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第1479节
作者:
无醉春秋 更新:2025-09-26 09:16 字数:3418
若是两年后爆锤,那完全有希望跻身世界一流!
现在星逸科技缺的,就是时间!
国产最难的,就是零到一的突破。如今零到一已经突破,剩下的1到99,就是时间问题了。
“乔治,联系胡老,下次14纳米试产的时候,把鲲鹏920和鲲鹏920x都给带上,一并流片。”王逸开口道。
三星十四纳米都风险试产了,星逸半导体不能落下风!
至于台积电,继续20纳米活泥巴去吧!
“董事长,我正有此意。一会我就带团队去胡老那边,预计下个月5号,再度试产!”乔治笑说。
虽然上次14纳米良品率只有75%,但下月五号再度试产,说不定可能就能80%,甚至85%!
先做出一批来鲲鹏920、920x,就可以进行一系列测试。
至于画质增强的鲲鹏920v,那不急,搭载鲲鹏910v的星逸电视三代和星逸平板2ultra刚上市,怎么都得卖个半年再说。
14纳米工艺现在良品率75%,三月5号再度测试,差不多就能80%-85%,那深市s1晶圆厂就能开始调试生产线,进行试生产。
下下个月,也就是4月份,就能正式量产了……
初期产能肯定有限,自然紧着手机芯片鲲鹏920 soc来,鲲鹏920x估计都只能小批量生产,用于switch,多余的产能才能给星逸平板3代。
后续14纳米产能富足了,才会上线画质增强的鲲鹏920v,给星逸电视三代,星逸平板3 ultra!
优先级很重要,排队来。
“董事长,基于14纳米的星逸rtx 980 ti我们也研发出来了……”俞龙兴笑说。
意思很明显,也想蹭着这一波,进行流片。
自从得知星逸半导体14纳米即将落地,俞龙兴立即开始了rtx 980 ti的研发。
在rtx 980的基础上,做升级,增加核心数量,提升主频,升级14纳米,做成了rtx 980 ti。
如果没有14纳米工艺,俞龙兴不认为rtx 980 ti干的过英伟达gtx 980 ti。
但有了14纳米工艺,14纳米工艺的rtx 980 ti很有希望暴击28纳米的gtx 980 ti!
制程优势!
“这事你先联系下胡老那边,看看是否合适。若是合适,也一并进行。若是不合适,就再等等。”
王逸说道:“毕竟电脑gpu芯片生产难度可比手机芯片大得多,良品率也低得多。”
手机soc芯片面积小,有cpu、gpu、基带、isp等多个模块,设计灵活,每个模块都比较小,内部设计相对一般复杂,生产起来也比较容易。
而电脑 gpu只有一个gpu模块,但内部设计非常复杂,核心也大的多,功耗更高,对制程工艺的要求更极致,生产难度更大,良品率也低。
打个比方,做芯片就像考试。
手机soc虽然一次性考五门,但是每门都是中考水平,五门加起来总共五个小时的题量。
而电脑gpu只考一门,但这一门就是高考难度,并且一门就是20个小时的题量!
像是上次测试,做手机芯片良品率75%。
换了电脑gpu芯片,那良品率可能只有30%!
“放心,王董,这事胡老定,我这边不急。”
“嗯,慢慢来吧。”
对于rtx 980 ti,王逸不急。
这事急不来,先把鲲鹏920 soc搞定!
大不了六月份让英伟达gtx 980 ti先卖两个月。
无所谓的事。
第719章 骁龙810上市,年度最强处理器???
星逸显卡从gpu芯片,到显卡组装,都是自研自产。
都是自家工厂,完全可以做到新款显卡研发成功后,短时间内迅速量产。
而英伟达的公版显卡和oem显卡,都要找御用代工商代工。
就得和第三方代工厂沟通,下订单,安排产能,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迅速量产。
非公版要卖gpu芯片给显卡厂商,显卡厂商拿到gpu芯片,后续才能量产显卡,效率更低,耗时更久。
这就导致英伟达的每款热销显卡,上市前一两个月,都会产能不足。
不管是提前发布的gtx 950,还是计划外的gtx 960 ti,都是如此。
同样,gtx 980 ti也是这样,上市前两个月产能不足,卖不了多少。
即便gtx 980 ti 6月份上市,rtx 980ti八月份上市,都问题不大。
不过到时候星逸rtx 980ti可以先发布后上市,也6月份就提前发布,提前官宣14纳米工艺,超强性能,截胡gtx 980 ti的消费者!
