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892节
作者:
无醉春秋 更新:2025-09-26 09:11 字数:3172
副总裁却很是理解:“没办法,若是真做实了a6x是英伟达tegra 3的5倍性能,那英伟达tegra 3没客户买了。”
“可是他也不能揭咱们的老底,他这么一说,谁都知道ipad三代是失败品,面对星逸平板全线溃败,以后三代还怎么卖?”
“还说ipad mini,竟然是抄袭星逸平板x1做出的小屏平板,还抄都不会抄。咱们的mini还咋卖?”
“法克,老黄真该死!”
“即便mini的确是跟风x1,他也不能说抄啊,借鉴不懂吗?”
“忍不了,我得还击!”
库克越想越气,果断回击:
【黄董,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众所周知,英伟达tegra 3就是垃圾,远远落后a6x。】
【ipad mini是我们研发的新产品,不存在任何抄袭。】
老黄也不甘示弱:“tegra 3垃圾?你们的a5x,a6,a6x祖传双核cpu,tegra 3比你们强了一倍,你们才是垃圾,祖传的垃圾!”
【双核cpu还卖那么高的价格,还标榜性能强大,简直是收割用户,不要face!】
【都2012年了,四核时代,你们还整双核的垃圾,卖高价,拿着苹果用户当傻子收割,真是笑掉大牙。】
老黄这一顿输出,直接把苹果几款处理器的cpu,全部给否定了。
一句四核时代,双核就是垃圾,还卖高价,让库克都气愤不已。
很多果粉都不淡定了:
“对啊,我花了四五千,就买个双核?我脑子有坑?”
“人家星逸科技的双核xphone 1,都降到2000多了,苹果还卖五六千,真当我们果粉大冤种?”
“星逸科技、htc、三星的新旗舰都是四核cpu了,苹果还双核。几个意思?我们果粉不配四核?”
“双核真是太过了,a6x怎么都该上四核。算了,还是买星逸平板x1pro吧。”
看着这些,库克为之气结。
老黄就是避重就轻。
不谈gpu方面不如,只摁着苹果双核cpu垃圾做文章。
而双核cpu的事,更是在动苹果的根基!
毕竟iphone 4s、iphone 5、ipad三代、四代,mini,都是双核!
一旦果粉都抵制双核,那苹果可就麻烦大了。
气愤之下,库克又果断反击……
老黄也不甘示弱……
随后的几天,两大董事长疯狂开喷,互不相让。
让王逸都看得津津有味。
起初还只是撕逼大战,可撕来撕去,谁也不占优势,反而导致苹果的iphone 5和ipad三代销量惨淡。
而英伟达tegra 3的客户,也少了不少。
可以说,两败俱伤。
这种局面,让库克和老黄都气愤不已,都认为是对方导致。
再加上撕逼撕不出胜负,撕着撕着就成了双方约架!
【库克,有种单挑!笼中斗,签免责书!】
【老黄,怕你?来就来!】
【定好时间,是男人,你就别怂!】
【那我真欣赏你的勇气,小心我爆你……】
……
“多熟悉的一幕?”王逸哑然失笑:“科技圈的大佬,都喜欢这种调调?动不动约架?还是笼中决斗!”
前世,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就是撕着撕着,要笼中决斗,还签生死免责协议。
只能说会玩!
还有,雷布斯和周鸿祎,在手机大战时,也曾公园约架……
只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撕不出结果,那就动手!
王逸不再理会这些,人却是来到了管委会:
“秦主任,我准备给帝都送一份大礼!”
“???”
秦主任一怔,喜上眉梢:“你又要搞什么?不,你有什么好消息!”
王逸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每次来都是大事,但幸好,都是能做成的大事。
王逸取出胡老的可行性报告:“秦主任,现在的星逸晶圆厂太小了,月产能只有2.5万片,西侧是一片空地,目前还没规划。我想把这块空地扩建成星逸晶圆厂二期,如此一来,当下的星逸晶圆厂未来的月产能,将达到5万片!”
