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作者:袖里藏猫      更新:2025-09-26 09:30      字数:3354
  在视线往阶下落时,几乎都停在谢兰藻那张能与日月争辉的脸上。
  赵嘉陵清了清嗓:“安国公如何说?”
  安国公浑身一震,拔高声音道:“陛下喜书画金石,古玩山石,臣昔年所得小黄杨木四株亦送入宫中,臣岂敢藏私?!臣之所取,皆陛下所求而已!”
  赵嘉陵:“?”
  明君系统贴心翻译:【他这是说贪墨都是为宿主您,是宿主您逼迫的。不过宿主喜欢书画金石吗?我还以为宿主在书法大成后,睥睨天下人,对它们不感兴趣呢。】
  赵嘉陵:“……”
  【朕不喜欢搜罗金石书画!朕只是喜欢谢兰藻的墨宝,朕何曾指使桓启做那些事了。】
  赵嘉陵气鼓鼓的。
  她这好舅舅为了脱罪,直接给她泼脏水了是吧?
  大理寺卿弹劾桓启之事,谢兰藻也知道。
  只是她一直冷眼旁观,倒是没想到赵嘉陵的心声拐了个弯又到了她的身上。
  想也知道,她必定会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她的清名得毁在赵嘉陵的身上。
  可赵嘉陵偏生没有动口直接说出来,不好自辩清白。
  好在赵嘉陵的心声消失了。
  但如何处置国舅之事,却不见圣人口谕。
  朝堂中安静数息,监察御史孟宣和奏道:“昔日汉室明主,其舅枉法,汉主含泪而杀之,良史善之。陛下登基,圣化所渐,民皆向公。纵为天子,亦不可肆情曲法,诚愿陛下裁之,即日将桓启收捕!”
  赵嘉陵问:“谢卿以为如何?”
  谢兰藻躬身道:“请陛下依法早决断。”
  【宿主,快,现在已经有人递刀了,只要将桓启下狱,您的任务就完成了,明君之路迈出很大一步!】
  明君系统怂恿赵嘉陵,巴不得将桓启解决了。除奸佞还有几条任务支线呢,得先完成“大义灭亲”成就才能在未来堵上求情朝臣的口。才能有理有据说一句“朕连舅舅都抓,你们算什么”。
  桓启一听谢兰藻下了定论,就破防了。
  他是太后的弟弟没错,但在太后跟前,他排不上号啊!连皇帝都要靠边站,何况是他?!如果陛下真听了谢兰藻的,那一切都完蛋了!桓启的脑子疯狂地转动着,压根听不到心声的他在同僚奇怪的视线下,情绪明显崩溃。
  陛下最在意什么?是了,陛下一直不满谢兰藻一手遮天!
  于是他高声喊道:“人主必须威权独运,岂能事事委任群下?陛下十四登基,过了五年,已是不小。太后撤帘,陛下亲政,却被谢兰藻玩弄于股掌之中,唯唯诺诺,无一点人君气度。陛下若是继续如此,则天下人只知有谢相,不知有陛下了!”
  “君子小人相杂,善不能进,恶不能退,陛下竟不知危亡之期将至。若先君有灵,则将九泉含恨,谓子孙不孝!”
  桓启喊得撕心裂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铮铮铁骨的老臣给天下的至善之言。
  泥人尚且有三分火气,更何况是被指着鼻子骂的赵嘉陵。
  她难道会跟桓启同仇敌忾吗?
  【混账!岂有此理!这是把自己比成清白之臣了吗?宿主,削他!】明君系统气哼哼。
  “怕令太后心伤。”赵嘉陵叹息。
  谢兰藻道:“安国公以国舅之尊,不知德礼进退,恃宫掖之宠,坏太后之名。伏愿陛下割私情之小爱,以正国法。”她一开口,百官附和众多。
  毕竟从传入耳中的心声里,看不出陛下有多不舍国舅,只是做些姿态。
  至于听不到心声的,跟桓启有往来的——从众是他们入朝学会的第一样本领,大难临头各自飞呐!只能说一声桓启珍重,若事情有所变化,再上书求情也不迟。
  都到了这地步,赵嘉陵不坚持了。
  “便依谢卿所言,将阿舅收监。至于国公府一众,定罪之前,不可轻犯。”赵嘉陵颇为唏嘘,“阿舅如此,是吾家不幸。”
  【宿主,主线任务治国除奸佞一国舅之败完成。】
  【恭喜宿主达成成就“大义灭亲”。】
  【成就奖励:《工作效率提高法:高效管理任务》。】
  赵嘉陵愣神。
  能听到心声的百官也是浑身一震。
  什么东西?
