,元器件咱们是不是还没定?”
王逸笑了:“你之前忙着研发星逸电视,元器件的事我就交给了手机部门。加上很多元器件都和星逸手机通用,就和手机一并下单了。现在已经到了岛城工厂的仓库。”
“英伟达四核处理器tegra 3也到了?”涂红云喜出望外,还怕仓促开产,没来得及定元器件,耽误了事。
王逸摆了摆手:“放心,你是星逸电视的cto技术总监,以后只负责技术研发就行。我安排徐明义做电视部门ceo,负责各种事宜。”
“好的,董事长,这样我就能全力做研发了。”涂红云心情大好。
涂红云是简子妍从外企专门挖来的技术大牛,做研发没问题。
但让他做研发,又做首席执行官,那就不行了,人的精力有限。
王逸打定主意,以后各个事业部都采取ceo和cto的模式。
技术总监就只专心搞技术,做研发。
其他的如何运营,如何营销,如何发展,都是ceo定!
第386章 星火计划,激光雷达
星逸电视刚起步阶段,王逸可以兼任ceo,决定星逸电视如何运营,如何发展。
但今后业务越来越多,王逸也无法一一顾及,还是得培养专业的ceo,来负责星逸电视的发展。
其他事业部也是如此,首席执行官和技术总监分开,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健康发展。
像是星逸电视工厂的施工进度和发展,之前都是徐明义和岛城接洽,王逸根本没过问。
早在四个月前,徐明义就算好了工厂的预计交付时间,并且提前招募员工,进行培训。
如今正式交付,那些人直接上岗到位,轻松了很多。
这一切王逸都看在眼里,又考察了一段时间,徐明义确实是个人才,就让他担任了星逸电视的ceo。
当然,星逸电视业务发展得如此顺利,也和岛城有关系。
岛城本就有海信电视,本就是国内最大的电视产业基地,更是电视相关从业者的集聚地。
不管是车间工人,还是技术员,以及电视供应商,产业链,在岛城都非常成熟。
可以说,海信的存在,养活了岛城的电视产业集群。
这也是王逸将星逸电视放在岛城的原因,利用现有的产业集群,星逸电视的发展也能一日千里。
这就是产业集群效应。
若是放在济州,那完了,济州没有电视产业,整个上下游产业链都得从头打造。
同样,星逸智家产业园放在岛城,也是这一层考虑。
当下国内的电器产业主要集中在两大城市。
北岛城,南佛山!
岛城这边以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大家电为主,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品牌。
而佛山那边除了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还有照明等小家电产业,不仅有美的,还有佛山照明,格兰仕等品牌。
在产业集群成熟的地方发展相应的产业,无疑会轻松很多,成本也低得多。
相反,若是成本太高,做出产品也没有多少竞争力。
就像新能源的激光雷达,马斯克真觉得激光雷达不好吗?真觉得激光雷达不如纯视觉方案?
当然不是!
只是因为2016年激光雷达成本太高,特斯拉用不起,才选择了便宜的纯视觉方案。
多年后激光雷达成本锐减,可特斯拉在纯视觉领域走得太远,在激光雷达领域积累有限,想要转投激光雷达,就得从头来,积重难返!
但凡2016年激光雷达的成本和5年后一样便宜,马斯克怕是初代特斯拉就会标配激光雷达了。
毕竟纯视觉方案弊端不少,比如阴雨天,大雾天、夜晚等恶劣环境下,都是纯视觉方案的灾难。
而激光雷达或许成本高一些,但更有安全保障。
不管是l4,还是l2的无人驾驶,最关键的就是安全!
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这一条就决定纯视觉方案不靠谱。
最起码是视觉+激光雷达的综合性方案,或者全系激光雷达。
如今星逸电视研发成功,一周内就要量产,王逸也得为未来做筹备。
星逸汽车是接下来的大项目,需要几年的时间来筹备。
但很多技术都已经开始研发。
四月底,王逸就着手成立星逸汽车研发部门,开始招募各种人才,从三电系统到整车方案,全面研发。
而星逸汽车的驾驶方案,就是视觉+激光雷达。
当然,起步阶段只能纯视觉。
无他,当下激光雷达太贵,一颗大几十万人民币,比车都贵,根本用不起。
前世直到2016年,16线激光雷达都要5万人民币,64线要50万人民币。
而16线激光雷达,探测范围只有一百米,不够用,至少得64线。
只是64线激光雷达要50万的天价,还得排队买。
2016年上市的model3,售价才3.5万美金,也就是20多万人民币,还没半个64线激光雷达贵,特斯拉自然用不起。
哪怕到2019年,激光雷达的价格也要15-20万。
不过2021年,激光雷达的价格就卷到了一万人民币。
2023年,更是降到了三四千。
2024年一千多……
当激光雷达的售价降到2000以下,才会全面普及。
可在当下,不现实,非常不现实。
王逸叹了口气,除非自研,然后大规模生产。
前世激光雷达的价格之所以迟迟降不下来,不是成本真的居高不下,而是velodyne脑回路清奇。
激光雷达和芯片一样,都是规模效应。
量产1000颗64线激光雷达,摊薄下来的成本就要20万一颗,售价得50万一颗。
而量产10万颗64线激光雷达,摊薄下来的成本也就几千块,售价也可以降到1万块!
规模效应而已。
但velodyne脑回路清奇,那么多客户排队下单,他们不但不增加产能,扩大规模,抢占市场。
相反依旧慢悠悠地生产,慢悠悠地卖,卖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