秦主任打眼一看,连连点头:“没问题!完全没问题。只是五万月产能怎么能够?不就是地吗?多划点,西侧再往西的也都划给你,再扩建一倍,做到月产能7.5万片!”
王逸一时无语:“……”
本以为扩建一倍就好了,结果秦主任愣是多给了一块地,要扩建两倍。
届时,星逸晶圆厂原本2.5万片的月产能,直接暴涨到7.5万片!
在全球都算是一等一的大晶圆厂了。
没办法,国家当下最重视的就是集成电路!
星逸科技从研发设计到芯片量产,再到芯片商用,都实现了完美闭环,前途无量。
帝都都恨不得王逸多投资,多建厂。
没办法,晶圆厂夏国正缺。
尤其是40纳米工艺的逻辑芯片晶圆厂,更缺。
目前内地就星逸晶圆厂一个2.5万片的小厂,别无其他!
哪怕美光等企业在内地投资的晶圆厂,也大都是65纳米,55纳米的存储芯片晶圆厂。
40纳米的逻辑晶圆厂,一个没有!
只能依赖星逸科技,巴不得星逸科技多投资,多建厂。
见王逸没有直接应下,秦主任果断开口:“你放心,王董,还是老政策,基建的事我来申请,二期三期新厂房帝都负责建设,你等着接收就是。”
“好!”王逸直接应下。
白送几十亿的基础建设,没理由不要。
秦主任也心情大好,几十亿就能换来星逸科技几百亿的后续投资,后续每年十几亿的税收,绝对划算!
毕竟送的只是基建,后续的生产线,各种设备,都要王逸自己购置,没有几百亿都下不来。
等第一晶圆厂扩建到7.5万片月产能,再加上第二晶圆厂10万片月产能,帝都的集成电路产业将会彻底爆发!
“秦主任,当下星逸晶圆厂产能缺口比较大,扩建方面,还望提速一些!”
秦主任摆了摆手:“放心,王董,我们按照第一优先级,调动大量施工资源,按照战略项目进行推进,二期、三期多个厂房同步推进,保证半年多就交付!”
第440章 星逸半导体崛起,中芯被拍在沙滩上
“那再好不过了!”
王逸可是清楚,夏国基建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建一个月产2.5万片的小型12英寸晶圆厂,需要投资130亿人民币。
欧美需要两年,夏国用不了一年。
若是再挂上战略项目,昼夜赶工,多方施工,那可能半年就搞定了。
如今二期、三期同步推进,估计半年左右就能交付,明年四月份就能设备入场,五六月份就能量产!
毕竟40纳米工艺已经成熟,只是安装调试而已。
不过第二晶圆厂的建设速度就要慢一些,得一年左右。
毕竟第二晶圆厂是两个5万片月产能的厂房,工期自然是两个2.5万片月产能的一倍。
但无所谓,28纳米工艺没那么容易,等到鲲鹏901、902研发成功,流片和量产都得依靠台积电。
至于星逸晶圆厂,前期只能做40纳米,对外宣传也是做40纳米的中端工艺,连32纳米都做不到,从而降低美帝的忌惮!
让美帝误以为星逸晶圆厂卡在40纳米工艺难突破,连32纳米都做不到的时候,星逸半导体却不声不响地搞定了28纳米!
届时,必然给美帝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旦28纳米实现国产,未来几年都不会有危机。
毕竟28纳米工艺,足够做很多芯片了。
现在需要的,就是麻痹敌人,韬光养晦。
因此等鲲鹏901、902研发成功,初期流片和量产都找台积电。
让外界觉得星逸半导体技术有限,几年内都搞不出28纳米,不得不依赖台积电代工。
明年下半年,星逸晶圆厂扩建的二期、三期全部投产,月产能增加5万片,年产40纳米芯片将达到5亿多片。
自用三亿多枚,还能多出两亿枚产能。
大可以多量产40纳米的鲲鹏702,鲲鹏700,对外出售就是。
届时,鲲鹏901、902发布后,鲲鹏702、701就成了中端芯片,完全可以对外出售,抢高通骁龙600和英伟达tegra 3的市场。
还有鲲鹏500,也可以对外出售,抢高通骁龙400、骁龙200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