  第7章
  朝臣不知道,赵嘉陵也不知道。
  她暂时也没有兴趣了解。
  侍卫将桓启拖出去了,这次朝会处理这件大事后,文武百官们没什么事情需要商议,赵嘉陵也就顺势退朝。不过下朝之后,她也没去寝殿,而是乘坐龙辇径直前往太后宫中。朝堂上的事情迟早要传到太后的耳中,毕竟被下狱的是她的亲舅舅,太后的同母弟。
  虽然平日里没见太后对桓启有多亲近,可安国公府上该有的尊崇,那是一点儿都没落下。赵嘉陵心中没底,不确定将安国公下狱这事儿会不会刺激到了太后。
  【系统,三三,阿娘不会将人捞出来吧?】
  这种事情怎么让她来头疼,明明都是朝臣们推动的,她什么都没干啊,顶多是被叨叨到没办法。
  【宿主,您阿娘您还不知道吗?】明君系统老神在,资料里太后也不是扶弟魔。
  赵嘉陵稍微放了心。
  她的确了解自己的阿娘,在弟弟和女儿中,肯定是保女儿权威的。再说了,还有个颇受阿娘看中的谢兰藻在呢。她过去还因为阿娘对谢兰藻的照顾而吃味——到底谁才是亲生的啊?
  先帝蹬腿后,她于灵柩前继位。十四的年纪,虽然不算幼君,可毕竟不大,而且也没被培养过为君之道。一开始是太后垂帘听政,可等到她十六的时候,阿娘忙不迭撤帘了,对政事没有半点留*恋。
  她阿娘没什么权力欲望,人生中只有四个爱好。
  一是养猫,二是喝酒,三是看兵书,四嘛——跟她的四姐有共同的话语,都爱参道。
  赵嘉陵实在是不懂这些爱好怎么并存的,她某次在醉酒的阿娘跟前说了句“醉道人常清静否”,然后就被赶了出去。
  胡思乱想间,人已经到了太后宫殿了。
  赵嘉陵才从辇下下来,几只长毛小狸就围拢到了她的脚边,小爪子一抓一勾,带出一条细线。赵嘉陵忧愁地看着小狸奴,被簇拥着美倒是美,可有时候深恩难以消受啊。她低头看着挂在她腿上的雪白小狸奴,艰难地挪步。
  宫中的狸奴至少有几十只,得亏谢兰藻出了“断根”的主意,要不然哪天龙椅上都得团一窝。
  赵嘉陵不开口,近侍们也不敢凑到赵嘉陵跟前将狸奴给抱走。
  太后坐在榻上看兵书。
  赵嘉陵喊了声“阿娘”,便挥了挥手,示意伺候的人都退下去。
  她朝着兵书上扫了一眼,密密麻麻的字闯入眼帘,她立马进入晕字的状态,只觉得两眼昏花,提前老了三十岁。
  “陛下怎么过来了?”桓太后抬眸看赵嘉陵,才将兵书搁置,便有一只胖狸花以非同一般的矫健身姿跳到她的怀中。她年近四十,可面庞姣好,瞧着约莫三十的模样。
  “儿来探望阿娘。”赵嘉陵扬起了笑,在太后身侧落定,伸出手摸了摸胖狸花。她跟太后之间没有隔阂,要提什么也不用拐弯抹角。她斟酌片刻,便直接道,“今日朝堂上有人弹劾佞臣,儿依从——”
  可赵嘉陵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桓太后打断了。
  她道:“陛下,朝堂之事不必与我分说,若有什么难以决断,问一问宰臣便是。”
  赵嘉陵默了默。
  她阿娘听到朝政事就跟她看书一样,立马就头疼得厉害。
  可这次还是得说的。
  她叹息道:“被弹劾的是阿舅。”
  “谁?”桓太后蹙了蹙眉,拖长语调道,“桓启啊,他活到现在没被人打死,全是仰仗你我母女二人。他犯什么事情了?”不等赵嘉陵应答,她又道,“罢了,不用与我说,该如何便如何吧。”
  赵嘉陵吊着的那口气是彻底松下来了。她道:“儿已将阿舅下狱了,倒是想徇私,保全天子舅氏脸面,可阿舅他实在是过分。打着阿娘您的名义在外敛财,阿娘崇道,至今未曾修成,想必是阿舅在后方拖后腿。”
  桓太后:“……倒也不必这么说。”这天底下没见谁真的能修成的,要论虔诚可没有,只是居于后宫打发时间罢了的。她睨着赵嘉陵,“桓启得罪你了?”
  “他就差指着儿的鼻子说儿是宠幸奸佞的无道昏君了。”赵嘉陵想起来就来气,虽然说皇帝该广开言路——她开了,至于听了逆耳的话,指望她没脾气吗?要知道上次自称虚怀若谷、虚心纳谏,高论我之得君如临明镜以君为镜鉴的,最后在谏官死后没多久,就把对方的墓碑给推了。
  “对了,阿舅还想嫁女给忠王呢。这年轻才俊一抓一大把,怎么就选个瘫子?他倒是看好忠王,连带着儿的身后事都算上了。”赵嘉陵在太后跟前就不维持什么兄妹情了,提起中山公主是酸,说到忠王——本来是无感的,但听了系统的话后,就剩下满腔的不爽了。“他一个老鳏夫在榻上躺着得了,怎么还要糟蹋别人家的女儿呢?难道他是个香饽饽?”