如此一来,很多想购买gtx 980 ti的潜在消费者,为了14纳米的rtx 980 ti,都会选择等两个月,持币待购!
那gtx 980 ti的销量就得拉跨了!
老黄就得哭了!
嗯,就这么干!
何况根据星逸半导体14纳米工艺的进展速度,rtx 980 ti未必要等到八月份,很可能七月份就能上市。
到时候rtx 980 ti和gtx 980 ti只差一个月,那影响就更小了。
必然能再度暴击gtx 980 ti,暴击英伟达!
高通被星逸半导体干了个半死,再把英伟达搞掉,未来的科技战,王逸就胜算大增了!
这几个月,整个半导体领域都风起云涌。
不仅星逸显卡和英伟达显卡打得难舍难分,强势对招。
手机芯片领域也是风云骤变,杀招迭出。
自从去年年初,三星跳过20纳米,直冲14纳米工艺,台积电便落了下风,很是被动。
以至于老张都不得不推出夜鹰计划,并喊出“十万青年十万肝,一人一肝救台积电”,全面攻坚16纳米工艺。
但慢了一步,就落了下风。
三星去年年底官宣14纳米工艺进入量产攻坚,台积电便已经火上眉毛!
到了今年2月份,三星的14纳米工艺已经开始风险量产!
虽然良品率不高,但第一批14纳米工艺的猎户座7420 soc芯片,月底已经下线。
下个月三星s6就会开始组装!
不出意外,四月中旬,搭载猎户座 7420的三星s6,就会上市,开售。
而台积电这边,16纳米依旧还要等。
为此,只能给高通20纳米的产能,用于生产骁龙810!
不过高通也懂得笨鸟先飞的道理。
清楚自家20纳米的骁龙810,可能不如三星14纳米的猎户座7420。
索性提前发布,提前上市,打时间差!
早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开始量产骁龙810,并且卖给各大客户。
再加上去年高通寄予厚望的旗舰芯片骁龙805,严重翻车,不仅被同代的鲲鹏906虐爆,还被上一代的鲲鹏902虐爆。
导致骁龙805销量惨淡,险些颗粒无收,连带着高通的股价都差点腰斩。
如今对于骁龙810的上市,高通上下都无比看重,当做是逆风翻盘,背水一战的机会!
还开始了一系列大力宣传!
直言骁龙810采用最先进的20纳米工艺,64位架构,必定超越星逸科技28纳米的鲲鹏910……
这般造势宣传之下,高通也成功忽悠了部分客户。
于是2015年第一季度的新手机,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部分继续搭载星逸科技鲲鹏910 soc,28纳米工艺,性能稳定,还有主板设计服务+芯片条件,手机研发难度极低。
还有一部分品牌,信了高通的话语,放弃了鲲鹏910,转向20纳米的高通骁龙810,认为能碾压鲲鹏910 soc。
比如lg,索尼,htc,诺基亚,联想,这几个厂商都选择了骁龙810。
还有摩托罗拉,在骁龙805翻车后,本打算拒绝继续使用高通处理器。
但母公司谷歌和星逸科技是死对头,强迫摩托x pro继续采用骁龙810。
骁龙810机型在年初就开始了一系列宣传。
lg g flex 2更是一月份ces 2015上,就首发了骁龙810,一月底棒子国上市,二月份米国上市。
进入三月份,欧亚地区也开始陆续上市!
moto x pro也在一月份发布,上市也是三月份。
然而这只是开始,进入三月份,搭载骁龙810的htc one m9,索尼 xperia z4,联想p90,都将相继发布上市。
可以说,三月份将是骁龙810的手机盛宴!
而排第一的,就是htc one m9!
这几年,htc过的很不好,不仅销量暴跌,市场份额锐减,还被各大专利巨头围追堵截,接连起诉,禁售。
这就导致htc的新机刚热销没几个月,销量就拉跨了。
到了m9这一代,不管是htc手机团队,还是王红,都有些筋疲力尽。
按理说,htc m9会继续采用星逸科技的鲲鹏910。
自从鲲鹏702开始,htc已经连续多年都用鲲鹏处理器,双方合作的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